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HK$
49.5
《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售價:HK$
98.8
《
成吉思汗传:看历代帝王将相谋略 修炼安身成事之根本
》
售價:HK$
61.6
《
爱丁堡古罗马史-罗马城的起源和共和国的崛起
》
售價:HK$
76.8
《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售價:HK$
107.8
《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售價:HK$
57.2
《
自然信息图:一目了然的万物奇观
》
售價:HK$
140.8
《
女性史:古代卷(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大历史)
》
售價:HK$
123.2
|
編輯推薦: |
学术的历史面貌是什么?学术史,还有经学史、思想史、哲学史都在回答这一问题,这些史从不同角度展示思想、学术的发展脉络,提供了不同的理解思路。作者却反思性地认为:这些脉络并非古代学者自己意识到的,而是千百年后整理出的概念体系,以现代概念体系中的史来评介经学问题,未免以今律古之嫌。
本书介绍了马融、郑玄、朱熹、孙诒让等多位学者的研究,呈现出经学在两汉、唐宋和晚清三个重要时期的研究典范。作者甩开了既成史观的束缚,以读书这一平凡无奇的用语为宗旨,直接观察古人留下的文本,挖掘其中有趣的思维过程,为读者提供了解读经典、经学的多元可能性
|
內容簡介: |
学术曾经是什么?学术史,还有经学史、思想史、哲学史等等都在回答这个问题,这些史会展示历史上思想、学术发展演变的脉络,以提供理解的思路。然而这些脉络却并非古代学者自己意识到或感觉到的,而是千百年后的人整理出来的概念体系。我们有天然、天真的求知欲,有探索未知世界的冲动。于是我们轻松甩开了作为现代概念体系的史的发展脉络,直接而且专门观察古人留下的文本,努力读出埋藏其中的思维过程。这样探索的结果并不能推出什么理论,我们也无意于提供新的史来替代当今通行的认识。自己琢磨着,只有读书这一平凡无奇的老词*适合代表我们所做的事情。
《学术史读书记》涉及马融、郑玄、何晏、刘炫、赵匡、朱熹、杨复、孙诒让等学者,也谈到了礼制议论,借鉴西学、训诂学等问题。既有漫长的论述,也有精悍的札记。丰富多彩,相信不会无趣
|
關於作者: |
乔秀岩,1966年生。东京大学中国哲学专业毕业,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博士。先后师从户川芳郎、倪其心、王文锦、尾崎康等先生。
叶纯芳,1969年生。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先后师从许锬辉、林庆彰等先生。
|
目錄:
|
前言
郑玄《周礼注》从违马融《周官传》考
论郑王礼说异同
论郑何注论语异趣
郑学第一原理
学《抚本考异》记
如何理解晋代庙制争议
《孝经孔传述议读本》编后记
经疏与律疏
闲聊啖、赵、陆《春秋》学
朱熹、黄干及杨复祭礼学的形成
朱熹《仪礼经传通解》对《礼记》经、传的界定
《杨复再修仪礼经传通解续卷祭礼》导言
《周礼正义》的非经学性质
孙诒让《周礼正义》郑非经旨、贾非郑意辨
经学变形记
郭明昆对西方人类学理论的接受与利用
附:郭明昆的《〈仪礼丧服〉考》研究
书评:汪少华《中国古车舆名物考辨》
札记:
道 汉魏二社一稷 其服皆朝服 人偶不孤不参
王肃六宗说 王者覆四方 无有、未之有 于义壹体 郑注孔氏本辨
|
內容試閱:
|
《学术史读书记》前言
十多年前,外子桥本、我和目前任职山西师范大学的张焕君、台湾中正大学博士班刚毕业的黄智信,因分别研究《周礼》、《仪礼》、《礼记》、礼制,志同道合的我们,在山西临汾结拜为四兄弟,许下承诺,一生要为礼学研究贡献我们四人的心力。当时我们都是三十多岁的热血青年,有着数不完的理想,想要用我们的双手实现。十多年过去了,其间,桥本和我结为夫妻,也和焕君、智信在北京大学共同执行了朱熹礼学研究以祭礼为中心的项目。并由台湾中央研究院出版了我们从日本静嘉堂抄出来的《杨复再修仪礼经传通解续卷祭礼》;得到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台湾国家图书馆的帮助,由北大出版社出版了《影印宋刊元明递修本仪礼经传通解正续编》;更结集了十多位学者对朱熹及其弟子礼学的研究,在中华书局出版了《朱熹礼学基本问题研究》论文集。这两年,四人虽然天各一方,但是都不曾忘记我们的初衷,仍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中贡献着一己之力。
现在,三联书店要出版桥本和我两人的论文集了。这是第一次,将我们两人在这十多年当中所写的文章集结成书,作为一个阶段性的成果,我们非常期待这两本论文集的出版。
