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经纬度丛书·州县之民:治乱之间的小民命运
》
售價:HK$
96.8
《
女性史:古代卷(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大历史)
》
售價:HK$
123.2
《
你当我好骗吗?
》
售價:HK$
120.9
《
跨代伴侣治疗
》
售價:HK$
96.8
《
精华类化妆品配方与制备手册
》
售價:HK$
217.8
《
经纬度丛书:出祁山:诸葛亮北伐得与失
》
售價:HK$
96.8
《
心理治疗中的真意:心理治疗师的心灵之旅
》
售價:HK$
96.8
《
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经典入门(第3版)
》
售價:HK$
142.9
|
編輯推薦: |
◆柏杨诞辰100周年纪念版,柏杨夫人张香华女士亲笔作序,古代史专家权威审校,刘瑜、雷颐、白岩松、倪匡、钱理群鼎力推荐。
◆人性史观:不为帝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聚焦被历史淹没的普通中国人,讴歌人性,尊重人权。
◆人民视角:大篇幅描写人民群众创造的成果(唐诗、元曲、《红楼梦》等),展示中国文化真正的精华。
◆世纪纪年,方便理清历史时间线,不用为繁琐的年号苦恼。
◆中西对照:每章结尾,列出同时期东西方世界对比,在国际视野下,才能更清晰地读懂中国历史。
◆《中国人史纲》直接激发了漫画科普大V"混子曰"创始人二混子创作《半小时漫画中国史》的欲望。
|
內容簡介: |
《中国人史纲》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时代讲起,至20世纪初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为终,以100年(一个世纪)为纪年单位,是一部囊括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的巨著。
柏杨无意对帝王将相进行虚伪的歌颂,他舍弃所有无谓的谥号、尊号,把他们拉下神坛,直呼其名,视为普通的中国人去评判。同时,柏杨也把目光聚焦于被历史淹没的普通中国人,他同情劳苦大众、蔑视权贵军阀,以人性和人权作为*的立足点。因此,《中国人史纲》是一部有态度、有人情味的中国通史。
三次黄金时代(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李世民时期的盛世大唐,入关的满洲人建立的大清王朝)
大分裂时代(大混战的五胡十九国与南北朝)
大黑暗时代(高度集权、闭关锁国、钳制思想的明朝)
正是这五次重大转折,奠定了中国的疆域、文化、价值观、经济结构、社会分层和国际地位。
中国历史上每一个王朝政权,当它建立后的四五十年,或当它传位到第二、第三代时,就到了瓶颈时期。
《中国人史纲》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时代讲起,至20世纪初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为终,以100年(一个世纪)为纪年单位,是一部囊括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的巨著。
柏杨无意对帝王将相进行虚伪的歌颂,他舍弃所有无谓的谥号、尊号,把他们拉下神坛,直呼其名,视为普通的中国人去评判。同时,柏杨也把目光聚焦于被历史淹没的普通中国人,他同情劳苦大众、蔑视权贵军阀,以人性和人权作为*的立足点。因此,《中国人史纲》是一部有态度、有人情味的中国通史。
我们能从《中国人史纲》中了解到五次影响了中国国运的重大转折:
