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女人、火与危险事物:范畴显示的心智(全二册)

書城自編碼: 296190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語言文字
作者: [美] 乔治·莱考夫[GeorgeLakoff],李葆嘉 章
國際書號(ISBN): 9787519221980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17-03-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754/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66.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HK$ 135.7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HK$ 82.8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HK$ 121.0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HK$ 62.1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HK$ 79.4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227.7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HK$ 135.7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售價:HK$ 79.4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39.2
《认知语法基础(第二卷):描写应用》
+

HK$ 100.1
《智力是什么:超越弗林效应》
+

HK$ 52.2
《我们为什么要合作:先天与后天之争的新理论》
+

HK$ 81.2
《人类思维的自然史:从人猿到社会人的心智进化之路》
+

HK$ 79.8
《构式语法的理论、流派和应用》
編輯推薦:
人类如何给事物划分范畴?本书基于实证立场的第二代认知科学,批判古希腊以来西方流行的客观主义, 根据人类的范畴化以及认知模式研究,阐述了新的经验主义。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解读人类心智和语言奥秘
专家说它是一扇观察心智和语言奥秘的窗口,学者说它是一个认知科学跨学科研究的范式。它不仅仅是对语言的,也是对整个世界、社会和文化的探索与理解。
內容簡介:
20世纪50年代,*代认知科学产生于先验哲学世界观。1975年,莱考夫提出心智的亲身性,开始创立与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一致的认知语言学,由此形成基于实证立场的第二代认知科学。
本书根据人类的范畴化以及认知模式研究,阐述了新的经验主义。*册超越机器的心智,包括范畴与认知模式、哲学的启示两大部分;第二册实例研究论证了采用经验主义方法可以做些什么。基于多学科成果,作者对古希腊以来流行于西方的思维和理性的经典观念,即
客观主义展开批判,对心智和语言哲学中的关键问题加以述评,展示了认知科学的跨学科研究范式。
作为认知科学领域的一座里程碑,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进一步观察心智和语言奥秘的窗口
關於作者:
乔治莱考夫(George Lakoff),生成语义学、认知语言学的主要创始人,曾任国际认知语言学协会主席,1972 年起任职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校区语言学系。其代表性著作有《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与马克约翰逊合著,1980)、《女人、火与危险事物:范畴显示的心智》(1987)、《肉身哲学:亲身心智及其向西方思想的挑战》(与马克约翰逊合著,1999)、《乔治莱考夫认知语言学十讲》(2007)等。
李葆嘉,籍贯江苏镇江,出生地江苏东台。语言学家、哲学家、诗人、翻译家。章黄学派第四代传人、语言科技新思维的倡导者、南京语义科技学派的奠基人。致力于传统语言文字学、语义语法学、话语行为学、中国语言文化史、西洋汉语文法学史、西洋历史比较语言学史、欧美语义学史、语言文化哲学、语言科技等领域的研究。
