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滚滚红尘(《滚滚红尘》电影原著)
》
售價:HK$
54.9
《
罗马之变(法语直译,再现罗马共和国走向罗马帝国的辉煌历史)
》
售價:HK$
109.8
《
自然之争:1600年以来苏格兰和英格兰北部地区的环境史(新史学译丛)
》
售價:HK$
106.4
《
硝烟下的博弈:工业革命与中西方战争
》
售價:HK$
87.4
《
让内的理性主义 发现无意识之旅
》
售價:HK$
66.1
《
苏美尔文明(方尖碑)
》
售價:HK$
132.2
《
知命不惧:从芝诺到马可·奥勒留的生活艺术
》
售價:HK$
110.9
《
Zemax光学设计从基础到实践
》
售價:HK$
132.2
|
編輯推薦: |
刘小枫20年前旧作的修订再版,更加凸显其问题意识 精装修订版!
1.《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是刘小枫自称在不惑之年时仍在困惑中写下的文字,有人称之系刘氏*原创性的著作,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怕和爱。
2.时隔20年,《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重版,为了突显问题意识,作者将原书一分为二。本书系原书前二章,仍以《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为题,缘于作者考察现代社会世俗化的过程所引发的现代性危机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新的学问形态。
3.作者刘小枫认为:无论欧美还是汉语知识界,一百年来关注的实质性问题是现代现象。
|
內容簡介: |
《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实为作者刘小枫出版于20年前(即1998年)的《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的前半部分,现修订重版,新增两篇社会理论方面的论文,书名仍沿用旧作,而原书后半部分则作为本书的姊妹篇,以《现代性与现代中国》为名另行出版。
作者认为,无论欧美还是汉语知识界,一百多年来关注的实质性问题是现代现象,考察百年来学术思想对现代现象的知性把握及其理论形态,是一项紧迫的课题,于是,作者带着中国问题意识,从社会理论角度出发,审理西语和汉语思想学术的现代现象,而后又回到对中国现代性问题的思考。作者真正关心的是,如何让中国的现代性经验参与社会理论的修葺,从而进一步把握困扰现代思想的现代性问题。
《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是中国*部考察现代性问题的社会理论专著,虽时隔20年,依然没有同类新作出现,且本书的思想价值依然难以超越。
|
關於作者: |
刘小枫,男,重庆人,四川外语学院文学学士、北京大学哲学硕士,瑞士巴塞尔大学神学博士。曾任深圳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古典学中心主任、逸仙讲座教授。经典与解释系列书籍主编。主要学术著作有:《诗化哲学》、《拯救与逍遥》、《走向十字架上的真》、《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沉重的肉身》、《这一代人的怕和爱》、《刺猬的温顺》、《圣灵降临的叙事》、《重启古典诗学》、《拣尽寒枝》、《共和与经纶》等。
|
目錄:
|
重版前记 1
1997年版前言 1
一 现代学的问题意识 1
1后现代论述的现代主义性质 1
2经典社会理论与现代性问题 6
3舍勒和西美尔思想中的现代人身影 13
4现代化论、世界体系论与中国的现代化 25
5激进左派、激进右派与风险社会 41
6现代学问题意识中三个矛盾的重点词 56
二 现代学问题的累积 61
1现代结构与特洛尔奇的现代学结构 61
2近代与中古的关联:两种新教的差异 65
3中国为何没有产生资本主义是假问题? 77
三 现代结构的形态和品质 88
1世俗国家、民族国家、政党国家 89
