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给孩子的经典国学启蒙读本 学生版(套装共4册)

書城自編碼: 272909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中小學教輔中小学阅读
作者: 史汶昕、薛金冉、童超、樊文龙编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D23907903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16-03-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768/72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79.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股市长线法宝(第6版)
《 股市长线法宝(第6版) 》

售價:HK$ 140.8
中文版SOLIDWORKS 2024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版)
《 中文版SOLIDWORKS 2024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版) 》

售價:HK$ 98.9
纯数学教程
《 纯数学教程 》

售價:HK$ 85.8
威尔士史:历史与身份的演进
《 威尔士史:历史与身份的演进 》

售價:HK$ 107.8
黄金、石油和牛油果:16件商品中的拉丁美洲发展历程
《 黄金、石油和牛油果:16件商品中的拉丁美洲发展历程 》

售價:HK$ 86.9
母亲的选择:看不见的移民保姆与女性工作
《 母亲的选择:看不见的移民保姆与女性工作 》

售價:HK$ 74.8
城邦政治与灵魂政治——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政治哲学研究
《 城邦政治与灵魂政治——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政治哲学研究 》

售價:HK$ 129.8
3分钟漫画墨菲定律:十万个为什么科普百科思维方式心理学 胜天半子人定胜天做事与成事的权衡博弈之道
《 3分钟漫画墨菲定律:十万个为什么科普百科思维方式心理学 胜天半子人定胜天做事与成事的权衡博弈之道 》

售價:HK$ 54.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66.0
《植物百科(注音版)》
+

