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学术的中心:英法德美
》
售價:HK$
87.4
《
为什么要读人类学
》
售價:HK$
77.3
《
井邑无衣冠 : 地方视野下的唐代精英与社会
》
售價:HK$
95.2
《
星地融合移动通信系统与关键技术从5G NTN到6G的卫星互联网发展
》
售價:HK$
212.6
《
妈妈,你好吗?(一封写给妈妈的“控诉”信,日本绘本奖作品)
》
售價:HK$
42.6
《
保守主义:为传统而战
》
售價:HK$
154.6
《
不同境遇的36岁:无尽与有限+人生半熟
》
售價:HK$
112.0
《
小时光 油画棒慢绘零基础教程
》
售價:HK$
88.5
|
編輯推薦: |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路甬祥专文作序,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向文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部长吕薇等权威人士倾心推荐,全面梳理了人工智能60年的进化之旅,是讲述人工智能前世今生发展历程的权威之作。
★这本书从计算机之父艾伦图灵到机器学习鼻祖杰夫辛顿,从无所不知的语音助手到复制人类思维的虚拟替身,将许多标志性历史事件,以及涉及其中的重要人物娓娓道来,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人工智能的发展脉络。
★人工智能与我们今天的生活息息相关,支撑智能制造,改变未来就业,甚至人工智能还能拥有人类的创造力,复制人类的思维,实现人类的永生而对此,人类又该如何应对呢?
|
內容簡介: |
为何只能在有限范围使用的弱人工智能突然变得聪明起来?拥有人类的创造力、复制人类的思维、与人类相爱人工智能究竟能走多远?智能时代,人类的工作、价值、思维是更进化还是会被淘汰?
从无所不知的语音助手到复制人类思维的虚拟替身,这本书将人工智能发展历史上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串联起来,并梳理了计算机之父艾伦图灵、深度学习鼻祖杰夫辛顿等众多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把科幻与真实交错、古老与现代并存的人工智能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倾情描绘了人工智能时代的精彩。
人工智能作为人类的伟大作品,也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不管是智能制造还是未来就业,人工智能都不可避免地参与到人类的未来命运中。我们该如何抓住机遇,积极迎接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答案就在这本书中。
|
關於作者: |
卢克多梅尔(Luke Dormehl)
著名科技记者,纪录片和电影制片人,与世界上很多大型科技公司都有合作。经常为《连线》、《卫报》、《快公司》等媒体撰写科技类文章。曾出版《算法时代》《苹果革命》等著作。
|
目錄:
|
推荐序
前言
第一章 表现不俗的传统人工智能怎么了
未来已来
人工智能的三位卓越先驱
达特茅斯会议
传统人工智能的黄金时期
太空机器人沙基
中文房间实验
莫拉维克悖论
转变目标
专家系统
谷歌诞生
第二章 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创建新的人工智能
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神经科学之父
以神经元模型为基础的感知器
关于感知器的争论
霍普菲尔德网的兴起
神经网络的守护神
联结主义者
欢迎来到深度学习领域
人工智能新主流
第三章 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已经来临
智能设备成为现代生活的必需品
会思考的事物
控制论简史
早期的自动机器人
计量生物学上的记录者
未来家庭
机器学习的普及
智慧城市
做好互联网消失的准备
智能设备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人工智能助手如何为我们效劳
打败图灵测试
人工智能助手的兴起
多功能的人工智能助手
从被动人工智能助手到主动人工智能助手
数字民主
与人工智能助手相爱
人工智能的人性化
合格的心理治疗师
出门请带上它们
第五章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就业市场
亲爱的沃森
一个技术性失业的世界
技术更新换代的积极意义
新工作机会的产生
土耳其机器人的复仇
人工智能中的人类元素
第六章 人工智能真的具有创造力吗
机器人的创造力
什么叫创造力
重生的甲壳虫乐队
天才的灵光一现