三次黄金时代(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李世民时期的盛世大唐,入关的满洲人建立的大清王朝)
大分裂时代(大混战的五胡十九国与南北朝)
大黑暗时代(高度集权、闭关锁国、钳制思想的明朝)
正是这五次重大转折,奠定了中国的疆域、文化、价值观、经济结构、社会分层和国际地位。
而通过柏杨的笔触对中国历史进行回顾时,我们也能发现,历史在不断重演,几千年来中国也总是在吃同一种教训:
中国历史上每一个王朝政权,当它建立后的四五十年,或当它传位到第二、第三代时,就到了瓶颈时期。
在进入瓶颈的狭道时,除非统治阶层有高度的智慧和能力,他们无法避免遭受到足以使他们前功尽弃,也就是足以使他们国破家亡的瓶颈危机。历史显示,能够通过这个瓶颈,即可获得一个较长期的稳定;不能够通过或一直胶着在这个瓶颈之中,它必然瓦解。
在历史的循环往复中,中国走过了几千年,虽然历经沧桑,但仍然不屈不挠,正如柏杨所言:
中国像一个巨大的立方体,在排水倒海的浪潮中,它会倾倒。但在浪潮退去后,昂然地仍矗立在那里,以另一面正视世界,永不消失、永不沉没。
阅读《中国人史纲》,了解中国的过去,再去开创属于我们的黄金时代。
|
關於作者: |
柏杨(1920-2008),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留下历史、小说、杂文、通鉴等多部著述,一生主张"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用浓烈的笔触书写对中国人的"爱之深,责之切"。
代表作:《中国人史纲》《丑陋的中国人》《柏杨版资治通鉴》。
其中,《中国人史纲》是柏杨在九年零二十六天的监狱生涯中写下,柏杨在书中表露的对人性的关切、对苦难的同情,让《中国人史纲》在一众中国通史读物中独树一帜,成为经典。
|
目錄:
|
中国人史纲(上册)目录:
编辑说明
《中国人史纲》是柏杨人生的拐点(张香华序)
序
第1章 历史舞台
一空中 马上
二河流 湖泊
三山
四沙漠 万里长城
五城市
六地理区域
七演员
第2章 神话时代
一开天辟地
二五氏
东西方世界
第3章 传说时代
一黄帝王朝
二姬轩辕
三伊祁放勋与姚重华
东西方世界
第4章 半信史时代
一公元前二十三世纪
二公元前二十二世纪
三公元前二十一世纪
四公元前十九世纪
五公元前十八世纪
六商王朝社会形态
七公元前十七世纪
八公元前十三世纪
九公元前十二世纪
一〇 周王朝封建制度
一一 瓶颈危机
一二 公元前十一世纪
一三 公元前十世纪
第5章 信史时代
一公元前九世纪
东西方世界
第6章 公元前第八世纪
一周政府的东迁
二春秋时代
三周郑交战
四楚王国
五卫国新台丑闻
东西方世界
第7章 公元前第七世纪
一封国的并吞与逐君杀君(上)
二五霸
三齐国霸权的兴衰
四晋国长期霸权
五秦国短期霸权
六楚王国问鼎事件
东西方世界
第8章 公元前第六世纪
一封国的并吞与逐君杀君(中)
二楚王国霸权的隐忧
三鄢陵之役
四国际和平会议
五伍子胥鞭尸事件
六鲁国的"三桓"政治
东西方世界
第9章 公元前第五世纪
一封国的并吞与逐君杀君(下)
二中国第一个黄金时代--大黄金时代
三儒家
四道家 墨家 法家
五诸子百家
六战国时代
七晋国的分裂
东西方世界
第10章 公元前第四世纪
一封国的消失与蜕变
二吴起与楚王国
三历史上最大的魔术--秦国变法
四合纵对抗与连横和解
五齐宋两国的侵略战争
六三位巨子
东西方世界
第11章 公元前第三世纪
一东方各国互相缠斗
二崭新的外交政策--远交近攻
三吕不韦 韩非
四六国覆灭
五辉煌的八十年代
六嬴政大帝
七焚书坑儒
八秦王朝突然瓦解
九西楚王国昙花一现
一〇 西汉王朝大统一
东西方世界
第12章 公元前第二世纪
一匈奴汗国崛起沙漠
二道家思想的实践--黄老政治
三七国之乱
四儒家思想定于一尊
