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世界航空地理(世界国别与区域地理研究丛书)
》
售價:HK$
244.2
《
学术的中心:英法德美
》
售價:HK$
87.4
《
为什么要读人类学
》
售價:HK$
77.3
《
井邑无衣冠 : 地方视野下的唐代精英与社会
》
售價:HK$
95.2
《
星地融合移动通信系统与关键技术从5G NTN到6G的卫星互联网发展
》
售價:HK$
212.6
《
妈妈,你好吗?(一封写给妈妈的“控诉”信,日本绘本奖作品)
》
售價:HK$
42.6
《
保守主义:为传统而战
》
售價:HK$
154.6
《
不同境遇的36岁:无尽与有限+人生半熟
》
售價:HK$
112.0
|
編輯推薦: |
★智利文坛黑马保丽娜弗洛雷斯技惊四座的短篇处女作
★罗贝托波拉尼奥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
★智利艺术评论界*佳新人小说家奖获奖作品
★西班牙版出版后短短3个月内连续加印3次,引发阅读热潮
我的故事会让人感到难过,不过我认为在这种悲伤难过之中存在着某种美。《*后假期》作者保丽娜弗洛雷斯如是说。孤独、挫败、失落、 彷徨、羞愧成年人的心事注定不可言说。活着,或者写作。九个短篇故事,九种酷烈童年,九个刻骨铭心的记忆瞬间,带领叙述者穿越孩童世界与成人世界间的幽暗闸门,抵达今天。
|
內容簡介: |
短篇小说集《*后假期》共收入九个故事,这些故事多从青少年视角展开叙述,以孩童之眼呈现成人生活的种种窘困与挣扎:在《奇耻大辱》中,两个女孩本来试图帮助自己的父亲摆脱窘境,却使他陷入了新的奇耻大辱之中;《特蕾莎》讲述一段关乎欲望、诱惑及权力掌控的故事,却在结尾处迎来了出人意料的逾越和反转;在《塔尔卡瓦诺》中,看上去勇敢无畏又肆意妄为的忍者少年们终究摆脱不掉悲惨现实的阴影;《忘记弗莱迪》中的女主人公则注定无法忘记生活中的诸多痛苦经历,只能如同干涸的河底的石头一样被掏空身心;而在《*后假期》中,主人公在两种天差地别的人生道路中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九个短篇故事,九种酷烈童年,九个刻骨铭心的记忆瞬间,带领叙述者穿越孩童世界与成人世界间的幽暗闸门,抵达今天。
|
關於作者: |
保丽娜弗洛雷斯(Paulina Flores),智利新生代小说家,1988年生于圣地亚哥,毕业于智利大学西班牙语文学专业,曾在小说家亚历杭德罗桑布拉的写作工作坊学习。2014年,凭短篇小说《奇耻大辱》获得罗贝托波拉尼奥短篇小说奖,次年同名短篇小说集出版(简体中文版定名《zui后假期》),获评智利艺术评论界*佳新人小说家奖和圣地亚哥市立文学奖。2016年,该短篇集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出版,同样受到评论界和读者的普遍欢迎。目前保丽娜在圣地亚哥担任教师,同时正在创作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
目錄:
|
奇耻大辱
特蕾莎
塔尔卡瓦诺
忘记弗莱迪
娜娜阿姨
美利坚精神
莱卡
最后假期
幸运如我
译后记
|
內容試閱:
|
译后记
第一次听到保丽娜弗洛雷斯的名字是在2017年的4月,一位出版社的编辑朋友向我提起了这位年轻的智利女作家,说她写了一本据说很精彩的短篇小说集,西文书名叫Qu vergenza,刚巧我要在同月到西班牙去,于是当即表示会把书买来读一读。我在马德里的中央书店很顺利地找到了这本书,它静静地躺在西班牙语美洲文学书柜中,封面朝上,十分显眼,红色的书腰上写着保丽娜凭借此书获得的文学奖项以及名作家们和各大媒体的推介语。我将书拿起来翻看了一下,九篇故事,近三百页,对于一位刚出道的作家而言已经算是比较厚实的作品了,更何况书还是由著名的塞伊克斯巴拉尔出版社出版的。更让我意外的是封面上大大的第4次印刷几个字,我翻到版权页:2016年9月第一版,2016年10月第二次印刷,2016年11月第三次印刷,2017年1月第四次印刷,这本书竟然在短短五个月的时间里印刷了四次!保丽娜弗洛雷斯。我心中默念了几遍这位激起了我极大好奇心的作家的名字,付过钱,离开了中央书店。