HK$ 66.0
《动物百科(注音版)》
+

HK$ 60.0
《影响男孩成长的经典故事 小学生彩图全注音》
+

HK$ 60.0
《法布尔昆虫记 小学生彩图全注音》
+

HK$ 60.0
《彼得兔的故事 小学生彩图全注音》
+

HK$ 179.4
《美丽国学 风雅人生 套装共4册》
編輯推薦:
1.这是全新国学读物“美丽国学”丛书中为孩子量身打造的一套小学语文新课标必读、全彩图说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读物”,涵盖了《趣味中华成语故事》《中国通史故事》《唐诗·宋词三百首》《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四部国学读物。
2.本套图书从传统文化出发,以全新而实用的观点阐述了国学经典中的智慧和精髓,对现代学生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帮助。
3.本套图书从内容、版式到装帧设计都别于市场上诸多繁冗杂乱、浓墨重彩的国学读物,而是以一种清新、简洁的风格,带给读者一种全新的美的享受。
4.本套书全彩印刷、素雅装帧、轻便大气,携带方便,是送人自用的绝佳礼品。
內容簡介:
面对当今时代的碎片化阅读、片面而凌乱的知识系统,孩子们急切需要一套完整的经典读物来充实自己。而“美丽国学”中这套专门为孩子打造的经典读物便是这样一套有深度、有温度、有智慧的书系。而且这些国学读物还是新课标中必读书目。本套书包含了《趣味中华成语故事》《中国通史故事》《唐诗·宋词三百首》《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四本国学经典,以诸多有价值的经典故事,借古讽今,以全新的角度和视野,再结合当下孩子们生活中所遇到的“疑难杂症”,做出了全面、有趣、针对性很强的阐述和讲解。
關於作者:
史汶昕,自由撰稿人。精通文史,喜欢舞文弄墨,文风生动优美。尤其热爱古典文化,对此有独到的钻研,并曾在相关课题研究中获奖。薛金冉
女,毕业于中山大学。因对历史和中华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曾多次参与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翻译和编写工作,现为中山大学老师,研究中国古代史。曾在省级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出版过的书籍有《暮色紫禁城》、《富兰克林自传》、《中国上下五千年》、《世界上下五千年》、《中华蒙学经典》等作品。童超,1938年生于江苏徐州,祖籍浙江绍兴。1961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1964年四川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史研究》杂志社总编辑兼社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系主任,以及中国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秦文研究会会长等职。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撰写或合著的主要学术成果有:《中国土地制度史》、《中国封建土地制度史》(**卷)、《中国古代军制史》、《中国军事制度史?后勤制度卷》、《中国农民战争史?魏晋南北朝卷》、《豪华落尽见真淳——陶渊明》等。主编历史普及读物“中国大历史”(系列丛书)和《看得见的中国史》等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一生诗作无数,是中国历***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樊文龙,陕西人氏,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性好经史,耽于杂学,医卜星相,多所涉猎,博学而不精,落落而无成。悠游书海,怡然自得。曾主编诗词、古文、佛教故事、《中国书法全集》、《中国美术全集》、《世界摄影全集》等图书多部。
目錄
《趣味中华成语故事》
哀毁骨立8
爱屋及乌9
按图索骥10
暗渡陈仓10
八斗之才12
八仙过海13
拔苗助长14
百步穿杨14
半部论语16
杯弓蛇影17
逼上梁山18
背水一战19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21
沧海桑田22
豺狼当道23
草木皆兵25
长风破浪26
长安居大不易27
车水马龙28
沉鱼落雁29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30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32
乘兴而来33
程门立雪34
池中之物35
初出茅庐36
大义灭亲37
呆若木鸡39
岛瘦郊寒40
东窗事发41
东床坦腹42
东山再起43
得陇望蜀44
多多益善44
对牛弹琴46
二桃杀三士47
反其道而行之49
焚书坑儒50
风马牛不相及51
风声鹤唳52
凤毛麟角54
负荆请罪55
覆水难收56
甘拜下风57
孤注一掷58
顾曲周郎59
刮目相待60
管鲍之交61
邯郸学步62
合浦珠还63
涸辙之鲋64
河东狮吼65
侯门似海66
狐假虎威67
画饼充饥68
画龙点睛69
画蛇添足70
黄粱一梦72
挥戈反日73
讳疾忌医74
祸起萧墙75
鸡鸣狗盗76
鸡犬升天78
疾风知劲草79
江郎才尽80
狡兔三窟81
结草衔环82
解铃还须系铃人83
借箸代筹85
金屋藏娇86
惊弓之鸟87
精卫填海88
举案齐眉89
鞠躬尽瘁91
刻舟求剑92
口蜜腹剑93
夸父逐日94
滥竽充数96
老骥伏枥97
老马识途98
老牛舐犊99
乐不思蜀100
梁上君子102
龙盘虎踞103
庐山真面目104
洛阳纸贵105
马首是瞻106
马革裹尸107
买椟还珠108
盲人瞎马109
盲人摸象110
毛遂自荐111
门可罗雀113
梦笔生花114
名落孙山115
目不窥园116
目无全牛116
南辕北辙118
南柯一梦119
难兄难弟120
囊萤映雪121
鸟尽弓藏122
呕心沥血123
破镜重圆124
破天荒125
期期艾艾126
七步成章127
奇货可居128
杞人忧天129
千夫所指130
前倨后恭130
黔驴技穷132
秦晋之好133
倾城倾国134
请君入瓮135
如鱼得水136
塞翁失马137
三顾茅庐139
三人成虎140
丧家之狗141
上方宝剑142
世外桃源142
首鼠两端144
甚嚣尘上146
数典忘祖146
树倒猢狲散148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149
司空见惯150
四面楚歌150
弹冠相庆152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153
天女散花154
铜琶铁板155
投笔从戎156
投鞭断流157
图穷匕首见158
退避三舍159
外强中干160
丸泥封关160
完璧归赵162
亡羊补牢164
望梅止渴165
望洋兴叹166
韦编三绝167
围魏救赵168
闻鸡起舞168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169
卧薪尝胆170
握发吐哺171
洗耳恭听172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172
萧规曹随174
小时了了175
胸有成竹176
悬梁刺股177
掩耳盗铃178
夜郎自大178
一鼓作气179
一鸣惊人181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182
一字千金183
余音绕梁184