人工智能能否成为发明家
洛夫莱斯测试
祝贺沃森大厨
第七章 意识上传实现人类永生
利用机器实现死后永生
个性捕捉
延长人类寿命
模拟神经元
绘制大脑
下一个大事件
意识上传
第八章 人工智能关乎未来的一切
末日的开端
奇点来临
狭义与广义的区别
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
黑箱风险
我们无法起诉机器人
机器人学的三大法则
人工智能的权利
结 论 当机器变得更加智能
致 谢
译后记
|
內容試閱:
|
当人们走近纽约世博会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闪闪发光的不锈钢球体,这就是巨型地球仪(Unisphere),它足足有十二层楼那么高。几十座喷泉环绕在巨型地球仪周围,朝着纽约皇后区法拉盛草原可乐娜公园的空中喷射出晶莹的水柱。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身穿由美军研发的火箭样式道具服的演员会飞过巨大的球体,展示出人类战胜一切挑战的能力。
1964年,纽约世界博览会举办。在世博会期间,大约5 200万人造访了法拉盛草原650英亩的展馆和公共空间。这场盛会展示了美国美好的现状并预见了美国更加辉煌的未来:多车道高速公路、耀眼的摩天大楼、自动人行道和水下社区一应俱全。在美国这样的国家,即使建造太空旅游度假村也并非遥不可及。因为仅仅在5 年后,美国就成功将人类送上了月球。纽约的建筑大师罗伯特摩西(Robert Moses)将1964 年世博会称为人类进步的奥运会。
你所见之处无不暗示着美国在战后的全球统治地位。福特汽车公司选择在世博会上发布其最新车型福特野马。这款车很快成为史上最畅销的车型之一。纽约辛克莱石油公司所展示的恐龙乐园(Dinoland)以电子化卡通制作再现了中生代场景。在恐龙乐园中,辛克莱石油公司的吉祥物雷龙比其他史前生物都要高出一截。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展厅,参观者有幸一睹高达51 英尺a 的土星5 号运载火箭船尾的复制品。该运载火箭不久后在阿波罗太空计划中协助人类成功登上了月球。在港务局大楼,人们排队观看壮观的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子塔的建筑模型。两年后的1966 年,世界贸易中心破土动工。
如今,大部分上述进展会让人不禁缅怀过去的科技进步。在更大、更高、更重的雄伟壮阔中,这些进步完成了与过去时代的对话。那个时代对当年的世博会参观者还是个未知数,而如今却即将走向终结。工业时代逐渐淡出,被个人电脑所引领的信息时代所取代。对于那些1964 年以后出生的孩子来说,数字将代替他们工程师梦想中的铆钉。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在纽约世博会举办那年只有9 岁,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在纽约世博会举办近10年后才出生,而Facebook(脸谱网)的马克扎克伯格则在纽约世博会举办20年后才来到这个世界。
最后,法拉盛草原可乐娜公园中最前卫的区域是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展区。IBM在1964年世博会上的任务是在航天火箭和核反应堆等更负盛名的奇观中,强化公众对于计算机(更具体而言是人工智能)的认知。为此,IBM选择世博会作为全新System360系列大型计算机的推介平台据说,该系列计算机的性能非常强大,足以作为智能电脑首台原型机的基础。
IBM在世博会上最引人瞩目的展示当属美国夫妻档设计大师查尔斯(Charles)和蕾伊姆斯(Ray Eames)设计的巨蛋形展馆。这颗飞艇般大小的巨蛋耸立在一片由45棵32英尺高的几何形金属片树木所构成的森林中;14 000片灰色和绿色树脂玻璃叶片展开后形成一个一英亩的硕大穹顶。兴奋不已的世博会参观者需要乘坐一台专用的液压电梯进入巨蛋,然后可以坐在一个高科技放映厅内观看一段关于人工智能未来的视频。一位激动不已的评论者借用IBM从19世纪20年代就开始使用的品牌口号Think,这样写道:观看着,思考着,并且惊叹着人类及其所创造的机器的奇妙智慧。
IBM在这场盛会上展示了多项令人印象深刻的技术。开创性的手写识别计算机便是其中之一,并被世博会官方手册称为光学扫描和信息检索系统。在该系统的演示中,参观者可以在一张小卡片上亲笔写下任意一个1851 年后的历史日期。然后,卡片被插入光学字符读取器,并在该设备中被转换成数字格式, 然后再转发给当时最先进的IBM 1460 计算机系统。随后,计算机磁盘上一个大型数据库中存储的当日重大新闻事件被打印在一张穿孔卡片上,颇有纪念意义,也让使用者惊叹不已。一张保存下来的穿孔卡片上如是写道:
《纽约时报》在你所写下的日期报道了以下新闻事件:
1963 年4 月14 日:30 000 名朝圣者在复活节造访耶路撒冷;教皇约翰保罗为人类的真理和爱祷告。
