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锂电池科学与技术

書城自編碼: 315645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工業技術電工技術
作者: [法]克里斯汀·朱利恩,[法]艾伦·玛格,[加]阿肖克·维志
國際書號(ISBN): 9787122311078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3-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415/664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260.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文化的演化:民众动机正在重塑世界
《 文化的演化:民众动机正在重塑世界 》

售價:HK$ 88.5
布鲁克林有棵树(孩子喜欢的阅读经典读本 基于真实生活的全球经典成长小说 走出成长困境 追逐梦想 人生励志 自我塑造小说)
《 布鲁克林有棵树(孩子喜欢的阅读经典读本 基于真实生活的全球经典成长小说 走出成长困境 追逐梦想 人生励志 自我塑造小说) 》

售價:HK$ 76.2
构建未来教育图景: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模式
《 构建未来教育图景: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模式 》

售價:HK$ 87.4
技术统治(未来哲学系列)
《 技术统治(未来哲学系列) 》

售價:HK$ 53.8
中考热点作家孙道荣2024年散文精选集三册
《 中考热点作家孙道荣2024年散文精选集三册 》

售價:HK$ 127.7
全球城市案例研究2023:基于网络的合作与竞争国际经验借鉴
《 全球城市案例研究2023:基于网络的合作与竞争国际经验借鉴 》

售價:HK$ 199.4
引爆:炸药、硝酸盐和现代世界的形成
《 引爆:炸药、硝酸盐和现代世界的形成 》

售價:HK$ 85.1
人类星球:我们如何创造了人类世(企鹅·鹈鹕丛书013)
《 人类星球:我们如何创造了人类世(企鹅·鹈鹕丛书013) 》

售價:HK$ 91.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79.4
《锂离子充电电池(国际制造业先进技术译丛)》
+

HK$ 162.8
《锂离子电池--科学与技术》
+

HK$ 73.5
《化学电源技术》
編輯推薦:
引进国外主要电池研究所的锂电池技术的更新著作,每一章都是相关领域知名专家的宝贵经验,由国内知名电池专业研究所翻译而成。具有全面、具体、新颖、实用的特点。相信本书可以成为我国从事锂电池研究、生产、应用的各类科技与专业人员的一部极具价值的参考书;同时,本书也可以作为各类高校、研究院所从事电化学及材料学相关专业师生的有益参考书。
內容簡介:
本书总结了锂电池基础理论、关键材料、电池技术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对各种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电池工艺进行了详尽介绍。全书共分为15章,涉及能量储存和转化的基本要素、锂电池、嵌入原理、刚性能带理论模型应用于锂嵌入化合物的可靠性、二维正极材料、单元素离子的三维框架正极材料、聚阴离子正极材料、氟代聚阴离子化合物、无序化合物、锂离子电池负极、锂电池电解质与隔膜、储能纳米技术、试验技术、锂离子电池安全性、锂离子电池技术等内容。本书具有全面、具体、新颖、实用的特点,可以作为我国从事锂电池研究、生产、应用的各类科技与专业人员的一部极具价值的参考书,也可以作为各类高校、研究院所从事电化学及材料学相关专业师生的有益参考书。
目錄
第1章能量储存和转化的基本要素