章婷,江苏句容人。文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博士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科技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邱雪玫,江苏徐州人。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后,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目錄
第一册 超越机器的心智
第一部分 范畴与认知模式
第一章 范畴化的重要性 5
第二章 从维特根斯坦到罗施 12
第三章 语言中的核型效应 60
第四章 理想认知模式 72
第五章 转喻模式 83
第六章 辐射状范畴 98
第七章 特征束、社会定型和默认 122
第八章 再论认知模式 125
第九章 传统观点的捍卫者 146
第十章 总结 162
第二部分 哲学的启示
第十一章 客观主义的范式 167
第十二章 客观主义形而上的失误 194
第十三章 客观主义认知论的失误 205
第十四章 形式主义的事业 228
第十五章 帕特南定理 237
第十六章 新实在主义 268
第十七章 认知语义学 277
第十八章 沃尔夫与相对主义 312
第十九章 心智如机器范式 348
第二十章 数学认知活动 361
第二十一章 总结 379
第二册 实例研究
引论 385
第一章 实例研究一:ANGER(愤怒) 388
第二章
实例研究二:OVER(在之上) 437
第三章
实例研究三:THERE-CONSTRUCTIONS(指示 存在结构) 490
参考文献 637
作者后记 655
术语对译表 657
人名对译表 666
译后 670
李葆嘉译著 692
內容試閱
前言(节选)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认知科学(cognitive science)综合了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哲学和计算机科学等诸多学科中有关心智研究的内容。该学科试图详细解答这样一些问题:什么是理性?人们如何理解自己的经验?什么是概念系统(conceptual
system)以及它是如何组织起来的?所有的人群是否使用同样的概念系统?如果对此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这个系统是怎样的呢?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么人类思维的共同方式究竟又是什么呢?虽然这些问题并非新问题,但近年来提出的一些解答却是全新的内容。
本书讨论了这些问题的经典解答,同时也阐释了全新解答的最新研究成果。经典观点认为,理性是抽象的和离身的(disembodied),而最新观点认为,理性具有肉身(bodily)基础。经典观点把理性看作客观的反映,主要基于客观立场的非对即错、非错即对的判断,最新观点则把理性中具有想象力的方面,如隐喻(metaphor)、转喻(metonymy)和心理意象(mental imagery)视为理性的中心,而非客观事物外在的次要附属。
经典观点认为,人类进行有意义的思维和理性活动的能力是抽象的,这种能力并不一定存在于生物体自身之中。因此,一切有意义的概念和理性活动都具有先验性,换而言之,它们超越了任何生物体的自身局限性。富有意义的概念和抽象理性活动,恰巧体现在人类、机器,或者其他生物体之中它们抽象地存在,独立于任何特定的亲身化(embodiment)A 之外。而最新观点认为,对具有思维功能的生命而言,意义(meaning)是富有意义的事物具有思维能力的生物体的本质及其在生存环境中的理性活动方式,才是理性研究的主要问题。
经典观点和最新观点都把范畴化(categorization)视为人们理解经验的主要方法。经典观点认为,范畴仅以其各个成员的共有性质为特征,即范畴化的特征是:①
不依赖于生物体的身体性质进行划分;② 毫不夸张地说,范畴本质中没有想象机制(隐喻、转喻和心理意象)在起作用。而最新观点认为,人的身体经验和想象机制对于人们如何建构范畴、理解经验至关重要。
作为一种哲学观,经典观点产生于两千年前对理性本质的哲学探讨之中。尽管已有占压倒优势的经验证据否定这一哲学体系,但是经典观点依然得到广泛认同。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因为它具有传统优势,两千年来积淀而成的哲学惯性不可能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而且我们一直接受的都是运用传统命题进行思维的教育;第二,直至最近,才出现了可以取代经典理论的更完善的新理论,它既继承了经典观点中的正确内容,又修正了其中的失误之处,并且以之释解新发现的现象,而此前一直没有形成与之类似的理论。本书将描述的就是这种可以取代经典观点的新理论。
