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HK$
99.7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HK$
250.7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HK$
181.7
《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售價:HK$
63.3
《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售價:HK$
227.7
《
武人琴音(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系列收官之作 形意拳一门三代:尚云祥、韩伯言、韩瑜的人生故事 凸显百年武人命运)
》
售價:HK$
44.9
《
剑桥斯堪的纳维亚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158.7
《
禅心与箭术:过松弛而有力的生活(乔布斯精神导师、世界禅者——铃木大拙荐)
》
售價:HK$
66.1
|
編輯推薦: |
理查德
道金斯自传,独家提供150余幅全彩珍贵照片,全景展示个人生活。
道金斯独家讲述成长经历,披露与亲人、爱人和挚友的温情故事。
北京大学国际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汪丁丁,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周晓林,知名语言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畅销书《语言本能》《心智探奇》作者史蒂芬
平克及其妻子哲学家丽贝卡戈尔茨坦、美国投资家、沃伦
巴菲特黄金搭档查理 芒格 联袂推荐。
湛庐文化出品。
|
內容簡介: |
自传上部《一个科学家的养成》以时间为顺序,理查德道金斯自述了从自己在非洲的童年生活,回到英国之后的求学生涯,在牛津攻读研究生以及早期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的情况,直到1976年出版成名作《自私的基因》过程。作者以真挚平实的语言,讲述了众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自传下部《我的科学生涯》以主题为线索,分别讲述了自己在牛津执教的39年里,参加学术会议、在圣诞大讲堂讲课、撰写科普著作、拍摄纪录片、创办西蒙尼公共科普讲座等人生经历。作者一生撰写了12本科普著作,这些作品编织的主题,体现了一个生物学家的世界观。
《自私的基因》出版经历了哪些波折?非洲的童年生活对道金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牛津是如何影响了道金斯的一生?道金斯与他的妻子是如何相识相知的?道金斯是如何评价挚友史蒂芬平克和贾雷德戴蒙德的?这些问题的答案,尽在此书!
|
關於作者: |
牛津大学教授,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有达尔文的斗犬之称的进化生物学家,无神论四大骑士之一,第三种文化推动者。
1941年出生于非洲肯尼亚,8岁时,随父母回到英国。
1967年毕业于牛津大学,获动物学博士学位。1995年成为牛津大学历史上第一位教授,随后,创办西蒙尼讲座,聘请丹尼尔丹尼特、史蒂芬平克和贾雷德戴蒙德等名师上课。
在2013年《前景》杂志最伟大思想家评选中,名列第一。
今天仍活跃在文坛的最杰出非虚构类作家,创作了《自私的基因》《解析彩虹》《上帝的错觉》多部畅销作品。
|
目錄:
|
[目录]
上册目录
第一部分 在非洲
1941年
