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可以近乎孤独地度过一生
》
售價:HK$
96.8
《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
》
售價:HK$
74.8
《
古文观止(上+下)(2册)高中生初中生阅读 国学经典丛书原文+注释+译文古诗词大全集名家精译青少年启蒙经典读本无障碍阅读精装中国古代著名文学书籍国学经典
》
售價:HK$
96.8
《
问物:可触摸的意义
》
售價:HK$
82.5
《
宠物革命:动物与现代英国生活的形成
》
售價:HK$
79.2
《
世界杂货店:罗伯特·谢克里科幻小说集(新版)
》
售價:HK$
74.8
《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蔑视大众:现代社会文化斗争的实验
》
售價:HK$
60.5
《
皇家宫廷中的保健秘方 中小学课外阅读
》
售價:HK$
63.8
|
編輯推薦: |
☆凯恩斯代表作,宣告了宏观经济学的诞生! 提出一个理论:宏观经济理论;引发一场革命:凯恩斯革命! ☆比肩《国富论》,一本书读懂政府经济政策! 参与创建两个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BG; 经济思想影响世界:国家干预经济、刺激有效需求、宏观货币政策、财政税收政策。 ☆供给侧改革、人民币入篮、楼市调控、财税改革、价格改革后凯恩斯时代,我们如何摆脱困境振兴经济?
|
內容簡介: |
公共投资可以击败经济衰退?
裁员、降薪能够拯救失业危机?
税收政策改革如何还富于民?
货币主义能否治理通货膨胀?
理解经济现状,探求解困良方一切从《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开始!本书诞生于人们拯救经济危机的关键时期,是20世纪*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凯恩斯的代表作,被誉为看懂政府经济政策的殿堂级作品。它开创了现代宏观经济学,也改变了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围绕着经济危机大萧条,凯恩斯从有效需求不足,到人性心理规律,再到金本位制、货币供给、预期、真实冲击等各视角给出系统性解释和政策建议,看得见的手已经永远地改变我们的社会经济和生活。
|
關於作者: |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年),英国著名经济学
家,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称为20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凯恩斯一生对经济学做出了
极大的贡献,一度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繁荣之父。
|
目錄:
|
目录
第一卷 引论 1
第1章 一般理论 3
第2章 古典经济学的假设 4
第3章 有效需求原理 21
第二卷 概念与观念 31
第4章 单位的选择 33
第5章 决定产量和就业量的期望值 40
第6章 收入、储蓄和投资的定义 45
附录 使用者成本 56
第7章 进一步研究储蓄和投资的含义 65
第三卷 消费倾向 75
第8章 消费倾向:Ⅰ.客观因素 77
第9章 消费倾向:Ⅱ.主观因素 92
第10章 边际消费倾向和乘数 97
第四卷 投资诱惑 113
第11章 资本边际效率 115
第12章 长期预期状态 124
第13章 利息率的一般理论 138
第14章 古典学派的利息率理论 146
附录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以
及其他经济学家的利息率理论 154
第15章 流动性偏好的心理动机和商业动机 161
第16章 对资本本质的观察 173
第17章 利息和货币的本质 183
第18章 重述就业的一般理论 200
第五卷 货币工资和价格 209
第19章 货币工资的变化 211
附录 庇古教授的《论失业问题》 223
第20章 就业函数 231
第21章 价格理论 241
第六卷一般理论所引发的若干短论 255
第22章 略论经济周期 257
第23章 关于重商主义、高利贷法、加印货币的短论和消费不足论 272
第24章 《通论》可能产生的社会哲学的总结 304
|
內容試閱:
|
译者序 如果凯恩斯还活着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凯恩斯的《通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出版就风靡世界,其理论和政策主张纷纷被西方各国政府所接纳和采用,并对战后西方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乃至经济和社会体制的运行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50年代初,西方各国从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中彻底走了出来,随后,世界经济进入一个较长时段的高速增长期,于是就有了西方各国战后近40年的凯恩斯革命经济繁荣之说。
