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售價:HK$
97.9
《
新能源材料
》
售價:HK$
63.8
《
传统文化有意思:古代发明了不起
》
售價:HK$
43.8
《
无法从容的人生:路遥传
》
售價:HK$
74.8
《
亚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
售價:HK$
107.8
《
大处着眼:持久战与《论持久战》
》
售價:HK$
85.8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HK$
96.8
《
未来漫游指南:昨日科技与人类未来
》
售價:HK$
97.9
|
編輯推薦: |
本书底本权威,对《史记》作了全新的技术处理,对分段、标点重新疏理,对重要历史、战争加上配图。由著名历史学家张大可先生花费数年潜心作注,配上导读,带你理清史记脉络。同时本书封面采用高级特种纸,图案作烫金处理,附精装飘带、扉页加盖张老师个人钤印,彰显收藏与阅读品味。
|
內容簡介: |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体大思精的历史著作,同时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传记著作,西汉司马迁撰。此次出版的《史记全本新注》(全五册)由著名历史学家张大可先生花费数年潜心作注,理清《史记》脉络,帮助读者理解其内涵思想,从中受到启发,引起人们对历史的反思。
全书简体横排,共分为五册。*册有全书总目,第二册起各册有分册目录方便读者翻检。五册所分:*册,十二本纪;第二册,十表、八书;第三册,三十世家;第四册,七十列传(上);第五册,七十列传(下)。
本书所创体例,包括导读、五体说明、题解、简注等四项内容,具体体例如下:(1)导读,总体评述司马迁其人其书,对《史记》全书结构,撰述宗旨、史学和文学艺术作了系统的阐释(2)五体说明。对《史记》五体特点以及篇目系统作简明概说.(3)题解。加在每篇之,将解题与题要结合起来。(4)简注。用现今白话语言疏通原文语意,对音、义、人物、地理、职官、典章制度、历史掌故等进行简洁明快的解读。同时本书配上插图和古代地图,便于读者理解。
|
關於作者: |
司马迁(前145年?)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司马迁(前145年?)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张大可,1940年12月7日生,重庆市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历任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副主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现现任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在中国历史文献学、秦汉三国史两个学术领域发表学术论文近二百篇,尤长于三国史与《史记》的研究,在学术界独树一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出版《三国史研究》与《史记研究》个人论文专集的学者。2011年获中国史记研究会学术成就奖,出版学术论著十余种,主要著作有《史记研究》《史记通解》《史记文献学》《史记论赞辑释》《史记精言妙语》《司马迁评传》《三国史研究》《三国史》《三国十二帝》等。主编高校教材《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历史文献学》《史记教程》等。其中《中国历史文献学》《中国历史文选》为高校教材,201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张大可文集》十卷,作者有六种学术论著获省部级优秀图书奖,《中国历史文选》2008年获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
|
目錄:
|
史记全本新注(全五册)
总目
第一册 十二本纪
(卷一至卷十二)1
第二册 十表 八书
(卷十三至卷三十)345
第三册 三十世家
(卷三十一至卷六十)869
第四册 七十列传(上)
(卷六十一至卷一百零四)1349
第五册 七十列传(下)
(卷一百零五至卷一百三十)1857
史记全本新注第一册
目录十二本纪
(卷一至卷十二)
《史记》导读1
《史记》十二本纪说明39
史记全本新注卷一五帝本纪第一43
史记全本新注卷二夏本纪第二65
史记全本新注卷三殷本纪第三83
史记全本新注卷四周本纪第四97
史记全本新注卷五秦本纪第五131
史记全本新注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161
史记全本新注卷七项羽本纪第七215
史记全本新注卷八高祖本纪第八252
史记全本新注卷九吕太后本纪第九286
史记全本新注卷十孝文本纪第十303
史记全本新注卷十一孝景本纪第十一324
史记全本新注卷十二孝武本纪第十二331
史记全本新注第二册
目录十表八书
(卷十三至卷三十)
《史记》十表说明345
史记全本新注卷十三三代世表第一355
史记全本新注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第二365
史记全本新注卷十五六国年表第三441
史记全本新注卷十六秦楚之际月表第四479
史记全本新注卷十七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第五507
史记全本新注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547
史记全本新注卷十九惠景间侯者年表第七591
史记全本新注卷二十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613
史记全本新注卷二十一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第九633
史记全本新注卷二十二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655
《史记》八书说明675
史记全本新注卷二十三礼书第一677
史记全本新注卷二十四乐书第二689
史记全本新注卷二十五律书第三721
史记全本新注卷二十六历书第四735
史记全本新注卷二十七天官书第五756
史记全本新注卷二十八封禅书第六798
史记全本新注卷二十九河渠书第七836
史记全本新注卷三十平准书第八845
史记全本新注第三册
目录
三十世家
(卷三十一至卷六十)
《史记》三十世家说明869
史记全本新注卷三十一 吴太伯世家第一879
史记全本新注卷三十二 齐太公世家第二895
史记全本新注卷三十三 鲁周公世家第三920
史记全本新注卷三十四 燕召公世家第四942
史记全本新注卷三十五 管蔡世家第五951
