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買一間會增值的房子(修訂版)
》
售價:HK$
124.7

《
日雜人氣造型師の時尚褲裝穿搭課:5款經典褲型╳5種低溫色彩╳4項穿搭法則╳10個玩轉技巧!
》
售價:HK$
103.9

《
京阪奈親子自由行:GO! 關西親子遊全攻略,小孩開心,爸媽不累的完美行程
》
售價:HK$
124.7

《
無拉鍊設計的一日縫紉:簡單有型的鬆緊帶褲&裙(暢銷新裝版)
》
售價:HK$
103.9

《
品茶入菜引美味:跟著池宗憲學餐茶,走進侍茶師的世界
》
售價:HK$
237.5

《
孩子的第一套STEAM繪遊書007 不能再斜的比薩斜塔:看義大利數百年來如何拉直比薩斜塔(108課綱課學素養最佳文本)
》
售價:HK$
118.8

《
從帝國廢墟中崛起:從梁啟超到泰戈爾,喚醒亞洲與改變世界(長銷萬冊紀念版)
》
售價:HK$
136.6

《
靈異街11號:影視改編小說
》
售價:HK$
89.1
|
關於作者: |
約翰 阿摩司 康米紐斯(IohannesAmosComenius;JanAmosKomensky)
約翰 阿摩司 康米紐斯(1592-1670),拉丁文寫法是Comenius,1592年3月28日出生於摩拉維亞,位於當今的捷克的東南區。他是神學家,教育家和哲學家,他生長的時代,新教徒和天主教徒迭有衝突,紛爭不斷,他們不僅左右宗教的局勢,也掌控了政治,經濟和文化。康米紐斯見證了舊世界的權力徹底崩潰瓦解的情形,在他的作品裡可以看到十六世紀過渡到十七世紀時,歐洲新社會產生的梗概。
他的父親,是一位磨坊工人,屬於摩拉維亞兄弟會,這個組織是源於胡斯(JanHus,1371-1475)的基督教會,他讓康米紐斯接受這個新教團體的薰陶。康米紐斯的父母親在一次霍亂瘟疫中病逝,他年幼就成了孤兒,由姑姑扶養長大。教育養成過程中,他開始接觸古希臘和拉丁哲人,同時學會許多語言。學習過程中的困難讓他對拉丁文的教學產生興趣,從日常生活的慣用語延伸到母語的應用。
他在黑爾本(Herborn)和海德堡大學就讀期間,從神學中鑽研自然科學。他在摩拉維亞的普熱羅夫(P erov)和富尼克(Fulnek)擔任過講經師和教授。很快便發展出「感覺理論」(sensualista),有系統地啟發自主教學和理性教育。康米紐斯是最早有系統地反省教育制度的思想家,後來到了啟蒙世紀,教育改革變成現代化國家最重要的任務。
那個著名的宗教戰爭,也就是三十年戰爭(1618-1648),讓歐洲社會完全扭曲變了樣,也影響了康米紐斯。他的妻子兒女飽受瘟疫折磨,在白山戰役之後,帝國軍隊擊敗波希米亞,制服了新教徒,從此康米紐斯開始了流亡生涯,一直到生命終結。那個時候,他已經出版了《打開語言的大門》(Ianualinguarunreserata;Lapuertadelaslenguas),在歐洲各國大受歡迎,最後出版了《世界迷宮與心靈天堂》(Labyrintsvětaarájsrdce;Ellaberintodelmundoyelparaísodelcorazón),被視為是十七世紀捷克最重要的文學作品。
1628年他到波蘭,定居在萊茲諾(Leszno),在那兒繼續寫作。他致力宣揚教育改革,聲名遠播。在英國,他認識主教黎胥留(Richelieu),主教建議他在法國興辦一所泛哲學的學校,他因為天主教的迫害拒絕了。他移居瑞典,直到1648年。在瑞典他開始重大的改革,用他的自主教學方法和理念嘉惠了國民教育。
康米紐斯和培根、笛卡兒和萊布尼茲,是同時代的人,當時還有許多思想家。他追尋一種世界語,既可以組織知識,又有助於理解。笛卡兒提出理性是知識的出發點的見解(我思故我在),康米紐斯提倡教育理論,兩者的關係對當時已經日暮西山的經院哲學貢獻卓著,他們將教學和哲學、理性和實踐結合起來。整體來說,透過「泛哲學」(宇宙知識),可以傳遞知識並啟發人類。
1648年,終結三十年戰爭所簽訂的西發里亞和約(Westfalia)中,康米紐斯嘗試結合支持者,讓他的祖國可以脫離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但是他追求自由的願望在受制於帝國霸權之下的捷克斯洛伐克無異緣木求魚。他的第二任妻子朵洛蒂亞逝世後,他和四個孩子再回到萊茲諾定居。不久,因為瑞典和波蘭的戰爭,整個城市被焚毀到幾乎夷為平地,連同康米紐斯的個人藏書和許多手稿也付之一炬。
六十四歲時,他仍飽受瘟疫的威脅和敵人的迫害,貧困交迫,羅倫佐.基爾(LorenzodeGeer)在阿姆斯特丹庇護他。度過一段寧靜的日子後,1657年他彙整關於教育的文章,出版了《大教學論》(DidácticaMagna),這是為全球教育帶來蛻變的關鍵著作。1957年,在慶祝這部作品問世三百週年之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名康米紐斯為「國際認知和現代教育的使徒」。
康米紐斯不是一個有權有勢的人,也不是他那個時代掌握權力的神職人員,他附屬於一個小眾的新教團體,致力宣揚宗教的內在涵養與深層意義、工作的尊嚴和互助合作的精神。他的改革計畫首先朝向祖國的重建,也就是波希米亞主權獨立,力主對抗普魯士的封建制度和天主教會。在教育方面,康米紐斯吸收了當時的思潮,將十六世紀和十七世紀的科學和人文,建構成為一個知識領域。他是一位創新教育的改革者,他認為教育必須結合敦品(正直)、自由和享受生活。
1670年11月15日,七十八歲的康米紐斯離開人世。他的遺體存放在荷蘭納爾登(Naarden)的克爾文教派教堂裏,如今已成為陵墓。
繪者簡介
保羅.克萊茲伯格(PauloKreutzberger)
木刻版畫家。
譯者簡介
張淑英
現為清華大學外語系教授兼校長室特別顧問(2019.08自臺大外文系借調)。馬德里大學西班牙&拉丁美洲文學博士。輔仁大學西文系西研所學士、碩士。2016年膺選西班牙皇家學院(RAE)外籍院士。2019年起為西班牙王室索利亞伯爵基金會通訊委員(OPH,FundaciónDuquesdeSoria)。2013.08-2019.01擔任臺灣大學國際長,以中、西、英文發表高教國際化演講數十場。
現為《英語島》、《人間福報》定期撰文。學術專長為當代西班牙、拉丁美洲文學。近年專注旅行文學、流浪漢小說、殖民時期紀事、飲食文學、情色文學、黑色小說與電影、中西筆譯理論與實務等研究。中譯《什麼是民主》,《關於社會階級》、《這就是獨裁》繪本;《佩德羅.巴拉莫》、《紙房子裡的人》,《亞卡利亞之旅》、《杜瓦特家族》,西譯北島的《零度以上的風景》等十餘部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