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售價:HK$
177.0
《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售價:HK$
112.7
《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售價:HK$
78.2
《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从三星堆出发,横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对话11处古遗址,探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
售價:HK$
89.7
《
迷人的化学(迷人的科学丛书)
》
售價:HK$
147.2
《
宋代冠服图志(详尽展示宋代各类冠服 精美插图 考据严谨 细节丰富)
》
售價:HK$
87.4
《
形似神异:什么是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
》
售價:HK$
55.8
《
养育不好惹的小孩
》
售價:HK$
79.4
|
編輯推薦: |
一本广大党员看得进、读得懂、愿意读的党史通俗读物
解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15个谜底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党员干部推荐书目
入选国家出版基金和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
连续数月高居排行榜前5名,销量突破百万册
|
內容簡介: |
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在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依然保持经济快速增长这一系列重大成就和标志性事件,使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刮目相看。于是,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等成了国内外许多人探讨的问题。一些有识之士在思考: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执政成就?为什么这一个成立已经近百年、执政超过70年的政党,依然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为什么它能够不断逢凶化吉、战胜困境?它到底有哪些成功的秘诀?在体制和机制上有无优势?
本书围绕国内外读者关注的15个重大问题,从历史的角度做了深入的思考和准确的解读,既不是一般的理论读物,也不是传统的党史著作,而是试图实现二者的结合。它以故事讲思想,以事实讲道理,不仅极有针对性和说服力,还非常具有可读性,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广大党员群众看得进、读得懂、愿意读的党史通俗读物。
|
關於作者: |
谢春涛,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教授。1988年起在中共中央党校从事中国共产党历史和理论的教学研究工作。曾任中共中央党校报刊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教务部主任,中共中央党校校委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院)委委员,挂职浙江省金华市副市长。
主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如何治理国家?》《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挑战?》《中国共产党如何反腐败?》《中国共产党如何治党?》等书。
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第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是中共十九大代表,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
|
目錄:
|
第一章 为什么能建立新中国? 1
一个国家的两个世界 3
建立多党派联合政府 7
农民躺着翻过身来 11
信任的流失 15
国共两党的鲜明对比 19
第二章 为什么能收拾好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 23
多年战乱破坏的国民经济 25
平抑物价和统一财经 27
不要四面出击 30
土地制度改革和发展经济 34
新旧社会两重天 38
第三章 为什么犯过严重错误还能得到人民支持? 43
动机与效果的严重背离 45
犯错误期间也有重要成就 50
领袖与群众同甘共苦 57
正确对待所犯错误 61
第四章 为什么没有像苏东共产党那样丧失执政地位? 67
探索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 69
改革开放改变中国命运 73
把改革、发展与稳定结合起来 78
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 83
第五章 为什么能解决13 亿人的吃饭问题? 89
粮食是中国人的命根子 91
联合国最后一批援华粮食 93
袁隆平的杰出贡献 97
粮食安全仍需警钟长鸣 99
第六章 为什么能把中国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103
扭住经济建设不放 105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09
打开国门拥抱世界 115
把科技教育作为支点 119
第七章 为什么能实现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的结合? 127
计划经济的老路子走不通了 129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132
关键先生邓小平 135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38
市场经济的中国气派 142
第八章 为什么能实行一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 149
昙花一现的中国多党制 151
并非两党制的国共合作 155
众望所归的民主联合政府 160
一党领导、多党合作的丰富与发展 164
第九章 为什么能使各民族和睦相处? 169
尊重历史,尊重现实 171
史无前例的创举 177
开明的民族政策 180
无神论者面对宗教 187
第十章 为什么能保持香港、澳门的繁荣与稳定? 195
长期打算、充分利用 198
主权问题不能谈判 202
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 205
金丝雀依旧欢叫 208
第十一章 为什么能使台湾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 213
台湾历史和台湾问题的由来 215
和平解放、一国两制与和平发展 217
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 222
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226
第十二章 为什么能赢得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235
共同反抗殖民主义的历史 237
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240
和平解决边界争端问题 242
不附带任何条件的对外援助 246
倡导构建和谐世界 252
第十三章 为什么能高效抗震救灾和成功举办奥运会? 255
执政党坚强有力 258