近年来,概念范畴已经在许多认知学科领域得到深入、细致的研究,尤其是在人类学、语言学和心理学领域。这些逐渐积累的证据,与有关心智的客观主义观点是冲突的。总体而言,概念范畴的真正性质与客观主义观点对此的要求大相径庭。无论是关于范畴类别的,还是人类一般理性的证据,都显示出与客观主义迥然不同的观点。比如:
1. 思维是依赖于身体的,换而言之,用于组成我们概念系统的结构源于人类的身体经验,并基于身体经验产生的感觉。此外,人类概念系统的核心直接建立在知觉、身体运动,以及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经验的牢固基础上。
2. 思维是富有想象力的,那些并非直接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概念,运用了隐喻、转喻和心象手段。所有这一切都超出了对客观现实的如实反映或心理表征,而正是这种想象力生了抽象的的思想,使我们的心智超越了我们所能看到和感觉到的一切。这种想象力也间接地依赖于身体,因为隐喻、转喻和心象都是基于某种经验,通常是身体经验。思维也需要
富有想象力,只不过不明显而已。我们总是运用人的普通想象力,而不是运用反映自然的方法在给事物划分范畴。
3. 思维具有格式塔特征,因此并不是原子结构型。概念具有总体结构,这一结构超出了仅据普遍规则群集建筑模块的概念模式。
4. 思想具有生态结构(ecological
structure)。人们在学习和记忆时,认知加工效能依靠的是概念系统的总体结构和概念本身的含义,因此思维不仅仅是对抽象符号的机械性操作。
5. 只有运用具有上述特点的认知模式(cognitive
model),才可以用来描述概念结构 conceptual structure。
6. 认知模式理论融合了经典观点中有关范畴化、意义和理性的正确内容,同时又解释了有关范畴化的实证资料,从而在总体上与新的观点吻合。
我把这种新观点称为经验实在主义(experiential realism)或经验主义(experientialism),它与客观主义的共有观点是:① 承认现实世界的存在;② 承认概念受到现实的约束;③ 承认概念真相超出了单纯的内在一致性;④承认世界上存在稳定的知识。
与客观主义相比,经验主义的定义认为生物体的特征对于概念或理性的性质来说从根本上并非必不可少。依据客观主义的观点,人的理性仅是一种有限的先验合理性,人体所起的作用只是:①
提供接近抽象概念的途径;② 提供一个人脑,即提供一个模拟先验合理性形式的生物介质;③ 对可能产生的概念和理性形式予以限制。而经验主义观点则认为,理性由于人体才成为可能,人体中既包括抽象的和富有创造力的理性,也包括有关具体有形事物的理性。人类理性并非先验理性的实例,它产生于生物体的本质,以及个体经验和集体
经验的所有贡献基因遗传、所生活的自然环境、在其环境中的功能方式,以及社会功能的性质等。
在此争论的焦点是:① 富有意义的思想和理性,是否仅仅涉及抽象符号的运作及其与客观现实的对应,而不依赖任何具体的东西(或许可以把生物体强制限制排除)呢?②
或者富有意义的思想和理性,是否在根本上基于具有思维能力的生物体本质,其中包括生物体的身体本质、生物体在其生活环境中的相互作用及其社会特征等呢?虽然这是一些高度抽象的问题,但是确实有大量证据表明,对于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而对于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则是肯定的。这就是本书所要阐明的重要内容。
为什么这些问题如此重要?因为这关系到我们对有关人类问题的理解,进而关系到由此理解而产生的种种问题。通常认为,理性能力是用来定义人是什么,以及将人与其他世间事物区分开来的心智。由此,对于人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们认为理性能力是脱离人体的,那么人体就成了次要的东西;如果我们认为理性能力是计算机能做的机械性操作,那么我们就会因为计算机的功效更高而贬低人的心智;如果我们将理性看作人类反映外部世界的能力,那么我们就会贬低能够超越这种能力的多方面心智机能;如果我们将理性看作是缺乏想象力的,那么我们就会贬低艺术创造的价值。我们如何理解心智,关系到我们对上述这一切甚至更多问题的理解,涉及我们对自身和其他事物如教育、研究、人类制度的价值观,更重要的是涉及对人类生存和活动方式的评价。如果我们认为理性依附于身体,那么我们就要理解心智和身体之间的关系,并想发现如何去培养依附于身体的这些理性能力。如果我们充分意识到理性富有想象力的作用,我们就会充分重视这些作用,对其进行更全面的审察,并为开发这些能力提供更好的教育。我们对人类能够学习、应该学习什么所持的观点,以及对人类运用其知识应该去做什么所持的观点,取决于我们对学习这一概念的理解。