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醉文明:收藏马未都3

書城自編碼: 292974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收藏/鉴赏
作者: 马未都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08667607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12-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80页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87.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HK$ 227.7
汉匈战争全史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HK$ 102.4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HK$ 109.8
不止江湖
《 不止江湖 》

售價:HK$ 101.2
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本关于艺术天才的鲜活故事集,聚焦艺术史的高光时刻!)
《 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本关于艺术天才的鲜活故事集,聚焦艺术史的高光时刻!) 》

售價:HK$ 158.7
双城史
《 双城史 》

售價:HK$ 110.9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HK$ 57.3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HK$ 51.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88.7
《醉文明:收藏马未都(套装共7册,1-7)》
+

HK$ 87.0
《醉文明:收藏马未都4》
+

HK$ 87.0
《醉文明:收藏马未都1》
+

HK$ 87.0
《醉文明:收藏马未都7》
+

HK$ 87.0
《醉文明:收藏马未都6》
+

HK$ 87.0
《醉文明:收藏马未都5》
編輯推薦:
史上zui逗趣的文化常识书,高逼格知识品味进阶必读
有深度,有情怀,不学术,接地气
有趣、有料、有知、有识
消炎、止痛、开胃、下饭
历史可以很有趣
? 做皇帝其实很苦逼,万历皇帝每年的寒暑假各有一天,就是大年初一和夏至。
? 除了年羹尧,华妃还有一个哥哥叫年希尧,督造了著名的景德镇年窑,雍正粉彩能做得登峰造极离不开他的功劳。
八卦里也有智慧
? 贵妃醉酒其实是杨贵妃在吃醋
? 潘金莲和武大郎竟然不是原配
? 古代人故意要在清明节相亲有何道理
没文化真可怕
? 电影《赵氏孤儿》里程婴吃了碗面条,但实际上把麦子磨成粉大约战国和汉代时才出现,所以他真要想吃上这碗面,大概还要等七八百年。
? 宫斗剧中麝香可谓堕胎利器,但事实上麝香的气味比较刺鼻,很容易被发现。麝香可以通神通窍,可以入药,治疗跌打损伤,但打胎并不灵。
史上zui逗趣的文化常识书,高逼格知识品味进阶必读
有深度,有情怀,不学术,接地气
有趣、有料、有知、有识
消炎、止痛、开胃、下饭
历史可以很有趣
? 做皇帝其实很苦逼,万历皇帝每年的寒暑假各有一天,就是大年初一和夏至。
? 除了年羹尧,华妃
內容簡介:
《醉文明3》突破收藏类图书以器物分类的惯有框架,以多个文化系列主题为线,包括古代衣食住行系列、传统五福系列、晋唐宋等朝代系列、瓷之色系列等,来全方位诠释中华文化的起承转合、宝物藏品的前世今生,可谓真正是由收藏来看历史、说文化、品情怀、思如今。在这里,有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有以史为镜的反思;在这里,文物不再单纯是我们欣赏品鉴的对象,更是我们体悟共情的载体。
關於作者:
马未都
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马未都先后出版了《马说陶瓷》、《明清笔筒》、《中国古代门窗》、《马未都说收藏》、《马未都说》、《坐具的文明》、《百盒
千合 万和》、《茶当酒集》、《醉文明》、《瓷之色》、《瓷之纹》、《玉之器》等著作。
- 1997年1月18日,马未都创立了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在杭州(2003)、厦门(2005)、上海(2016)、深圳等地开设地方馆。
- 2008年,马未都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讲授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
- 2010年至今,广西卫视为马未都先生量身定做,打造全新节目《收藏马未都》。
- 2014年11月,马氏风格个人脱口秀节目《都嘟》于优酷上线。
- 2015年12月,《都嘟》全新升级为《观复嘟嘟》,优酷平台全新推出。
目錄
目录

