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售價:HK$
98.8
《
汉译名著·哲学经典十种
》
售價:HK$
761.2
《
成吉思汗传:看历代帝王将相谋略 修炼安身成事之根本
》
售價:HK$
61.6
《
爱丁堡古罗马史-罗马城的起源和共和国的崛起
》
售價:HK$
76.8
《
自伤自恋的精神分析
》
售價:HK$
52.8
《
大宋悬疑录:貔貅刑
》
售價:HK$
74.8
《
不被大风吹倒
》
售價:HK$
65.9
《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售價:HK$
107.8
|
編輯推薦: |
《毓老师说老子》是书院讲经真实记录,作者是出身皇室、末代皇帝溥仪伴读,曾师从陈衡恪、陈宝琛、罗振玉、叶玉麟等诸位硕学鸿儒的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毓老师师潜心研究经典近百年,私人讲学一甲子,创办天德黉社、华夏学菀、奉元书院,讲授经史子集,受业弟子上万人,遍及海内外.
《毓老师说老子》,台湾数个著名书院的山长均出自毓老师师门下,著名弟子还包括夏含夷、班大为、魏斐德、黄宗智、邓尔麟等一批美国著名汉学家.
读《毓老师说老子》,能得为人处世之上智,正如毓老师说:以古人智慧,启发今人智慧.
中国历代对经典的注解,从秦始皇到清朝都不敢把真经义讲出来,几千年来讲学术都是奉旨行事,看《毓老师说老子》,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经典的真实面目.
《毓老师说老子》*的特点是调和各家,化为实用,在毓老师师眼里,《老子》不是玄学,而是谈政治之术的上佳之作,可以作为政治上的上佳指南.
毓老师书院讲经系列:
《毓老师说》
《毓老师说中庸》
《毓老师说大学》
《毓老师说孙子兵法》
《毓老师说论语》 精装
《毓老师说易传》 精装
《毓老师说人物志》 精装
《毓老师说庄子》 精装
《毓老师说老子》
|
內容簡介: |
《毓老师说老子》以1978年7月至11月毓老师讲学内容整理而成.毓老师强调,《老子》是一部言政治*之术的书,讲的是政治之术而非政治之学.不读《老子》,不知中国文化之精深.研究《老子》必知以静制动、以弱胜强、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等几个原则;无为的境界就是*的境界,一个人到无为的境界,则没有不能做的事.
|
關於作者: |
爱新觉罗毓鋆(1906-2011),被尊称为毓老,毓老的百岁人生堪称传奇。他是清朝礼亲王代善裔孙,幼年为末代皇帝溥仪伴读,师从陈衡恪、陈宝琛、罗振玉、叶玉麟等大师,私淑熊十力,打下深厚的经学基础。
毓老潜心研究经典近百年,私人讲学一甲子。1950年代,毓老开始为美国的汉学博士讲解中国古代经典。1970年代,毓老先后创建天德黉舍、华夏学菀、奉元书院,讲授经史子集,受业弟子上万人,遍及海内外。目前台湾地区数个著名书院的山长均出自其门下,学生有刘君祖、蒋勋、江丙坤、江宜桦、林义正、孙中兴、温世仁等。毓老其他著名弟子还包括夏含夷、班大为、魏斐德、黄宗智、邓尔麟等一批美国著名汉学家。
毓老一生倡经世致用之学并注重对时势之分析,为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注入了真实的生命和和生机,2011年3月20日于台北市家中辞世,享寿106岁。
|
目錄:
|
前言001
第一章001
第二章027
第三章051
第四章057
第五章063
第六章077
第七章081
第八章087
第九章095
第十章099
第十一章117
第十二章121
第十三章125
第十四章131
第十五章137
第十六章145
第十七章153
第十八章159
第十九章169
第二十章175
第二十一章185
第二十二章189
第二十三章195
第二十四章203
第二十五章207
第二十六章215
第二十七章221
第二十八章241
第二十九章249
第三十章253
第三十一章259
第三十二章263
第三十三章275
第三十四章283
第三十五章287
第三十六章291
第三十七章295
第三十八章299
第三十九章307
第四十章313
第四十一章317
第四十二章325
第四十三章331
第四十四章335
第四十五章339
第四十六章343
第四十七章345
第四十八章349
第四十九章355
第五十章371
第五十一章377
第五十二章383
第五十三章387
第五十四章393
第五十五章397
第五十六章401
第五十七章403
第五十八章407
第五十九章421
第六十章429
第六十一章435
第六十二章441
第六十三章447
第六十四章453
第六十五章463
第六十六章471
第六十七章473
第六十八章479
第六十九章483
第七十章487
第七十一章491
第七十二章493
第七十三章503
第七十四章511
第七十五章515
第七十六章519
第七十七章523
第七十八章527
第七十九章531
第八十章535
第八十一章539
|
內容試閱:
|
前言
老师曾讲授《老子》数遍,个人笔记以夏历戊午年(指1978年.老师平日书年,正式多采干支,间用公元亦仅书数字,或有深意焉,谨依所止.不便处敬祈谅宥)及庚午年(公元1990年)两次最为完整.