3月 26日,我出生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随后,在非洲马拉维湖边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1947年,我开始就读于温巴山的金鹰学校。在那里,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儿童间毫无限度的残忍,同学们纠集在一起欺负某个同学的情景,让我永生难忘。1949年,由于母亲的身体原因,再加上父亲得到一笔意外的遗产,父母不顾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反对,毅然决定离开非洲。至此,8岁的我随父母回到英国。
我的祖辈 003
肯尼亚的童年时光 027
马拉维湖的沙滩 041
温巴山的金鹰 061
再见,非洲! 071
第二部分 求学
1954年,我进入奥多中学读书。在中学的最后阶段,我抛弃了宗教信仰,开始成为无神论者。1959年,我幸运考入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这是我们家族多位长辈读书的地方。在此对我影响一生的,就是牛津大学独有的导师制。1963,我留在牛津大学跟随简
丁伯根教授攻读博士生,研究主题是动物行为是与生俱来还是后天习得的。1967年,我与研究伙伴(同时也是丁伯根的得意门生)马莉安 斯坦普结婚。
英格兰的新生活 085
课堂之外的快乐 109
奥多中学 119
牛津,梦幻塔尖之城 147
与生俱来还是后天习得? 169
第三部分
初踏科学之路
1967年,我从牛津大学毕业后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妻子也到伯克利攻读博士。1969年,我接受导师丁伯根的邀请回到母校牛津大学。1970年,我用第一台个人电脑开发了应用程序道金斯风琴,用以记录动物行为。动物行为研究团队的许多成员都使用过这一程序。后来,我又对小鸡饮水行为、苍蝇梳理行为和蟋蟀叫声问题进行研究。1975年,我着手研究层级组织问题,并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这篇论文是我科学生涯的一个里程碑。
美国西海岸寻梦203
重回牛津211
行为的语法237
第四部分
意外走红的处女作
1976年秋,我的第一部个人专著《自私的基因》问世。这本书一经出版就好评如潮,而由不知名作者撰写的第一部作品,竟然吸引到如此多的眼球,至今依然令我有些摸不着头脑。书籍出版几个月之后,BBC制片人彼得
琼斯邀请约翰 梅纳德 史密斯制作了同名纪录片,这部纪录片的播出,更为《自私的基因》的热卖起到了推动作用。
一举成名的《自私的基因》 253
我的前半生 281
图片致谢 291
下册目录
引言 盛宴时的旧梦
III
第一部分 我的科学生涯
我和布罗克曼、格拉芬曾一同对进化稳定策略进行过深入研究。
以探险或朝圣为目的,去过巴罗科罗拉多岛、小笠原群岛和加拉帕戈斯群岛以会结友,并频频在电视上出镜。我创办了西蒙尼讲座, 邀请丹尼尔 丹尼特和史蒂芬
平克等大咖助阵。我在圣诞大讲堂 讲过 5 堂课。一共出版过 12 本专著,与出版商和版权代理商之间也 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牛津那些事儿 003
探访巴罗科罗拉多岛 031
三剑客 045
以会结友 075
圣诞大讲堂 097
探险与朝圣 109
书的推手 127
荧屏上的我 171
辩论与启迪 219
西蒙尼教授 249
第二部分 一位生物学家的世界观
我的
12 本著作,是我几十年职业生涯的里程碑。我 将在这一部分指出贯穿各本著作的主题,并将这些主题融 汇为一体,体现出一位生物学家的世界观。当我以主题为 线索将几本书结合在一起来谈时,时间的先后顺序仅是次
要因素。每一个主题,都能在若干本著作中寻到痕迹,这 一主题走进我生活的时间起点,也是清晰可见的。
在科学的织布机上穿针引线 287
进化的出租车理论
对表现型进行延伸
