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们去往何方:身体、身份和个人价值
》
售價:HK$
67.0
《
大学问·批判的武器:罗莎·卢森堡与同时代思想者的论争
》
售價:HK$
98.6
《
低薪困境:剖析日本经济低迷的根本原因
》
售價:HK$
66.1
《
穷人的银行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自传)
》
售價:HK$
76.2
《
绵延:文明分野与文化演进
》
售價:HK$
66.1
《
三神之战:罗马,波斯与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
售價:HK$
80.6
《
慢慢变富66招
》
售價:HK$
53.8
《
战国竹书复原综论
》
售價:HK$
98.6
|
內容簡介: |
本套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起步*早、历史*悠久、修订版次*多的权威、规范、科学、经典的*规划教材。第八轮教材自2013年秋季出版至今,已经4年时间,修订再版是学科知识及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次修订将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建设的创新,并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更新内容,体现继承与发展。本书配套有《儿科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
|
關於作者: |
主 编 简 介
男,1951年11月出生于上海市,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临床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亚洲医学教育协会(AMEA)副主席。曾经兼任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儿科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医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至今30余年,先后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荣誉,主编儿科学规划教材3部,主编其他医学专著5部,作为副主编参编《实用内科学》(第14版、第15版)等其他医学专著数部。
男,1964年8月出生于浙江省临海,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儿童医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科学院院长。现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会长,亚太小儿心血管学会主席。国家教委重点学科儿科学学科带头人,上海市教委小儿心血管重点学科带头人。主 编 简 介
王卫平
男,1951年11月出生于上海市,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临床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亚洲医学教育协会(AMEA)副主席。曾经兼任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儿科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医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至今30余年,先后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荣誉,主编儿科学规划教材3部,主编其他医学专著5部,作为副主编参编《实用内科学》(第14版、第15版)等其他医学专著数部。
孙 锟
男,1964年8月出生于浙江省临海,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儿童医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科学院院长。现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会长,亚太小儿心血管学会主席。国家教委重点学科儿科学学科带头人,上海市教委小儿心血管重点学科带头人。
长期从事儿科疾病临床诊治和教学,先后获得宋庆龄儿科医学奖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青年人才银蛇奖和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担任国家级精品课程《儿科学》主讲教师,主编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小儿内科学》(第4版、第5版)和《儿科疾病与生长发育》。承担多项上海市教学研究课题,先后获得上海市和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多项。担任《临床儿科杂志》及《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副主编,《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等多本杂志编委。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国家科技支撑攻关计划等20余项课题。迄今发表论文216篇,其中SCI收录48篇;获得专利9项。并先后获得10余项教学表彰奖励,10项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常立文
女,1948年7月出生于河南省安阳,教授、博士生导师。卫生部新生儿重点专科负责人,兼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学会新生儿分会常委,湖北省围产学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儿科学会常委、新生儿学组组长;全国高等学校医学成人学历教育教材《儿科学》(第2版)主编,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儿科学》第6~8版副主编、第9版主编之一,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儿科学》(第1版、第2版)编委,并担任《中国儿童保健杂志》副主编,《中华围产医学》《中国实用儿科》等多种杂志编委。
从事教学工作至今30余年,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湖北省科委重点项目2项;主编或参编教材、参考书12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20余篇被SCI收录;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副主编简介
申昆玲
女,1958年8月出生于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教授。现任亚洲儿科呼吸学会主席、亚洲儿科研究学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专业组组长等职,主编十一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儿科学》(第2版),并担任《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临床儿科杂志》《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等十余家学术期刊副主编或编委。