1.1能量储存能力001

1.2不间断能量供应002

1.3纳米储能003

1.4储能004

1.5电化学电池简要历史006

1.5.1重要里程碑006

1.5.2电池设计007

1.6电池的重要参数008

1.6.1基本参数008

1.6.2循环寿命与日历寿命011

1.6.3能量、容量和功率012

1.7电化学系统013

1.7.1电池组013

1.7.2电致变色与智能窗014

1.7.3超级电容器015

1.8总结与评论016

参考文献016



第2章锂电池

2.1引言019

2.2发展历史概述020

2.3一次锂电池022

2.3.1高温锂电池022

2.3.2固态电解质锂电池023

2.3.3液态正极锂电池025

2.3.4固态正极锂电池025

2.4二次锂电池029

2.4.1锂-金属电池029

2.4.2锂离子电池031

2.4.3锂聚合物电池035

2.4.4锂-硫电池036

2.5锂电池经济037

2.6电池模型038

参考文献039



第3章嵌入原理

3.1引言045

3.2嵌入机理046

3.3吉布斯相律047

3.4典型嵌入反应049

3.4.1完美的无化学计量比化合物:Ⅰ类电极材料049

3.4.2准两相系统:Ⅱ类电极051

3.4.3两相系统:Ⅲ型电极051

3.4.4邻域:Ⅳ型电极052

3.5插层化合物052

3.5.1合成插层化合物052

3.5.2碱金属插层化合物053

3.6插层化合物的电子能量054

3.7插层化合物高电压的产生原理055

3.8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056

3.9相转化反应058

3.10合金化反应058

参考文献059



第4章刚性能带理论模型应用于锂嵌入化合物的可靠性

4.1引言062

4.2费米能级的演变062

4.3TMDs的电子结构064

4.4锂嵌入TiS2材料066

4.5锂嵌入TaS2材料068

4.6锂嵌入2H-MoS2材料069

4.7锂嵌入WS2材料071

4.8锂嵌入InSe材料072

4.9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074

4.10总结与评论075

参考文献075



第5章二维正极材料

5.1引言077

5.2二元层状氧化物077

5.2.1MoO3077

5.2.2V2O5080

5.2.3LiV3O8082

5.3三元层状氧化物083

5.3.1LiCoO2LCO084

5.3.2LiNiO2LNO086

5.3.3LiNi1-yCoyO2NCO087

5.3.4掺杂的LiCoO2d-LCO089

5.3.5LiNi1-y-zCoyAlzO2NCA091

5.3.6LiNi0.5Mn0.5O2NMO092

5.3.7LiNi1-y-zMnyCozO2NMC092

5.3.8Li2MnO3095

5.3.9富锂层状化合物LNMC097

5.3.10其他层状化合物099

5.4总结与评论099

参考文献100



第6章单元素离子的三维框架正极材料

6.1引言110

6.2二氧化锰111

6.2.1MnO2112

6.2.2锰基复合材料112

6.2.3MnO2纳米棒113

6.2.4水钠锰矿115

6.3锂化二氧化锰116

6.3.1Li0.33MnO2116

6.3.2Li0.44MnO2117

6.3.3LiMnO2118

6.3.4LixNa0.5-xMnO2119

6.4尖晶石锂锰氧化物119

6.4.1LiMn2O4LMO119

6.4.2锰酸锂表面修饰123

6.4.3缺陷尖晶石124

6.4.4锂掺杂尖晶石124

6.55V尖晶石126

6.6钒氧化物128

6.6.1V6O13128

6.6.2LiVO2129

6.6.3VO2B130

6.7总结与评论130

参考文献131



第7章聚阴离子正极材料

7.1引言138

7.2合成路线140

7.2.1固相法140

7.2.2溶胶-凝胶法141

7.2.3水热法141

7.2.4共沉淀法141

7.2.5微波合成141

7.2.6多元醇与溶剂热过程142

7.2.7微乳液142

7.2.8喷雾技术142

7.2.9模板法142

7.2.10机械活化143

7.3晶体化学144

7.3.1橄榄石磷酸盐的结构144

7.3.2诱导效应146

7.4优化的LiFePO4粒子的结构与形貌147

7.4.1磷酸铁锂的XRD谱147

7.4.2优化的磷酸铁锂的形貌148

7.4.3局域结构与晶格动力学148

7.5磁性和电子特性150

7.5.1本征磁性150

7.5.2-Fe2O3杂质的影响151

7.5.3Fe2P 杂质的影响152

7.5.4磁极性效应154

7.6碳包覆层157

7.6.1碳层的表征157

7.6.2碳层质量158

7.7化学计量比偏差的影响160

7.8LFP颗粒暴露于水中的老化161

7.8.1水浸LFP颗粒162

7.8.2长期暴露于水中的LFP颗粒163

7.9LFP的电化学性能163

7.9.1循环性能163

7.9.2电化学特性与温度164

7.104V正极LiMnPO4166

7.11聚阴离子高电压正极材料167

7.11.1橄榄石材料的合成168

7.11.25V正极材料LiNiPO4168

7.11.35V正极材料LiCoPO4168

7.12NASICON类型化合物170

7.13聚阴离子硅酸盐Li2MSiO4M=Fe,Mn,Co171

7.14总结和展望173

参考文献174



第8章氟代聚阴离子化合物

8.1引言185

8.2聚阴离子型化合物185

8.3氟代聚阴离子187

8.3.1氟掺杂LiFePO4187

8.3.2LiVPO4F188

8.3.3LiMPO4FM=Fe,Ti190

8.3.4Li2FePO4FM=Fe,Co,Ni191