五对匈奴汗国的反击
六张骞通西域
七中国疆土的再扩张
八汉赋
东西方世界
第13章 公元前第一世纪
一汉匈两国的和与战
二司马迁 路温舒
三中国疆土的继续扩张
四匈奴汗国的分裂
五外戚政治
东西方世界
第14章 第一世纪
一新王朝与新社会政策
二二十一年改朝换代混战
三东汉王朝建立
四匈奴汗国的再分裂
五班超再通西域
六羌战
东西方世界
第15章 第二世纪
一西域的丧失
二羌战的扩大与惨烈
三外戚政治的重演
四士大夫及门第的形成
五宦官制度
六中国第一次宦官时代
七佛教 道教 黄巾
八三十一年改朝换代混战
东西方世界
第16章 第三世纪
一赤壁战役
二三国时代
三政制 九品 清谈
四晋王朝暂时的统一
五八王之乱(上)
东西方世界
第17章 第四世纪
一八王之乱(下)
二大分裂时代开始
三三国并立
四五国并立
五晋帝国局促一隅
六北中国的大混战
七前秦帝国的茁壮
八淝水战役--历史的命运
九八国并立
一〇 九国并立
东西方世界
第18章 第五世纪
一十一国并立
二短命王国相继灭亡
三五胡乱华十九国结束
四南北朝
五南宋帝国的暴君
六南齐帝国的暴君
七北魏帝国迁都与华夏化
八奇异的寄生集团
九佛、道二教的发展
东西方世界
第19章 第六世纪
一南梁帝国的北伐
二二十年代--北魏遍地抗暴
三北魏帝国的分裂
四萧衍父子引起的南中国混战
五北齐、北周倏兴倏灭
六大分裂时代终结
七突厥汗国崛起沙漠
东西方世界
中国人史纲(下册)目录:
第20章 第七世纪
一仁寿宫弑父凶案
二杨广的大头症
三十八年改朝换代混战
四中国第二个黄金时代
五唐政府的结构
六教育与科举
七佛教净化与三教合一
八中国疆土的再扩张
九西域征服与西南地区挫败
一〇 东方战争与永久和平
一一 武曌(武则天)--?中国唯一的女皇帝
一二 酷吏与酷刑
东西方世界
第21章 第八世纪
一一连串宫廷政变
二两洋海上交通
三商业都市兴起
四唐王朝社会结构
五文学发展
六唐诗
七五十年代对外挫折
八安史兵变
九藩镇割据
一〇 西域的再丧失
一一 和亲政策与回纥汗国
东西方世界
第22章 第九世纪
一藩镇割据的恶化
二中国第二次宦官时代
三朋党--两个政客集团的斗争
四东南地区的兵变
五最大一次农民暴动
六残余烛火上的内斗
东西方世界
第23章 第十世纪
一小分裂时代--五代十一国
二辽帝国统一塞北
三短命政权间的殊死战
四宋帝国统一中国本部
五交州的脱离与独立
六宋辽对抗
东西方世界
第24章 第十一世纪
一宋辽和解
二宋帝国立国精神--苟且偷安
三士大夫的乐园
四教育文化
五宋词
六定难战区建立西夏帝国
七王安石
八新旧两党的斗争
九旧党的分裂
一〇 儒家学派的主流--理学诞生
东西方世界
第25章 第十二世纪
一赵佶轻佻
二金帝国掀起的风暴
三惨不忍睹的胜利
四开封的陷落
五宋政府南迁
六岳飞之死
七又一个大头症--完颜亮
八高度物质文明的社会
九道学与圣人系统
东西方世界
第26章 第十三世纪
一韩侂胄北伐与失败
二蒙古帝国崛起瀚海
三辽 花 西夏相继覆亡
四金帝国末路
五福华篇时代
六宋帝国末路
七元政府的建立
八蒙古最后五次征伐
九中国的都市
一〇 元曲
东西方世界
第27章 第十四世纪
一蒙古对中国本部的统治
二汉人激烈反抗
三明王朝兴起
四朱元璋的大屠杀
五人权的蹂躏
六绝对专制制度的建立
七大黑暗时代
八靖难之役
东西方世界
第28章 第十五世纪
一朱棣的大屠杀
二中国第一位海上英雄--郑和
三交趾省的设立与永久脱离
四北方边患
五中国第三次宦官时代
六土木之变与夺门之变
七断头政治
东西方世界
第29章 第十六世纪
一朱厚照与刘瑾
二"大礼议"事件
三断头政治的恶化
四全国沸腾的民众抗暴
五倭寇
六北方边患及和解
七张居正的改革与惨败
八第一次保卫朝鲜
九阳明学派
一〇 三部小说
东西方世界
第30章 第十七世纪
一断头政治的极致
二矿监 税监
三后金汗国崛起东北
四清帝国以战迫和
五朱由校与魏忠贤
六天崩地裂的农民大暴动
