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引爆:炸药、硝酸盐和现代世界的形成
》
售價:HK$
85.1
《
人类星球:我们如何创造了人类世(企鹅·鹈鹕丛书013)
》
售價:HK$
91.8
《
伏候圣裁:中国古代的君主与政治
》
售價:HK$
98.6
《
艺术图像学研究(第一辑)
》
售價:HK$
188.2
《
摆脱强迫的人生(修订版)
》
售價:HK$
88.5
《
知宋·宋代之司法
》
售價:HK$
99.7
《
空间与政治
》
售價:HK$
87.4
《
少年读三国(全套12册)
》
售價:HK$
490.6
|
編輯推薦: |
"1. 扫描附赠卡片上的二维码,收听精选声音,感受全新阅读体验
2. 匠心中营造,涉及工艺、材料、技艺、新知,以一种创客精神,用设计打开世界,读懂世界。
3. 班门前弄斧,实现深度阅读和求学新知的理想。
4. 第三辑全新改版,全彩印刷
5. 德国红点奖得主亲自操刀,新增纸上博物馆栏目,在书页中营造出一个空间,形成独特的展厅
6. 吕敬人评语:
《班门》有一个清晰完整的叙述系统,以建筑的概念建立排版的层次、结构,很好地处理了文字的字体、字号以及文本的灰度和阅读主次的关系;纸张语言的经营、色彩纷呈的设定,都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编辑设计的意识,而不是局部的装饰的概念。书名班门慎重考量应用了聚珍仿宋这种字体,它与内容、语境相吻合,并且强化空间的文字语言与全书的构筑主体内容,色彩的理性分析和配置相契合。它没有华丽的设计的缀饰,而诸多细节的设计思考耐人寻味,给予读者很好的阅读感觉。
"
|
內容簡介: |
"在新一辑中,《班门》各板块的结构一仍其旧,分门内门门外。以门为界,门内,向大师致敬、取经、学艺;门,是作品,是被大师加持的手艺,是匠心营造;门外,是后生的操练、游历、体验。
《班门声》的主题是从建筑的声音出发。我们将从一个拟声词啪啦啪啦出发,探寻著名建筑师隈研吾以声音做设计理念的根由。我们也会深入贝多芬耳聋后的寂静宇宙,在那里,你会看到的情感的暴风雨如何画作密集的音符。我们从西方音乐厅的设计历史中寻找建筑与表演艺术的关系,也会在露天的东方戏台上,找到建筑承载声音的脉络。我们会跟随著名摄影家阮义忠先生的轻松笔调怀念黑胶时代,也会浮游于录音师李星宇从亚马逊丛林中采集来的声波中。
"
|
關於作者: |
"《班门》编委会由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与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共同组织。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以创新设计理念提供内容策划,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则以最专业的图书出版经验负责书籍的编辑、出版及发行工作。
隈研吾,日本当代著名建筑师。1954年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横滨市,1979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1990年成立自己的建筑事务所。
罗德胤,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住建部传统村落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传统聚落与乡土建筑的研究工作,完成多个课题,开设乡土建筑学乡土聚落研究等课程。
阮义忠,摄影家,生于台湾省宜兰县。早年曾任职于《幼狮文艺》,后在《汉声》杂志英文版担任摄影与设计。他的作品以人文纪实为主要风格,曾在法国、美国、墨西哥、瑞典等地举办个展,作品被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等著名机构收藏。1992年创办《摄影家》杂志,著有《二十位人性见证者:当代摄影大师》《当代摄影新锐》《摄影美学七问》等。
李星宇,独立音乐人、声音艺术家、制作人、声音设计师、录音工程师、声学空间设计师、音乐教师。通过个人音乐人项目鲸鱼马戏团,已发行3张个人录音室专辑,EP单曲及跨界创作不计其数。07 年起,作为声学空间设计师,参与设计录音棚及各类声响设施及建筑100 余座,遍及中国各地。"《班门》编委会由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与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共同组织。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以创新设计理念提供内容策划,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则以最专业的图书出版经验负责书籍的编辑、出版及发行工作。
隈研吾,日本当代著名建筑师。1954年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横滨市,1979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1990年成立自己的建筑事务所。
罗德胤,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住建部传统村落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传统聚落与乡土建筑的研究工作,完成多个课题,开设乡土建筑学乡土聚落研究等课程。