自序
民风民俗话端午
宜遮宜赏话插屏
碗中真味说饮食
伦理纲常话五伦
亦正亦邪说毒物
海外传奇外销瓷
循源解字说汉字
五谷杂粮话农耕
千丝万缕话织物
古往今来说通讯
引风便面说扇子
气韵之美话书法
翩翩竹影论君子
风流虚无说晋代
盛世风韵说大唐
含蓄隽永说宋代
黑白变奏瓷之色
自古瓷色重青釉
温暖变调瓷之色
绚丽夺目红绿釉
活水源头出官釉
借得自然三分色
丝丝缕缕总关情
民生大计说饮食
庭院深深说居住
千里迢迢话出行
內容試閱
自序
(马未都)
此套书已出版八册,曾写过两序。事隔几年重读旧序,仍觉得话说得份量已足,再说都是赘言。新瓶旧酒,越久越醇;赏的是瓶,品的是酒。对于读者,饮之通泰为上上;对于作者,观之欢愉则为中上,均为人生之快事也。
人生快事自古多样。明末清初有个文学批评家叫金圣叹,名字是他自己改的,听着古怪,含义很深。他对《水浒传》、《西厢记》、《左传》都有过批评,尤其对《水浒传》和《西厢记》的评点详尽且细致入微,眼光独特犀利,同时代乃至后时代的学者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连顺治皇帝都说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时文眼看他。但金圣叹命运不济,因冤问斩,刑前畅饮,边酌边说:割头,痛事也;饮酒,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
由此可见痛快之事因人认知而不同。写作为先,饮酒为后,《醉文明》丛书基于此才有醉字。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沉淀厚重,享受容易解释难。几千年来,国人在此文化的滋润下,享受其果,忽略其因,而我们仅是解释其因、养护其果而已。因果之间相生相灭,亦可以看成因果互为,所以佛教说:无为无因果。
这书不是写出来的,是说出来的,故自由随意。说出来的书比写出来的书多一分自由,少一分拘谨。想想四大名著,前三部《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都是说出来再落成文字的。三部巨著流传甚广,缘于初始的自由,提炼的随意。自由与随意就成了书籍的某一种状态,于是就有了这部《醉文明》。
看书、读书、说书、著书乃古之四事,此四事于观者介于看读之间,于作者介于说著之间,其中差距微妙,感受奇特。看书之看为阅,读书之读为学;说书之说为泄,著书之著为垒;阅、学、泄、垒乃四种与书相关之状态,勾连你我,组成了这个纷杂的世界。
唯一值得赞叹的是,我们所处的世界积累了先人的文化遗存,我们仅是继承者,坐享其成,无法言谢。
是为序。
马未都
2016年11月19日凌晨