远距离行为
重新发现有机体:正规乘客与逃票客
《延伸的表现型》余波
对完美的约束
教室中的达尔文主义工程师
死者的遗传书及作为平均计算机的物种
像素中的进化
可进化性的进化
万花筒般的胚胎
关节形态
合作基因
无处不在的达尔文主义
模因
小纸船和传话游戏
世界的模型
因个人怀疑而发的议论
上帝的错觉
尾 声 永恒存于文字里 403
图片致谢 405
译者后记 409
|
內容試閱:
|
[精彩样章]
贾雷德 戴蒙德
第一次和贾雷德 戴蒙德见面是 1987 年在洛杉矶。当时,我正在为《盲眼钟表匠》编写彩色版的生物形态程序,于是在洛杉矶停留了两周时间, 在苹果公司里艾伦 凯的研究机构中工作,忙得不亦乐乎。那里的工作氛围 十分和谐。在开放式办公区域中,我与几位智商超群的年轻程序员共事。我 对 Mac 工具箱深奥的内部运转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向他们请教。更令 人开心的是我的居住环境。那时,我借住在热情好客的格温 罗伯茨Gwen Roberts家。罗伯茨是一位数学老师兼益智题解谜达人,时常请五花八门的 外国访客来家里小住。她诡黠有趣,如果写书,一定能写出最神奇的故事。 每天早上,我乘公交车从罗伯茨家去办公室,午休时与一帮极客共进午餐, 经常是从附近的小吃店订三明治外卖。而其中有那么一天,一位加州大学洛 杉矶分校的教授请我外出吃午饭,此人在生物学领域可谓大名鼎鼎,但我始 终没机会一睹真容。他就是贾雷德 戴蒙德。
我们商定,他开车到苹果公司的办公室来接我。他的几本著作都是荣登 榜首的畅销书,于是我站在街角,寻找着车流中散发着低调奢华气质的汽车。 他开的车,就算不浮华,也至少应该是雍容华贵的吧。但当一辆老旧的大众 甲壳虫,沿着笔直的公路,从地平线一路颠簸、喷云吐雾、歪歪扭扭地开到 我身边时,我看都没多看一眼。没想到,此车竟吱吱扭扭地停了下来,车窗 里出现了戴蒙德博士微笑的面孔。我上了车,只见车顶上悬着的旧式窗帘掉 下了一半,颠簸间,我还要不时躲闪晃到面前的半截窗帘。之前,他没有告 诉我打算带我去一家什么样的餐厅,但看到这辆颇具个性的大众汽车,我心 里大概有数了。我们将汽车停在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校园里,然后步行 到一条小溪旁边。小溪的岸边,草地丰美,绿荫葱葱,凉爽宜人。我们坐在 草地上,戴蒙德拿出了他准备的午饭。只见在一张大布里,裹着一大坨奶酪, 还有几块干巴面包。他又掏出一把瑞士军刀,对着这些东西切了起来。这样 的环境,多么适合激发起谈话的趣味性,远比喧闹不堪的餐厅完美得多。在 餐厅里,总会有媚笑的服务生过来说我是戴蒙德,今天由我来为您服务, 对着菜单念一遍特色菜,然后还时不时地跑过来打断谈话,问味道如何? 而戴蒙德带来的奶酪和面包,在那样富有牧歌风情的环境中,吃起来味道还 真的不错。
在英国的小酒馆里,面包加奶酪,叫作农夫午餐。这个说法并不古老, 不知道是哪一份的天才营销手段,借用了 BBC 广播剧《阿奇尔一家》The Archers中时代颠倒的搞笑段子。讲得是一个老农民边怀旧边抱怨,说他为 村中小旅舍供应的农夫午餐根本比不了他年轻时在普鲁曼吃过的午餐。
我再次与戴蒙德见面是 1990 年。长岛冷泉港实验室主任詹姆斯 沃森邀 请戴蒙德和我共同组织一场会议,庆祝这处著名研究机构成立 100 周年。会 议主题为进化:从分子到文化。如今想来,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到场的 一群德国语言学家。他们讲起话来,十分直接。戴蒙德主动向他们发出了邀 请,我可能也怀着美好的愿望,想象着语言学家和进化生物学家之间一定有 许多共同语言。随着历史的延续、时间的发展,语言会逐渐变迁。从表面看 来,这一现象与生物种群随地质时代的演变而变化存在相似之处。语言学家 研究出成熟的方法,通过对古代失传语言例如原始印欧语的衍生支系进行仔细的对比分析,能对其进行重建。这样的方法,在进化生物学家看来, 再熟悉不过。特别是分子分类学家,在沃森 - 克里克提出全新理论之后,更 是整日与所谓的分子文本打交道。而且,我们的类人祖先首次产生语言能力 的情境,也是生物学家十分好奇的话题虽然在某些语言学家看来,这一问 题因无法追溯,所以是禁谈的。1866 年,巴黎语言学协会宣布,由于该话 题永远无法找到答案,所以禁止对其继续进行讨论。
