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HK$
102.4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HK$
64.4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HK$
204.7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HK$
67.9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HK$
457.7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HK$
227.7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HK$
102.4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HK$
109.8
|
關於作者: |
迪伦马特1921-1990, 瑞士戏剧家、小说家。代表作有戏剧《老妇还乡》《罗慕路斯大帝》《密西西比先生的婚姻》,小说《隧道》《法官和他的刽子手》《诺言》等。
迪伦马特以其侦探小说为德语当代文学做出了独树一帜的贡献,这些作品也一直备受评论界关注和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
|
目錄:
|
目次
前言韩瑞祥
法官和他的刽子手韩瑞祥译
嫌疑崔涛涛译
承诺张培译
司法巩婕译
|
內容試閱:
|
前 言
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Friedrich Drrenmatt,19211990)是瑞士现当代文学的伟大旗手,是战后德语文学最优秀的经典作家之一,被誉为布莱希特之后最杰出的德语戏剧家。20世纪50到60年代,他在戏剧和小说创作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无疑为德语当代文学赢得了令人敬仰的世界声誉。德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和学者瓦尔特因斯曾经这样赞誉说:迪伦马特的喜剧是在虚构,需要的是能够表现对环境那无可挽回的东西的想象和出人意料的睿智,是在创造风格;他的喜剧不是为现存的世界加砖添瓦,而是展现着那基石上的千疮百孔;它所追求的不是对存在的证明,而是要采用夸张性的模仿去讽刺,去嘲弄,去重新创造;它表现着变化的东西,而自身同样处于变化之中。同上,第40页。因斯的这段话不仅一针见血地勾画出了迪伦马特喜剧创作的特点,也十分贴切地揭示出其小说创作的风格。迪伦马特的文学创作是虚构、想象和睿智的艺术结合,而不是对生存环境现实主义的直接反映;他的文学艺术不是对现实的褒扬,而是立足于我行我素毫不掩饰的揭示,即良心的写照;他借助怪诞而创新的多
样化艺术手段来表现变化的、引起痛苦和不安的现实生存与社会主题。他的艺术风格别开生面,独树一帜,堪称典范。
迪伦马特于1921年1月5日生于伯尔尼市附近一个叫柯诺芬根的村庄。父亲是新教神父。像他的祖辈一样,他几乎在伯尔尼家乡度过了他的一生。对他来说,童年的家乡既是一个祥和之地,又是一个幽灵似的田园。中学时期,他就开始阅读表现主义作家凯泽和卡夫卡的作品,同时也对叔本华和尼采情有独钟。1941年,他进入苏黎世大学学习哲学、自然科学和日耳曼语言文学,主攻克尔凯郭尔和柏拉图哲学。与此同时,他
也开始研究阿里斯托芬与古希腊的悲剧诗人。
迪伦马特是在卡夫卡和凯泽的影响下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短篇小说《老人》是他发表的第一部作品。1946年冬,他的第一本剧作《圣经如是说》问世。创作初期,迪伦马特为卡巴莱剧场写了许多卡巴莱小品剧,因此也度过了初期作为自由作家生存的
困境。这些成功的卡巴莱小品剧可以被看作是他后来喜剧的雏形。