戊午年(1978年)7月3日(月、日为阳历,后同),老师以严几道先生评点本《老子》为主开讲,参考宋龙渊先生《道德经讲义》,以及河洛出版社出版《老子》王弼注、河上公注本诸书,至是年11月24日讲毕.
庚午年(1990年)9月3日则以宋龙渊先生《道德经讲义》为主,王弼注为辅讲授,至是年11月23日讲毕.
本讲录依戊午年笔记整理.自2014年始,至2015年8月由吴克学长、何丹曦学姐打字整理补充,又经往复讨论厘订,方始确定编排方式,草成初稿.然老师讲课字字珠玑相扣,义义沛然贯通,嬉笑怒骂间,自然流露生命印证的智慧,救亡图存圣时补弊的担当,民胞物与道济天下的襟怀.我们虽然希望如实纪录老师上课所授,并捕捉老师颦笑褒贬之情,微言治世之义,故国梦回悱恻之感,但学局力促,不能表达于万一.还望同门学长,识者方家,不吝赐正.
老子其人
《老子》作者是谁?老子是谁?一直有着不同的说法.早在司马迁写《史记》时就说: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但说法再多,多从《史记》原文谈起.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于卫,蘧伯玉;于齐,晏平仲;于楚,老莱子;于郑,子产;于鲁,孟公绰.
另外先秦文献关于老子的记载,有《庄子》《韩非子》《礼记曾子问》.其中《庄子》最多,有十九处.均可参考.
老师讲《老子》,重在以古人的智慧,启发我们的智慧,于老子出生年代,书籍成书时间着墨不多,但以为就文章发展而言,必定由简而繁,以《老子》之简约,起源必早,再晚应不晚于春秋.纵有些附加上去的文字,那是所有古籍都有的现象.书既不晚于春秋,人活到战国有可能,但不可能是生于战国.
1973年12月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帛书老子》甲乙本,1993年10月湖北荆门出土《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乙丙本,据朱谦之、唐兰、郭沂诸先生研究,各本抄写成书的时间虽不同,但《老子》成书应不晚于春秋,可与此相印证.
王弼其人其注
王弼,字辅嗣,三国时曹魏山阳郡(今山东省金乡县)人.天才卓绝,以二十四岁(226-249)的年龄,撰写了《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论语释疑》《周易大衍论》《周易穷微论》《易辩》等著作.但其成就,不在于著述数量,更在于创见.
两汉思想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一为董仲舒,一为王充.董仲舒会通经学,秉《公羊春秋》之旨,以圣人当新王;王充从道不随事(《论衡自然篇》),独尊黄老,力反时趋,下开魏晋思想先河.然王充只是魏晋新思想的起义发端,若论开国闳肆犹待王弼.
两汉学风有两大弊端:一是空守章句师说迂阔烦琐;一是与阴阳五行灾异结合,援天道证人事流于荒诞.王辅嗣注《周易》,一扫两汉根据宇宙推验人生,运用象数推验宇宙的学风
由人的情、意出发,替换出象、数.将人生变化的推究,义理的树立,回归到人本身的情、意,回归到老、庄、孔、孟.
王辅嗣以为圣人有情无累,累由欲生,不由情起,应物无累,方是无为.
所以王辅嗣注老子,特别强调以无为本.而以无为本,并不是在空、无中打转,而是将欲全有.
也因为以无为本,王弼注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说:
弃己任物,则莫不理.
注《老子》三十八章说:
是以天地虽广,以无为心.圣王虽大,以虚为主.故曰:以复而视,则天地之心见.至日而思之,则先王之至睹也.故灭其私而无其身,则四海莫不瞻,远近莫不至.殊其己而有其心,则一体不能自全,肌骨不能相容,是以上德之人,唯道是用.不德其德,无执无用,故能有德而无不为,不求而得,不为而成,故虽有德而无德名也.
老师说这里的灭其私而无其身,即克己复礼之旨.
不德其德,无执无用即《中庸》《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和《论语泰伯》孔子称尧、舜、禹: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之义.由此亦可见王辅嗣之援儒注老.
由于对老、孔的会通,王辅嗣以崇本息末四字总结《老子》.《老子指略》说:
然则,老子之文,欲辩而诘者,则失其旨也;欲名而责者,则违其义也.故其大归也,论太始之原以明自然之性,演幽冥之极以定惑罔之迷.因而不违,损而不施;崇本以息末,守母以存子;贱夫巧术,为在未有;无责于人,必求诸己:此其大要也.
