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国改革:历史、逻辑和未来

書城自編碼: 288634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中國經濟
作者: 田国强 陈旭东
國際書號(ISBN): 9787508665276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9-01

頁數/字數: 492页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17.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留学早规划
《 留学早规划 》

售價:HK$ 76.2
文化的演化:民众动机正在重塑世界
《 文化的演化:民众动机正在重塑世界 》

售價:HK$ 88.5
布鲁克林有棵树(孩子喜欢的阅读经典读本 基于真实生活的全球经典成长小说 走出成长困境 追逐梦想 人生励志 自我塑造小说)
《 布鲁克林有棵树(孩子喜欢的阅读经典读本 基于真实生活的全球经典成长小说 走出成长困境 追逐梦想 人生励志 自我塑造小说) 》

售價:HK$ 76.2
构建未来教育图景: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模式
《 构建未来教育图景: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模式 》

售價:HK$ 87.4
技术统治(未来哲学系列)
《 技术统治(未来哲学系列) 》

售價:HK$ 53.8
中考热点作家孙道荣2024年散文精选集三册
《 中考热点作家孙道荣2024年散文精选集三册 》

售價:HK$ 127.7
全球城市案例研究2023:基于网络的合作与竞争国际经验借鉴
《 全球城市案例研究2023:基于网络的合作与竞争国际经验借鉴 》

售價:HK$ 199.4
引爆:炸药、硝酸盐和现代世界的形成
《 引爆:炸药、硝酸盐和现代世界的形成 》

售價:HK$ 85.1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77.0
《高级微观经济学(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

HK$ 73.5
《在危机中崛起:美国如何成功实现经济转型》
+

HK$ 72.0
《政策制定的艺术:一位经济学家的从政感悟》
+

HK$ 73.5
《世界史就是经济史》
+

HK$ 102.0
《智能时代》
+

HK$ 97.4
《经济增长的迷雾:经济学家的发展政策为何失败》
內容簡介:
改革是当下中国的时代命题。本书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手段,从历史现实比较、国际国内比较、理论实际比较的视角论述了中国改革的基本脉络、问题难点和趋势走向;根据过去170多年的变革历史,总结出明道、树势、优术、抓时四位一体的改革方法论,提出了全方位联动改革的设想,并据此鞭辟入里地分析了政治体制、法治建设、文化体制、对外开放、农村改革与城镇化、要素市场、金融体制、国企改革与民营经济、财税体制、社保体制、医疗卫生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教育体制及房地产等改革和发展议题。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各领域深化改革应取的理念和方向,给出了行动建议。
贯彻全书的核心观点是,只有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治理边界,通过三者之间各归其位又互动互补的综合治理,才能真正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也是改革的关键。

本书能够能够为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公共政策制定提供更丰富的视角和思路,也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中国改革的发展脉络和未来走向。
關於作者:
田国强,华中科技大学数学硕士、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高等研究院院长,美国德州AM大学Chalk讲席教授;首批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及国家特聘专家,长江学者讲座教授;Frontier of Economics in China主编,《经济研究》等刊物编委。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经济理论、激励机制设计、中国经济、经济体制转型等,著作有《最优选择与一般均衡》、《激励、信息与经济机制》等,在国际主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80篇,国内期刊、报刊发文160多篇。


陈旭东,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院长助理。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经济、经济思想史、经济史。曾在《比较》、《学术月刊》、《中国高校社会科学》、Frontier of Economics in China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一些文章被《新华文摘》、光明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网等全文转载。
目錄

吴敬琏
自序

总论

1探寻富民强国的中国现代化道路
1.1中国改革的起点、目标与演进方式
1.2非均衡改革路径下的问题与难点
1.3中国深化改革面临的四个转向
1.4富民才能强国的经济学内在逻辑
1.5正视改革艰巨性,用好改革方法论
1.6小结第一部分回顾改革:历史由来与发展历程

2近代以来中国的四次大变革
2.1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图强(1840~1911)
2.2辛亥革命与市场经济的探索(1911~1949)
2.3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的联姻(1949~1978)
2.4改革开放引领中国复兴之路(1978年至今)