20世纪50年代初期,伴随着瑞士经济奇迹的出现,迪伦马特的文学创作也开始脱颖而出。作为戏剧作家的实验场地,他首先发表了一系列广播剧,先后获得了德国战争盲人广播剧奖(1955)和意大利国家奖1956。与此同时,他也开始创作侦探小说。迪伦马特独具一格的侦探小说也是其在德语文坛上独领风骚的创举,与其戏剧创作相得益彰。脍炙人口的《法官和他的刽子手》(1950)和《嫌疑》(1953)就是这个时期的杰作。从这个时期开始,迪伦马特在创作实践的基础上也着手探讨戏剧理论问题。1954年发表的《戏剧问题》奠定了这位剧作家一生所遵循的立足于社会观察的戏剧创作思想。50年代初到60年代中期是迪伦马特喜剧创作的高潮。如果说《罗慕路斯大帝》(1948)克服了初期的表现主义倾向而预先实践了他后来的喜剧理论的话,那么《密西西比先生的婚姻》(1950)、《天使来到巴比伦》(1953)等则是其开始探讨和认识布莱希特戏剧创作的结晶。前者以极其夸张的漫画形式展现出了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死亡之舞,也奠定了他在联邦德国戏剧舞台上的成功。可以说,他日臻成熟的喜剧创作在很大程度
上填补了战后德国重建时期德语戏剧的空白。
1955年,迪伦马特发表了为他带来世界声誉的悲喜剧《老妇还乡》,从而使他的喜剧模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与传统的喜剧不同,突如其来的转折和怪诞的风格和表现手段构成了迪伦马特喜剧表现的核心和与众不同的特色。《老妇还乡》很快就成为世界喜剧舞台上的经典之作,深受东西方观众的喜爱。迪伦马特因此先后获得曼海姆席勒奖和瑞士席勒基金会大奖。《老妇还乡》把迪伦马特迄今在作品中所表现的社会批判升华到对西方社会制度在道德上的控诉。喜剧《物理学家》(1962)是迪伦马特喜剧创作的又一个高潮,是这个时期德语舞台上上演最多的剧目之一。它与后来的《流星》(1965)和处女作《圣经如是说》的新版《再洗礼派教徒》(1966)等彻底确立了
迪伦马特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从60年代末以后,迪伦马特趋向于杂文和散文的创作,越来越关注社会政治问题,文化批评越发尖锐。杂文集《关于以色列的杂文》(1976)收录了作者这个时期许多很有认识价值的政论和文化批评檄文。与此同时,迪伦马特更多地投身于喜剧舞台实践,他先后担任巴塞尔和苏黎世剧院艺术顾问,改编和导演了自己早期的喜剧以及莎士比
亚、施特林德贝格、歌德等的剧作。
迪伦马特在喜剧创作上享誉世界,但在小说创作上也很有建树,特别是其独辟蹊径的侦探小说可以说在世界文坛上一枝独秀。《隧道》(1950)、《嫌疑》(1953)、《法官和他的刽子手》(1950)、《抛锚》(1956)、《承诺》(1958)等一直受到世界各地读者的喜
爱。
在同代德语作家中,迪伦马特是很幸运的,由于他的国家的特殊地位,他的家乡没有遭受过纳粹铁蹄的蹂躏,他的精神没有受过法西斯奴役的创伤。他几乎一直生活在伯尔尼州比勒湖畔的诺伊堡。从这个静谧的田园里冷静而批判地观察着这个世界的喜剧,又以犀利的喜剧、小说、广播剧、杂文等艺术形式将他那富有想象力的、但却始终尖锐刻薄的诅咒抛投到读者之中,就是要以惊世骇俗的方式将他们从那可笑可悲的日常现实中唤醒。他的作品不是自我的表现,而更多是力图呈现给这个令人沮丧的世界一面镜子,一面怪诞扭曲的镜子,要以此来认识它。他的全部作品都围绕着这个主题。与他同代作家不同,他的文学表现自始至终都渗透着一种历史悲观主义色彩,正如他所说的,我认为,人们不可能完全认同一个曾经存在的、现在存在的和将来会存在的社会,而始终必然会以某种方式采取反对的态度。反对是文学艺术的事,而反对需要人,因为
只有在与别人的对话中,才会有事物、思想的继续发展。
人民文学出版社将陆续推出迪伦马特的作品,意在比较系统地向我国读者介绍这位独具风格的瑞士德语作家。文集包括喜剧、侦探小说和中短篇小说。《侦探小说卷》收录了迪伦马特创作的五部侦探小说:《法官和他的刽子手》(1950)、《嫌疑》(1953)、《承诺》(1958)、《司法》(1985)和未竟之作《退休探长》(1979)。这些侦探小说是迪伦马特为德语当代文学做出的独树一帜的贡献,因此也一直备受评论界的关注和世界各地
读者的喜爱。
其实,迪伦马特的侦探小说与传统的侦探小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如果说传统的侦探小说注重对犯罪行为神秘玄妙的侦探过程的描写,以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见长的话,那么在迪伦马特的侦探小说中,不是对犯罪行为和罪犯踪迹的分析和推理,而是侦探人物本身成为叙事的核心。在这里,作者把叙事化的喜剧手段融入喜剧化的叙事之中,无情地讽刺和鞭挞了代表公正的司法机构的种种弊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叙事风格。从根本上说,侦探小说构成了作者观察、感受、认识和表现现实生存不可分割的部分。迪伦马特的侦探小说无疑是对传统侦探小说的戏讽,是侦探小说安魂曲。这是迪伦马特