千里迢迢话出行
在当今社会,现代交通工具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选择空间,可以骑自行车、搭公交车,或者是开汽车等。今天的交通是高速交通,能想见的速度差不多都达到了。人自己的位移,比如从甲地到乙地,如果在这个星球上,一般情况下都可以当天达到。12个小时内基本上都能从地球的这一端到另一端,理论上半天之内可以达到这个地球上的任何地方。
我们今天生活得比古人更快捷,但是不如古人那么悠闲。古人的行进速度很慢,从北京到广西,如果靠走的话差不多要走一年。走一年很辛苦,但是能够看到沿途的风土人情,这是今天做不到的。今天飞机腾空而起,然后降落,路途上的所有风景几乎都看不到了。过去中国人有一句话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要多读书、多走走看看,开阔眼界。
这是一个盘口瓶,是清代非常流行的造型。从这上面可以看出古人行进的方式,画面上有骑马的、行走的、坐车的,这反映了行的基本形态。到今天为止,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像草原上的蒙古族都是出门就骑马,生下来就学会了骑马,是马背上的民族。元代的时候,蒙古大军的摧枯拉朽是跟蒙古民族的骑马能力有很大关系的。他们可以星夜兼程,换马不换人。我们今天做不到,我在美国落基山脉骑过一次马,骑的时候比较兴奋,骑了几个小时觉得还可以,马非常听话,而且非常容易驾驭。但是第二天、第三天乃至第七天时,浑身的疼痛超乎我的想象。我们没训练过的人正常地很悠闲地骑马,极限时间是三个小时,超过了就痛苦。
这个玉件是个船的造型,底下用紫檀木雕的是浪花。船在古代是一种非常好的交通工具,舒适度远远高于骑马和坐车。古人经常在船上发思古之幽情,写点诗歌,船就成了古代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但船有一个局限性,必须得有河流,所以古代南方的交通主要依靠船。我们古代的船是无动力、不污染的,主要靠人工摇橹、撑篙,但它的行进速度是比较缓慢的。现在所有的大江大河上面都有桥,开着车很快就过去了。过去是不可以的,过去都是小河上才建桥,大河建不了桥,在这种情况下都靠渡口摆渡。不管是徒步,还是有车、有马,都要通过渡口来摆渡。这样行进速度就受到了一些限制,而且万一要是涨水,或者风浪大,就很危险。从某种意义上讲,今天的行进速度虽然快,但更加危险,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发生交通事故,国家每年在交通安全上投入的经费是非常大的。
这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清代雍正年间的人头罐,盖子原来是瓷的,不知哪年就被粗心人打掉了。文物一定要小心,这个盖子在300多年中,只是人的一次失手它就不能存于世,所以后配了一个木头的盖子。这件瓷器画得很有意思,画了五个人,是个出行图。有人挑着担子,有人走着。这儿有一个车,是人力车,不是通过马、牛这样的畜力来拉,是一个很闲散的画面。有一个贵妇,旁边还有侍女端着酒,有酒壶、酒杯,还有一个书生紧着巴结,整体表现得非常形象、优美。这样一个民窑的罐子,在雍正时期其实就是民间使用的非常普通的罐子。经过300年的时间,流传到今天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上面的信息看到那个时代社会的总体形象。它是一个民间的出行图,没有豪华的马车,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力车,反映了衣食住行的状态。今天生活的便捷能使人们达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不会费太多的力量,也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这是人类在行进方式上的一个进步,但无论怎样进步,我们都应该知道历史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就跟人的行进一样,所以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观复学堂
1.在古代,行与走哪个速度快?
马未都评:我们生活中总说行走,现在也有行走一族,是专门要求尽可能地多走,包括前一段时间大家都很关注的驴友,都是靠自己的能力去翻山越岭,加强行走能力。行走在今天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不管走得快慢,都叫行走。但在古代,这两个字是区别开来的。如果看一下古文字,大概就能想象出哪个的速度快。古汉语中走是跑的意思,速度很快。比如成语走马观花是指自己骑在马上跑着去看花,一闪就过,只是草草地一看。再比如过去说走狗,就是跑起来的狗,不是在悠闲地散步,所以现在贵妇牵着的悠闲的狗都不算走狗。按照今天的概念来说,行是走,走是跑。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叫三十六计走为上,这里的走就是迅速跑掉的意思,不是说晃着羽毛扇悠闲地走。在几千年的文明演进当中,走的意思逐渐转变,但往往在词组中保留了它基本的含义。
2.我们古人在交通上曾经依赖过什么动物?
马未都评:古人行进时主要靠自己的两条腿迈开步走,但人还是很聪明的,不仅要自己能走,还要依靠别的力量。在历史上,古人依赖过很多动物行走,比如马、骡、驴、牛、骆驼、鹿和象,此外还依赖过人。比如《骆驼祥子》中,人可以抬轿子、拉洋车。古籍上的记载非常明确,人的社会等级决定了可以享受乘几匹马的待遇,比如天子驾六,就是天子出行的时候是有六匹马在前的;诸侯驾五,就是五匹马;卿驾四,大夫驾三,士驾二,庶人驾一,是按等级顺序递减的。车的马力就是根据马的力量而来的,有点儿像今天的汽车排量。
3.舟与船的区别有哪些?
马未都评:中国人最早发明的是舟,后来才是船。最早的舟是独木舟,就是一块木头抠出来一块就完了,后来才发展成今天这样万吨级的乃至几十万吨级的轮船。在中国早期的河姆渡文化里发现过独木舟,表明那时候的人就开始驾驭漂在水上的交通工具。船最早是指军事方面的战船。人类的科技最早很愿意应用在军事上,是不文明推动了文明的进程。船在古代的运输过程中占了极重要的一席,因为它平稳,很多易碎物,比如说陶瓷,从景德镇发出来都是从船上走。过去的车没有减震功能,走旱路颠颠地到家门口就全碎了。水路运输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便宜,它没有动力,顶多就是慢。过去人的时间不值什么钱,多待几天慢慢顺着水漂也能漂到家门口,所以古代非常注重水路。隋唐时期开凿的人工大运河,南起杭州,北至北京,全长将近1 800公里。从北京算起,经过天津、河北、江苏、浙江,贯穿中国几条大河,包括长江、钱塘江等。这些水系的沟通打通了中国的一条动脉,所以从隋唐以后,中国内陆的水上运输非常发达。在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上,那一条大河上面的船都非常豪华。中国在海上称霸的时候,就是明初永宣时期的郑和下西洋,当时船队的庞大、船的体量之大,都不是今天所能想象的。随便举个例子,当时的船上是养着牛的。人在远洋当中,因为没有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吃,为了补充维生素,就养了牛这种大型的动物,可见船的体量是非常大的。今天说的舟与船之间的比较,最重要的一点是船大于舟,这是一个根本的不同。
今天利用船作为交通工具真的是越来越少,因为其他交通工具发展得越来越快。我记得十几岁的时候,从辽东半岛的大连坐到山东半岛的烟台,就是直接渡海。今天这个交通应该还是有的,坐一宿就到了。但是坐远洋轮,我们都没这个经验。现在远行一定就是坐飞机,很快就到。今天坐邮轮的人,很多就是为了旅游。有大邮轮,走十天半个月的,世界各地走一走,已经变成了一种游览工具。