独特体制优势尽显 261
钢铁长城守护中国 265
民族精神凝聚力量 268
第十四章 为什么能唤起民众、凝聚人心? 273
理论创新使党立于时代潮头 275
行动口号唤起亿万民众 280
时代精神和榜样产生无穷的影响力 285
优秀文化与文艺作品照亮人心 291
畅通思想沟通渠道未雨绸缪 298
第十五章 为什么能管理好有8000 多万党员的大党? 303
在有人群的地方建立和发展组织 305
要求党组织和党员保持先进性 308
注重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311
强调严格纪律和按制度办事 314
不断优化党的执政方式 317
结语 中国共产党能成功应对面临的挑战吗? 322
|
內容試閱:
|
再版前言
有机会写书的再版前言,是件令人兴奋的事情。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书系的五本书还能再版,说明书中的基本结论和观点没有过时。
近年来,随着中国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中国共产党。一些人在思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同外国政党人士的交流中,我感到有必要写本书,解读中国共产党取得多方面成功的原因。于是,在201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 周年之际,我和同事编写了《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一书。该书出版后,产生了较大影响,不光在国内发行量很大,还出版了多种外文版本。
2012 年,我们团队又编写了《中国共产党如何治理国家?》。这本书主要解读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执政的,重点是叙述和分析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形成的基本制度和基本方略。包括执政地位和执政方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央和地方的政府制度,政党制度和政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特别行政区制度,干部管理制度以及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挑战?》是中共十八大后编写的,2014年出版。该书的创意来自中共十八大后外媒记者的部分新闻报道,他们意识到了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面临的严峻挑战。受他们的启发,我归纳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国梦,至少面临八个方面的挑战。本书力图讲明困难和挑战之严峻,问题由来及原因,中央应对之思路,实践效果及前景。为了稍作补充,我把中共十九大召开之前所写的一篇回顾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方略的文章附在后面,作为再版图书的结束语。
2015 年,我和同事又编写了《中国共产党如何反腐败?》。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力度最大、效果最好的举措之一,受到国内外人士广泛赞誉和高度认可。该书叙述了此前三年多中国共产党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所做出的努力及成效。
《中国共产党如何治党?》出版于2017 年。96 年的历史、8800 多万党员、连续执政68 年,这三个数字在世界政党史上都是罕见的。该书力图解读中国共产党靠什么走到今天,又将靠什么继续走下去。
五本书都是讲述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我感到,我们只是讲述了一小部分故事,可讲述的还有很多。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更精彩。我们准备继续讲下去。
在书系编写和出版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中国外文局特别是新世界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们的诸多指导和帮助,特别表示感谢,他们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谢春涛
2019 年9 月
引 言
解读关于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个谜
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在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依然保持经济快速增长这一系列重大成就和标志性事件,使国际社会对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刮目相看。于是,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等等成了国内外许多人探讨的问题。一些有识之士在思考: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执政成就?为什么这样一个成立90 多年、执政超过60 年的政党,依然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
上述问题,在我近几年同外国执政党的交流中经常被问到。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使我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多、也更深入的理解。我感到,有必要把相关的问题及我们的初步思考写作成书,帮助国内外读者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我的这一想法,在庆贺《中国简史:从孔夫子到邓小平》(英文版)获奖的聚会上,得到了该书的策划者中国外文局原副总编辑林良旗先生、新世界出版社总编辑张海鸥女士以及新世界出版社英文编辑部主任李淑娟女士和我的几位同事的热情支持。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新的出版选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拿出了初步的编写提纲。经多次讨论,我们商定回答以下问题:
一、为什么能建立新中国?
在近代中国,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无数志士仁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乃至生命的代价,但结果都失败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
二、为什么能收拾好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
1949 年国民党逃离大陆时,带走了国家多年积累的金银和外汇储备,留下的是被战乱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当年,不少人怀疑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甚至有人等着看笑话。为什么仅用三年时间,中国共产党就将国民经济恢复到旧中国的最高水平?
三、为什么犯过严重错误还能得到人民支持?
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也发生过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失误。为什么犯了严重错误,中国共产党还能得到人民的支持、继续执政?
四、为什么没有像苏东共产党那样丧失执政地位?