七朱由检的下场
八清军入关
九汉民族的反抗与三藩战役
一〇 中国第三个黄金时代
一一 东南疆土的扩张--台湾
一二 东北疆土的扩张--《尼布楚条约》
一三 塞北疆土的扩张--内蒙古
一四 漠北疆土的扩张--外蒙古
东西方世界
第31章 第十八世纪
一喇嘛教与西藏
二西南疆土的扩张--西藏
三中西部疆土的扩张--青海
四准噶尔的覆亡与种族屠灭
五西北疆土的扩张--新疆
六清政府的民族政策
七朝鲜 琉球 安南
八缅甸 尼泊尔 暹罗
九藩属外的进贡国
一〇 华侨
一一 文字狱
一二 大黑暗的反扑
一三 官逼民反(上)
一四 最伟大的一部小说--《红楼梦》
东西方世界
第32章 第十九世纪
一官逼民反(下)
二中国与西洋的畸形关系
三英国势力的东进
四鸦片战争
五巨变
六太平天国
七捻军 回部抗暴
八英法联军
九俄国攫取九十八万方公里疆土
一〇 新疆的脱离与收复
一一 俄国再攫取六十三万方公里疆土
一二 中法越南战争
一三 自强运动
一四 第二次保卫朝鲜
一五 中日甲午战争
一六 中国失败的原因
一七 百日维新 戊戌政变
一八 义和团
一九 八国联军
东西方世界_
|
內容試閱:
|
听柏杨和我们诉说,《中国人史纲》的创作心路
在九年零二十六天艰难而漫长的岁月里,我埋头整理中国历史的史料,先后完成了三部书稿,部《中国人史纲》、第二部《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第三部《中国历史年表》(另外还有第四部《中国历代官制》。1975年春,官员要我们”快快乐乐过一个端阳节”,把所有的参考书都搜去保管,规定每人不准持有三本以上的书,所以只写了一半)。1977年4月,我回到台北,几经转折,三部书稿陆续地重回到身边。面对着汗迹斑斑、颜色枯黄了的纸册,我有无限的感恩和热情。但书稿似乎太多了,从地面几乎直堆到腰际。想到它们在成书之后,每部势将都在一千页以上,我茫然地忧虑到出版的困难。幸而星光出版社经理林紫耀先生毫不犹豫地慷慨承当,并为它定名为《柏杨历史研究丛书》,使我由衷地感动。不过三部书稿并不是按照顺序发排的,而是倒转过来顺序发排的。并非故意或愿意如此,种种原因之下,只有如此。这只属于小节,当三部书陆续出齐的时候,出版时间的先后,就不重要了。
中国历史使人困扰的是年号问题。年号本是中国在文明史上一大贡献,现代的日本和古代的越南、朝鲜,都是效法中国,使用年号的。但中国的年号却走火入魔,除了表示纪年的主要功能外,另外还表示祈福、歌颂和改朝换代。一个新政权兴起,或一个新帝王登极,或发生一件自以为很大的喜庆以及什么理由都没有而只是兴之所至,都会弄出来一个新的年号。当中国内乱时,列国林立,年号如雨后春笋,目不暇给,如386那一年,中国境内就先后出现了十六个年号。即令在统一时期,年号所造成的气氛,也十分紧张。如唐王朝第三任皇帝李治,他在位只三十六年,却改了十次年号。武周任皇帝武曌在位的时间更短,只十六年,却改了十四次年号。有些时候,甚至一年之中,一改再改,如528年,北魏王朝就一口气改了三次。次改元的诏书刚出大门,就第二次改元。第二次改元的诏书刚出大门,接着就第三次改元,使当时的国人不胜其烦。同时也显示出这种年号制度的严重缺点,那就是,在时间距离上,造成严重的混乱。我们可以试行做一次检查:元王朝至元元年,到同是元王朝至元六年,相距几年?一般的答案当然是相距五年。这答案是对的,但不是的对,事实上它恰恰相距七十七年,因为元王朝有两个至元年号,一个始于1264年,一个始于1335年。再试行做第二次检查:天授三年跟如意元年,以及跟长寿元年,又相距几年?答案是它们同是692年,相距只不过几月。假如考古学家在地下掘出一件古物,上面刻着”建平元年制造”,恐怕世界上权威的史学家和权威的自然科学家都不能确定它的正确年代,因为它可能是公元前6年,可能是公元后330年,可能是386年,可能是398年,可能是400年,可能是415年,可能是454年,也可能是508年。