愚公移山184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185
约法三章186
运筹帷幄187
终南捷径188
逐鹿中原189
坐山观虎斗190
作壁上观191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12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12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12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12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13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13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3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13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14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14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14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14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15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15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15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15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16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16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16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16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17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17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17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17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18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18
此十义,人所同。 18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19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19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19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19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20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20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20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20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21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21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21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21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22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22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22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22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24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24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24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24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25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25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25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长久。 25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26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26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26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26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27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27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27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27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29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29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29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29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30
辽与金,帝号纷,迨灭辽,宋犹存。 30
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 30
并中国,兼戎狄,九十年,国诈废。 30
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 31
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 31
清太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31
至世祖,乃大同,十二世,清祚终。 31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32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32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32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32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33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33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33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33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34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34
大禹治水8
夏宫之乱10
残暴的夏桀12
成汤建商14
盘庚迁殷16
武丁中兴18
妇好的传奇人生20
武王伐纣22
国人暴动24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26
齐桓公慧眼识管仲28
楚庄王一鸣惊人30
孙武斩妃32
孔子周游列国34
勾践卧薪尝胆36
神医扁鹊38
商鞅变法40
屈原投江42
秦王扫六合44
蒙恬奉诏修长城46
沙丘政变48
刘邦斩蛇起兵50
鸿门宴52
西楚霸王项羽54
张骞通西域56
飞将军李广58
司马迁著《史记》60
昭君出塞62
王莽夺玺称帝64
张衡发明地动仪66
乱世英雄曹操68
刘备三顾茅庐70
赤壁之战72
曹丕称帝代汉74
高平陵之变76
豪门斗富78
愚夫妒妇80
王马共天下82
淝水之战84
“三绝”画家顾恺之86
刘裕建宋88
北魏孝文帝改革90
隋文帝勤俭治国92
杨广杀父自立94
玄武门之变96
一代诤臣魏徵98
文成公主入藏100
玄奘取经102
女皇武则天104
唐玄宗与开元盛世106
“诗仙”李白108
梦断马嵬驿110
我花开后百花杀112
朱全忠不忠114
耶律阿保机称帝116
后周世宗柴荣118
陈桥兵变120
李元昊建西夏122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124
苏门三父子126
完颜阿骨打建金128
靖康之变130
女词人李清照132
岳飞抗金134
陆游临终留诗136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138
“箭镞”哲别141
忽必烈建元142
欧洲来客马可·波罗144
元曲大家关汉卿146
科学巨匠郭守敬148
和尚做皇帝150
靖难之役152
明成祖迁都北京154
郑和下西洋156
土木堡之变158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160
张居正辅政162
戚继光抗倭164
努尔哈赤建后金166
皇太极巧用反间计168
清军入关170
郑成功收复台湾172
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174
曹雪芹与《红楼梦》176
乾隆帝六下江南178
虎门销烟180
火烧圆明园182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184
甲午中日战争186
百日维新188
武昌起义190
尧舜禅让6
大禹治水8
夏宫之乱10
残暴的夏桀12
成汤建商14
盘庚迁殷16
武丁中兴18
妇好的传奇人生20
武王伐纣22
国人暴动24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26
齐桓公慧眼识管仲28
楚庄王一鸣惊人30
孙武斩妃32
孔子周游列国34
勾践卧薪尝胆36
神医扁鹊38
商鞅变法40
屈原投江42
秦王扫六合44
蒙恬奉诏修长城46
沙丘政变48
刘邦斩蛇起兵50
鸿门宴52
西楚霸王项羽54
张骞通西域56
飞将军李广58
司马迁著《史记》60
昭君出塞62
王莽夺玺称帝64
张衡发明地动仪66
乱世英雄曹操68
刘备三顾茅庐70
赤壁之战72
曹丕称帝代汉74
高平陵之变76
豪门斗富78
愚夫妒妇80
王马共天下82
淝水之战84
“三绝”画家顾恺之86
刘裕建宋88
北魏孝文帝改革90
隋文帝勤俭治国92
杨广杀父自立94
玄武门之变96
一代诤臣魏徵98
文成公主入藏100
玄奘取经102
女皇武则天104
唐玄宗与开元盛世106
“诗仙”李白108
梦断马嵬驿110
我花开后百花杀112
朱全忠不忠114
耶律阿保机称帝116
后周世宗柴荣118
陈桥兵变120
李元昊建西夏122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124
苏门三父子126
完颜阿骨打建金128
靖康之变130
女词人李清照132
岳飞抗金134
陆游临终留诗136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138
“箭镞”哲别141
忽必烈建元142
欧洲来客马可·波罗144
元曲大家关汉卿146
科学巨匠郭守敬148
和尚做皇帝150
靖难之役152
明成祖迁都北京154
郑和下西洋156
土木堡之变158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160
张居正辅政162
戚继光抗倭164
努尔哈赤建后金166
皇太极巧用反间计168
清军入关170
郑成功收复台湾172
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174
曹雪芹与《红楼梦》176
乾隆帝六下江南178
虎门销烟180
火烧圆明园182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184
甲午中日战争186
百日维新188
武昌起义190
《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34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34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36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36
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36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36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37
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 37