古玩门诊

古玩一
这是一块砚台,总体仿一个大竹竿,又在细部雕刻了一竿竹子,利用了石头的颜色差,把绿叶都雕出来了,非常生动。盒子也是个竹形,也是一个竹竿形雕上一个竹叶。底下这部分是完整的,是一起挖的,牛毛纹能看得很清楚,底座是紫檀的,表明了对这个砚台的重视。理论上讲,好砚台的盒往往都很好。再看上面,做工明显很粗糙,但是细部又雕刻得很好,竹叶的残缺都雕得很清楚。两边是打烂的,有两块木头是后来配上去的,手艺不太好。可以看出是配完了又刷的漆,因为里外不一样。上面写了十个字:山骨浊寒玉,落花沁琅轩。这种凸起的字是阳文,一般都是往下刻,很快就刻完了,阳文非常少,要费很大功夫去做。
盒的木头配得不好,但是材质很好,和形态是吻合的。这块石头也还不错,但上面的字有点儿问题,像现代的。貌古神静,君子所敬。癸卯仲春御题,乾隆古稀天子,这有点儿画蛇添足。可能本来就是块素砚台,字是后人添上去的。这个字的风格跟砚没法比,从工艺角度来讲,刻字的水平和砚台的差距非常大。
这是一块不错的清代端砚,配了一个紫檀盒,结果盒因为长年没有保护而坏了,又新配了一个,砚台上的字应该是100年前有人后雕的。清末民初的时候收藏热兴起,那时候文物不像现在这么少,很多人愿意改刻一些来提高它的身价。东西刻上那些字,写上乾隆御题,再加上紫檀盒,弄得还挺能唬人,很多人就认为它是乾隆年间的。

古玩二
这是一个典型的香炉,炉形是最常见的三足。从物理上讲,三点固定一个平面,三足炉不管高低都能够很平稳地站住。这个三足炉在高低上有一点略微的差,它用青花三处开光,画得非常一致,都是一个老者守着个大瓶子,在一棵树下侧着头看围栏中的一组花卉。这老头很特别,他看着菊花,是陶渊明?他脑袋上还有梅花,是孟浩然?他又看着菊花,还有酒坛子,是李白?反正也说不清楚。这是一位老者,画得非常随意,但并不笨,意思都做到了,比如画花就那么一点儿。青花的颜色有点偏黑,有点晕散,里头不施釉,底部有点儿不平整,显得胎不够坚实。一般来说这种青花器都是景德镇烧的,但这件东西不是,这件东西是德化窑烧的,所以它跟景德镇的青花有很多区别。这是清初福建德化地区烧的、山寨了景德镇的青花瓷,距今有300年了。