论文集分为两本,一是《文献学读书记》,一是《学术史读书记》。其中,外子桥本单独撰写的文章,是在2013年台湾出版繁体字版《北京读经说记》的基础上,添加了这几年所撰写的文章。这些年,我们尝试共同翻译早期日本学者的经学、文献学研究的文章,这种合作的方式意外地让工作更加迅速,也培养了两人的默契,更能够理解彼此的想法。于是,我们也开始以合作的方式撰写论文,《金刻本〈周礼〉商榷》《聂崇义〈三礼图〉版本印象》应该算是两个很好的例子。开始我们是分别撰写,后来在讨论的过程中,发现这两篇文章若对照来看,恰好是探讨宋金元南北方刻本关系很好的例证,于是调整做法,由两人合撰。而这两篇的撰作,完全是因为张焕君邀我们到山西师范大学参加晋学文化研讨会这样偶然的机会,我们以平水刻书为发想,撰写出了这两篇很有意思的文章。2013 年冬,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举办台湾经学研究(一)明郑时期日据时期研讨会,邀外子桥本和我参加。此前,我曾在国科会人文学中心博士后任职期间,参与举办《日治时期台湾儒学参考文献》(林庆彰先生编)读书会,在这个时期,台湾真正可以称得上是儒学家的人不多,其中郭明昆让人感到很奇特,故撰写《郭明昆的生平与〈仪礼丧服〉研究》一文。三十九岁早逝的郭明昆只留下一部由友人帮忙搜集编纂的论文集,整部书以日文撰写,当时我还是日文的初学者,必须依靠翻译本,然而因为译者对《仪礼》的陌生,导致了随处可见的错译。趁此次机会,外子桥本和我再次合作,将此文改写成为《郭明昆汉族称谓研究的独特性》。历来学者对汉族称谓的研究,大都采用《仪礼丧服》《尔雅》来作为核心资料。我们找到与郭明昆同时期研究汉族称谓、使用相同核心资料而获得好评的冯汉骥先生的成果,来作为检视郭明昆研究的对照。最后发现有汉学基础、接受日语教育、通过英文书刊学习西方人类学方法的郭明昆,却比留学美国,受到人类学完整训练的冯汉骥的研究做得更加细致、严谨,让我们惊叹!会后,中研院欧美所的洪子伟教授来找我们,表示这次会议是专程来听《郭明昆》这篇文章的,并希望我们能够参加翌年五月欧美所举办的存在交涉日据时期的台湾哲学研讨会。因为我们在北大历史系都还要上课,所以只能采取折中的方法,我们回去重新撰写了文章,请洪教授代为宣读,最后才成为本书收录的《郭明昆对西方人类学理论的接受与利用》一文。郭明昆留下的著作,至今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芒。好的作品,即使短暂地被时代所遗忘,但不会永远被埋没。
想起外子桥本常常说我在台湾接受过正规的经学训练,是经学的名门正派,他自己则是半路出家,大家看他好像喜欢发异论,但不会认同他的说法。不过,正是这种没受过正规训练的环境,让郭明昆跟外子桥本都注意到我们认为理所当然而忽略的内容,才是问题的关键,提出让我们处处惊艳的想法,就像《〈孝经孔传述议读本〉编后记》中的唐玄宗的文化大革命一节。长期以来,经学史的著作对由唐至宋经学转变的解释都不能让人完全信服,这篇文章以为关键在于我们对唐玄宗的种种作为是如何认定的。唐玄宗给儒、释、道三部重要经典《孝经》《金刚经》《道德经》重新作注,又令《孝经注》刻石;命人校改《尚书》文字;调整《礼记》中的《月令》,并令加注;编订《唐六典》《开元礼》这种种作为,让人以为唐玄宗重视传统文化、重视孝道、重视儒家、重视经学,我们则否定了这种常理判断,文中举出许多证据来证明这个想法,在这里先向读者卖个关子。这本论文集中,首先想要推荐给读者的就是这一篇。
只要识字,或许就愿意打开书本。书,人人会读,可为什么我们要将论文集名之为读书记呢?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思索与讨论、也常被学生问到的问题,就是理解经书的方法。这两本《读书记》,可以说是我们的答案。而且,我们觉得这样读书,是一件特别有意思、快乐的事情。经书在古代之所以称为经,是因有神圣不可易的地位,虽然并非完全无错简、错字,但是经书中诸多问题至今已是不能解且不可解的事实,我们必须要接受。大体上目前我们读到的经书,和东汉及以后的经学家们所读到的并无二致,而他们想尽办法根据这不可易的文本,提出了可以解释的方法。我们想做的、能够做的,就是试着理解古人,探索他们何以如此解经,为什么不那么解经,然后自然而然串联出经学研究的历史。对我们来说,经书的魅力,在于历代经学家对经书的解释方法,不在经书本身伦理道德的规范或经世致用的使命。而在逐步寻求蛛丝马迹的过程中,甚至可以得到媲美看推理小说的畅快感。
每写完一篇文章,我们都会相视而问:某某某会感到满意吧?是的,相信郑玄、刘炫、朱熹、杨复、孙诒让、郭明昆都会满意。不管是不是错觉,至少我们心里要有这样小小的自信,才敢投稿。这是我们对自己的期许。而让我们能够做出这种追求的,是北大历史系与古代史研究中心的老师们。在以量、以名牌取胜的时代,他们从来没有给过我们压力,要求写多少篇文章、发多少篇在核心期刊上,师友们总是默默地支持我们,耐心地体谅我们,适时地给予我们各种中肯的意见,每一篇文章我们都写得很快乐,也期待读者们能够欣赏我们的这种尝试。
叶纯芳 谨识
2018年1月8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