有为者,亦若是。 37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38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38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38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38
人遗子,金满籝,我教子,惟一经。 39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39
百家姓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 蒋沈韩杨 40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 45
戚谢邹喻 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 奚范彭郎 49
鲁韦昌马 苗凤花方 俞任袁柳 酆鲍史唐 51
费廉岑薛 雷贺倪汤 滕殷罗毕 郝邬安常 54
乐于时傅 皮卞齐康 伍余元卜 顾孟平黄 55
和穆萧尹 姚邵湛汪 祁毛禹狄 米贝明臧 57
计伏成戴 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 项祝董梁 59
杜阮蓝闵 席季麻强 贾路娄危 江童颜郭 60
梅盛林刁 钟徐邱骆 高夏蔡田 樊胡凌霍 62
虞万支柯 昝管卢莫 经房裘缪 干解应宗 64
丁宣贲邓 郁单杭洪 包诸左石 崔吉钮龚 65
程嵇邢滑 裴陆荣翁 荀羊於惠 甄曲家封 67
芮羿储靳 汲邴糜松 井段富巫 乌焦巴弓 69
牧隗山谷 车侯宓蓬 全郗班仰 秋仲伊宫 70
宁仇栾暴 甘钭厉戎 祖武符刘 景詹束龙 71
叶幸司韶 郜黎蓟薄 印宿白怀 蒲邰从鄂 73
索咸籍赖 卓蔺屠蒙 池乔阴郁 胥能苍双 75
闻莘党翟 谭贡劳逄 姬申扶堵 冉宰郦雍 76
郤璩桑桂 濮牛寿通 边扈燕冀 郏浦尚农 77
温别庄晏 柴瞿阎充 慕连茹习 宦艾鱼容 79
向古易慎 戈廖庾终 暨居衡步 都耿满弘 81
匡国文寇 广禄阙东 殴殳沃利 蔚越夔隆 82
师巩厍聂 晁勾敖融 冷訾辛阚 那简饶空 83
曾毋沙乜 养鞠须丰 巢关蒯相 查后荆红 85
游竺权逯 盖益桓公 万俟司马 上官欧阳 86
夏侯诸葛 闻人东方 赫连皇甫 尉迟公羊 87
澹台公冶 宗政濮阳 淳于单于 太叔申屠 89
公孙仲孙 轩辕令狐 钟离宇文 长孙慕容 90
鲜于闾丘 司徒司空 亓官司寇 仉督子车 91
颛孙端木 巫马公西 漆雕乐正 壤驷公良 92
拓跋夹谷 宰父谷梁 晋楚闫法 汝鄢涂钦 94
段干百里 东郭南门 呼延归海 羊舌微生 95
岳帅缑亢 况后有琴 梁丘左丘 东门西门 96
商牟佘佴 伯赏南宫 墨哈谯笪 年爱阳佟 97
第五言福 百家姓终 98
千字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100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100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101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102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102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102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103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104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 105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105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106
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106
空谷传声,虚堂习听。祸因恶积,福缘善庆。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107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107
临深履薄,夙兴温凊。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108
川流不息,渊澄取映。容止若思,言辞安定。 108
笃初诚美,慎终宜令。荣业所基,籍甚无竟。 109
学优登仕,摄职从政。存以甘棠,去而益咏。 109
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妇随。 110
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 111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111
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 112
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坚持雅操,好爵自縻。 113
都邑华夏,东西二京。背邙面洛,浮渭据泾。 113
宫殿盘郁,楼观飞惊。图写禽兽,画彩仙灵。 114
丙舍傍启,甲帐对楹。肆筵设席,鼓瑟吹笙。升阶纳陛,弁转疑星。 114
右通广内,左达承明。既集坟典,亦聚群英。杜稿钟隶,漆书壁经。 114
府罗将相,路侠槐卿。户封八县,家给千兵。 115
高冠陪辇,驱毂振缨。世禄侈富,车驾肥轻。策功茂实,勒碑刻铭。 116
磻溪伊尹,佐时阿衡。奄宅曲阜,微旦孰营? 116
桓公匡合,济弱扶倾。绮回汉惠,说感武丁。俊乂密勿,多士寔宁。 117
晋楚更霸,赵魏困横。假途灭虢,践土会盟。何遵约法,韩弊烦刑。 118
起翦颇牧,用军*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 119
九州禹迹,百郡秦并。岳宗泰岱,禅主云亭。 119
雁门紫塞,鸡田赤城。昆池碣石,巨野洞庭。旷远绵邈,岩岫杳冥。 120
治本于农,务兹稼穑。俶载南亩,我艺黍稷。税熟贡新,劝赏黜陟。 121
孟轲敦素,史鱼秉直。庶几中庸,劳谦谨敕。 121
聆音察理,鉴貌辨色。贻厥嘉猷,勉其祗植。 122
省躬讥诫,宠增抗极。殆辱近耻,林皋幸即。 123
两疏见机,解组谁逼。索居闲处,沉默寂寥。 123
求古寻论,散虑逍遥。欣奏累遣,戚谢欢招。 124
渠荷的历,园莽抽条。枇杷晚翠,梧桐蚤凋。 124
陈根委翳,落叶飘摇。游鹍独运,凌摩绛霄。 125
耽读玩市,寓目囊箱。易攸畏,属耳垣墙。 125
具膳餐饭,适口充肠。饱饫烹宰,饥厌糟糠。 126
亲戚故旧,老少异粮。妾御绩纺,侍巾帷房。 126
纨扇圆絜,银烛炜煌。昼眠夕寐,蓝笋象床。 127
弦歌酒宴,接杯举觞。矫手顿足,悦豫且康。 128
嫡后嗣续,祭祀烝尝。稽颡再拜,悚惧恐惶。 129
笺牒简要,顾答审详。骸垢想浴,执热愿凉。 129
驴骡犊特,骇跃超骧。诛斩贼盗,捕获叛亡。 130
布射僚丸,嵇琴阮啸。恬笔伦纸,钧巧任钓。 130
释纷利俗,并皆佳妙。毛施淑姿,工颦妍笑。 131
年矢每催,曦晖朗曜。璇玑悬斡,晦魄环照。指薪修祜,永绥吉劭。 132
矩步引领,俯仰廊庙。束带矜庄,徘徊瞻眺。 132
孤陋寡闻,愚蒙等诮。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133
弟子规