《通论》不仅被认为是20世纪西方经济学最重要的著作,而且被一些西方学者誉为跨时代的巨著,甚至将其和马克思的《资本论》以及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相提并论,而凯恩斯本人则因此跻身世界思想界的巨人行列。美国著名教授哈里斯在1953年曾经写道:也许我们要稍早一点宣称,《通论》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以及马克思的《资本论》一起构成过去一百年中出现的最重要的
著作。
从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后的罗斯福新政,到1973年的石油危机以及20世纪70年代西方各国的经济衰退,凯恩斯本人的理论以及后来不断扩充和发展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几乎支配了整个西方世界经济理论界。《通论》的出版和问世,创立了宏观经济学分析框架,从而组建、演变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分支。继而,西方各国的经济学界几乎人人都成了凯恩斯主义者。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主张,也成了指导战后西方各国政府经济政策的不二选择。正因为凯恩斯经济学理论的巨大影响,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71年曾说:我们现在都是凯恩斯主义者。甚至到了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卢卡斯还在说:我想人人都是藏而不露的凯恩斯主义者。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以解决就业问题为中心,而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原理。其基本观点是: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当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时,社会对商品的需求超过商品的供给,资本家就会增加雇佣的工人数量,扩大生产;反之,当总需求价格小于总供给价格时,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资本家或者被迫降价出售商品,或者让一部分的商品滞销,此时就会因为没有办法实现其最低利润而裁员,收缩生产。因此,就业量取决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点,由于短期内,生产成本和正常利润波动不大,因而资本家愿意供给的产量不会有很大的变动,总供给基本是稳定的。这样,就业量实际上取决于总需求,这个与总供给相均衡的总需求就是有效需求。
凯恩斯进一步认为,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的有效需求,其大小主要取决于货币数量,以及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性偏好三大基本心理因素。
总之,凯恩斯认为由于存在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从而引起的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使得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形成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和失业,这是无法通过市场价格机制调节的。他进一步否定了利率的自动调节必然使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的理论,认为利率并不取决于储蓄与投资,而是取决于流动性偏好(货币的需求)和货币数量(货币的供给),储蓄与投资只能通过总收入的变化来达到平衡。不仅如此,他还否定了传统经济学认为可以保证充分就业的工资理论,凯恩斯认为传统理论忽视了实际工资与货币工资的区别,货币工资具有刚性,仅靠伸缩性的工资政策是不可能维持充分就业的。他承认资本主义社会除了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外,还存在着非自愿失业,原因就是有效需求不足,所以资本主义经济经常出现小于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均衡。这样,凯恩斯在批判传统经济理论的同时,开创了总量分析的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对当代世界经济思想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2008年的世界经济衰退突然来袭,世界各国政府乃至中国政府的决策层几乎不无例外地重操凯恩斯主义的宏观刺激计划与政府干预政策,尽管也存在一些争议,但是也足见凯恩斯的学说对当代经济的重要性。