老子之书,其几乎可一言以蔽之.噫!崇本息末而已矣.观其所由,寻其所归,言不远宗,事不失主.文虽五千,贯之者一;义虽广瞻,众则同类.解其一言而蔽之,则无幽而不识;每事各为意,则虽辩而愈惑.
老师讲《老子》,特别推崇辅嗣注,认为是注《老子》注得最好的本子.并且说他那么年轻时写的东西,我们再三参详,尚不能了悟,今人好批评古人,徒见其不自知耳.
只可惜辅嗣早逝,未得见其学之所止,亦中国学术一大损失.
严复其人其批
老师讲《老子》采取严复评点王弼注本次数最多,曾说:严老夫子的批,批于清末,比较近代化,有新观念.至于可否,同学自己了悟.
严复,生于清咸丰四年(1854),卒于民国十年(1921),乳名体乾,初名传初,改名宗光,字又陵,后名复,字几道,晚号愈壄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他提出的翻译标准信、达、雅,可以说是千古移译不变之理,他翻译的《天演论》,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知撼动了多少中华儿女有志的心灵.当年有位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的同学,后改名胡适,字适之,成了大名鼎鼎的胡适之老师,正是因缘于此.
几道先生评点《老子》出版,肇因学生熊元锷.熊氏在《侯官严氏评点老子》一书序中提及:
癸卯(公元1903年),余在京师,出所评《老子》,就吾师侯官先生諟正.先生为芟薙十九,而以己意列其眉.久之,丹黄殆遍,以王辅嗣妙得虚无之旨,其说亦间有取焉.受而读之,大喜过望,南旋,持示义宁陈子.陈子亦绝叹,以为得未曾有,促余刊行,后复请先生附益千数百言.顷来东瀛,遂钞付活版,公于世
严复久研《老子》,但评《老子》,当是在熊元锷的眉批的基础上,附益之而成,并在熊元锷、陈义宁催促下完成刊行.
几道先生评点《老子》虽出于偶然,但蕴蓄所积,实有所指.因当时中西文化交汇,君主民主争议蜂起,应改良、应革命,思潮谲荡.老氏之学,被其时尊为知识分子导师者认为:老子阴狠到极,外似仁柔,如猫之捕鼠耳,申、韩皆祖老氏.
几道先生有感于此,久有点评《老子》,以正视听之意,先生在《老子》第十章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为玄德数句上说,夫黄、老之道,民主之国之所用也,故能长而不宰,无为而无不为;君主之国,未有能用黄、老者也.汉之黄、老,貌袭而取之耳.君主之利器,其惟儒术乎!而申、韩有救败之用.换言之,由肯定申、韩一派有纠偏补正之功,进而肯定《老子》:民主之国之所用也.
老师课堂上,常言悟得老氏妙,申韩弊可调,或亦有感于此.老师也常说严批极好,其好不在文章,而在事理参得透.而严氏老学,或亦历史转折中,老学研究逸思缤纷的一笔.
宋龙渊《道德经讲义》
宋龙渊,山西人.顺治六年(1649)开科选贤,殿试三甲,钦选探花.曾任国史馆总裁、都察院都御史、经筵讲官、侍读学士等职,在京供职三十余年,康熙称其勷赞中枢,公忠体国.康熙十八年(1679),致仕还乡,专修清静无为之道,注道德经讲义.历二十多载,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由其子宋家廉进呈御览.
康熙所以重视此书,因为其言洞彻,秘义昭融,皇族读之,不争权夺位,则可永保江山,因此特命锓梓,用广流传.凡宗室皇胄,暨文武臣工,均皆敕读.
老师讲授《老子》,也很重视宋龙渊的注.老师曾说,宋龙渊注其言洞彻,秘义昭融.学《老子》,同学最好自宋老夫子入手,再看王弼注,然后看严批.看古人的解释,和今人有什么不同,自己慢慢了悟.当年老师读《老子》,即由宋龙渊注入手.
不过老师说的其言洞彻,秘义昭融,与康熙的着眼点并不相同,因宋老夫子确有见道之言.例如,宋龙渊先生在《观玅章第一》注说:
凡看经之法,须当正心诚意,不可轻忽放过一字.将自己之言行,体认圣贤之言行.或有不能行者,必须奋志勉力;或有不能明者,必须拜问明师.久久行之,自然心地开明.若或草草看过,心地不明,大道未彻,与不看者何异乎.
即与老师耳提面命之言,身体力践之行相印证.再如《道德经讲义》最后一段:
然则欲积于己,不以公诸人者,虽放其言,巧其辩,多其知,终不合于天,背于圣,究无益于人,亦无益于己.经文已终.深著此义者,见人打破个私字,则知人己一体,得则俱得,打不破个私字,则人我必分,失亦俱失,深为万世致警也.