8.3.5Li2MPO4FM=Co,Ni191

8.3.6Na3V2PO42F3混合离子正极材料192

8.3.7其他氟磷酸盐193

8.4氟硫酸盐193

8.4.1LiFeSO4F194

8.4.2LiMSO4FM=Co,Ni,Mn195

8.5总结与评论196

参考文献197



第9章无序化合物

9.1引言203

9.2无序MoS2204

9.3水合MoO3206

9.4MoO3薄膜207

9.5无序钒氧化物211

9.6LiCoO2薄膜213

9.7无序LiMn2O4214

9.8无序LiNiVO4216

参考文献217



第10章锂离子电池负极

10.1引言221

10.2碳基负极223

10.2.1硬碳223

10.2.2软碳223

10.2.3碳纳米管224

10.2.4石墨烯225

10.2.5表面修饰碳材料226

10.3硅负极226

10.3.1Si薄膜228

10.3.2Si纳米线228

10.3.3多孔Si230

10.3.4多孔纳米管纳米线与纳米颗粒232

10.3.5纳米结构Si包覆及SEI稳定性233

10.4锗234

10.5锡和铅235

10.6具有插层-脱嵌反应的氧化物236

10.6.1TiO2236

10.6.2Li4Ti5O12242

10.6.3Ti-Nb氧化物246

10.7基于合金化与去合金化反应的氧化物246

10.7.1Si氧化物246

10.7.2GeO2和锗酸盐248

10.7.3Sn氧化物248

10.8基于转化反应的负极252

10.8.1CoO253

10.8.2NiO254

10.8.3CuO257

10.8.4MnO258

10.8.5尖晶石结构氧化物260

10.8.6具有刚玉结构的氧化物:M2O3M=Fe,Cr,Mn264

10.8.7二氧化物266

10.9尖晶石结构三元金属氧化物267

10.9.1钼化合物267

10.9.2青铜型氧化物268

10.9.3Mn2Mo3O8269

10.10基于合金和转化反应的负极269

10.10.1ZnCo2O4269

10.10.2ZnFe2O4270

10.11总结与评论271

参考文献272



第11章锂电池电解质与隔膜

11.1引言300

11.2理想电解质的性质300

11.2.1电解质的组成301

11.2.2溶剂301

11.2.3溶质302

11.2.4包含离子液体的电解质303

11.2.5聚合物电解质305

11.3锂电池中电极-电解质界面钝化现象306

11.4现有商业化电解质体系存在的问题307

11.4.1不可逆容量损失307

11.4.2使用温度范围308

11.4.3热失控:安全与危害308

11.4.4离子传输能力的提升308

11.5电解质设计308

11.5.1SEI膜的控制309

11.5.2锂盐的安全问题309

11.5.3过充保护311

11.5.4阻燃剂311

11.6隔膜313

11.7总结315

参考文献315



第12章储能纳米技术

12.1引言322

12.2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323

12.2.1湿化学法323

12.2.2模板合成法327

12.2.3喷雾热解法327

12.2.4水热法328

12.2.5喷射研磨330

12.3无序表面层331

12.3.1一般注意事项331

12.3.2LiFePO4纳米颗粒的无序层332

12.3.3LiMO2层状化合物的无序层334

12.4纳米颗粒的电化学性能336

12.5纳米功能材料337

12.5.1WO3纳米复合材料337

12.5.2WO3纳米棒338

12.5.3WO3纳米粉末和纳米膜338

12.5.4Li2MnO3岩盐纳米结构339

12.5.5NCA材料中的铝掺杂效应339

12.5.6MnO2纳米棒340

12.5.7MoO3纳米纤维341

12.6总结与评论342

参考文献343



第13章试验技术

13.1引言348

13.2理论348

13.3嵌入参数的测量349

13.3.1电化学电势谱349

13.3.2间歇恒电流电位滴定法351

13.3.3电化学阻抗谱353

13.4应用:MoO3电极的动力学研究354

13.4.1MoO3晶体354

13.4.2MoO3薄膜354

13.5递增容量分析法(ICA)355

13.5.1简介355

13.5.2半电池的递增容量分析法357

13.5.3全电池的ICA和DVA法361

13.6固相传输测量技术362

13.6.1电阻率测量362

13.6.2霍尔效应测试法362

13.6.3范德华测试技术363

13.6.4光学性质测试364

13.6.5离子电导率测定:复合阻抗技术367

13.7磁性质测试在正极材料固体化学中的应用370

13.7.1LiNiO2370

13.7.2LiNi1-yCoyO2371

13.7.3硼掺杂的LiCoO2373

13.7.4LiNi13Mn13Co13O2375

参考文献375



第14章锂离子电池安全性

14.1引言379

14.2实验与方法380

14.2.1扣式电池制备380

14.2.2差示扫描量热仪(DSC)380

14.2.3商业18650电池实验380

14.3LiFePO4-石墨电池的安全性382

14.4使用离子液体的锂离子电池388

14.4.1不同电解液中石墨负极性能388

14.4.2不同电解液中LiFePO4正极性能390

14.5表面修饰391

14.5.1能量示意图392

14.5.2层状电极的表面包覆393

14.5.3尖晶石电极的表面修饰394

14.6总结与评论395

参考文献396



第15章锂离子电池技术

15.1容量400

15.2负极正极容量比400

15.3电极载量401

15.4衰降401

15.4.1晶体结构破坏 401