从事教学工作31年,发表文章300余篇,SCI收录文章50余篇,其中一篇发表在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主持多项十二五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科研项目。获得第七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第八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等。
李 秋
女,1963年8月出生于重庆,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八届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现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长,中国医院协会儿童医院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代表。担任卫健委十三五规划教材《儿科学》(第9版)副主编。是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骨干成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项、省部级重点及一般项目17项,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十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及二、三等奖各2项。已培养博、硕研究生50余名。主、参编国家规划教材或专著17部,担任《中华儿科杂志》等多个杂志编委。
杜立中
男,1958年9月出生于浙江省杭州,教授、博士生导师,儿科研究所所长。现任浙江大学儿科研究所所长,Societies for Pediatric Research(SPR)(美国)会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常委,新生儿学组组长,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担任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儿科学》第6~8版编委,第9版副主编;普通高等学校教材(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儿科学》(第1~3版)副主编;研究生教材《儿科学》副主编;主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专著多部。
从事儿科学教学工作35年,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论文50余篇;主持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科技部十二五支撑项目2项。担任国内外10余种学术期刊副主编或编委,包括BMC Pediatrics(副主编),《中华儿科杂志》副主编;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编委。获得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医药卫生领军人才等称号,2014年获中国儿科医师奖;2014年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母得志
男,1963年出生于四川省古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常务副院长、华西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之名医优秀风范称号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带头人,中国儿科医师奖获得者、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带头人、四川卫生计生首席专家。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全国新生儿学组副组长。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及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项目等10余项课题研究。发表论文400余篇,SCI收录论文13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部省级科技进步奖7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任《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总编,《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等副总编,Scientific Reports编委。主编、副主编和主译儿科专著15部,培养研究生50余名。
|
目錄:
|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1
第二节 儿科学的特点1
第三节 儿童年龄分期2
一、胎儿期2
二、新生儿期3
三、婴儿期3
四、幼儿期3
五、学龄前期3
六、学龄期3
七、青春期3
第四节 儿科学的发展与展望3
第二章 生长发育7
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7
第二节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8
一、遗传因素8
二、环境因素8
第三节 体格生长8
一、体格生长常用指标8
二、出生至青春前期的体格生长规律9
三、青春期的体格生长规律11
四、体格生长评价11
第四节 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13
一、骨骼13
二、牙齿14
三、生殖系统15
第五节 神经心理发育15
一、神经系统的发育15
二、感知觉的发育15
三、运动的发育15
四、语言的发育16
五、心理活动的发展16
第六节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18
一、筛查性评估18
二、诊断性评估20
第七节 发育行为与心理异常20
一、儿童发育与行为的概念20
二、儿童期常见的发育与行为问题20
三、青春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22
四、其他23
第三章 儿童保健25
第一节 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重点26
一、胎儿期及围生期26
二、新生儿期26
三、婴儿期27
四、幼儿期28
五、学龄前期28
六、学龄期28
七、青春期29
第二节 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29
一、护理29
二、营养29
三、计划免疫29
四、儿童心理卫生31
五、定期健康检查32
六、体格锻炼32
七、意外事故预防33
第四章 儿科疾病诊治原则34
第一节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34
一、病史采集和记录34
二、体格检查35
第二节 儿科疾病治疗原则38
一、护理的原则38