20 世纪80 年代末和90 年代初,苏联和东欧执政的一些共产党相继失去执政地位。一些西方政要曾以为中国共产党也会步他们的后尘,但没过多长时间他们就惊奇地发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依旧稳如泰山。为什么风景这边独好?中国共产党究竟与苏联和东欧共产党有什么不同?
五、为什么能解决13 亿人的吃饭问题?
曾有西方知名学者提出过谁来养活中国人的问题,在世界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但没过多少年,事实证明这位学者是多虑了。中国人不光养活了自己,还为解决世界范围内的粮食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
六、为什么能把中国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经济,一度濒临崩溃的边缘。但仅仅30 多年,就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共产党用什么办法创造出这一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
七、为什么能实现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的结合?
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则是资本主义的专利,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似乎成了定论。那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中国的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
八、为什么能实行一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
中国实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在世界上几乎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建立和实行这样的制度,其他政党为什么会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九、为什么能使各民族和睦相处?
当今世界,各种形式的民族宗教纠纷在全球不断上演。而有着56个民族和多种宗教的中国,却能使各民族和睦相处。有外国学者把这看作是中国神话。那么,中国神话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
十、为什么能保持香港、澳门的繁荣与稳定?
曾有人预言,香港这只金丝雀会在回归中国后死掉,但十几年来它依然欢叫。澳门回归后,不光博彩业照旧兴旺,还开始实现经济成功转型。中国共产党的一国两制方针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十一、为什么能使台湾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大陆和台湾曾敌对了几十年。但是近年来,海峡两岸的中国人交往越来越多,隔阂越来越少,大陆和台湾越来越不可分离。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对台政策能日益赢得台湾民众的理解和认同?
十二、为什么能赢得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由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等原因,中国在同某些西方发达国家的交往中时常会感受到一些不愉快,但是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却一直比较密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什么能够赢得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理解和支持?
十三、为什么能高效抗震救灾和成功举办奥运会?
2008 年,中国有两件事震惊中外:一件是高效的抗震救灾行动;另一件是无与伦比的奥运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做得如此成功?中国在体制上有哪些优势?
十四、为什么能唤起民众、凝聚人心?
2010 年和2011 年,两次由西方国家的民意调查机构进行的民意测验表明,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现状的满意程度和对政府的信任度均排名第一。中国共产党用什么办法凝聚了人心?
十五、为什么能管理好有8000 多万党员的大党?
中国共产党有超过8000 万名党员,比许多国家的人口还要多。中国共产党用什么办法管理这一大党,使其能够保持凝聚力和执行力,能够不断发展和壮大?
结语:中国共产党能成功应对面临的挑战吗?
中国共产党过去取得了很多成功,但眼前和今后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中国共产党是否清醒地意识到这些挑战,并且有无办法成功应对?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试图通过讲述历史来解答上述问题,用林良旗先生的话说,是要以故事讲思想、让别人来评述中国共产党。这样做,不仅有说服力,也有可读性。因此,本书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理论读物,也不是传统的党史著作,而是试图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力求通过回顾中国共产党革命、执政的历程,总结其成就及经验,增进读者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
此书写作的难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想。虽然参与编写的基本都是专业党史工作者,但真要把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原因讲清楚,还是有很大的困难。我们作了艰苦的努力,但书中的不足和问题难免还会存在,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写过程中,林良旗先生指导把关、修改定稿,张海鸥女士和李淑娟女士热情支持,多次组织专题研讨会,并充分利用她们的资源,多次征求和听取中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我的同事刘宝东(编写第一、二章)、李庆刚(编写第三、四、八章,修改第十四章)、沈传亮(编写第五、六、七、十三、十五章和结语,起草第十四章)、王启峰(编写第十章,起草第十一章)、杜玉芳(编写第九章)和博士生袁静(编写第十二章)具体承担了本书的编写任务。黄文涛先生改写了第十一章。在此,我向他们真诚地表示感谢。
本书于2011 年3 月出版后,受到各方面读者的关注和好评。2011年8 月出版增订本,增补了第九章和第十四章,改写了第十一章。这次,在广泛听取读者意见的基础上,又做了进一步修订。
谢春涛
2013 年 7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