15.4.2SEI 膜讨论402

15.4.3正极基团迁移 402

15.4.4腐蚀402

15.5制造与包装402

15.5.1步骤 1:电极活性材料颗粒的制备402

15.5.2步骤 2: 电极叠片的制备404

15.5.3装配过程407

15.5.4化成过程408

15.5.5充电器408

参考文献409



缩略词
內容試閱
译者前言《锂电池科学与技术》(Lithium Batter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由法国和加拿大科学家Christian Julien 、Alain Mauger、 Ashok Vijh 、Karim Zaghib共同编写的锂电池专著。该书全面总结了锂电池基础理论、关键材料、电池技术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对各种正负极材料、电池工艺进行了详尽介绍。《锂电池科学与技术》共15章,涉及能量储存和转化的基本要素、锂电池、嵌入原理、刚性能带理论模型应用于锂嵌入化合物的可靠性、二维正极材料、单元素离子的三维框架正极材料、聚阴离子正极材料、氟代聚阴离子化合物、无序化合物、锂离子电池负极、锂电池电解质与隔膜、储能纳米技术、试验技术、锂离子电池安全性、锂离子电池技术等内容,具有全面、具体、新颖、实用的特点。译者相信本书可以成为我国从事锂电池研究、生产、应用的各类科技与专业人员的一部极具价值的参考书;同时,本书也可作为各类高校、研究院所从事电化学及材料学相关专业师生的有益参考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作为全国最大的电池专业研究所承担了本书的翻译工作。参加本书翻译和审校的专家与科技人员有:刘兴江、王松蕊、卢志威、宗军、许寒、郁济敏、李杨等。同时,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和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对该书的编撰与出版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此谨向参与本书翻译和相关工作的专家与科技人员表示衷心感谢;向支持本项工作的领导和同事表示衷心感谢。由于译者水平和时间所限,本书难免有不当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刘兴江2017年10月前言充电电池储能在近二十年来成为被关注的焦点,基于互联网的移动电子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等都离不开储能电池。电池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已广泛应用在电动工具、便携电子设备、远程医疗和远程教学以及实时通信领域。如今,能源与环境问题备受重视,混合电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已有取代化石燃料汽车之势,储能电池被推到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的首要位置,起到关键性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储能电池的研究、开发和商业化应用焕发出了巨大活力,不断推出更高效、更耐用的电池,并想方设法提高电池比能量和比功率。电池行业尤其是锂电池行业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的数量巨大,这一研究领域的火热程度可见一斑。电池行业每年召开很多座谈会和研讨会,近几年出版了大量书籍,这些书籍基本上都是由行业内的技术人员编写而成。那么,为什么还要出版本书呢?第一,现代锂离子电池的主要研发中心之一是Hydro-Qubec研究所,本书的作者就是在这里工作。第二,以前的书基本上都是由电池研究人员编写的;本文的作者有其他学科的研究背景,可以从多个不同角度来看待这一领域:Christian Julien和Alain Mauger从事电池材料方面的固态物理学研究;Ashok Vijh是界面电化学专家,可以从新的角度提出不同观点;Karim Zaghib是电化学工程师,熟悉电池技术,经验丰富。第三,电池在陆地运输甚至在航空运输中起火的事情还没有引起科学界的足够重视,至少没有引起选择和使用锂电池的汽车与飞机制造商的重视。现在很多书籍的作者从不同技术角度探讨安全性问题,但通常公司的管理人员和采购人员对这些文章不感兴趣。本书关于安全问题的论述不完全从技术角度出发,而是更多地关注使用者的感受。第四,近几年来,纳米技术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步,人工合成多孔纳米粒子,制备含有如石墨烯、碳纳米管或导电涂层的复合纳米粒子。这些技术还有升级的空间,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还能够开发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之后有所启发,能够在这一领域继续研究和探讨,这也是出版本书的目的。最后,本书中还突出了材料方面的内容,包括粒子团和界面性质。本文的作者相信,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电池研发技术的提升要以电池材料基础理化研究为基础。在这方面,John Goodenough先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法国,巴黎克里斯汀朱利恩法国,巴黎艾伦玛格加拿大,魁北克阿肖克维志加拿大,魁北克卡里姆扎赫伯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