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余华长篇小说全集(共6册)
》
售價:HK$
385.0
《
非线性定价
》
售價:HK$
162.8
《
艰难时代
》
售價:HK$
96.8
《
深入浅出人工智能
》
售價:HK$
75.9
《
成长的心智——重新思考时代与心灵
》
售價:HK$
96.8
《
外卷: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全球征途
》
售價:HK$
140.8
《
家庭心理健康指南:解决孩子成长中的棘手问题
》
售價:HK$
65.8
《
创作经典
》
售價:HK$
140.8
|
內容簡介: |
内 容 简 介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然而,高等职业教育由于其自身特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书针对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学生学习动机不足问题,设计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体系。本书以当代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动机为研究起点,提出在外部学习动机不足的情况下,需要以内部动机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原动力,在基于学生内部动机的主要组成元素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以学生个性化目标体系构建和实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创新设计目标;提出教学模式创新的实质是为学生创造期待的、梦想的学习体验,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了学生期待的学习元体验,结合多元智能理论和学习的本质过程分析,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学习体系;并对学校组建创新团队和实施教师激励提出了建议。
本书适合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师和相关研究人员阅读。
|
關於作者: |
王欣欣,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密云分校经济管理系管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管理学硕士。研究领域:供应链管理、创新管理。十五年管理类专业课程一线教学经验,多次获校级评优课奖项。曾获密云区教学能手、创新标兵、校先进个人、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先后考取了电子商务师、经济师、商务管理师、会计资格证等证书,主编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管理学原理》、《网络营销与案例分析》、《现代物流管理》等书,参与多项市、校级级科研课题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
目錄:
|
目录
第1章高等职业教育的使命及关键问题1
第2章动机分析3
2.1学习动机3
2.1.1内部动机4
2.1.2外部动机4
2.2高职学生学习动机构成分析5
2.2.1高职学生外部学习动机分析5
2.2.2高职学生内部学习动机分析7
2.2.3学校教育的目标15
第3章因材施教18
3.1学校教学模式的演变18
3.1.1学徒制18
3.1.2标准化的工厂生产模式20
3.1.3个性化的学习需求21
3.2模块构架和整体构架22
3.2.1整体构架22
3.2.2模块构架23
3.2.3当前学校教育的整体构架阻碍了个性化教学23
3.3商业模式对学校教育创新的启示25
3.3.1商业模式的构成25
3.3.2三种商业模式29
3.3.3借鉴协调网络模式实现因材施教32
3.3.4学校实现协调网络模式的关键34
第4章通过创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36
4.1创新36
4.2创造用户期待的体验37
4.3通过创新提升内部学习动机40
第5章多元智能理论对混合式教学的启示42
5.1智能的一元化观点43
5.2多元智能理论44
5.2.1智能的类型44
5.2.2多元智能理论的结论52
5.3多元智能理论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启示53
5.3.1教育的目标:为理解而教53
5.3.2什么是理解53
5.3.3为理解而教的教学模式54
第6章学习的本质过程知识创造60
6.1知识管理60
6.2知识作为竞争性资源的新关注61
6.3高等职业教学体系须塑造学生知识管理能力61
6.4知识两分法:形式知识和暗默知识62
6.5知识创造:暗默知识与形式知识间的相互作用63
6.5.1知识转换的四种模式63
6.5.2知识创造的螺旋66
6.6知识创造的螺旋对混合式学习体系设计的启示67
第7章学生期待的元体验71
7.1高职学生的日常行为及所占时间比例71
7.1.1问卷结果及分析71
7.1.2大规模访谈结果及分析76
7.2学生日常行为动机分析79
7.3学生期待的元体验84
第8章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学习体系构建88
8.1混合式学习的必要性88
8.2混合式学习设计的关键思想89
8.3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学习体系构建元素89
8.3.1个性化目标体系构建89
8.3.2适应性的混合式学习环境91
8.4混合式学习教学过程设计93
8.4.1环境分析94
8.4.2教学活动设计95
8.5学习评价的设计、反馈98
8.5.1学生参与99
8.5.2评价工具99
8.6探究性社群102
8.6.1探究性社群的要素103
8.6.2探究性社群的功能103
第9章混合式学习示例105
9.1计划项目混合式学习设计基本信息105
9.1.1课时安排105
9.1.2计划项目工作任务105
9.1.3内容组织106
9.2学习组织形式106
9.3教师的作用106
9.4课程设计过程107
9.4.1学习目标设定107
9.4.2准备工作107
9.4.3面对面学习过程108
9.4.4总结反馈,自身问题反思109
9.5课程内容系统性的保障109
第10章组建创新团队110
10.1团队设计的框架110
10.1.1职能型团队110
10.1.2轻量级团队110
10.1.3重量级团队111
10.1.4自治型团队111
10.2在学校中应用团队类型框架111
10.2.1混合式学习的职能型团队112
10.2.2混合式学习的轻量级团队112
10.2.3混合式学习的重量级团队112
10.2.4混合式学习的自治型团队113
10.3综合运用多种类型的团队114
第11章塑造文化116
11.1文化116
11.2与混合式学习匹配的校园文化特质117
11.2.1自主管理意识118
11.2.2责任意识118
11.2.3岗位能力意识118
11.2.4灵活性118
11.3如何塑造文化119
11.4文化的传播方式120