有人可能会试图预测未来,而且在世博会第一天的确有个爱开玩笑的人这么做了。穿孔卡片上这样写道:由于这是一个未来日期,我们只有在 天后才能得知当天的事件。
另一个演示是一场机械木偶表演,而且显然是根据18 世纪的原型所设计的,表演的内容是夏洛克福尔摩斯运用计算机逻辑侦破一个案件。
然而,最令人难忘的可能是一台计算机轻松地(或者看似轻松地)进行了英俄互译,跨越了美国与苏联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这项神奇技术的实现要归功于世博会IBM 展区与远在114 英里a 之外的纽约金士顿一台强大的IBM 大型计算机之间的专用数据连接,所有繁重的计算工作都由这台计算机来完成。
机器翻译对计算机的清晰思维如何引领我们走向乌托邦进行了简明且出色的概括。政治家们可能无法结束冷战,但他们也只是普通人有着人类可能具有的所有缺点。议员、将军,乃至总统都严重缺乏当时学术界刚刚开始提出的机器智能。智能机器能否比人类做得更好?在1964年的世博会上,激动万分的公众一睹科研人员最乐观的愿景。人工智能给出的建议是,只要能够在机器中尽量利用和复制人脑的最深层奥秘,那么全球和谐终会得以保障。
世博会的官方标语理解构筑和平是这一切的最佳总结。
1964年纽约世博会上凸显了人工智能愿景的两种表现。第一种表现是人们对于等待着他们的未来有多么乐观。尽管冷战威胁时隐时现,但在19世纪60年代,人们却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惊人的乐观态度,毕竟在60年代初,约翰肯尼迪总统宣布:在10年内,人类将登上月球。而在这10年的结尾,人类确实做到了。如果连这都能做到,那么解析和重建意识看似更容易实现。政治学家、人工智能创始人之一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于1960年宣称:我们离复制人类大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息处理的能力已经不远了。可能是借鉴了肯尼迪向对手下战书的方式,他随意地加上了自己估计的时间:如果我们在未来10 年还未实现这一愿景,那才令人惊讶。
西蒙的预测后来无望地落空了,但事实证明,有关纽约世博会的第二种表现就是:IBM 当时并没有错。尽管我们坚持认为人工智能尚未普及,但1964 年令人惊掉下巴的三项技术如今已司空见惯。光学扫描和信息检索已演变成互联网,让我们在一瞬间获得的信息比原本一生可能获得的信息还要多。虽然我们仍然无法预见未来,但是基于用户不断预测我们可能感兴趣的新闻故事、书籍或歌曲所生成的巨大数据集,我们正在人工智能方面取得巨大的进展。这种预测的连通性不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计算机,而且还通过大量智能传感器和设备嵌入到了周围的设备、车辆和建筑中。
福尔摩斯木偶剧旨在展示通过计算机逻辑可以完成多种任务的方式。我们的计算机逻辑方法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做出了改变,但是在查看两张照片并且判断照片中是否为同一人时,福尔摩斯可能还是会被精确度高于人类的现代人脸识别算法所折服。福尔摩斯的创造者、作家柯南道尔(Conan Doyle)是一位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如今是英国顶尖人工智能院校之一)的专业医生。如果他看到疾病诊断效率高过许多人类医生的人工智能Modernizing Medicine(现代化医疗),也很可能会对此赞叹不已。
最后,世博会上神奇的机器译员已发展演变成为今天我们最为熟悉的谷歌翻译:一项拥有惊人的高准确率、涵盖58 种不同语言(共计3 306项独立翻译服务)的免费机器翻译服务。如果说世博会设想的是俄语与英语之间的即时翻译,那么谷歌翻译则更进一步,它能够提供冰岛语和越南语或者波斯语和意第绪语等此前受到局限的语种之间的翻译。凭借云计算,我们甚至不需要固定的主机来执行计算,只需要比一副纸牌还小、被称为智能手机的便携式计算机即可。
在某种程度上,由于所有这些技术现已存在,而且不仅存在于研究实验室中,而是几乎每个想要使用它们的人都能唾手可得,因此很难说我们还没有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与我们在生活中为自己制定的许多虚无缥缈的目标一样,人工智能成为计算机科学的梦幻岛:一种总是潜伏在下一个转角的虚空假设。
但是,如果因此就认为人工智能自60年前诞生到今日一直在直线发展就大错特错了。在开始普及目前推动人类重大进步的大规模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前,我们必须对人工智能的历史有更多的了解。
我们也必须了解,长期以来,在走上错误的道路前,人工智能是看上去发展得很顺利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