所以一个现代的中国人,置身于瞬息万变、分秒必争的时代,实在没有继续埋葬在这种纠缠不清的年号迷魂阵里的必要。我们大胆地绕过年号,采用公元纪年,希望能简单迅速,而又正确无讹地立即明了历史事件的时间位置。
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号和国号是第二个大的困扰。十九世纪时,外国人曾嘲笑中国不过是一个地理上的名词,引起国人的愤怒。其实在撒丁王国以意大利作为国号之前,意大利也是一个地理名词。现在斯里兰卡共和国建立,锡兰也同样成为地理名词。事实上,在二十世纪辛亥革命之前,中国所有的王朝从来没有一个以”中国”作为法定的或正式的国名。每当一个新王朝兴起,件事就是定一个国号,当这个王朝统一中国时,它的国号就远压在中国之上,如清王朝的正式国号就是大清帝国。当中国陷于分裂,像南北朝、五代…;…;列国并存,就更谁也都不是中国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景观,即四千多年历史中,从黄帝到傀儡政权伪满洲国,中国境内出现了像样的或不像样的共计八十三个王朝--也就是八十三国和五百五十九个帝王,却没有一个是用”中国”显示他们的性质的。我们熟悉的”甲午中日战争”,在正式官方文书上却是”甲午清日战争”。这种情形,使王朝号、国号,跟年号一样,造成史籍的混乱。因为谁也没有标出中国的缘故,就发生了谁在中国历史地位上是”正统”的争执,这争执由政治渗入学术,使从事历史工作的史学家,头上都好像悬着巨斧。司马光在他的编年史《资治通鉴》中,曾为此费尽唇舌,解释他何以把一些篡位弑君、罪恶昭彰的政权用它们的年号作为正朔,用它们的王朝作为正统。但他这部价值连城、被后世列为”正史”之一的巨著,如果不是皇帝为它写了一篇序的缘故,恐怕早被查禁毁版。于是集叛徒、土匪、强盗、恶棍于一身的朱全忠之类,明明只是一小块土地的割据势力,年号却成正朔,王朝却成为正统,因而使中国产生了一种可耻的”成则帝王,败则盗寇”的史观。历史上的忠奸贤愚、是非黑白,遂大量地受到颠倒、破坏,甚至被恶毒地一笔抹杀。我们现在对所有的王朝号、国号,以及年号--包括凡是有记载的草莽英雄们,以及他们所定的王朝号、国号、年号,做一个彻底而广泛的整理,排列出来,由分类而归纳,提供出一个工具性质的参考资料,可以迅速而简便地找出所需要的答案。同时,我们更做一个从无前例的大胆尝试,即以”世纪”为单元,以公元纪年为纪年,而将王朝号、国号、年号,置于次要的地位。我们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我们以当一个中国人为荣,不以当一个王朝人为荣。当中国强大如汉王朝、唐王朝、清王朝前期时,我们固以当一个中国人为荣。当中国衰弱如南北朝、五代、宋王朝、明王朝以及清王朝末年时,我们仍以当一个中国人为荣。中国--我们的母亲,是我们的的立足点。所有的王朝只是中国的王朝,所有的国,都是中国的另一种称谓。我们以”世纪”为单元叙述是强调中国永远存在,不受任何王朝影响,我们绝不认为后梁帝国是正统,而前蜀帝国是僭伪;更不认为清王朝是正统,而郑成功是海盗。唐亡,不是中国亡,只是唐王朝和唐政府的覆灭。清亡,也不是中国亡,也只是清王朝和清政府的覆灭。中国固屹立如故。
中国科举制度有它的功能和贡献,但它的副产品之一是,培养出来一个中国所特有的”官场”社会阶层,在这个社会阶层中,阿谀帝王成为一项主要的课题。表现抢眼的莫过于媚态可掬地加到活帝王头上的尊号和加到死帝王头上的谥号(为了行文便利,我们用”尊号”包括”谥号”)。上古时候,这些尊号不过一个字两个字,如公元前十二世纪周王朝任王姬发,不过被尊为”武王”。随着阿谀技术的精益求精,到了公元十五世纪之后,如清王朝第三任皇帝福临(顺治),他的尊号是”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竟多到二十五个字,全都是从字典上挑选出来的美丽的词汇。