我是在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上把书读完的:马德里的地铁、开往市郊的小火车、往返于马德里和维尔瓦之间的火车、回国的飞机九篇故事有相似之处,例如多以青少年的视角展开描写(保丽娜本人曾对此解释说:青少年时期发生过的某些小事最后会被证明对你的人生影响深远,[]而且这中间存在着某种游戏,很多时候成年人会通过青少年的视角来审视自身。),围绕着书名中的vergenza(关于书名,我在下文还会提到)以及成长作为核心主题展开叙述等,但是细细品来这些故事又各有不同,作者细腻笔触下描绘出的智利社会中下阶层的众生相让人回味无穷:在《奇耻大辱》中,两个女孩本来试图帮助自己的父亲摆脱窘境,却使他陷入了新的奇耻大辱之中;《特蕾莎》讲述了一段关乎欲望、诱惑及权力掌控的故事,却在结尾处迎来了出人意料的逾越和反转;在《塔尔卡瓦诺》中,看上去勇敢无畏又肆意妄为的忍者少年们终究摆脱不掉悲惨现实的阴影;《忘记弗莱迪》中的女主人公则注定无法忘记生活中的诸多痛苦经历,只能如同干涸的河底的石头一样被掏空身心;《娜娜阿姨》在短短十数页纸中讲述了一个关于亲情、成长、离别、死亡的故事;《美利坚精神》像是微缩版的《酒吧长谈》,通过两位前同事的对话揭示出彼此共同经历中的重大秘密;《莱卡》给孩子们纯真的生活蒙上了一层情色的阴影;《最后假期》中,主人公在两种天差地别的人生道路中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也许我们每个人都能在篇幅最长的《幸运如我》中看到童年时期的自己,并在成年主人公身上感受到那种似曾相识的孤独感,乃至无可奈何地发出幸运如我的自嘲和感慨。
孤独、挫败、失落、彷徨、羞愧保丽娜弗洛雷斯描绘出了智利中下阶层的悲剧性现实,而且在她的笔下,这种悲剧性似乎是天生的、是不可逆的,生于悲惨世界的人们无论如何挣扎都难以摆脱命运的束缚。不过就像作家本人所言:我的故事会让人感到难过,不过我却认为在这种悲伤难过之中存在着某种美。
也许是同样在这些故事中感受到了美,我立刻向那位编辑朋友反馈说保丽娜是一位优秀的年轻作家,这本短篇小说集也很值得被引进过来。
再次与这本书结缘是在同年8月,由我与夏婷婷翻译的《饥饿》一书的作者马丁卡帕罗斯受邀出席上海书展,我也一同参加了马丁在上海的诸多活动。在与九久读书人的几位编辑朋友们吃饭时,有编辑透露说2018年很有可能还会请西班牙语作家来参加上海书展,一位智利年轻女作家,是保丽娜弗洛雷斯吗?,该编辑给了肯定的回答。原来,早在2017年上海书展时,受邀来华的智利新锐作家亚历杭德罗桑布拉就极力推荐过曾在他举办的写作课程中进行过学习的保丽娜弗洛雷斯,于是保丽娜的引进和受邀就顺理成章了。
连续三年有西班牙语作家受邀参加上海书展,这似乎可以说明目前我国对西班牙语文学作品的热情和期待程度在不断升高。实际上,西语文学从上世纪初开始就被零散地译介到了国内,但是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对西语文学的译介才逐渐系统化起来,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奖、云南人民出版社推出《拉丁美洲文学丛书》等事件使得国内兴起了一股拉美文学热,不过这股热潮在九十年代我国加入《世界版权公约》后逐渐消退了下来,在笔者本人于本世纪初就读大学本科期间,为了找到一本《百年孤独》的汉译本都要费尽周折。在进入新世纪大约十年之后,西语文学汉译的热潮又再次出现了,不仅像加西亚马尔克斯、巴尔加斯略萨这样老一辈作家的作品得到了再版和新译,如上文提到的亚历杭德罗桑布拉、安德烈斯纽曼、圣地亚哥隆卡格里奥罗(现有译本译为龙卡略洛)等中生代作家也纷纷被引进,而像罗贝托波拉尼奥这样在国际文坛都大火大热的作家则更是在我国拥有了大批读者,西语文学的这种火热程度在十数年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2010年,极富盛名的英国《格兰塔》杂志评选出了22位年纪小于三十五岁、极具潜力的西班牙语年轻作家。在当时,这份名单里的作家尚无人被引入我国。八年之后,不仅当年位列名单之内的亚历杭德罗桑布拉的几乎全部叙事文学作品被译介了过来,如今甚至连其门下弟子的作品都同样被译成了中文,要知道,保丽娜弗洛雷斯出生于1988年,而在不久之前被译介到我国的墨西哥女作家瓦莱里娅路易塞利也仅比保丽娜年长五岁,出生于八十年代的西语年轻作家们在各自国家崭露头角的同时也在遥远的中国拥有了自己的读者,这在西语文学汉译史上还是首次。