古玩三
这个盘子上有一个延展的梅花,但是画法有点儿现代,烧釉好像把釉凸出来了。一善堂制是清中期的,但它不是清中期的盘子。梅花画得很疏淡,它是用一种过枝的画法,就是器物内壁与外壁或器盖与器身的纹饰相连,浑然一体。从背面看,它是一个树干,翻过立墙直接过来,一气呵成。这种画法是雍正年间创造的一种画法,在雍正、乾隆时期非常流行,到清末逐渐衰退。雍正年间的瓷器最为精美,所以在清代晚期的时候,非常愿意照着雍正年间的东西去画。这个大约就是清代晚期光绪年间照着雍正年间的瓷器去画的,它跟那个时期有一些不同,比如底下的堂款,又比如它的画片分布过于均衡,树干在中间,所有的梅花分布非常均匀,而雍正年间往往是一枝,其余留白。在艺术上雍正时期明显高于光绪年间,光绪年间作伪的人心虚,觉得不多画几笔就不买账,所以就画得很满,导致画片从艺术上远不如雍正年间的梅花那么漂亮、那么有艺术价值。
关于后面的一善堂款,虽然宋元时期的文人也起过堂号,但是明清两朝文人都愿意给自己起堂号。很多堂号都知道对应的人是谁,比如我们熟知的纪晓岚,阅微草堂就是他的堂号。乾隆晚期到嘉庆早期有个一善堂,不排除后人同样叫这个堂号。历史上有很多堂号,曾经几十个人都用过同一堂号,这是很正常的。这件东西从瓷器本身看,釉面的旋痕都看得很清楚,就是晚清非常典型的一块私家堂款的盘子。东西还不错,是民窑仿的。一善堂不是皇上的堂号,乾隆皇帝的堂号叫乐善堂。乐善好施,标榜自己。