11.4.1故事120
11.4.2仪式120
第12章教师和学生的转变122
12.1教师的角色定位转变122
12.2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职业挑战123
12.3融入对教师的激励124
12.3.1创造更广泛的教学机会124
12.3.2给教师更大的自主性125
12.3.3建立适宜的教学团队125
12.3.4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化分工125
12.3.5对教师的进步及时反馈125
12.4高职学校教师激励实施过程126
12.4.1高职学校教师激励问题分析126
12.4.2高职学校教师激励过程及动机分析127
12.4.3基于工作价值认同的高职学校教师激励模型128
12.4.4通过组织文化创新强化教师工作价值认同130
12.4.5提升学生认知智能133
结语143
参考文献145
|
內容試閱:
|
前言
近年来,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的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受到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广泛关注。新的时期高等职业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更强调职业的针对性和对职业技术与能力的培养,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另一方面,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更新的加快,外部环境瞬息万变,新旧职业的更替不断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应对未来职业转换及终生学习的能力。因此,各高等职业院校注重创新学生培养模式,努力向社会输送合格技术型应用人才。然而,高等职业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整体素质及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重视度不够,导致部分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成为当代高等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书围绕创新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以当代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动机分析为基础,应用激励理论、创新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知识管理理论和混合式学习理论,将理论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动机实证研究相结合,提炼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元体验,设计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本书的主要研究成果:
一、针对目前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将动机理论引入教学模式的创新设计,通过对学生外部学习动机和内部学习动机的研究,指出当代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缺乏外部学习动机,而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又很少体验到内部动机的激励作用。提出当前环境下,应从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入手,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满足感。
二、通过对现有教学体系的分析,指出工厂模式的大批量、同进度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影响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提出因学生各有所长,各自的知识储备、兴趣爱好及发展方向都不相同,应结合多元智能理论和学习的本质过程知识创造,引导学生构建个性化目标体系,并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不断实现阶段性目标,设定新的目标。
三、通过对创新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提出教学模式创新的本质在于为学生提供期待的、梦想的学习体验。在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进行大规模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结合动机理论,提炼出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体验元素,整合体验元素形成学生期待的完整的学习体验,设计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学习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混合式学习模式创新设计前言四、在对现有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目标,将知识分为明示知识和暗默知识,结合知识创造的螺旋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并结合自身知识积累和实践情境创造新的知识。
五、创新性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与之一致的组织文化,学校应成立适合的创新团队、建设相应的校园文化并对作为创新主体的教师进行有效激励。
期望能够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得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满足岗位需求。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田秀青老师和吴嫦娥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书参考了大量书籍文献,涉及的内容已尽可能地在参考文献中列出,在此对这些专家学者表示感谢。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本书内容上仍存在诸多不足,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著 者
2020年7月
高等职业教育混合式学习模式创新设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