新書推薦:
《
学术的中心:英法德美
》
售價:HK$
87.4
《
为什么要读人类学
》
售價:HK$
77.3
《
井邑无衣冠 : 地方视野下的唐代精英与社会
》
售價:HK$
95.2
《
星地融合移动通信系统与关键技术从5G NTN到6G的卫星互联网发展
》
售價:HK$
212.6
《
妈妈,你好吗?(一封写给妈妈的“控诉”信,日本绘本奖作品)
》
售價:HK$
42.6
《
保守主义:为传统而战
》
售價:HK$
154.6
《
不同境遇的36岁:无尽与有限+人生半熟
》
售價:HK$
112.0
《
小时光 油画棒慢绘零基础教程
》
售價:HK$
88.5
|
編輯推薦: |
探寻促进、阻碍或逆转民主化的机制与过程
★ 采用多样化的分析范围,在多个层次上探究复杂的过程
★ 援引大量孤立的欧洲史、民主化、抗争政治文献
★ 颠覆主流实践,解释欧洲的民主化和去民主化
《欧洲的抗争与民主1650-2000》这部恢宏著作引用了大量文献(包括作者本人的研究),对欧洲的民主化提出了一些宏大的、非传统的及引人注目的观点。尽管作者的中心观点贯穿全书,但本书几乎每一页都包含了迷人的分论点、富有洞见的比较、争议性的推测或具有启发性的资料。一个匆忙的读者可能在读了几章之后便觉已得其大意,而想直接跳到结论部分,这样他定会遗漏很多重要内容,而且,当你读完《欧洲的抗争与民主1650-2000》第二章时,你将会发现:《欧洲的抗争与民主1650-2000》的命题竟如此丰富!你一定不愿意跳过任何一章!
约翰马尔科夫(John Markoff),《社会史杂志》(Journal of Social History)
查尔斯蒂利尝试对(欧洲的)民主化进程提出一个新的解释,同时把目光投向全球历史的发展趋势。他对促进、阻碍或者终结民主化进程的不同解释的初步考察对读者而言是*有帮助的。他表明了
|
內容簡介: |
本书比较了动荡的16502000年间英国、法国、瑞士、低地国家、伊比利亚半岛、巴尔干半岛、俄罗斯和其他欧洲地区的历史,考察了欧洲大陆不同政体的形成,论证了反复的因果机制在不同的组合、次序和初始条件下对欧洲大陆民主化的不同作用。本书指出,民主化的条件因历史、国际环境、政治组织的模式和社会关系的主导模式的作用,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大相径庭。
|
關於作者: |
查尔斯蒂利(19292008)
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被誉为21世纪社会学之父。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约瑟夫伯滕威泽社会科学教授,曾在特拉华大学、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新学院等校兼任教职;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艺术和科学研究院、美国哲学学会、美国艺术与科学促进会会员。
陈周旺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辉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查尔斯蒂利(19292008)
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被誉为21世纪社会学之父。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约瑟夫伯滕威泽社会科学教授,曾在特拉华大学、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新学院等校兼任教职;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艺术和科学研究院、美国哲学学会、美国艺术与科学促进会会员。
陈周旺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辉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熊易寒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
目錄:
|
前言
第一章 抗争与民主
第二章 政体及其抗争
第三章 欧洲的非民主抗争16501850年
第四章 法国
第五章 不列颠群岛
第六章 作为特例的瑞士
第七章 18152000年欧洲的民主与其他政体
第八章 欧洲与其他地方
参考文献
2015年版译后记
前言前言
记性好的读者可能会意识到这对他们来说不知道是好是坏,本书已经闯入了由我的杰出导师巴林顿摩尔(Barrington Moore)所开创的研究领域。实际上,本书与摩尔的煌煌巨著《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颇有不同,后者关注的是民主与民主化,从结果回溯起源来展开分析,通过对英法两国的仔细比较来解释欧洲整体的变化。巴林顿摩尔的一些崇拜者[譬如迪特里希(Dietrich Rueschemeyer)、伊芙琳胡伯史蒂芬斯(Evelyne Huber Stephans)和约翰史蒂芬斯(John Stephens]通常都追随其学术取向,致力于解释长期的结果为什么不同的国家会形成不同类型的政体?尽管本书也考察了特定历史对于当代政治的影响,但主要的研究旨趣是探寻那些促进、阻碍或逆转民主化的机制与过程。换言之,本书所关注的是轨迹而非源头和终点。再者,任何了解摩尔著作的人都会看到,作为他的昔日弟子,本人所要研究的,正是摩尔所强调的斗争struggle的政治后果。前言