正是老师常说,一个私字,害尽天下苍生之义.若此者甚多,至于老师对《道德经讲义》详细说解,则有待他日同门整理老师庚午年(公元1990年)《老子》讲录.
《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
老师上课,偶尔引用当时广文书局印行的《音注河上公老子道德经》.《河上公老子道德经》,相传为河上丈人或河上公所撰.
司马迁《史记乐毅列传》提到河上丈人说:
乐臣公学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乐瑕公,乐瑕公教臣公,乐臣公教盖公.盖公教于齐高密、胶西,为曹相国师.
葛玄,三国东吴道士,《抱朴子》著者葛洪从祖父,受持丹经,传弟子郑思远,郑思远传葛洪,后形成道教灵宝派.灵宝派祖述三张,弘衍二葛,奉诵《道德经河上公章句》五千言.
由于道教徒传授修习,流传日广,王羲之即有写《河上公老子》换鹅的佳话.而《河上公章句》也与王弼注本,成为流传最广的注本.
《道德经河上公章句》中说圣人治国,与治身同也(第三章).治身者,爱气则身全,治国者,爱民则国安、治身者,呼吸精气,无令耳闻也.治国者,布施惠德,无令下知也(第十章).养生之说更为其广为流传的重要原因.
他在第一章开宗明义即言:
道可道,谓经、术、政、教之道也.
非常道,非自然长生之道也.常道当以无为养神,无事安民,含光藏晖,灭迹匿端,不可称道.
也就是说河上公认为:经、术、政、教之道,是非常道.常道是自然长生之道.圣人要学自然、学治身,以养生;养生重在精、气、神.
《老子》第六章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河上公说:
根,元也.言鼻口之门,是乃通天地之元气所从往来.(第六章)
不过,老师于此,并不多言.其于静坐之法,则待同门得师传者,详言之.
总之,河上公认为治身者当除情去欲,使五藏空虚,神乃归之也.治国者,寡能统众,弱能使强(第十一章).
有关河上公章句版本问题,由于老师上课未曾提及,于此不赘,如有兴趣,可参考王明先生、王卡先生诸先进大作.
毓老师讲老子
老子之学或以为其于人之蛊坏,洞微烛远,然守雌、藏机,反智消极,终归独善、自利,虽可益人理趣,而无可养人恻隐之端、刚大之气.然考诸载籍,殊非如此,司马谈《论六家要指》说:
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可见先秦之学,皆为治世.
但是,
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
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名家使人俭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儒者以为人主天下之仪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随.如此则主劳而臣逸.
只有:
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调和各家最为实用,并进一步阐释说:
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无为,守清净也.无不为,生育万物也.其实易行,看得清楚行事规则,各守其分,故易行.其辞难知.看清万物的真实现象,开枝散叶,发为言辞,幽深微妙,故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任自然.无成执,无常形,没有固定的做法和路子.故能究万物之情.究万物之实.不为物先,不为物后,因物为制.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与时俱进,因时之物,成法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根据实际资源条件,因其万物之形,成度与合.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圣人教迹不朽灭者,顺时变化.虚者道之常也,宇宙规则,环境生态,看不到摸不到.因者君之纲也.丛林规则,适者生存.君者,以百姓之心为心,因百姓之心以教,执其纲而已.群臣并至,道并行而不悖.使各自明也.使各自发挥所长.此即《易经》保合太和的境界.其实中其声者谓之端,实不中其声者谓之窾.窾,空也.言实不称,则为空.窾言不听,奸乃不生,贤不肖自分,不肖者钦慕贤者.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白黑乃形.在所欲用耳,何事不成.鸡鸣狗盗,各有其用.乃合大道,混混冥冥.元气充沛.光耀天下,获得无比的成功.复反无名.重新回到无知、无识、清静无为.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反,故圣人重之.由是观之,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不先定其神(形),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
老师讲《老子》,亦由致治着眼,字字见谛,通俗入妙,并以为不读《老子》,不知中国文化之精深,不读孔子不知中国文化之博大,谨节录所言,蠡窥其要.
老师讲学的态度:
以古人的智慧,启发我们的智慧.
以夏学奥质,寻拯世真文.
老师讲《老子》的要点:
《老子》是一部言政治最高之术的书.这里要注意,他讲的是政治之术而非政治之学.
研究《老子》必知几个原则:以静制动、以弱胜强、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见第一章)
悟得老氏妙,申韩弊可调.
书,就是个启示,怎么想都行,在乎去悟.
老子最重要就是反字.道不是空的,得有对象,得有用.如何有用?反者道之动.第二章以下讲的都是反.什么是反?不随于所适,其体独立,这就是反.(见第二十五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