的第三部侦探小说《嫌疑》的副标题。
迪伦马特的侦探小说处女作《法官和他的刽子手》一举为初出茅庐的作者赢得了世界声誉。在这部小说中,迪伦马特把凶杀之谜、邪恶之谜及其在《戏剧问题》中所阐释的偶然融为一体;侦破谋杀警察少尉施密特案件的故事与伯尔尼老警长贝尔拉赫和犯罪分子这两个对手之间的持久冲突彼此交织,形成了小说多线叙事的深层结构。这部小说没有以侦探和法律的胜利而告终,而是将二者置于怀疑嘲讽的聚光灯下。这就是迪
伦马特后来所说的侦探小说安魂曲。
第二部侦探小说《嫌疑》是《法官和他的刽子手》的续篇。小说的情节开始于1948年12月27日,表现的主题是战争罪行。如果从传统侦探小说视角来看,这个故事的结尾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简直像童话一样。但这样的拯救正是作品表现的意图所在:凡是关系到大家的事,只有大家才能解决。任何个人试图自己去解决关系到大家的事的努力都必然会失败。显而易见,贝尔拉赫在这里被看成失败者,他试图独自揭穿埃门贝格的英雄行为失败了,因为没有人相信他的控告是真的。而战争罪犯埃门贝格无疑也心里明白,不仅是他,而且许许多多的人都会对贝尔拉赫的怀疑做出这样的反应,正如他所说的:这不应该意味着在瑞士会存在战争罪犯吧!而贝尔拉赫给了不仅让埃门贝格,而且让自以为是的瑞士人感到无地自容的回应:凡是在德国曾经发生的,只要一出现某些条件,便在任何国家都会发生没有一个人,也没有一个民族会是例外。这部
小说不仅一反传统侦探小说的俗套,而且饱含着不容忽视的社会批判因素。
小说《承诺》是在迪伦马特之前完成的电影脚本《光天化日之下》的基础上创作的。作者在这里彻底打破了传统的侦探小说的叙事结构,采用了一种错综交织的叙事形式,形成了更加广阔的叙事空间。这部小说多层次多视角的表现既是对主人公近乎宿命的正义感的悲剧性讽刺,因为他的理想追求与现实格格不入,也是作为侦探小说作家的小说叙事者的自我嘲讽,因为他试图将这种叙事表现为人的理性和信仰的必然见证,同时是对传统的侦探小说的戏讽,因为它要以成功的侦探结局来伸张正义。《承诺》因此而成
为名副其实的侦探小说安魂曲。
在小说《司法》中,迪伦马特更加激进地表现了关于公正的主题。这部筹划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小说直到1985年才问世。小说描写的是一场非同凡响的凶杀案件。同作者的前几部侦探小说一样,《司法》也把嘲讽的目光指向传统侦探小说的陈规俗套和千篇一律的行为方式。小说的叙事从始至终错综复杂,扑朔迷离,从而也引起了批评家激烈的争议。实际上,《司法》从根本上表明了迪伦马特对传统侦探小说文本概念的颠覆,
为读者提供了更复杂更广阔的想象和思考空间。
《退休探长》是迪伦马特侦探小说的未竟之作。小说主人公赫希施泰特勒探长几乎是《法官和他的刽子手》和《嫌疑》中的贝尔拉赫探长形象的翻版。按照迪伦马特的说法,这部小说原本打算描写这样一个故事:在他长久的职业生涯里,一个伯尔尼探长出于人道,出于对人类法律缺陷的了解,放手让一些罪犯逃脱了法律的制裁。在退休后的最初日子里,他要一一去拜访这些人。这部小说于1995年在苏黎世《世界周刊》连载,瑞士作家韦德默为之续写了一个可能的结局:多年以后,探长又与同一伙犯罪分子再次实施了入室抢劫,进入作家迪伦马特的酒窖里。最终是入室抢劫犯、政治家和作者济济一堂,品酒探讨法律和公正问题,直到黎明的曙光照耀大地。《退休探长》呈现出一种断断续续万花筒般的叙事结构,其中交织着各种令读者难以想象的社会问题和冲
突,这也许是迪伦马特留给读者一个品味不尽的悬案。
总而言之,迪伦马特的五部侦探小说是对传统侦探小说在形式和内容上的戏讽甚或解构,从一个新的表现视角创立了迪伦马特式的侦探小说形式。这无疑是对德语当代文
学的一大贡献。
我们选编出版迪伦马特的系列作品,初衷是希望我国读者能进一步了解和认识这位享有世界声誉的瑞士作家,获得阅读他者文学的愉悦,并有所借鉴和受益。但由于水平
有限,选编和翻译疏漏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作品的翻译得到了瑞士国家文化基金会(Pro Helvetia)的资助和安格利卡萨尔维斯贝格女士(Angelika Salvisberg)的大力支持,编者也曾应邀前往瑞士洛伦翻译者之家(bersetzerhaus Looren),与瑞士相关专家解决了翻译中的诸多问题,在此
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韩瑞祥
2017年10月30日于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