二、饮食治疗原则39
三、药物治疗原则40
四、心理治疗原则42
五、伦理学原则42
第三节 儿童液体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43
一、小儿液体平衡的特点43
二、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45
三、液体疗法时常用补液溶液51
四、液体疗法51
第五章 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54
第一节 儿童营养基础54
一、营养素与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54
二、消化系统功能发育与儿童营养关系57
第二节 婴儿喂养58
一、母乳喂养58
二、部分母乳喂养61
三、人工喂养61
四、婴儿食物转换61
第三节 幼儿营养62
一、营养特点62
二、膳食安排及进食技能培养62
第四节 学龄前儿童营养62
一、营养特点62
二、膳食建议63
第五节 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营养63
一、营养特点63
二、膳食安排与营养知识教育63
第六节 儿童营养状况评价63
第七节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64
第八节 儿童单纯性肥胖67
第九节 维生素营养障碍70
一、维生素A缺乏症70
二、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75
第十节 微量元素缺乏83
一、锌缺乏83
二、碘缺乏症84
第六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86
第一节 概述86
第二节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88
第三节 胎儿宫内生长异常93
一、宫内生长迟缓和小于胎龄儿93
二、大于胎龄儿95
第四节 新生儿窒息95
第五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00
第六节 新生儿颅内出血103
第七节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105
第八节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07
第九节 新生儿黄疸111
第十节 新生儿溶血病116
第十一节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121
一、新生儿败血症122
二、新生儿感染性肺炎124
三、新生儿破伤风125
四、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126
五、先天性弓形虫感染127
六、新生儿衣原体感染128
七、先天性梅毒129
第十二节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30
第十三节 新生儿出血症132
第十四节 新生儿低血糖和高血糖134
一、新生儿低血糖134
二、新生儿高血糖135
第十五节 新生儿低钙血症136
第十六节 新生儿脐部疾病137
一、脐炎137
二、脐疝138
三、脐肉芽肿138
第十七节 新生儿产伤性疾病138
一、头颅血肿138
二、锁骨骨折138
三、臂丛神经麻痹139
四、面神经麻痹139
第七章 免疫性疾病140
第一节 概述140
第二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142
第三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149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149
第四节 风湿性疾病概述153
第五节 风湿热154
第六节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158
第七节 过敏性紫癜162
第八节 川崎病164
第八章 感染性疾病168
第一节 病毒感染168
一、麻疹168
二、脊髓灰质炎171
三、水痘174
四、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76
五、流行性腮腺炎178
六、手足口病180
第二节 细菌感染182
一、脓毒症182
二、脓毒性休克184
第三节 结核病188
一、概述188
二、原发型肺结核192
三、急性粟粒性肺结核193
四、结核性脑膜炎194
五、潜伏结核感染197
第四节 深部真菌病197
一、概述197
二、假丝酵母菌病198
三、隐球菌病199
四、曲霉病200
五、抗真菌治疗201
第五节 寄生虫病202
一、蛔虫病202
二、蛲虫病204
三、钩虫病205
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208
第一节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208
一、口腔208
二、食管208
三、胃208
四、肠208
五、肝208
六、胰腺209
七、肠道细菌209
八、粪便209
第二节 口炎209
一、鹅口疮209
二、疱疹性口腔炎210
第三节 胃食管反流及反流性食管炎210
第四节 胃炎和消化性溃疡213
一、胃炎213
二、消化性溃疡214
第五节 炎症性肠病217
第六节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221
第七节 肠套叠222
第八节 先天性巨结肠224
第九节 腹泻病226
第十节 婴儿胆汁淤积症234
第十章 呼吸系统疾病238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特点和检查方法238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40
第三节 急性感染性喉炎242
第四节 急性支气管炎243
第五节 毛细支气管炎244
第六节 支气管哮喘245
第七节 肺炎的分类252
第八节 支气管肺炎253
第九节 几种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的特点259
一、病毒性肺炎259
二、细菌性肺炎260
三、其他微生物所致肺炎261
第十一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264
第一节 正常心血管解剖生理264
一、心脏的胚胎发育264
二、胎儿新生儿循环转换265
第二节 儿童心血管系统疾病诊断方法266
一、病史和体格检查266
二、辅助检查267
第三节 先天性心脏病268
一、房间隔缺损269
二、室间隔缺损271
三、动脉导管未闭273
四、肺动脉瓣狭窄274
五、法洛四联症276
六、完全性大动脉换位278
第四节 病毒性心肌炎279
第五节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281
第六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282
第七节 小儿心律失常284
一、期前收缩284
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86
三、室性心动过速287
四、房室传导阻滞288
第八节 心力衰竭290
第十二章 泌尿系统疾病294
第一节 儿童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294
一、解剖特点294
二、生理特点294
第二节 儿童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类296
第三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297