记性好的读者可能会意识到这对他们来说不知道是好是坏,本书已经闯入了由我的杰出导师巴林顿摩尔(Barrington Moore)所开创的研究领域。实际上,本书与摩尔的煌煌巨著《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颇有不同,后者关注的是民主与民主化,从结果回溯起源来展开分析,通过对英法两国的仔细比较来解释欧洲整体的变化。巴林顿摩尔的一些崇拜者[譬如迪特里希(Dietrich Rueschemeyer)、伊芙琳胡伯史蒂芬斯(Evelyne Huber Stephans)和约翰史蒂芬斯(John Stephens]通常都追随其学术取向,致力于解释长期的结果为什么不同的国家会形成不同类型的政体?尽管本书也考察了特定历史对于当代政治的影响,但主要的研究旨趣是探寻那些促进、阻碍或逆转民主化的机制与过程。换言之,本书所关注的是轨迹而非源头和终点。再者,任何了解摩尔著作的人都会看到,作为他的昔日弟子,本人所要研究的,正是摩尔所强调的斗争struggle的政治后果。
需要说明的是,与巴林顿摩尔一样,我对现存的民主的看法并没有那么天真。我知道,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除了极少的革命时刻,没有哪个欧洲国家的政权,不是由少数富有而人脉广泛的人我指的是男人在其中发挥超乎寻常的影响。据我所知,在每一个正式的民主政权中,被污名化stigmatized的少数人缺乏使其免于政府专横行为的保护。我认为,美国的政体是存在严重缺陷的民主,由于其人口的某些组成部分segments被排除在公共政治之外,由于社会不平等被带入了公共生活,由于民意表达不畅通,由于无法为其公民提供平等的保护,从而使之反复经历着去民主化de-democratize的过程。在本书中,民主仅仅意味着,与大多数其他政权相比,非民主的因素相对较少而已这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小型暴政petty tyranny和大威权主义monolithic authoritarianism,这二者是过去五千年世界上最为常见的两种政府形式。
让我列举一下写作本书所面临的三种困难:纵横交错的层次、浩如烟海的文献和充满颠覆性的解释。我对这些难题的解决之道可能给一些读者带来不便。首先,层次的多样性。本书在几个明显不同的层次上进行分析:跨越了时代的实质性周期substantial periods of time的作为一个整体的欧洲大陆,跨越数世纪的欧洲主要地区,跨越20年至350年不等的整体的国家,对个别地区譬如大不列颠群岛的英格兰、爱尔兰、苏格兰只考察一个世纪以内的不同时间段,以及在具体时间点的特定危机、事件和人物。在任何一个层次上,我都无法为所有的相关单元提供连续的、全面的证据。我一开始这项研究,就马上取消了给16502000年所有欧洲政权的民主化排定座次的原计划;我认识到关键不在于为一个单一变量提供简洁、自洽的解释,而是在多个层次上展开一个复杂的过程。其结果是,提供的证据反复改变着分析的层次,但每个层次的证据都是不完整的。
第二个难题在于,本书利用了欧洲史、民主化、抗争政治contentious politics的大量的、孤立的文献。这些领域的专家很可能会觉得我轻视了这些文献当中最受他们青睐的部分,从而认为我的观察和论点的原创性言过其实,当然不可避免地,还会有分析家对我的描述和解释提出反对意见。我对这种可能性深表遗憾。但我认为,其替代方案对相关文献及其争议完全加以引用并进行讨论可能更为糟糕。这会导致本书的篇幅增加一倍。为了写一本关于1650年以来全欧洲的著作,我必须反复求助于已出版的文章、专著、综论、手册和百科全书,以便厘清各种事件,制作大事年表,确认地点、事件和人物。除非看起来读者需要再次确认或者对一些论断刨根究底,否则我只是列举那些直接引用的出版物,以及那些从不易找到的文献中析出的证据。
我决定减少对相关文献的索引和讨论,这意味着我要忍住不在现有的争议当中公开地支持某一方。譬如,只有法国史的研究者才能轻松地发现第四章拒绝了我的朋友弗朗索瓦傅勒Franois Furet对法国大革命及其后果所做的修正。这一章甚至重新启用了被整整一代法国史学家所辱骂的资产阶级革命的观念。
我的第三个困难在于解释的颠覆性。常识和大部分的社会科学都把个体的倾向disposition作为社会过程的根本动因,文化学者、现象学者、行为主义者以及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者在用行动的观点来解释个体的行动之前,同时聚焦于个体倾向的重构,然后提出把个体行动积聚为民主化和去民主化之类的社会过程。我对此抱怨多年了,哎呀,通过个体倾向来进行解释的逻辑已经使各种主流的实践之间几乎看不出什么差别了。本书完全颠覆了主流的实践,不是我自吹自擂,请读者明鉴:本书所提供的解释是不是比通常的解释更能说明欧洲的民主化和去民主化?