阮义忠,摄影家,生于台湾省宜兰县。早年曾任职于《幼狮文艺》,后在《汉声》杂志英文版担任摄影与设计。他的作品以人文纪实为主要风格,曾在法国、美国、墨西哥、瑞典等地举办个展,作品被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等著名机构收藏。1992年创办《摄影家》杂志,著有《二十位人性见证者:当代摄影大师》《当代摄影新锐》《摄影美学七问》等。
李星宇,独立音乐人、声音艺术家、制作人、声音设计师、录音工程师、声学空间设计师、音乐教师。通过个人音乐人项目鲸鱼马戏团,已发行3张个人录音室专辑,EP单曲及跨界创作不计其数。07 年起,作为声学空间设计师,参与设计录音棚及各类声响设施及建筑100 余座,遍及中国各地。
"
|
目錄:
|
"门内
建筑的声音 文:隈研吾
无声的命运:耳聋之后的贝多芬 文:伯樵
门声
中国古戏台:戏曲文化的建筑遗存 文:罗德胤、秦佑国
悦音绕梁的门道:音乐厅建筑 文:石晰颋
稚嫩的玫瑰花绽放:圣母百花大教堂 文:徐晓冬
默片魅影:此时无声胜有声 文:闵思嘉
门外
寻声记 文:李星宇
重返黑胶年代 文:阮义忠
声之所往:广播的事 文:Eleven
请朗读
纸上博物馆
"
|
內容試閱:
|
"在过去的两年中,《班门》在努力地编织着自己的一片梦想田地。
2016年,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和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合作,决定出品一份与建筑、设计、艺术有关的图书。作为建筑设计企业,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将自己的设计基因沉淀到文字里,而出版社将这种设计落实在纸面上。
我们在纸上耕耘,时间报以我们实在的果实。在书店如星海一样的书丛里,我们也闪烁了一点自己的光芒。《班门》在全国各地的书店都能觅得一席之地,不论是各地新华书店,还是那些有着崭新面貌的独立书店,你很可能在其中与我们相遇。
我们有必要重复一下自己的初心,因为正是这最初的想法,支撑了我们的成果?我们想要的不是为哗众取宠而制造的碎片化文字,而是作者消化了一摞文本、一把时间、一众经历后吐出的文字;我们要的不是高度的概括性,而是细部展示;我们要的不是炫耀文笔,而是老老实实地把自己想写的东西交代清楚。
同时,我们继续秉持设计中最重要的创新意识,让这本书不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有自己的进化论。
第一辑《班门》的各期主题是四种建筑材料:木、砼、铁、石;第二辑是四种建筑设计形式:方、圆、线、角;而这一辑的四期,我们选取的主题分别是光声气性,这些是决定建筑气质的重要因素。光洒在地板上的方式、声音在空间中传导的路径、气韵在建筑中游走的节奏及设计与营造共同形成的建筑性格,都让我们对身处其中的建筑有所感应。对这几个元素是否做了妥善的考虑,决定了建筑是否给人带来舒适的感受,是否能与人的精神和谐,或是否能为人的心灵带来某种震撼。同样,这几个元素在艺术、设计等领域也有着同样的功用。
如果说建筑材料是房屋从大地上升起的基础,建筑形式指向营造的观念,那么,这些隐性元素是更加形而上的精神支柱。在新一辑《班门》里,我们愿意与读者一道,踏上这关乎精神的新旅程。
新一辑《班门》的结构主要还是延续此前的做法,各版块的结构分门内门门外三项。以门为界,门内,向大师致敬、取经、学艺;门,是作品,是被大师加持的手艺,是匠心营造;门外,是后生的操练、游历、体验。
在这个三段式基础上,新一辑我们添加了一个纸上博物馆栏目。我们期望用独特的排版与内容,在厚厚书页中营造出一个空间,形成独特的展厅。本期我们与光的主题配合,选出绘画史上的诸多经典作品,配合文字,带读者观看光在绘画中的演进。我们的纸上策展,希望可以让读者有机会换一种方式阅读。
除了主题与栏目,新一辑再次在装帧形式上做了进化的努力。去年的设计实验,设计师推翻了早先规整、平稳的版式,并采用了双色的设计,这些令读者耳目一新的做法收获了诸多好评。在最新一辑中,我们将在书页中迎入色彩。此外,在每一期封面上,你都会看到某种特殊的印刷工艺,它应和着不同的建筑形态、质感与当期的主题。在第一期,你会看到用特殊工艺展示出的一块五彩斑斓的黑色,这正是我们的文章试图体现的一种光与影的辩证法:暗影与光芒的相辅相成,才使我们看到眼前这个丰富的世界。
封面的主角,将从第二辑极具形式感的图片与图案转为文字。设计师从书中文章摘出一些语句,它们仿佛不经意地散落在封面上,它们既呼喊出作为语言的语义,又有汉字书写及书法布局的形式感。这些方块字经过精心地排布,设计师以此建构出形式、意义与美感的大厦。从第一眼落在这本书上,你就会看到文字本身的力量。
在本期《班门 声》中,我们将从拟声词啪啦啪啦出发,探寻著名建筑师隈研吾以声音做设计理念的根由。我们也会深入贝多芬耳聋后的寂静宇宙,在那里,你会看到情感的暴风雨如何化作密集的音符。我们从西方音乐厅的设计历史中寻找建筑与表演艺术的关系,也会在露天的东方戏台上,找到建筑承载声音的脉络。我们会跟随著名摄影家阮义忠先生的轻松笔调怀念黑胶时代,也会浮游于录音师李星宇从亚马孙丛林中采集的声波中。
我们希望《班门》的新面貌看上去比此前更夺目,但也知晓事情是一步一步扎实做起来的。作为MOOK,每一篇文章的篇幅都有限极了,我们来不及在这样的篇幅中将一件事情讲述得彻底,但我们会将这件事情最有趣味的冰山一角显露出来,显示出它的深意,让读者有兴趣进一步思索。
在这个数字洪流的时代,潜心设计一部纸书并不是容易的事情。策划者的每一次讨论,都是把自己内心与思维中最耀眼的部分挖掘出来,打造成《班门》最坚实的地基;作者每一次敲击键盘,都是在知识与见闻的大地上辛勤掘金;设计师画出每一根设计线条,都将是他们的灵魂在那根线上走向自己内心最华丽的所在;编辑对每一个字的纠结,也是为了铺排好读者乐于行走的路径。
我们的手中并没有握着通往畅销的通行证,也不期望握着成功的符咒。我们能做的,就仿佛是用一艘扎实且好看的船,摆渡作者的文字,在读者的心里靠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