第四节 肾病综合征300
第五节 泌尿道感染307
第六节 肾小管酸中毒311
一、远端肾小管酸中毒(Ⅰ型)311
二、近端肾小管酸中毒(Ⅱ型)313
第七节 溶血尿毒综合征314
第八节 血尿316
第九节 急性肾衰竭318
第十三章 造血系统疾病322
第一节 小儿造血和血象特点322
一、造血特点322
二、血象特点322
第二节 儿童贫血概述323
第三节 营养性贫血326
一、缺铁性贫血327
二、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330
第四节 溶血性贫血332
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332
二、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333
三、地中海贫血335
第五节 出血性疾病338
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338
二、血友病341
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44
第六节 急性白血病348
第七节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354
第八节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357
第十四章 神经肌肉系统疾病362
第一节 神经系统疾病检查方法362
一、神经系统体格检查362
二、神经系统辅助检查364
第二节 癫痫367
第三节 惊厥374
第四节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377
第五节 病毒性脑炎381
第六节 脑性瘫痪383
第七节 吉兰巴雷综合征385
第八节 重症肌无力388
第九节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390
第十五章 内分泌疾病393
第一节 儿童内分泌系统概述393
第二节 生长激素缺乏症395
第三节 中枢性尿崩症399
第四节 性早熟401
第五节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403
第六节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407
第七节 儿童糖尿病411
第十六章 遗传性疾病419
第一节 遗传学概述419
一、前言419
二、遗传性疾病的临床分类419
三、遗传性疾病的诊断421
四、遗传咨询423
五、遗传性疾病的治疗及预防424
第二节 临床细胞遗传学染色体疾病425
一、唐氏综合征425
二、先天性卵巢发育不良综合征427
三、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428
四、 DiGeorge 综合征428
第三节 单基因遗传疾病429
一、概述429
二、苯丙酮尿症431
三、肝豆状核变性433
四、糖原贮积症434
五、黏多糖贮积病435
六、甲基丙二酸血症437
第十七章 儿童急救439
第一节 儿童心肺复苏439
第二节 急性呼吸衰竭444
第三节 儿童急性中毒447
推荐网址454
附录455
附录一 2015年中国九市儿童体格发育测量值455
附表11 2015年九市3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测量值(xs)455
附表12 2015年九市3~<7岁儿童体格发育测量值(xs)456
附录二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457
附表21 能量和蛋白质的DRIs及脂肪供能比457
附表22 常量和微量元素的DRIs458
附表23 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的DRIs459
附录三 脑脊液测定正常值460
附录四 血液一般检测正常值460
附录五 心电图各波的正常值462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464
本书测试卷
|
內容試閱:
|
本版教材遵循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委颁发的《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精神,按照构建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总体目标,注重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培养,注重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阶段的紧密衔接。在第8版教材的基础上,制定了本版《儿科学》教材的编写提纲。
本版的章节编排顺序在上版基础上略有调整。此外,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将上版中青春期健康与疾病章节的内容归并入本版中的生长发育和儿童保健等章节中。
由于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和儿童疾病谱的改变,遗传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问题;同时随着生物医学的快速发展,筛查、诊断和防治遗传性疾病的技术方法和措施也有显著提高。本版在遗传性疾病章节中增加了后者的内容,希望提高学生对遗传性疾病的临床思辨能力,掌握咨询、诊断和治疗的基本原则。
某些章节的内容中,例如免疫性疾病,涉及的疾病多为少见病或者罕见病,教材内容着重在宏观的总论中阐述发生机制,以及临床筛查、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基本原则,并以几个典型疾病作为案例,并不全面展开所有病种。
按照学院教育和毕业后教育5 3的培养模式,编委会认真研究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等继续医学教育的要求和内容,注意做好两个教育阶段的衔接,对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要求中涉及的理论和知识,尽量在教材中给予覆盖。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版教材采用了纸质版和数字版融合的新模式,通过书内二维码融入数字化内容,学生可以使用移动或者PC终端查阅教学课件、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内容,适应了知识爆炸和知识信息化条件下的学习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数字资源的编写过程中,一批对富媒体资源建设有想法和有经验的中青年骨干老师加入了编者的队伍,必将对儿科学教材建设的传承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教材编写的启动前和编写过程中,编委会通过各种渠道向全国儿科学教学的同行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认真听取和分析来自教学一线教师们的声音,从善如流。本版教材的编写工作实际上凝聚着全国儿科学同行的智慧和热心。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本书难免存在缺点和不当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王卫平
2018年3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