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耶魯最受歡迎的金融通識課:你要的財富與自由就從這裡開始
》
售價:HK$
142.5

《
活在民國也不錯:從庶民到政客,從文人到藝人,從穿衣吃飯,到買房、談戀愛、辦會館......完整重現民初風範百態史(搭配近百幅民初珍貴老照片)
》
售價:HK$
124.7

《
駕馭不適圈:成功人士跳脫舒適圈、超越痛苦、與壓力共處的123間歇心法
》
售價:HK$
103.9

《
專注做事、精簡做人的極簡工作法:聚焦四種職場關係,做關鍵重要的事,不拖泥帶水,過快意人生
》
售價:HK$
103.9

《
量子領導 非權威影響力:不動用權威便讓人自願跟隨,喚醒人才天賦,創造團隊奇蹟的祕密
》
售價:HK$
112.8

《
媳婦,也是別人家的掌上明珠:從「好媳婦病」中徹底痊癒、覺醒的逆媳養成記
》
售價:HK$
95.0

《
漢語語音發展史:歷史語言學的理論與實踐
》
售價:HK$
201.9

《
物聯網實戰:使用樹莓派/Arduino/ESP8266 NodeMCU/Python/Node-RED打造安全監控系統
》
售價:HK$
148.4
|
內容簡介: |
美國著名漢學家孔復禮最後絕唱!
繼《叫魂》之後的最新一部、也是其最後一部中國史學鉅作,
厤經十年,潛心研究五百年華人移民史。
跨越歷史時間與地理空間,熟練運用社會心理剖析法,以大視野、大敘事、大歷史的獨特視角,重新審視海外華人移民史之重要地位!
孔復禮借用生態學與社會學,解讀近現代華人移民現象,建構了本書獨特的視野。在「移動」的觀點下,華人的歷史不僅存在於中國本土,也存在於海外的移民社會。
海外華人的歷史,更是中華大歷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華人的移民最早是從什麼時候開始?
鄭和七次下西洋如何影響當時中國向外發展的渴求?
海外移民的華人,如何與本地人互為「異族」(others)的情況下,找到其平衡及生存之道?
「僑居」(sojourning),如何讓華人海外移民出現了一種與眾不同的特質──讓「移民」的本質成為與故里的「聯繫」(connection),而非「離散」(separation)?
「移民」在中國,向來都是常態
漫長的五百年華人移民史,其實始於明代移民先驅──鄭和。鄭和七次遠航,開拓了近代早期的中國與世界經濟貿易的路線。中華帝國晚期專制的朝廷,漸漸與愈發活絡、複雜的社會產生矛盾的現象──商貿崛起的勢力,激起人民向外發展的需求,伴隨著人口遷移與空間流動。中國從內部漸進性的國內移民遷徙,到後期因鴉片戰爭革命性的經濟崩盤而向海外發展,「移民」在中國,從未停止過。
海外華人的「離散」、「流離」、「移動」與「歸屬」──
中國海外移民與眾不同的特質,在於他們對家鄉的情感的「聯繫」,空間的「分離」,並不是華人移民的本質,反而是強化、擴展、深入異地與家鄉間的空間維度,更深深影響中國經濟與政治的發展,進而創造了中國近現代史於全球經濟、貿易、政治體系中複雜綿密的網絡。
海外華人是利益創造者?還是麻煩製造者?
歐洲帝國主義在東南亞殖民體系形成的過程中,華人曾經是重要的推手。僑居於殖民當地的華人,成了殖民當局不可替代的臂膀,透過語言與地緣優勢,華人替殖民當局進行稅收與勞工的仲介者,漸漸形成殖民當地的「二等公民」。歐洲殖民者因「既需要華人,又害怕華人」的矛盾拉扯,進而引起大規模的排華與屠華事件!
孔復禮教授運用極具原創性的研究觀點,對華人的移民歷史展開深入的探討,將其置於世界歷史的大框架下重新檢視,闡述深刻、研究細緻入微、表達清晰簡潔,爬梳五百年漫長海外華人移民史,重新思考僑居海外華人與中國近現代中國發展之密不可分的關係。
|
關於作者: |
孔復禮(PhilipKuhn,1933-2016)
又名孔飛力,美國著名漢學家。生於英國倫敦,1964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師從費正清(JohnFairbank)和史華慈(BenjaminSchwartz),其研究領域為清代史及海外華人史。孔復禮曾為哈佛大學希根森(FrancisLeeHigginson)歷史之講座教授,與東亞文明與語言系(EastAsianLanguagesandCivilizations)之系主任。其指導之博士生有卜正民(TimothyJamesBrook)、杜贊奇(PrasenjitDuara)……等人。
孔復禮曾先後出版《中華帝國晚期的叛亂及其敵人:1796-1864年的軍事化與社會結構》(RebellionandItsEnemiesinLateImperialChina;MilitarizationandSocialStructure,1970)、《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Soulstealers:TheChineseSorceryScareof1768,1990)等著作,獲國際學術界高度讚譽。1990年後,孔復禮致力於海外華人史,並歷經十年潛心研究,推出本書。
譯者簡介
李明歡
廈門公共事務學院人口研究所之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及教授。畢業於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UniversiteitvanAmsterdam)。主要研究領域為移民社會研究、族群及跨文化比較研究,尤擅長國際移民、海外華人社會及中國僑鄉文化研究。自1986年,曾於中國閩、浙、粵僑鄉,歐洲之荷蘭、法國、英國、義大利、德國、匈牙利等十餘國,及美國紐約、加拿大溫哥華等地從事華僑華人歷史與現狀之實地調查。其代表作品為《歐洲的東南亞華僑與海洋亞洲》(2005)、《歐洲華僑華人史》(2002)等。
|
目錄:
|
導讀──誰道他鄉異故鄉林熙強
譯注解說
前言
第一章 海上擴張與中國移民
近代早期的中國與世界經濟
近代初期中國社會中的遷徙
移民與帝國
移民的社會結構
方言群生態及其原鄉
生態棲位、通道和生計
第二章 早期殖民帝國與華人移民群體
海外華人社會的形成
不同的生態環境:殖民模式
不同的生態環境:無受殖民的王權國家
不同的生態環境:獨立的華人政體
連接家鄉的通道
18世紀的商業擴張:中國與英國
帝國合作者
第三章 帝國主義和大規模移民
鴉片戰爭及其影響
移民的處境
自願移民
非自願移民
群眾移民的管制和立法
新方向新地點
第四章 大移民時代的社群I──東南亞
殖民政策演變與華人的應對
親緣群體與文化範本
大移民時代海外華人社會的結構變化
第五章 大移民時代的社群II──移民社會的內部與排外
19世紀歷史上的移民社會
華人在移民社會的生活和勞動狀況
排華運動的源起和影響
澳洲的排華之路
第六章 革命和「民族救亡」
東亞地區的革命
反華主義:早期階段
日本入侵與華人的「民族救亡」
第七章 後殖民時期東南亞的華人社會
日本侵略和西方殖民主義的沒落
排華主義的根源
排華浪潮與華人之應對
第八章 新移民
移民社會摒棄種族性的排華法案
中國放棄毛主義並向世界貿易開放門戶
新移民的特徵
歐洲重置
中國移民政策的再定位
新移民的通道
文末註
譯後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