2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经济与自由和平等 101
3世俗化自然法、自治性法律和政党科层法 116
4科学原则、民族原则与知识人的分化 133
5艺术与感觉的两极化:可共感与不可共感 144
6哲学的专业化和肉身化 151
7主体性道德与政党伦理 164
四 现代原则及其历史类型 173
1启蒙运动与自然 174
2德国唯心论与精神 181
3 19世纪的含混 185
4民族比较与现代中国 191
附录
一 平等地重新分配真理? 201
1一种平等主义的现代性理论? 202
2承认的政治承认什么? 206
3自由主义强加于人什么? 215
4我们就是我? 222
5自由主义的民族性批判? 235
6谁是资本主义文化侵略者? 240
二 多元的抑或政治的现代性 249
1现代性之外没有立场? 249
2新自然法及其瓦解 251
3严复与韦伯的同时代性 256
4后现代的自然状态 262
|
內容試閱:
|
重版前记
笔者在1997年版前言结尾时说:本书仅是现代性社会理论的片断性言述的开端,笔者将在这种言述中继续切问近思。仅仅不到一年,笔者就离开这种言述,转向了政治法学研究,从此越走越远
理解现代中国的命运以便更好地开拓中国思想学术的未来,是笔者1978年上大学时心生的学愿。从当时的知识语境来看,这一愿望可谓不知天高地厚。要搞清何谓现代及其问题,谈何容易,何况还得先解决凭靠什么知识形态来思考这一棘手问题。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北大念硕士课程时,笔者隐约感到,社会理论有很大吸引力。这并非仅仅因为,听周围的一些朋友说,社会理论是当今西方显学。毋宁说,走进大学学堂之时,笔者满脑子现代中国历史以及自己亲身经历的社会变迁所引发的太多困惑,百废待兴、时不我待的感觉太强烈,社会理论似乎特别解渴。
本书是笔者学习社会理论时的读书笔记(因此称绪论),它表明笔者曾致力于尝试带着中国问题进入这门支配20世纪西方学界的主流论述。现在回过头看,笔者得承认,自己的心性并不切合社会理论的思维样式和表述方,以致思考和表达都相当笨拙。笔者后来才深切体会到,没有先搞清何谓热爱学问,也就很难看清何谓政治以及应该如何理解历史。本书的尝试向笔者证明:凭靠社会理论看待现代中国问题难免缺乏穿透力,换句话也颇为局促。换句话说,这种证明仅具个人经验性质,并不适合他人,而社会理论的观察视角以及所积累的研究成果,也并非一无可取之处。
现代中国学术需要新的积累,哪怕是不成功的积累。毕竟,在渴求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学人被迫两次从零开始,难免以盲辨色、以聋辨音。本书致力于认识西方的社会理论,并尝试与中国问题联系起来,多少有些知识上的积累。出于这一考虑,笔者决定重版此书,而非干脆废掉。原书结构累赘,借重版机会,笔者用正副标题将原书切分为二。这里重版的是原书前两章,后四章以现代性与现代中国为题另行。除订正不准确的表达,删除啰嗦的句子,调整标点和自然段落划分,注释方式也尽可能符合当今规范外,基本观点一仍其旧。
笔者任职香港中文大学期间,曾参与《二十一世纪》学刊编辑工作,担任书评栏编审,也偶尔受责评议学界新说。《平等地拥有真理?》(收入本书时,标题改为《平等地重新分配真理?》)和《多元的抑或政治的现代性》两文是笔者在港时期所写的评论,分别刊于1997年第6期和2001年第4期,前者因深得一些朋友喜爱,随后扩展成长文,收入文集《刺猬的温顺》。虽均属受责撰写的时论,这两篇文章留下了笔者尝试换一种思路审视现代性问题的历史痕迹,不妨收作附录。
如尼采所说,现代性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漩涡,无论对于热爱学问的个人还是有悠久文明传统的国家来说,被卷入深渊的危险始终存在。本稿成于我国改革开放的第二个转折时期,它记录了笔者面对强劲而来的后现代漩涡奋力搏击时的思考。两篇附录文进而表明,在充满偶然性的历程中,笔者若不是出自本能地拒斥激进思潮的同时也不断自我检审,如今很可能已被历史漩涡卷入自毁的深渊。
刘小枫
2018年3月
古典文明研究工作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