本书的解释在三个方面具有颠覆性,在第一章表1.1至表1.3中列举出来了,以下机制和过程可以用来解释民主化:1个体倾向主要是作为结果而非原因;2关系机制要优先于环境机制和认知机制;3经纪 brokerage 之类的机制与我们所解释的社会过程是在同一个层次上运作的,并不总是要转到类似分子过程的化学解释模型这样的微观层次。即使是对那些对解释机制颇感兴趣的少数社会科学家而言,上述三个立场也是颠覆性的。然而,在写作本书时,我觉得既然我的倡导作用甚微,那么,还是让我直接着手于我的解释工作,让读者来判断结果是否具有颠覆性,这样会更好。因而我有时将自己的解释与当前的其他解释相比较,呼吁大家关注各种相互矛盾的解释逻辑,这绝不是画蛇添足。
我也极力克制这样一种欲望,即把每个观点都扩展为概念化的问题、测量measurement、解释和理论构思。譬如,我以前的一些工作就是从煞费苦心的细节中对革命过程进行概念化和比较,但本书主要满足于对革命做简单的特征描画。
|
內容試閱:
|
前言
记性好的读者可能会意识到这对他们来说不知道是好是坏,本书已经闯入了由我的杰出导师巴林顿摩尔(Barrington Moore)所开创的研究领域。实际上,本书与摩尔的煌煌巨著《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颇有不同,后者关注的是民主与民主化,从结果回溯起源来展开分析,通过对英法两国的仔细比较来解释欧洲整体的变化。巴林顿摩尔的一些崇拜者[譬如迪特里希(Dietrich Rueschemeyer)、伊芙琳胡伯史蒂芬斯(Evelyne Huber Stephans)和约翰史蒂芬斯(John Stephens]通常都追随其学术取向,致力于解释长期的结果为什么不同的国家会形成不同类型的政体?尽管本书也考察了特定历史对于当代政治的影响,但主要的研究旨趣是探寻那些促进、阻碍或逆转民主化的机制与过程。换言之,本书所关注的是轨迹而非源头和终点。再者,任何了解摩尔著作的人都会看到,作为他的昔日弟子,本人所要研究的,正是摩尔所强调的斗争struggle的政治后果。
需要说明的是,与巴林顿摩尔一样,我对现存的民主的看法并没有那么天真。我知道,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除了极少的革命时刻,没有哪个欧洲国家的政权,不是由少数富有而人脉广泛的人我指的是男人在其中发挥超乎寻常的影响。据我所知,在每一个正式的民主政权中,被污名化stigmatized的少数人缺乏使其免于政府专横行为的保护。我认为,美国的政体是存在严重缺陷的民主,由于其人口的某些组成部分segments被排除在公共政治之外,由于社会不平等被带入了公共生活,由于民意表达不畅通,由于无法为其公民提供平等的保护,从而使之反复经历着去民主化de-democratize的过程。在本书中,民主仅仅意味着,与大多数其他政权相比,非民主的因素相对较少而已这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小型暴政petty tyranny和大威权主义monolithic authoritarianism,这二者是过去五千年世界上最为常见的两种政府形式。
