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文学小言》
By 王国维 (学者、中国新学术开拓者)
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总是不容易理解的。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对这种人的人品个性做解释,一般而论,总是徒劳无功的。在一个多才多艺,生活上多彩多姿的人身上,挑选出他若干使人敬爱的特点,倒是轻而易举。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苏东坡传》 By 林语堂 (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
苏东坡诗之伟大,因他一辈子没有在政治上得意过。他一生奔走潦倒,波澜曲折都在诗里见。但苏东坡的儒学境界并不高,但在他处艰难的环境中,他的人格是伟大的,像他在黄州和后来在惠州、琼州的一段。那个时候诗都好,可是一安逸下来,就有些不行,诗境未免有时落俗套。东坡诗之长处,在有豪情,有逸趣。其恬静不如王摩诘,其忠恳不如杜工部。他们(苏氏兄弟)的学术因罩上一层极厚的释老的色采,所以他们对于世务,认为并没有一种正面的、超出一切的理想标准。他们一面对世务却相当练达,凭他们活的聪明来随机应付。他们亦并不信有某一种制度,定比别一种制度好些。但他们的另一面,又爱好文章辞藻,所以他们持论,往往渲染过分,一说便说到尽量处。近于古代纵横的策士。《国史大纲》 By 钱穆 (历史学家、儒学学者、教育家)
在苏东坡的艺术哲学精华中,他直探问题的根本,从艺术作品转向艺术家的内心:按照他的看法,一个诗人应该身与物化,不能仅仅满足于文学的表面色泽至今还是空灵缥渺、精致纤弱的中国诗歌,在宋代变得丰腴结实,而它承负的思想更使它增加了分量,宋诗多刻露的思想和直露的宣说,少言外之意、幽掩之美;而最恼人的事情也许是宋代诗人的博学和惯于隐喻,使他们喜欢大量用典使事,即使在中国诗人中也显得堆垛不堪。苏诗是宋诗中最真朴出自然的东坡是写赋的大家圣手,使赋变成了至今依然壮观的崭新文体,弃了旧赋家惯于向读者炫耀的靡丽繁艳,把庚信以来骈四俪六的僵硬的律赋改造成富于弹性的散赋。苏赋的节奏特慢,不同于其他诗文的疾速飞驰。比如,在《前赤壁赋》的开头问道:何为其然也?节奏的推进伴着审思细商,仿佛摩娑着每一个字眼。《苏东坡的赋》(英译本)序 By 钱锺书 (作家、文学研究家)
苏轼的立身操守,受到了当代和后代很多人的赞扬和钦慕。东坡胸次广,江河湖海,山陵田野,花草树木,乃至日月星辰,风云雨露,都在他胸中。他对它们倾注着深厚的感情,歌唱它们,表现它们。他至诚待人,与人无亲疏,辄输写腑脏。保留到现在的一千三百多通尺牍,就具体记录了这个情况。他正直不阿,在王安石变法初期,由于对新法的不理解,一再说自己方拙,方惷迂阔。他不肯少加附会,以圆进用。《苏轼诗集》序 By 孔凡礼 (学者、苏轼研究专家)
苏轼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位罕见的全才,是人类知识和才华发展到某方面极限的化身。人们对苏轼所创造的文化世界,曾有苏海之称苏轼的诗、词、文、赋、书、画等等皆足名家,都是宋代文学艺术中的标志性成果苏轼又是一位复杂而难以评论的座架,在他身上存在着不少研究难点,同时也往往成为论争的热点和焦点。如政治态度的变法和反变法,思想上的儒释道关系,创作分期的划分,文化性格的特质和核心,这些已经或正在讨论的问题以及还将提出的诸多问题,就其繁多和复杂而言,在我国古代作家个案研究中也是较为少见的。这些问题的存在,正是东坡世界包孕丰富、深刻的必然反映,也是学术探讨与发展的最佳生长点,研究者大有用武之地。在我国古代作家中,能够持久地跟同时和后世人们建立起亲切动人关系者不多,苏轼确实其中突出的一位。《苏轼研究》序 By 王水照 (学者、唐宋文学方向研究者)
在南宋仍然具有影响力的北宋大思想家,有王安石、二程和苏轼等人。现在很多做思想史的人,不太注意到苏轼,认为他只是一个文学家,但是,苏轼在思想上的影响非常大。苏家(苏辙)的后代在南宋初年就迁移到了婺州居住。现在我们至少知道婺州有7个为科举教育而设的私人印书处,在婺州,人们对苏轼文章的兴趣很浓,也大量翻刻苏轼的著作。现在传世的《精骑》虽然只有3卷,但其中引用苏轼阐释《易经》思想的著作《东坡易传》的内容,可以说是最具有哲学性的一部分。在当时的婺州,苏轼的文章不仅为科举所用,而且也会影响人们的思想。讲座:《士人社会的形成如何改变地方与国家的关系》 By 包弼德 Peter K. Bol(美国中国历史研究学者、哈佛大学教授)
苏轼经常努力在诗中表现关于世界较为客观的立场和观点,一种超越了主观性的立场,但他同时又保持着一位生动鲜明、富有人情味、令人难忘的抒情诗人形象,苏诗既承认诗人与世界的情感联系,同时又质疑自我的地位。苏轼的哲理诗通常表现个人在世界的位置,个人经验的主观性,世态人生的多样性,价值观的多元化,反对极端个人中心主义。苏词注重自传性细节描写,赋予了离愁别绪题材以新的力量。《苏轼人生中的言、象、行》 By 艾朗诺 Ronald C. Egan(美国汉学家)
宋诗的第一伟人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轼是一个天性自由的人,他能自由地发挥他那博大才能的各个方面。苏轼既是书法名家,又是文人画的创始者之一。他巧于谈论,喜欢谐谑。爱所有的人,又为所有的人所爱。他天性豪放,但感觉细腻,喜欢节制。他的诗,从心所欲地表现自己广博而丰富的才能,不自我限制,在宋诗中,是规模最大的。《宋诗概说》 By 吉川幸次郎 (日本汉学家)
诗就是苏轼休憩歇息的场所,但这不是说他疲于政务,只能以剩余精力和被动的态度作诗而已。苏轼一有作诗意念时,总有一股全新的力量涌上心头。为了捕捉当下的一刹那,他不惜豁出一切。苏轼就是个不折不扣的诗人,一个唯美主义者。诗人而兼官吏乃至政治家,职务和天职亦能两全其美,这些事情对日本人来说是有点儿不可思议的。不过,在宋以后的中国,政治家必然是由最高的知识分子充任,苏轼当然不能例外。《论中国诗》 By 小川環樹 (日本汉学家)
在古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言论常与国家统治权力发生冲突,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经典提出了冲突发生时的避言策略。苏轼在当时遭遇乌台诗案,他的大半生都面临着如何处理自我言论与国家权力之间关系的问题,其诗歌更是多在言论统制下创作的。苏轼有意识地在公众场合抑制以诗歌为首的言论创作活动,但私下里却反复地互赠书简及诗歌,形成了私密的文本圈域,带来了文学文本形态的多样化。讲座:《言论统制与诗歌创作的避言传统》 By 浅見洋二(日本学者,宋代诗学方向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