史记全本新注卷三十六 陈杞世家第六961
史记全本新注卷三十七 卫康叔世家第七970
史记全本新注卷三十八 宋微子世家第八983
史记全本新注卷三十九 晋世家第九1002
史记全本新注卷四十楚世家第十1043
史记全本新注卷四十一 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1078
史记全本新注卷四十二 郑世家第十二1091
史记全本新注卷四十三 赵世家第十三1107
史记全本新注卷四十四 魏世家第十四1145
史记全本新注卷四十五 韩世家第十五1165
史记全本新注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1176
史记全本新注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第十七1196
史记全本新注卷四十八 陈涉世家第十八1224
史记全本新注卷四十九 外戚世家第十九1234
史记全本新注卷五十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1249
史记全本新注卷五十一 荆燕世家第二十一1253
史记全本新注卷五十二 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1257
史记全本新注卷五十三 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1268
史记全本新注卷五十四 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1275
史记全本新注卷五十 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1284
史记全本新注卷五十六 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1296
史记全本新注卷五十七 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1307
史记全本新注卷五十八 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1318
史记全本新注卷五十九 五宗世家第二十九1328
史记全本新注卷六十三王世家第三十1336
史记全本新注第四册
目录
七十列传(上)
(卷六十一至卷一百零四)
《史记》七十列传说明1349
史记全本新注卷六十一伯夷列传第一1353
史记全本新注卷六十二管晏列传第二1358
史记全本新注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1363
史记全本新注卷六十四司马穰苴列传第四1372
史记全本新注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1375
史记全本新注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第六1384
史记全本新注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第七1394
史记全本新注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1414
史记全本新注卷六十九苏秦列传第九1424
史记全本新注卷七十张仪列传第十1448
史记全本新注卷七十一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1469
史记全本新注卷七十二穰侯列传第十二1479
史记全本新注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1485
史记全本新注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1494
史记全本新注卷七十五孟尝君列传第十五1500
史记全本新注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1511
史记全本新注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第十七1522
史记全本新注卷七十八春申君列传第十八1531
史记全本新注卷七十九范雎蔡泽列传第十九1542
史记全本新注卷八十乐毅列传第二十1567
史记全本新注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1575
史记全本新注卷八十二田单列传第二十二1589
史记全本新注卷八十三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1595
史记全本新注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1611
史记全本新注卷八十五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1627
史记全本新注卷八十六刺客列传第二十六1634
史记全本新注卷八十七李斯列传第二十七1654
史记全本新注卷八十八蒙恬列传第二十八1681
史记全本新注卷八十九张耳陈余列传第二十九1688
史记全本新注卷九十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1703
史记全本新注卷九十一黥布列传第三十一1709
史记全本新注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1719
史记全本新注卷九十三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1743
史记全本新注卷九十四田儋列传第三十四1752
史记全本新注卷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1758
史记全本新注卷九十六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1774
史记全本新注卷九十七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1787
史记全本新注卷九十八傅靳蒯成列传第三十八1800
史记全本新注卷九十九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1805
史记全本新注卷一百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1816
史记全本新注卷一百零一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1822
史记全本新注卷一百零二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1832
史记全本新注卷一百零三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1841