在今天,我们很难说在避免经济陷于严重衰退时,货币与财政政策将发挥多大的效用。但是,就像凯恩斯曾经说过的那样:那些认为自己完全不受任何知识影响的实干家,通常是某位已故的经济学家的奴隶。在经济衰退真的发生时,一定会有人愿意用凯恩斯视角看问题。
原序
这本书主要是为我的经济学家同行们写的,然而也希望其他读者能够读得懂。此书的首要目的是解决理论中的困难问题,其次是论述如何把这些理论运用于实践。因为假如正统的经济学出现了错误,那么这种错误不会出现在为了保持逻辑的一致性而构筑起来的上层结构中,而会出现在这个理论的前提缺少明确性和普遍性时。因此除了通过采用高度抽象论述和很多的批判性争论之外,我不能实现劝说经济学家们以批判的眼光重新审查他们某种理论的基本假设的目的。虽然我本身是希望少一点抽象性论述和批判性争论的,但是又认为它们非常重要,这种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能够解释我的观点,而且还能体现出这些观点不同于当前主流理论之处。可以预言,对于我的理论,那些属于古典理论学派的人:要么会认为完全是错误的,要么会认为完全没有什么新意。这两种观点或者说还有其他的第三种观点是否正确,这其中的对与错就留给后人评说吧。我具有争议性的理论部分,目的在于为某种解答提供一些支持性的材料;如果在追求和其他的理论观点之间的区别时,这些具有争议性的部分显得过于尖锐,那么请求大家原谅。我现在所反驳的理论,自己也深信了很多年,不会忽视其中正确性的观点。
毫不夸张地说,这场争论的焦点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我的解释是正确的,那么必须首先说服我的同行经济学家们,而不是一般的大众。目前在争论的这个阶段,虽然也欢迎普通的读者参与到这场争论中来,但是这些读者只能作为旁观者,通过经济学家们的解释尽量弄清楚经济学家彼此观点之间的严重分歧。这种严重分歧正在摧残经济理论对现实的作用,只要这种分歧继续存在,那么它们的摧残作用还会继续下去。
我本人要比别人更清楚这本书同五年前出版的《货币论》之间的关系。在我看来,其中的观点只是多年追求中思想路线的一种自然演化,而这些在读者看来,可能有时会给他们造成一种思想观点的错乱。对读者来说,这种理解上的困难不会由于我认为非改不可的一些术语而减少。凡是这种修辞上的改变,都会在后文中指出。但是这两本书之间的一般关系可以用下面的论述简单地说明。当开始写《货币论》时,我仍然是立足于传统理论的思想,认为货币的影响是独立于供求理论之外的。然而在我完成这本书时,就已取得了一些进步,认为货币理论应该回归到总产量理论中。可是由于难以摆脱古典理论对本人先入为主的束缚,所以没能够清楚地解释产量水平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如今看来,这已经成为本书理论部分非常突出的缺陷(第三章和第四章)。我所谓的基本均等式是在给定产量的假设下所勾勒出来的瞬时画面。假设给定了产量,这些均等式试图表明这些驱动力是如何发展的(包括利润的非均衡),这些驱动力又是怎样因此而改变产量水平的。但是由于动态的发展与这种瞬时的画面相区别,所以它变得不完整且非常模糊。从另一方面说,这本书包括了主要研究从整体上决定产量和就业水平变化的驱动力是什么;虽然货币是以一种基本的、特殊的方式在经济结构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货币的技术细节,我们还是做了不去理论的处理。我们发现,货币经济在本质上是这样一种经济:就是当人们对未来的看法改变时,这种经济不仅能够影响就业方向,而且能够影响就业数量。但是我们分析当前基于需求和供给相互作用理论的经济行为的方法影响着人们对未来的看法,而且是以这种方式与我们关于价值的基本理论相联系的。如此一来,就引导我们得到更为普遍的结论。这种结论包括了我们所熟悉的古典理论,并且古典理论是作为一个特例存在于这一更为普遍结论之中。
写作这样一本书的作者,如果想要独辟蹊径且又要避免犯不必要的错误;那么其必须接受批评,并多和别人交流。就一件愚蠢的事情而言,如果一个人独自想太多,他也会对此深信不疑;其他的社会科学亦是如此,尤其是在经济学方面。当这样的事情发生时,我们就不能把某人的思想变成结论性的实验,不论是形式的还是经验的。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得到了卡恩先生(R.F.Kahn)持续性的建议和建设性的批评,这比在写作《货币论》时得到的帮助还要多。如果没有他的建议,那么本书中的很多内容都不能成形。我还要感谢来自于鲁宾逊夫人(Joan Robison)、霍特里先生(R.G.Hawtrey)和哈罗德先生(R.F.Harrod)的很多帮助,他们都阅读了我的全部手稿,并给予了宝贵建议。
本书的写作对作者来说是一个自我挣脱的过程,因为要挣脱传统思想和表达的束缚。如果作者的努力是成功的,那么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这一点,本书中所表述的很多思想其实都是非常简单和明了的。理解本书的难点并不在于了解这些新的思想,而在于摆脱旧有思想的束缚,因为我们很多人都是在旧有思想的影响下长大的,而且这些思想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我们想法的每一个角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