3改革的三大成就:发展、转型与全球化
3.1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
3.2从计划体制转向市场体制
3.3深度融入世界发展共同体

4中国改革贡献了哪些经验
4.1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4.2推行松绑放权的市场化改革
4.3实行对外开放融入国际社会
4.4地方政府分权鼓励区域竞争
4.5以渐进改革策略促平稳转型

5在思想交锋中寻求改革共识
5.1真理标准大讨论
5.2姓资姓社大讨论
5.3改革方向大讨论

6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三阶段
6.1拨乱反正和商品经济发展阶段
6.2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设阶段
6.3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阶段

第二部分理解改革:经济学与市场化改革

7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溯源与苏联模式
7.1空想社会主义者对市场制度的批判
7.2科学社会主义者对市场制度的评价
7.3苏联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发展模式

8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践(1949~1977)
8.1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时期(1949~1952)
8.2全面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53~1956)
8.3计划经济探索调整时期(1957~1977)

9对计划经济体制的经济学分析
9.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计划与市场大论战
9.2计划经济的弊病:信息问题与激励扭曲

10对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学分析
10.1市场机制及其功能
10.2市场机制的优越性
10.3市场失灵及其补救
10.4中国古代关于市场的思想

11对中国经济改革的经济学分析
11.1现代经济学内在逻辑分析框架
11.2充分考虑约束条件才能做成事
11.3承认个人利益推进市场化改革
11.4发展与稳定的经济学内在逻辑
11.5促进地方政府竞争与对外开放

12构建和谐社会与建立现代市场体系的一致性
12.1民主法治
12.2公平正义
12.3诚信友爱
12.4充满活力
12.5安定有序
12.6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三部分求解改革:瓶颈约束与顶层设计

13中国模式论的实质、弊病及其出路
13.1中国模式还是中国路径
13.2三大误区与中国模式论

14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
14.1重政府轻市场
14.2重国富轻民富
14.3重发展轻服务

15富民才能强国的经济学内在逻辑
15.1欲强国,必先富民
15.2欲富民,必赋私权
15.3保私权,必限公权

16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间的治理边界
16.1现代市场经济制度下的政府基本职能与作用
16.2综合治理三大制度安排:政府、市场与社会
16.3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法治的有效市场
16.4构建维护市场的政府,形成有限和有效政府
16.5培育壮大公民社会,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16.6四个文明协同发展,提升公民的幸福感

17中国下一步改革发展要实现四个转向
17.1从要素驱动转向效率驱动乃至创新驱动
17.2从单一的经济改革转向全方位联动改革
17.3从发展型全能政府转向服务型有限政府
17.4从国际体系追随者转向未来世界领导者
17.5正视改革艰巨性,用好成功改革方法论

18理顺十大基本关系,加强长效制度建设
18.1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18.2国富与民富的关系
18.3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8.4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18.5内需与外需的关系
18.6城镇与农村的关系
18.7沿海与内陆的关系
18.8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18.9科教与人才的关系
18.10发展与生态的关系

第四部分深化改革:理念方向与行动建言

19政治体制改革
19.1兴亡周期律与现代国家治理四要素
19.2回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进路
19.3下一步政治体制改革如何走出瓶颈

20法治建设与法治改革
20.1改革开放下的法治建设进程
20.2法治建设的历史与国际视角
20.3中国下一步法治改革路线图

21文化体制改革与文明价值认同
21.1中国文化体制改革与发展轨迹
21.2进一步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3文化体制改革需理顺三大关系

22对外开放
22.1从历史和世界视角看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22.2逐步融入世界体系的中国对外开放实践
22.3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态势及应对

23农村改革与城市、城镇化
23.1改革为何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
23.2市场导向城镇化的战略性意义
23.3传统城镇化路径的不可持续性
23.4新型城镇化推进需要综合治理

24要素市场与要素价格改革
24.1要素改革的全局意义
24.2价格闯关的启迪
24.3要素市场改革切入口

25金融体制改革
25.1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发展脉络及其经验
25.2以开放竞争重构金融业宏微观体制机制
25.3以人民币国际化倒逼国内金融市场改革