有些人从没有当过帝王,也会在他们头上堆砌一大堆帝王尊号,当唐王朝大祭”玄元皇帝”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他就是以《老子》一书闻名于世的哲学家李耳。在史籍引叙原文的时候,这种尊号更显示出没有原则的一面,像谈到曹操,他一直到死只不过是东汉王朝的丞相,可是就在正史上,却一会儿称他是”太祖”,一会儿称他是”武皇帝”,混淆的程度,使我们不知道所说何人,又置身何地。我们当然谅解并同情古史学家的可悲处境,但我们也不掩饰我们的失望。皇后也是如此,从简单的”王妃”到那拉兰儿”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显皇后”。这个用全力摧毁自己所领导的清王朝的女人,竟拥有这么漫长、把肉麻当有趣的尊号,使我们忍不住失笑。但我们的苦难不因失望失笑而消除,所以我们所做的是对中国五百五十九位帝王和若干虽没有实质上当帝王,却被加上帝王尊号的人,以及更多的皇后妃妾和他们所生的数不清的亲王、公主,做一个地毯式的搜索,将他们的头衔、年龄、在位时间以及他们在皇族中的关系位置,加以仔细地整理列出,使任何人都可以不必经过辛苦的寻觅,即可对他们的身世有一个明确的了解。
后,我只能用非常少的几句话,说明我们的立场,我们的立场是中国人的立场。不同于”奉旨修史”的官员立场,也不同于以王朝为主,以帝王将相为主,以统治阶层自居的立场--他们把利益所从出的王朝放在位,而把中国放在第二位。我们反对”成则帝王,败则盗寇”的史观,在那种史观上,很多丑恶被美化,很多可歌可泣、代表中国人磅礴刚强、澎湃活力的智慧和勇敢,却被丑化。如三保太监(郑和)下西洋,传统历史责备他劳民伤财,好大喜功,以致史料所存寥寥,我们则认为他是中国位伟大的海上英雄。我们坚持的标准是国家民族和人道人权,不掩饰污点,犹如美国历史不掩饰吊人树一样,同时也展示出中国对全世界全人类文明所做的尊严贡献。
中国人了解中国历史,应是天经地义的。可是,很多中国人对中国历史只不过知道一个片断,而这片断还多半来自小说和戏剧。中国历史书籍之多,占世界位,但却使人有一种杂芜凌乱的感觉。即令把正史能倒背过来,对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仍没有太大的帮助。何况我们没有时间读完正史,也没有文言文的修养去读正史。司马迁创造了一种新形式的史籍,这形式在公元前较简单的社会还可以应付。可是史学家却被这种形式酱住,一直沿用到二十世纪。更糟糕的是,它被改为断代史。幸好中国的王朝不断变换,如果像日本那样万世一系,根据”国(王朝)亡才修史”的惯例,中国可能成为一个没有正式史籍的国家。这些国(王朝)亡了才编纂出来的正史,又不过是一大堆人物传记的合订本,而这些传记,又多半取材于该人物的墓志铭、行传、家谱之类的一面之词,以致数千年来,墓志铭在中国文学史上,占重要的地位。凡是善于阿谀死人的作家如唐王朝的韩愈,都享有相当地位和相当财富。墨索里尼的儿子在纪念他父亲的文章中说他父亲”喜欢古典音乐,看见我开始弹钢琴时,非常高兴。他为人极为和蔼,对人更是温柔”。我们不认为墓志铭、行传、家谱之类所提供的资料,全都比墨索里尼的儿子所提供的,更为可信。所以,我们在采用正史资料时,都一一加以判断。
丛书是我在火炉般的斗室之中,或蹲在墙角,或坐在地下,膝盖上放着用纸糊成的纸版和着汗珠,一字一字地写成。参考书的贫乏使我自惭,但我别无他法。而且心情惶惑,不敢想象这些艰难写出的书稿,会遭受到什么命运。所以不可避免地会错误百出,唯有乞求方家指正。现在,总算陆续地付梓,当丛书出齐之日,我觉得我对我的民族和对我的朋友,已尽了我的责任和献出我的感恩。
1977年8月20日于台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