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述异记汇笺及情节单元分类研究(上下册)
》
售價:HK$
104.5
《
环境、社会、治理(ESG)信息披露操作手册
》
售價:HK$
261.8
《
桑德拉销售原则 伍杰 [美]大卫·马特森
》
售價:HK$
96.8
《
理论的意义
》
售價:HK$
74.8
《
悬壶杂记:医林旧事
》
售價:HK$
52.8
《
谁之罪?(汉译世界文学5)
》
售價:HK$
52.8
《
民国词社沤社研究
》
售價:HK$
140.8
《
帕纳索传来的消息(文艺复兴译丛)
》
售價:HK$
108.9
|
編輯推薦: |
科学界筹备多年,千呼万唤,被认为难以超越、填补空白的科学史普及作品;
图文并茂,加入大量绘画、实验示意图、手稿、照片等珍贵历史图片;
立足科学,高屋建瓴,发人深省,始终贯穿着关于科学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以及科学对人类思维影响的思考;
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可以让所有读者都能迅速了解现代科学的全貌。
|
內容簡介: |
科学的发展扩大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提高了我们对世界的掌控力;影响了社会与文化的发展,反过来也受到社会与文化的影响。在《现代科学史》一书中,彼得J.鲍勒和伊万R.莫鲁斯既探索了科学史本身,又探讨了其对现代思维的影响。
本书按时间顺序记载了科学思维演变中的所有重要进展。开篇介绍了过去三十年间科学史的发展以及对科学史的积极研究所引发的争议,随后分为两部分。*部分讨论了现代科学史上发生的重要事件,包括17世纪颠覆性的科学革命以及科学家在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和生物学等领域取得的个人成就。第二部分分析了科学所处的社会关系中的关键主题,即迫使社会重新思考宗教、道德或哲学价值的各项科学发现。
两位作者经验丰富,通过本书鼓励读者不要只将科学史看作一系列的人名和辩论,而应将其看作科学和现代社会之间的关系网络,这个网络具有内在关联性,并且非常复杂。
|
關於作者: |
彼得J.鲍勒
不列颠学会会员,拥有剑桥大学学士学位、苏塞克斯大学硕士学位和多伦多大学的博士学位。目前担任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科技史教授、美国科学促进协会的研究员和国际科学学会成员。2004年至2006年,曾担任英国科学史学会主席,已出版关于进化思想史、环境科学史和遗传学史的著作、合著二十余本。
伊万R.莫鲁斯
科学史学家,现任威尔士阿伯里斯特维斯大学历史学教授。已出版著作《当物理成为国王之时》和《尼古拉特斯拉和电气未来》,曾担任《牛津插图科学史》(2017)的编辑。
|
目錄:
|
目录
序言001
第1 章引言:科学、社会与历史005
第1 部分科学发展历程
第2 章科学革命031
第3 章化学革命067
第4 章能量守恒095
第5 章地球历史123
第6 章达尔文革命153
第7 章新生物学195
第8 章遗传学223
第9 章生态学和环境保护论251
第10 章大陆漂移279
第11 章20 世纪的物理学299
第12 章宇宙学革命327
第13 章人文科学的兴起353
第2 部分科学史研究主题
第14 章科学组织377
第15 章科学与宗教405
第16 章通俗科学437
第17 章科学与技术467
第18 章生物学与意识形态495
第19 章科学与医学523
第20 章科学与战争551
第21 章科学与性别579
第22 章后记605
大事年表609
参考文献621
|
內容試閱:
|
写这本书的契机源于我们急需给科学史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的新研究课程找到一本合适的教材。我们很快就发现并没有符合我们要求的教材。我们猜想一定还有其他授课者也有这样的需求。同时,我们也意识到没有合适的授课教材也就意味着没有可供普通读者阅读的、可靠的科学史介绍性书籍。本书旨在填补这一空白。我们认为我们非常适合写这样一本研究性书籍以供其他授课者使用,也供希望了解现如今科学史研究方法的普通读者(也包括科学家)阅读。作为历史学家,我们二人经验丰富、兴趣互补,这使得我们能够对物质世界、生命及地球科学进行深入研究。此外,我们也是极富经验的教师及作家。本书中许多章节的初稿都经过了实践的检验,我们用这些初稿进行了为期两个学年的实践教学。学生们的反馈证明,我们所写的内容是适合科学史专业学生的,我们也希望这些内容是适合普通读者的。
虽然写这本书的契机源于我们需要一本合适的教材,但我们并不想将其写成一本传统的教科书式的教材。我们希望书中的调查研究同样可以吸引普通读者。科学史专业学生和普通读者的兴趣点可能截然不同。授课者在教授科学史课程时很少会使用全书,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授课内容选取需要的章节。这就意味着每个章节都必须相对独立,因为学生并不需要阅读全部章节。普通读者可能想看传统的历史叙事,而本书则可能会使他们产生一些困惑。同时,一些读者也会挑选自己感兴趣的部分阅读,而不是通读全书。想看连贯的历史叙事的读者需要知道,科学史是非常复杂而又充满争议的,因此任何对科学史全景的公正介绍都必须涉及众多主题。
在写这本用作教材的研究性书籍时,如何从众多用于教授科学史的教学方法中做出选择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教学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授课者的兴趣及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一些学生可能是科学类专业的学生,而另一些学生则可能对科学知之甚少。在自身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两种教学方法,这两种教学方法在本书中也有所体现。我们的课程一部分关注科学发展历程中的具体片段;另一部分讨论的则是更为宏大的主题,每个主题中都包含不同的科学学科及不同的历史时期。通过这两种不同的形式,我们为授课者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毫无疑问,没有任何一本书能够囊括从哥白尼日心说至今的现代科学史发展过程中的方方面面,但我们希望授课者及普通读者能够喜欢我们所选择的这些主题。书中所探讨的主题有的是前一代甚至前几代科学史学家就已经在探讨的,有的则反映了科学史学家最新的研究趋势及兴趣点。
本书共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关注科学发展历程中的片段,另一部分则就不同主题进行探讨。书中提供了交叉引用,以便学生清楚地了解所阅读的内容。即使涉及的内容位于两个不同的部分,也可通过交叉引用轻松地找到对应内容。因此,一些讲述科学发展片段的章节中会探讨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此时学生可以阅读对应的主题章节进行深入了解。如果授课者倾向于教授科学史主题,那么主题章节就是阅读的重点。针对主题章节中举出的例子,读者可以借助交叉引用找到对应的科学发展片段章节,了解更多信息。交叉引用还可以帮助普通读者将所有材料组织在一起,从而对科学史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