26国有企业改革与民营经济发展
26.1国有企业改革三个发展阶段回顾
26.2国有企业下一步改革的战略方向
26.3促进非国有经济发展的若干课题

27财税体制改革与国家公共治理模式
27.1财税体制改革历史脉络梳理
27.2现行财税体制的问题和不足
27.3财税体制改革下一步的方向

28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28.1世界主要社保模式的优缺点比较与借鉴
28.2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社会保障模式选择
28.3社保改革的原则、方向与政府的适宜作用

29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29.1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历程回溯
29.2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国际借鉴与启示
29.3中国下一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

30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30.1中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0.2环境问题存在的经济学根源分析
30.3中国环境保护发展历程及其问题
30.4中国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与建议

31教育体制改革
31.1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发展历史回溯
31.2教育问题诊断与下一步改革方向
31.3促进九年义务教育向十二年迈进
31.4破解制度难题打造世界一流大学

32房地产市场改革
32.1近年来中国房价持续上涨的几大动因
32.2对当前中国房价水平的两个基本判断
32.3当前房价表象背后的四大结构性失衡
32.4进一步加强房地产行业长效制度建设
內容試閱
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国下一步的改革方向和路径上做出了旗帜鲜明的历史性选择,决定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全面深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改革,由此开启了新的改革大门。可以说,2013年是继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1984年做出经济体制改革决定、1992年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几个重要年份之后,又一个改革和开放再出发的关键时点。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新一轮改革中具有奠基意义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文件,提出了很多具有突破性的改革论述,如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但也有不足和未尽之处,对系统性的改革
当然,我们也理解这也许是遵循中央关于不十全大补,不面面俱到和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要求,或因为其他方面在理论、共识、时机或具体执行上还不太清晰、成熟,而改革没有涉及太多。然而,理性思考、理论探讨无禁区,理论创新要先行。理论探讨、理性思考和理论创新的重要性至少有二:一是对已确立的改革方向和路径进行理论分析和论证,促进上下改革共识的凝聚和改革方案的执行;二是理论探索必须要超前,对现有改革的不足之处进行理论剖析,通过内在逻辑的推演指明下一步改革的方向。理论探讨的先行性极端重要,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吸取了过去若干年的理论探索、理论创新的结果,听取了很多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并将之以决议的形式肯定下来。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吴敬琏教授就曾指出过类似观点,认为对于改革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自由而切实的讨论,是改革向前推进的必要前提。参见吴敬琏、周小川等,《中国经济改革的整体设计》,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90年版,第14页。以及政府、市场与社会三位一体综合治理
早在2008年著者田国强在论文《从拨乱反正、市场经济到和谐社会构建效率、公平与和谐发展的关键是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中就曾有过此提法。不过,只是界定好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还不够,三四年前我们又开始积极呼吁不仅要合理好界定政府与市场,也要界定好政府与社会的边界,因为社会自治是国家公共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见田国强、夏纪军、陈旭东,破除中国模式迷思
坚持市场导向改革中国下一步改革的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两个根本转变,《比较》第50辑,2010年。后面会论及。的重视不够,一些提法存在内在冲突,如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与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是目标不兼容的(具体论述见总论部分)。

当然,中国的改革开放仍处于正在进行时,依然充满着诸多的未知和挑战,难免会出现认识不足和舆论杂音。因此,理论探索需要先行,思想需要进一步的解放、再解放,促进理论创新。没有思想解放,没有理论创新,没有改革开放的今天。现在和未来的改革也依然如此。鉴古可以知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需要重新检视中国改革走过的道路,哪些是独特的,哪些是共通的,深刻剖析当前面临的问题和难点,进而探讨未来的改革路线图、关键点与突破口。

面向未来,我们还需要保持清醒头脑,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不能丢,通过理性思考,充分考虑到各种风险和探寻解决应对之策。在将中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并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下,如何避免坏的治理体系,走向好的治理体系,从而避免坏的市场经济,走向好的市场经济;如何避免坏的社会规范,走向好的社会规范,使之良性互动,实现科学发展?继而,如何建成公平正义的法治社会,实现民主政治,富民强国,让中国长治久安和实现现代化,使之全方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需要政府官员、学者(特别是经济学家、法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企业家等社会各界人士共同来理性思考和推动,也正是本书希望理清及回答的问题。