这样的禁令,在我看来极为荒谬。无论重建工作有多难,语言一定存在 一个起源或几个起源。一定存在一个从祖先的前语言状态向语言状态过渡的 转型期。这种转型,是真实存在的现象,无论巴黎协会对此有着怎样的好恶, 都确确实实地发生过,而对其进行猜想,并不会有任何负面影响。我们的祖先, 是否经过了一个像大猩猩手语那样的阶段,虽然词汇量丰富,但不存在如今 人类独有的层级嵌套的语法?这种层级嵌套语法结构,是不是突然间由某位 天才个体提出的?如果是这样,那么他向谁传授了这种方法?语法是否像软 件工具那样,随内在的无声思想而诞生,后来才通过有声语言的方式实现了 外部化?我们能否从化石中分析出我们各类祖先能够发出的声音范围?这些 问题,即使超越了我们的能力所及,也必定存在一个确切的答案。我会在下 一章继续讨论这些话题。
戴蒙德和我保持着通信,一起做出一份会议嘉宾名单,但我必须承认, 大部分专业工作,都是由他完成的。等到会议真正召开时,却令我颇有些困 惑。会上,语言学家自信地宣称,能对相对较为临近的古代语言如公元前 3500 年的原始印欧语进行重建。这样的自信令我颇为钦佩。对原始乌拉 尔语或原始阿尔泰语的重建,我完全能够理解。通过更加严格的类推工作, 我想,从理论上可以将这些原始语言输入到同样的重建熔炉中,然后就能生 成一切原始语言的始祖 原始诺斯特拉语。但事实上,我觉得,就连许 多语言学家都觉得这样的方法有些太过牵强。
说到这里,还是让人挺感兴趣的。但当我提出了一个明显不经大脑的直白建议后,却一下子释然了。作为一名进化生物学家,我为了做出点贡献, 提出了我的想法,我认为语言进化和基因进化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某类生物 一旦由于某种原因如地质事件分化成为两类,而分化所造成的差异一旦 大到无法实现杂交繁殖的程度,那么就没有回头路可走了。两类基因库之前 是通过性繁殖得以混合的,而之后即使相遇,也不可能再次融合。实际上, 这就是我们为物种分化所下的定义。相比之下,语言在形成分支之后,还能 再次汇聚为一体,形成纷繁丰富的混合体。这就意味着,虽然生物学家能针 对所有现存哺乳动物追溯到曾生活在亿万年前的某一母系个体上,但我们却 不能认为,可以将所有印欧语系追溯到生活在数十万年前东欧的某个特定部 落所讲的某种特定古代语言上。
俄罗斯语言学家一听此话,立刻勃然大怒,激动得面红耳赤。语言从来 不会融合。我结结巴巴地问道,那那那,英语又是怎么回事?他们对着我嚷 道:一派胡言!英语是纯粹的日耳曼语。英语中有百分之多少的词汇起源于 罗马?我问。嗯,大概 80%吧。他们不假思索地给出了这个目空一切而 又自相矛盾的回答。就这样,我又缩回到生物学家的保护壳里。虽然受了打击, 但并不全然信服。会议取得了成功,戴蒙德和我感到十分欣慰。他来到牛津,做西蒙尼 讲座的嘉宾时,依然是那么谦厚有礼。他特意为拉拉和我带来了一瓶那帕 溪谷的赤霞珠,还在瓶身上认真地写下了最佳品尝期在 2005 年到 2017 年。 他这样精致的生活细节,与其说是与那顿面包加奶酪的午餐相悖,不如说是 相得益彰。等到这本自传出版之时,我们一定要打开这瓶好酒庆祝一下。戴 蒙德是著名的生理学家、鸟类学家兼生态学家,而除此之外,他还极为渊博, 通晓多种语言,对人类学和世界历史有着深刻的理解。在西蒙尼讲座上, 我们也因他的渊博而大为受益。那次讲座,是围绕着他的著作《枪炮、病菌 与钢铁》Guns, Germs and Steel进行的。讲座极为精彩,让人不禁想到, 在他之前,为什么没有历史学家针对这个话题著书立说。为什么要靠一位科学家来展开如此令人目眩的历史画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