这种同步性使得中国学者和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西语文学作品的最新特点,走出拉美文学只有文学爆炸文学爆炸只有魔幻现实主义的思维误区。以保丽娜弗洛雷斯为例,她本人就曾坦陈自己并不喜欢文学爆炸,她认为文学爆炸给许多拉美新生代作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不禁想起了爆炸后一代文学爆炸孩子辈文学爆炸孙子辈等诸多对拉美文学的分类称呼)。她说:比起文学爆炸的作家们,我更喜欢读波拉尼奥的作品,读过波拉尼奥我才真正放松了下来,因为我发现并不是所有拉丁美洲作家都要写魔幻现实主义。我喜欢波拉尼奥,因为他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
虽然参加过亚历杭德罗桑布拉的写作培训班,但是保丽娜弗洛雷斯认为自己更多地是从女性作家身上学习的写作技巧,而她本人最推崇的作家则是艾丽丝门罗。如果说波拉尼奥使得保丽娜弗洛雷斯在写作风格上放松了下来,那么艾丽丝门罗则让她在文体类型方面卸下了重担:我周围的人都认为只有创作出长篇小说的人才算得上真正的作家,是门罗让我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同时,保丽娜还认为专注于描写团体、集体的文学爆炸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个体才是如今这个新自由主义世纪的核心,我们已经不再属于集体的时代了。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大多都是描写整个民族、整个集体的,而我们这个时代是属于个体的,是极为自恋的。也许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保丽娜的这本短篇小说集。
既然回到了手头这本书上,那么不妨由我来解释一下本书的书名。正如我在前面提到的,这本书的西语书名为Qu vergenza,这同时也是书中一则短篇的标题,即《奇耻大辱》。不过在西班牙语中,vergenza这个单词含义众多,可以理解为羞辱、羞愧、廉耻、害羞、羞怯、窘急、窘困、耻辱等。实际上,vergenza一词的这些含义遍布在整本书中,是贯穿所有九个短篇的关键词汇,因此选择任何一个释义、或者直接套用《奇耻大辱》作为书名都会显得有些美中不足。于是在经过多方商讨之后,大家最终决定选取书中另一则短篇《最后假期》的标题作为全书的书名,因为本书的另一个核心主题是成长,而《最后假期》这则故事的主人公通过自己的选择告别了最后的假期、告别了青少年时代,似乎也是对全部九则故事这一共有线索的总结。书名上的这种变化究竟是好是坏,恐怕只能留待读者们判断了。
全书共有九则故事,其中《奇耻大辱》《特蕾莎》《塔尔卡瓦诺》《忘记弗莱迪》《娜娜阿姨》和《美利坚精神》由裴枫老师翻译,《莱卡》《最后假期》及《幸运如我》由本文笔者翻译。
就在写这篇译后记之前不久,我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一位朋友发布的状态,大意是说她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会唠唠叨叨地写后记、译后记,她认为应该把解读文本的权力还给读者。作为胡里奥科塔萨尔共谋读者理论的拥趸,我十分同意这位朋友的观点,不过却也依然还是想写点什么,因为我在上学时所读的汉译西语文学作品基本都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翻译过来的,那时候的译本有个特点,就是几乎每本里都有译者前言或是译后记,我对西语文学最早的了解可能就是从这些译者的文字中得来的,于是如今自己成为了译者,也便顺理成章地想继续用一点文字和读者们分享一些想法。
在结束此文之前再做一预告,据保丽娜弗洛雷斯本人透露,她的下一部作品将是一本带有悬疑因素的长篇小说,希望我们能在不久的将来看到该书中译本的面世。又想起了朋友圈中那位朋友的话,不如就此打住,希望还不算唠叨。
侯健
2018年5月,常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