本书基于现代经济学基本原理、思想、方法与国学智慧,通过历史大视角和国际宽视野的纵深横阔考察,对国内外经济社会实践的纵横向比较,以及对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比较,理性、严肃而不失激情地系统论证和考察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其经济制度转型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大趋势,力图向读者揭示中国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内在逻辑和成功改革的方法,从而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和理解。我们还进一步分析了政府决策、宏观政策制定的内在机理,旨在说明经济活动的制度和政策环境,以更好地前瞻国家经济政策变化和宏观经济发展的动向,从而更好地把握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脉搏。

此外,本书的一个主要特点和新颖之处,就是系统地运用现代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特别是机制设计理论关于信息和激励的核心思想,将一项改革是否有利于发展、稳定和创新;一个制度安排所需信息是否复杂、过多、易对称;个体与集体间的激励是否相容以及能否导致资源有效配置、不断激发创新、促进社会和谐、公平与正义等,作为考察一项改革内容优劣、利弊的判断依据,以此来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在解决社会经济问题上的治理边界,从而系统梳理和总结中国改革及其制度创新过程。这种建立在微观基础(经济人行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信息和激励的视角来系统地研究中国改革这一宏观主题,并对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赋予经济学分析解释,在国内外同类领域著作中,应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

同时,本书也希望澄清一些理论认识误区,包括所谓中国改革之谜及中国模式论,后者将政府主导经济的发展模式视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终极发展模式。这些理论认识误区导致的结果是,政府在过去一个时期以来对凯恩斯主义的过度热衷和频繁运用,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过多,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政府越位、错位和缺位,导致政府与市场、社会治理边界的混乱,市场在有效配置资源方面无法发挥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当前中国几乎所有的深层次问题都由此产生。具体而言,本书主要对如下一些最基本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做出解答,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激起思想界、理论界、学术界同仁共同来思考一些深层次问题:
1. 道格拉斯诺思之问:怎样才能从不利于经济发展的传统制度平稳过渡到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好制度?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从非理想状态向理想状态过渡?制度改革与经济发展如何互动,谁应该先开始?如何看待渐进式改革和激进式改革的异同?

2. 计划与市场的本质差别: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本质差别在哪里?一个国家如何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转变为竞争性的市场经济?为什么说市场体系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是完全一致、激励相容的?
3. 中国改革之谜:为什么在缺乏现代经济学公认的可促进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如政府主导、产权界定不清晰、法治不健全等)下,中国经济能取得持续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为什么中国历史上一些大的变革,如王安石和清末维新变法无不以失败告终,而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取得了成功?中国改革贡献了哪些经验?
4. 中国模式与中国路径:改革成就巨大是否意味着中国已找到一个与现代发达社会截然不同的现代化终极发展模式?政府对社会经济高度介入和干预的中国模式能让中国实现富民强国,长治久安吗?初始条件和改革路径的差异,是否意味着一国实现富民强国和现代化的终极发展模式也不同?
5. 富民强国的内在逻辑:富民与富国,谁先谁后?富民强国的经济学内在逻辑是什么?为什么是非国有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而不是国有经济导致了中国经济的大发展?
6. 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为什么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同等重要?如何促进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摸着石头过河)的上下互动和激励兼容?
7. 深层次问题及其对策:中国未来发展面临哪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如何应对?
8. 政策调控与制度治理之争:指导和解决当前经济发展及所面临的贪腐问题主要是靠制度建设,还是靠频繁地使用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宏观调控措施和行政、党纪手段或国家机器?如何看待经济理论关于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争论?
9. 联动改革的必要性:为什么要进行系统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全方位的联动改革?
10. 政府、市场与社会:为什么下一步改革的关键在于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治理边界,而不只是政府与市场的治理边界?如何定位社会自我治理和文化伦理在国家公共治理中的作用?
11. 政府职能转变:为什么政府职能的转变是界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及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改革的突破口是什么?
12. 改革、发展、稳定、创新:为什么要在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中加入创新的维度?如何实现从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乃至创新驱动,从国际体系追随者向未来世界领导者的转型?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