重要的是,我们已经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学习既不是死记硬背,也不是墨守成规。我们已经发现,理性思维远非缺乏想象力,或者仅仅是机械运作。这一发现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我们对如何运用人类心智的观点,取决于我们对人类心智为何的看法。从一个细微但不轻微的角度来看,这一发现同样也很重要。我们对理性为何的理解,指导我们对理性本质的研究。目前,这一研究正以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迅捷的速度日益拓展。众多认知科学家目前所从事的选题,经过较长时期的研究,将会使我们对心智有一个明确的看法。我们正处于心智研究史上的重要转折阶段。最关键的是,两千年来人们关于心智的错误观点将会由此得以纠正。
本书试图把那些证明理性依附于身体,并且拥有想象力的观点的实证资料熔于一炉,尤其是那些来自人们通过对范畴化方法研究而获得的实证资料。概念系统是按照范畴组织的,即使不是所有的思维都与范畴有关,至少大部分如此。客观主义的基础是古希腊的经典范畴理论,这种理论至今仍被奉为真理,其正确性被认为毋庸置疑。然而,当今认知科学家对人类事物范畴化实际方法的研究表明,范畴化是一项既与古希腊范畴理论迥然不同,又十分复杂的活动。
我最感兴趣的是,这些研究似乎为人类理性的经验主义观点提供了实证,从而进一步暴露了客观主义的失误。如果你只是孤立地看待这些研究成果,那么看到的仅仅是某些学者关注的某个问题。然而,如果把这些成果作为整体进行思考,你就会获得某种重要价值它们能够证明人类心智并非只是一面反映自然的镜子或一个处理符号的机器。同时,对心智来说,我们拥有的身体不是次要的。人类的理解力以及进行有意义的思维的能力,要远远超越任何机器能够做到的一切。


女人、火和危险事物
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曾写到,中国古代有一本百科全书《天朝仁学广览》(Celestial Emporium of Benevolent Knowledge),该书中有关动物的分类如下:
在这些遥远国度的古老书页上,记载着动物分为:①皇家的(belong to the
Emperor); ② 长生的(embalmed); ③ 驯化的(trained); ④乳猪的(suckling pigs); ⑤ 人鱼的(mermaids); ⑥ 传说的(fabulous ones); ⑦ 野犬的(stray dogs); ⑧ 包括在此类中的(those that are included
in this classification);⑨发狂时抖动的(those that tremble as
if they were mad);⑩无法数清的(innumerable ones);?用毛笔描绘的(those drawn with a very fine camels hair
brush);?其他的(others);?刚打碎花瓶的(those that have just broken a flower vase);?从远处飞来的(those that resemble flies from a distance)。 (Borges 1966:108)
当然,博尔赫斯讲述的这些关于动物的奇怪分类,绝非自然的人类范畴它们不可能是自然而然的人类范畴。然而,当阅读这非西方语言和文化的描述时,与西方读者获得的印象更为接近的看法是,其中的这些段落是艺术,而不是幻想。实际上,世界各地不同人群对事物分类的种种方式,不仅使普通西方人莫名其妙,而且也难倒了西方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他们只会顺手列出清单人们在博尔赫斯的文章中看到这样的清单不必为此诧异。
一个极好的例子,就是迪尔巴尔语(澳大利亚原居民的一种语言)对世界万物的传统分类。如同世界上的众多语言一样,迪尔巴尔语对名词的分类源远流长。每当迪尔巴尔人在句子中用到一个名词时,前面必须附加巴依(bayi)、巴朗(balan)、巴兰(balam)、巴拉(bala)这四个成分标记的变体。这四个成分标记,为迪尔巴尔人世界中的所有名物都归了类。因此,如果要正确地讲迪尔巴尔语,就必须学会在每个名词前使用分类标记。下面是狄克逊(Dixon
1982)对迪尔巴尔语事物分类的简介:
1. 巴依:男人、袋鼠、负鼠、蝙蝠、大多数蛇、大多数鱼、有些鸟、大多数虫子、月亮、风暴、彩虹、飞去来器、有些矛等等。
2. 巴朗:女人、袋狸、狗、鸭嘴兽、针鼹、有些蛇、有些鱼、大多数鸟、萤火虫、蝎子、蟋蟀、毛毛虫、任何与水或火联系的东西、太阳和星星、盾牌,有些矛、有些树等等。
3. 巴兰:所有可吃的果实,以及结这些果实的植物,块茎、蕨类,以及蜂蜜、香烟、酒、蛋糕。
4. 巴拉:身体的各部分、肉类、蜜蜂、风、番薯条、有些矛、大多数树、草地、泥土、石头、响声和语言等等。