千里迢迢话出行
在当今社会,现代交通工具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选择空间,可以骑自行车、搭公交车,或者是开汽车等。今天的交通是高速交通,能想见的速度差不多都达到了。人自己的位移,比如从甲地到乙地,如果在这个星球上,一般情况下都可以当天达到。12个小时内基本上都能从地球的这一端到另一端,理论上半天之内可以达到这个地球上的任何地方。
我们今天生活得比古人更快捷,但是不如古人那么悠闲。古人的行进速度很慢,从北京到广西,如果靠走的话差不多要走一年。走一年很辛苦,但是能够看到沿途的风土人情,这是今天做不到的。今天飞机腾空而起,然后降落,路途上的所有风景几乎都看不到了。过去中国人有一句话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要多读书、多走走看看,开阔眼界。
这是一个盘口瓶,是清代非常流行的造型。从这上面可以看出古人行进的方式,画面上有骑马的、行走的、坐车的,这反映了行的基本形态。到今天为止,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像草原上的蒙古族都是出门就骑马,生下来就学会了骑马,是马背上的民族。元代的时候,蒙古大军的摧枯拉朽是跟蒙古民族的骑马能力有很大关系的。他们可以星夜兼程,换马不换人。我们今天做不到,我在美国落基山脉骑过一次马,骑的时候比较兴奋,骑了几个小时觉得还可以,马非常听话,而且非常容易驾驭。但是第二天、第三天乃至第七天时,浑身的疼痛超乎我的想象。我们没训练过的人正常地很悠闲地骑马,极限时间是三个小时,超过了就痛苦。
这个玉件是个船的造型,底下用紫檀木雕的是浪花。船在古代是一种非常好的交通工具,舒适度远远高于骑马和坐车。古人经常在船上发思古之幽情,写点诗歌,船就成了古代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但船有一个局限性,必须得有河流,所以古代南方的交通主要依靠船。我们古代的船是无动力、不污染的,主要靠人工摇橹、撑篙,但它的行进速度是比较缓慢的。现在所有的大江大河上面都有桥,开着车很快就过去了。过去是不可以的,过去都是小河上才建桥,大河建不了桥,在这种情况下都靠渡口摆渡。不管是徒步,还是有车、有马,都要通过渡口来摆渡。这样行进速度就受到了一些限制,而且万一要是涨水,或者风浪大,就很危险。从某种意义上讲,今天的行进速度虽然快,但更加危险,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发生交通事故,国家每年在交通安全上投入的经费是非常大的。
这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清代雍正年间的人头罐,盖子原来是瓷的,不知哪年就被粗心人打掉了。文物一定要小心,这个盖子在300多年中,只是人的一次失手它就不能存于世,所以后配了一个木头的盖子。这件瓷器画得很有意思,画了五个人,是个出行图。有人挑着担子,有人走着。这儿有一个车,是人力车,不是通过马、牛这样的畜力来拉,是一个很闲散的画面。有一个贵妇,旁边还有侍女端着酒,有酒壶、酒杯,还有一个书生紧着巴结,整体表现得非常形象、优美。这样一个民窑的罐子,在雍正时期其实就是民间使用的非常普通的罐子。经过300年的时间,流传到今天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上面的信息看到那个时代社会的总体形象。它是一个民间的出行图,没有豪华的马车,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力车,反映了衣食住行的状态。今天生活的便捷能使人们达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不会费太多的力量,也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这是人类在行进方式上的一个进步,但无论怎样进步,我们都应该知道历史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就跟人的行进一样,所以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观复学堂
1.在古代,行与走哪个速度快?
马未都评:我们生活中总说行走,现在也有行走一族,是专门要求尽可能地多走,包括前一段时间大家都很关注的驴友,都是靠自己的能力去翻山越岭,加强行走能力。行走在今天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不管走得快慢,都叫行走。但在古代,这两个字是区别开来的。如果看一下古文字,大概就能想象出哪个的速度快。古汉语中走是跑的意思,速度很快。比如成语走马观花是指自己骑在马上跑着去看花,一闪就过,只是草草地一看。再比如过去说走狗,就是跑起来的狗,不是在悠闲地散步,所以现在贵妇牵着的悠闲的狗都不算走狗。按照今天的概念来说,行是走,走是跑。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叫三十六计走为上,这里的走就是迅速跑掉的意思,不是说晃着羽毛扇悠闲地走。在几千年的文明演进当中,走的意思逐渐转变,但往往在词组中保留了它基本的含义。
2.我们古人在交通上曾经依赖过什么动物?
马未都评:古人行进时主要靠自己的两条腿迈开步走,但人还是很聪明的,不仅要自己能走,还要依靠别的力量。在历史上,古人依赖过很多动物行走,比如马、骡、驴、牛、骆驼、鹿和象,此外还依赖过人。比如《骆驼祥子》中,人可以抬轿子、拉洋车。古籍上的记载非常明确,人的社会等级决定了可以享受乘几匹马的待遇,比如天子驾六,就是天子出行的时候是有六匹马在前的;诸侯驾五,就是五匹马;卿驾四,大夫驾三,士驾二,庶人驾一,是按等级顺序递减的。车的马力就是根据马的力量而来的,有点儿像今天的汽车排量。
3.舟与船的区别有哪些?
马未都评:中国人最早发明的是舟,后来才是船。最早的舟是独木舟,就是一块木头抠出来一块就完了,后来才发展成今天这样万吨级的乃至几十万吨级的轮船。在中国早期的河姆渡文化里发现过独木舟,表明那时候的人就开始驾驭漂在水上的交通工具。船最早是指军事方面的战船。人类的科技最早很愿意应用在军事上,是不文明推动了文明的进程。船在古代的运输过程中占了极重要的一席,因为它平稳,很多易碎物,比如说陶瓷,从景德镇发出来都是从船上走。过去的车没有减震功能,走旱路颠颠地到家门口就全碎了。水路运输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便宜,它没有动力,顶多就是慢。过去人的时间不值什么钱,多待几天慢慢顺着水漂也能漂到家门口,所以古代非常注重水路。隋唐时期开凿的人工大运河,南起杭州,北至北京,全长将近1 800公里。从北京算起,经过天津、河北、江苏、浙江,贯穿中国几条大河,包括长江、钱塘江等。这些水系的沟通打通了中国的一条动脉,所以从隋唐以后,中国内陆的水上运输非常发达。在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上,那一条大河上面的船都非常豪华。中国在海上称霸的时候,就是明初永宣时期的郑和下西洋,当时船队的庞大、船的体量之大,都不是今天所能想象的。随便举个例子,当时的船上是养着牛的。人在远洋当中,因为没有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吃,为了补充维生素,就养了牛这种大型的动物,可见船的体量是非常大的。今天说的舟与船之间的比较,最重要的一点是船大于舟,这是一个根本的不同。
今天利用船作为交通工具真的是越来越少,因为其他交通工具发展得越来越快。我记得十几岁的时候,从辽东半岛的大连坐到山东半岛的烟台,就是直接渡海。今天这个交通应该还是有的,坐一宿就到了。但是坐远洋轮,我们都没这个经验。现在远行一定就是坐飞机,很快就到。今天坐邮轮的人,很多就是为了旅游。有大邮轮,走十天半个月的,世界各地走一走,已经变成了一种游览工具。