让我列举一下写作本书所面临的三种困难:纵横交错的层次、浩如烟海的文献和充满颠覆性的解释。我对这些难题的解决之道可能给一些读者带来不便。首先,层次的多样性。本书在几个明显不同的层次上进行分析:跨越了时代的实质性周期substantial periods of time的作为一个整体的欧洲大陆,跨越数世纪的欧洲主要地区,跨越20年至350年不等的整体的国家,对个别地区譬如大不列颠群岛的英格兰、爱尔兰、苏格兰只考察一个世纪以内的不同时间段,以及在具体时间点的特定危机、事件和人物。在任何一个层次上,我都无法为所有的相关单元提供连续的、全面的证据。我一开始这项研究,就马上取消了给16502000年所有欧洲政权的民主化排定座次的原计划;我认识到关键不在于为一个单一变量提供简洁、自洽的解释,而是在多个层次上展开一个复杂的过程。其结果是,提供的证据反复改变着分析的层次,但每个层次的证据都是不完整的。
第二个难题在于,本书利用了欧洲史、民主化、抗争政治contentious politics的大量的、孤立的文献。这些领域的专家很可能会觉得我轻视了这些文献当中最受他们青睐的部分,从而认为我的观察和论点的原创性言过其实,当然不可避免地,还会有分析家对我的描述和解释提出反对意见。我对这种可能性深表遗憾。但我认为,其替代方案对相关文献及其争议完全加以引用并进行讨论可能更为糟糕。这会导致本书的篇幅增加一倍。为了写一本关于1650年以来全欧洲的著作,我必须反复求助于已出版的文章、专著、综论、手册和百科全书,以便厘清各种事件,制作大事年表,确认地点、事件和人物。除非看起来读者需要再次确认或者对一些论断刨根究底,否则我只是列举那些直接引用的出版物,以及那些从不易找到的文献中析出的证据。
我决定减少对相关文献的索引和讨论,这意味着我要忍住不在现有的争议当中公开地支持某一方。譬如,只有法国史的研究者才能轻松地发现第四章拒绝了我的朋友弗朗索瓦傅勒Franois Furet对法国大革命及其后果所做的修正。这一章甚至重新启用了被整整一代法国史学家所辱骂的资产阶级革命的观念。
我的第三个困难在于解释的颠覆性。常识和大部分的社会科学都把个体的倾向disposition作为社会过程的根本动因,文化学者、现象学者、行为主义者以及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者在用行动的观点来解释个体的行动之前,同时聚焦于个体倾向的重构,然后提出把个体行动积聚为民主化和去民主化之类的社会过程。我对此抱怨多年了,哎呀,通过个体倾向来进行解释的逻辑已经使各种主流的实践之间几乎看不出什么差别了。本书完全颠覆了主流的实践,不是我自吹自擂,请读者明鉴:本书所提供的解释是不是比通常的解释更能说明欧洲的民主化和去民主化?
本书的解释在三个方面具有颠覆性,在第一章表1.1至表1.3中列举出来了,以下机制和过程可以用来解释民主化:1个体倾向主要是作为结果而非原因;2关系机制要优先于环境机制和认知机制;3经纪 brokerage 之类的机制与我们所解释的社会过程是在同一个层次上运作的,并不总是要转到类似分子过程的化学解释模型这样的微观层次。即使是对那些对解释机制颇感兴趣的少数社会科学家而言,上述三个立场也是颠覆性的。然而,在写作本书时,我觉得既然我的倡导作用甚微,那么,还是让我直接着手于我的解释工作,让读者来判断结果是否具有颠覆性,这样会更好。因而我有时将自己的解释与当前的其他解释相比较,呼吁大家关注各种相互矛盾的解释逻辑,这绝不是画蛇添足。
我也极力克制这样一种欲望,即把每个观点都扩展为概念化的问题、测量measurement、解释和理论构思。譬如,我以前的一些工作就是从煞费苦心的细节中对革命过程进行概念化和比较,但本书主要满足于对革命做简单的特征描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