这是一张会使任何一位博尔赫斯入迷,并且津津乐道的清单。但是狄克逊并不满足于得到这张清单,他要了解是什么使迪尔巴尔人头脑中形成这些范畴,并使之对迪尔巴尔人富有价值,即他们能够一律掌握并且不自觉地自动使用这些分类标记。在实地调查过程中,狄克逊观察到迪尔巴尔人并不是一个一个地学习这些范畴成员,而是运用一些普遍规则。据狄克逊的分析,在其中起作用的就是一个基本而能产、相当简单的一般心理图式,除了有
一些专门的优先规则。狄克逊提出的基本心理图式如次:
1. 巴依:男(人类)、动物
2. 巴朗:女(人类)、水、火、战斗
3. 巴兰:非肉类食物
4. 巴拉:不属于上述各类的任何东西
这里举出一些符合以上心理图式的例子:男人,作为人类中的男性,属于第一类;袋鼠、负鼠是动物,也属于第一类。女人,是人类中的女性,属于第二类;河流、沼泽是水的载体,属于第二类;火也属于第二类。野生无花果属于第三类,块茎也属于第三类。不结果的树属于第四类,石头属于第四类,语言也属于第四类。
那些特别引人注目的例子是狄克逊发现的遵循某些普遍规则但在上述基本例子之外的那些例子。或许,狄克逊认为这些最普通的规则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不必再费神去细说。这些普遍规则也就是我所称的经验领域规则(domain of-experience principle):
如果有一个与A 相关的基本经验领域,那么该领域中的相关事物自然都属于与A 相同的范畴。
例如,鱼属于第一类,因为它们是有生命的。而钓鱼工具,鱼叉钓鱼线等也属于第一类,尽管人们可能会认为它们属于第四类,因为它们既无生命也不是食物。同样,结出可吃果实的植物,与该植物所长出的果实同属第三类。否则,人们可能预测果树与其他树一样属于第四类。然而,实际上,如果某人仅指果树的树木,比如说用果树当柴火或制作工具,那就得用第四类的类别词巴拉。太阳和星星属于与火相同的经验领域,因此与火同属第二类。战斗武器(如战矛)和战斗场地属于相同的战斗经验领域,因此它们都与战斗同属第二类。
或许,狄克逊发现中最引人注目的,能够说明大部分明显异常例子的原则之一,是我所称的神话信仰规则(myth-and-belief principle):
如果某个名词拥有特征X(根据该特征可以推断类别),但是通过信仰或神话而与特征Y 有关联,那么通常它就属于与Y 有关的那一类,而不是与X 有关的那一类。
虽然鸟是有生命的,但是它并不与其他有生东西同属第一类,鸟被认为是死亡女性的精灵,因此属于第二类。在迪尔巴尔语中,所谓婆婆语(迪尔巴尔人用于和有禁忌的异性亲戚说的一种话)中有一个词巴朗-姆衮甘(balan muguyngan),同时表示女性精灵和鸟。但是,有些鸟却情况例外。有三种公鹡鸰被认为是神话中的男人,与男人同属第一类。羽毛光泽、闪亮的卷尾燕在神话中是火种的提供者(把火种从彩虹蛇的爪子下夺过来),因此与火同属第二类(狄克逊说,此类例子还有许多)。在神话中,蟋蟀是指老女人,因此它属于第二类。根据传说,月亮和太阳是夫妻,因此月亮和丈夫同属第一类,而太阳与妻子同属第二类。有种毛毛虫,被它刺一下如太阳炙烤一般,A 因此与太阳同属第二类。风属于第四类,但风暴和彩虹据说是神话中的男人,因此属于第一类。
狄克逊提出的一个更深层的原则,是重要特征原则(important-property principle):
如果名词的一个子集,具有与该集合中的其他子集没有的某种特有重要特征,那么该子集的成员可能就被列为与其他子集不同的类别,从而标明其特征。该重要特征通常是有害事物。
与其他有生命的动物一样,大多数鱼属于第一类,但是石鱼和雀鳝是有害的,因此属于第二类。这两种鱼不包括在鱼的下位类属中,所以表示鱼的类属词语巴依鱼(bayi jabu)就不能用来指这两类鱼。不可以吃的树木、灌木、藤蔓和草,都属于第四类,但两种带刺的树和一种有刺的荨麻藤,因其是有害事物而属于第二类。通常可能估计,老鹰与其他鸟一样属于第二类,然而老鹰是有害的,其有害性用第一类标记表明而归入另一类。
在很大程度上,这些原则可以用来为外来词分类。水果、面粉、蛋糕(由面粉做成)和酒(由水果酿成)都属于第三类。白种男人属于第一类,而白种女人属于第二类。火柴和烟斗(与火有关)与火同属于第二类,但是卷烟(用来吸的烟叶)属于第三类。
然而,狄克逊并未宣称迪尔巴尔语的所有分类都是依据其提出的原则进行。并且列举了一些找不到解释的例子,它们可能是根据习俗来分类,或者从前的解释今已失传。例如,没有人知道为什么狗、袋狸、鸭嘴兽和针鼹属于第二类,而不是第一类。在外来语中,金钱(不是以前存在于迪尔巴尔文化中的东西)出人意料地属于第一类,但是这类例外很少狄克逊的研究成果值得重视。他揭示了在西方人眼里可能看起来如同博尔赫斯式的那种异想天开的分类,其实来自人们相对有规律的分类视角和对事物分类的有原则的惯例。在此过程中,狄克逊已经提供了极佳的关于人类如何认知事物的例子。尽管这种范畴化的细节为迪尔巴尔语所独有,但在其系统中发挥作用的一般原则,却在人类范畴化系统中一次又一次地表现出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