古玩门诊

古玩一
这是一块砚台,总体仿一个大竹竿,又在细部雕刻了一竿竹子,利用了石头的颜色差,把绿叶都雕出来了,非常生动。盒子也是个竹形,也是一个竹竿形雕上一个竹叶。底下这部分是完整的,是一起挖的,牛毛纹能看得很清楚,底座是紫檀的,表明了对这个砚台的重视。理论上讲,好砚台的盒往往都很好。再看上面,做工明显很粗糙,但是细部又雕刻得很好,竹叶的残缺都雕得很清楚。两边是打烂的,有两块木头是后来配上去的,手艺不太好。可以看出是配完了又刷的漆,因为里外不一样。上面写了十个字:山骨浊寒玉,落花沁琅轩。这种凸起的字是阳文,一般都是往下刻,很快就刻完了,阳文非常少,要费很大功夫去做。
盒的木头配得不好,但是材质很好,和形态是吻合的。这块石头也还不错,但上面的字有点儿问题,像现代的。貌古神静,君子所敬。癸卯仲春御题,乾隆古稀天子,这有点儿画蛇添足。可能本来就是块素砚台,字是后人添上去的。这个字的风格跟砚没法比,从工艺角度来讲,刻字的水平和砚台的差距非常大。
这是一块不错的清代端砚,配了一个紫檀盒,结果盒因为长年没有保护而坏了,又新配了一个,砚台上的字应该是100年前有人后雕的。清末民初的时候收藏热兴起,那时候文物不像现在这么少,很多人愿意改刻一些来提高它的身价。东西刻上那些字,写上乾隆御题,再加上紫檀盒,弄得还挺能唬人,很多人就认为它是乾隆年间的。

古玩二
这是一个典型的香炉,炉形是最常见的三足。从物理上讲,三点固定一个平面,三足炉不管高低都能够很平稳地站住。这个三足炉在高低上有一点略微的差,它用青花三处开光,画得非常一致,都是一个老者守着个大瓶子,在一棵树下侧着头看围栏中的一组花卉。这老头很特别,他看着菊花,是陶渊明?他脑袋上还有梅花,是孟浩然?他又看着菊花,还有酒坛子,是李白?反正也说不清楚。这是一位老者,画得非常随意,但并不笨,意思都做到了,比如画花就那么一点儿。青花的颜色有点偏黑,有点晕散,里头不施釉,底部有点儿不平整,显得胎不够坚实。一般来说这种青花器都是景德镇烧的,但这件东西不是,这件东西是德化窑烧的,所以它跟景德镇的青花有很多区别。这是清初福建德化地区烧的、山寨了景德镇的青花瓷,距今有300年了。


古玩三
这个盘子上有一个延展的梅花,但是画法有点儿现代,烧釉好像把釉凸出来了。一善堂制是清中期的,但它不是清中期的盘子。梅花画得很疏淡,它是用一种过枝的画法,就是器物内壁与外壁或器盖与器身的纹饰相连,浑然一体。从背面看,它是一个树干,翻过立墙直接过来,一气呵成。这种画法是雍正年间创造的一种画法,在雍正、乾隆时期非常流行,到清末逐渐衰退。雍正年间的瓷器最为精美,所以在清代晚期的时候,非常愿意照着雍正年间的东西去画。这个大约就是清代晚期光绪年间照着雍正年间的瓷器去画的,它跟那个时期有一些不同,比如底下的堂款,又比如它的画片分布过于均衡,树干在中间,所有的梅花分布非常均匀,而雍正年间往往是一枝,其余留白。在艺术上雍正时期明显高于光绪年间,光绪年间作伪的人心虚,觉得不多画几笔就不买账,所以就画得很满,导致画片从艺术上远不如雍正年间的梅花那么漂亮、那么有艺术价值。
关于后面的一善堂款,虽然宋元时期的文人也起过堂号,但是明清两朝文人都愿意给自己起堂号。很多堂号都知道对应的人是谁,比如我们熟知的纪晓岚,阅微草堂就是他的堂号。乾隆晚期到嘉庆早期有个一善堂,不排除后人同样叫这个堂号。历史上有很多堂号,曾经几十个人都用过同一堂号,这是很正常的。这件东西从瓷器本身看,釉面的旋痕都看得很清楚,就是晚清非常典型的一块私家堂款的盘子。东西还不错,是民窑仿的。一善堂不是皇上的堂号,乾隆皇帝的堂号叫乐善堂。乐善好施,标榜自己。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