史记全本新注卷一百零四田叔列传第四十四1849
史记全本新注第五册
目录
七十列传下
(卷一百零五至卷一百三十)
史记全本新注卷一百零五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1857
史记全本新注卷一百零六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1882
史记全本新注卷一百零七魏其武安侯列传第四十七1895
史记全本新注卷一百零八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1911
史记全本新注卷一百零九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1918
史记全本新注卷一百一十匈奴列传第五十1929
史记全本新注卷一百一十一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1958
史记全本新注卷一百一十二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1977
史记全本新注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传第五十三1993
史记全本新注卷一百一十四东越列传第五十四2001
史记全本新注卷一百一十五朝鲜列传第五十五2006
史记全本新注卷一百一十六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2010
史记全本新注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2017
史记全本新注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2059
史记全本新注卷一百一十九循吏列传第五十九2078
史记全本新注卷一百二十汲郑列传第六十2082
史记全本新注卷一百二十一儒林列传第六十一2092
史记全本新注卷一百二十二酷吏列传第六十二2106
史记全本新注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传第六十三2127
史记全本新注卷一百二十四游侠列传第六十四2144
史记全本新注卷一百二十五佞幸列传第六十五2153
史记全本新注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传第六十六2157
史记全本新注卷一百二十七日者列传第六十七2172
史记全本新注卷一百二十八龟策列传第六十八2181
史记全本新注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第六十九2207
史记全本新注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第七十2227
附录一报任安书2284
附录二史圣颂2296
附录三史记断限与残缺及续补窜附考辨2301
附录四关于《将相表》之结构与倒书2319
附录五司马迁年谱附司马谈2336
|
內容試閱:
|
例言
《史记》一书,体大思精,而文辞简约,全书只有五十二万余言,内容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上下近三千年的人物史事,要把它的精言要义畅达地疏解出来实非易事。传统的注解以唐代三家注为典范,所注内容不出字音、字义、人物、地理、职官、历史掌故诸项,以助读者理解原文。但传统的注解方式,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只是微观的研究方法,注重解读原文字面意义。而今日读《史记》,不只是要理解其字面意义,更重要的是理解其内涵思想,从中受到启发,引起人们对历史的反思,提高综合鉴赏能力,这就需要有宏观的解剖与分析。现代研究《史记》的论文、论著属于宏观的范围,但脱离原文,不免有空疏之遗憾。有鉴于此,在传统注疏中注入宏观内容,创造一种新体例,反映今日的时代思想与今日的研究方法,体现时代性,是形势使然。本书新注,毅然打破传统的注疏方法,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起来,既要读者能读懂原文,还要读者明白司马迁一家之言的宗旨,了解《史记》的总体结构和作者的历史观。为此,本书新注内容,即凡例,主旨四项,如次:
(1)《史记》导读总体评述司马迁其人其书,对《史记》全书结构、撰述宗旨、史学和文学艺术,作了系统的阐释,较为全方位展现《史记》一书的宏观内容。
(2)五体说明对《史记》五体特点以及篇目系统作简明概说,写在每体篇目之前,揭示《史记》编纂学。
(3)题解加在每篇之前,将解题与题要结合起来,包括四项基本内容:一释篇题;二介绍传主;三揭示篇旨;四表达作者意向。
(4)简注用现今白话语言疏通原文语意为旨归,音、义、人物、地理、职官、典章制度、历史掌故,均要简洁明快解读,一般不作引证,歧义只注一说。为求通达,难句作了串译。白文简注是最基本的内容,也是继承传统的注疏内容,突出的改进是一个字简,即注文简洁明快。地名注释最繁,凡古代政区只注某级政区治所在今地的准确方位即可,一律不注沿革,一般不注辖区范围,以省篇幅。对于指称人名中所包含的地名,如条侯、绛侯、临汝侯等中的条、绛、临汝等地名,除传主外,一般不出注。传统注解不但一一有注,而且有沿革、辖区范围等内容的说明。当然这些也是很重要的历史内容,但对于一般读者来说,对理解原文意义不大,对研究者来说又远远不够,不如省去以减少篇幅。其他注释项目可以类推。例如官名注释,只简注其品位、职掌,不详注其秩禄。各篇之间的简注自成单元。重出条目一般不注互见,以省读者翻检之劳。重出条目行文有具体的语言环境,详略不必求同,但释义不能有抵牾。
新注采用精善读本金陵书局张文虎校本为底本,与中华书局点校本对照,作了全新的技术处理,分段、标点重新疏理。为了阅读方便,对频繁出现的通假字、异体字,改用规范简体字,如说,改为悦;蚤,改为早;閒改为闲与间。部分人名,如句践,改为勾践;陈馀,简化为陈余等,不一一备举。为求索司马迁原著之真,对《史记》全书正文及续、补、窜、附作了不同字体的排版技术处理。《史记》全书原文用宋体;正文中司马迁引录的完整文献用仿体,对补缺文字已考订资料来源者,视同司马迁引用,亦用仿体,已确定的司马迁附记,亦为仿体;对褚少孙续,以及增窜,用楷体。好事者补亡共四篇,《孝武本纪》截自《封禅书》,用仿体,《礼》《乐》《律》三书序文排宋体,正文为引用资料,排仿体。新注全书附录三《史记断限与残缺及续补窜附考辨》提供这一技术处理的依据。这样,既完整地保留今本《史记》全书,又廓清真伪,一目了然,以供学术界研究。
全书简体横排,共分为五册。第一册有全书总目,第二册起各册有分册目录方便读者翻检。五册所分:第一册,十二本纪;第二册,十表、八书;第三册,三十世家;第四册,七十列传(上);第五册,七十列传(下)。
本书插图10幅转自笔者《〈史记〉史话》,古代地图75幅为南京三江学院许盘清先生创作,深表谢忱!
作者于2019年5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