总叙 134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134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134
入则孝,出则悌 135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135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135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136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136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137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137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138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138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139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139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140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140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141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141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142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142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143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143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144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144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145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145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146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146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148
谨而信 149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149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149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150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150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151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151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为丑。 152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152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153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153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154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154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156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156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157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157
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 158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158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159
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159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160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160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161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161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163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163
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 164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164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165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165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167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167
內容試閱
《趣味中华成语故事》
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的本意是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向对
方赔礼道歉。后来比喻主动向人认错、道歉,诚心
诚意地求得对方的谅解。典出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
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溯 源
战国时期,赵国没有秦国强大,经常受到秦国的欺侮。赵国有
一位文臣,名叫蔺相如。他才华出众,有胆有谋。有一次赵国国君
派他出使秦国,准备用国宝和氏璧交换秦国的几座城池。蔺相如见
了秦王后,凭着机智和勇敢,保全了和氏璧,并当众责备秦国不讲
信义,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赵王认为蔺相如非常能干,就封
他为上卿,位居群臣之首。
当时,赵国还有一位大将军——廉颇,他带兵打了许多仗,为赵
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见蔺相如仅凭一张嘴便获得群臣之首的地位,
非常生气,对外扬言说:“如果我在路上遇到蔺相如,一定要当面羞
辱他一番,看他能把我怎样!”蔺相如听说后,就尽量避免和廉颇在
朝堂外见面,行路时如果看到廉颇的车驾,便将自己的车驾赶到小巷
子中,等廉颇过去了再走。蔺相如手下的人感到不平,便问蔺相如为
何如此惧怕廉颇。蔺相如便问他们:“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更厉
害?”手下人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我见了秦王都
不怕,难道还会怕廉将军吗?其实,我不是怕他,只是不想和他发生
正面冲突,从而造成国家内部分裂而已。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
是因为国内将相一心,秦国没有可乘之机。”
后来蔺相如的这番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惭愧极了。于
是,他赤裸着上身,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家道歉。蔺相如诚恳地
扶起廉颇,二人从此成为生死之交,一起保卫赵国。
蔺相如的识大体、有大度与廉颇的磊落爽直,都令后人敬佩,
而“负荆请罪”这个成语也逐渐被人们用来表示真诚的歉意。
覆水难收
这一成语本意是指泼到地上的水,很难再收回。
比喻事成定局,难以挽回,或比喻夫妻离异后难
以复合。典出宋·王《野客丛书·二八·心坚石穿覆水难
收》:“太公取一壶水倾于地,令妻收入。乃语之曰:‘若言
离更合,覆水定难收。’”
溯 源
姜太公,原名姜尚,字子牙,是商朝末期人。他足智多谋,精
通兵法,但大半生却身处贫困。为了生活,他做过很多工作,他曾
在商朝当过官,但因不满纣王的残暴统治而弃官;也曾在朝歌屠过
牛,又在孟津卖过饭,还曾经做一些别的行业。
姜太公的妻子马氏见他渐渐老去,却依然没有什么出息,不
愿和他继续过贫苦的生活,离他而去。后来周文王发现了姜太公的
才华,拜他为太师。后来,姜太公帮助武王灭了商,建立了西周王
朝。由于姜太公功勋卓著,周武
王封他为齐王。
姜太公为齐王后,生活富裕起来,他以前的妻子马氏看到后感到非常后悔,便找到姜太公,请求与他恢复夫妻
关系。然而姜太公不肯原谅她,更不想和她恢复夫妻关系,于是便把一盆水泼到地
上,说:“如果你能将水叫回到盆中,我就答应你的请求。”*后,马氏没办法,只好惭愧地离开了。
甘拜下风
“甘拜下风”是指自认不如他人,并真心佩服他人。
出自《庄子·在宥》:“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
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后来,就用“甘拜下风”表示诚信
佩服,自认不如对方。
溯 源
石崇是西晋时期的大富豪,据说当时他富可敌国。王恺是晋武
帝的舅舅,也是一位富豪。他们俩都争强好胜,经常在一起比谁更
富。因此,两人经常到处搜罗绮丽的宝物装饰衣服或车子。
一次晋武帝赐给王恺一棵高两尺的珊瑚树,此树枝丫或密或
疏,形状美丽,简直是世间少有。王恺得到这棵珊瑚树后,非常得
意,认为这次石崇该认输了。于是,王恺就带着这棵罕有的珊瑚树
去见石崇。
石崇看完之后,不动声色地拿着铁如意,趁王恺不注意,一下
就打在珊瑚树上,珊瑚树马上就碎了。王恺见石崇亲手打碎了皇帝
赐给自己的宝物,非常惋惜,以为石崇是嫉妒自己拥有如此宝贝,
声色俱厉地责问石崇怎么办。
石崇却不慌不忙,悠然地对王恺说:“你别埋怨,今天我就赔
你。”石崇说完,就命令仆人去搬家里的珊瑚树。待石崇把自己所
有的珊瑚树都搬出来后,王恺吃惊了。石崇的珊瑚树有三尺高的,
四尺高的,枝条盘曲,都是王恺从没有见过的。其中光彩溢目的就
有六七棵,像王恺刚刚拿过来的那棵形状大小的还有很多。王恺看
后,茫然若失,不得不甘拜下风了。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熏陶下,孟子天天在家读书演礼。孟母这下高兴了,认为这
个环境非常适合孩子成长,就在这里长期定居下来了。
原 文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译文
只生育养活子女,而不去好好教育他们,那是做父母的
过错。老师不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荒废了学业,那就是老
师的失职。一个人如果不用心学习,是不对的。年纪小的时候,
不肯努力用功学习,等到年纪大了,
就会一事无成,没有什么作为。
一块玉石,如果不经过细致的打
磨雕琢,就不能成为有价值的器具;人年少时
如果不学习,就不能明白做人处世的道理。
做儿女的,在年少时就应该结交和亲近优秀
的老师和正直善良的朋友,好好学习待人处
世的礼仪。
经典故事
陶母封鱼
晋朝时,有个人叫陶侃,他的母亲被人称为古时“四大
贤母”之一。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子俩相依为命,
生活十分贫苦。尽管没有良好的物质条件,陶母还是想尽办
法教育陶侃拥有优秀正直的品质。
一天,有一个朋友来看望陶侃。因为家贫,陶侃没有东
西招待客人,心里很着急。陶母看到他这个样子后,就安慰说:
“不用急,我有办法定能让你招待客人。”说完,就把一头乌
13
三字经
黑亮丽的长发剪了下来,出去换回来白米和
一些酒肉,好好地招待了客人。
不久,陶侃在县里当了一个管理渔业的小
官。刚上任不久,他就利用职务之便派人给母
亲送去一坛咸鱼,想让母亲改善一下生活。
母亲收到东西后,详细了解
了鱼的来历,心里很不高兴,
把鱼原封不动给陶侃退了
回去,同时还写了一封长
信责备他不应该公物私用、做
官不清廉,养成这样的习惯对
自己、对国家都不好。接到信后,陶侃感到很羞愧。
从此后,他便牢牢记住了母亲的教导和批评,后来官至
征西大将军、荆江两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等要职,成为
东晋初期的重臣之一,一直都遵循母亲的教导,正直清廉,忠
于职守,不谋私利。
原 文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译文
黄香九岁就知道在冬天里给父亲暖被褥,孝顺父母是每
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品德。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
哥和弟弟吃。这种尊敬兄长、友爱兄弟的美德,应当及早教
育培养。做人**重要的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其次才是
增广见闻、学习知识。学习首先要从数数、认字做起。所有
数字都是从一开始,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从十到百,
从百到千,从千到万,这就是数字的变化。
14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经典故事
黄香温席
黄香小时候家里很贫穷,他九岁时母亲就病死了,和父亲相依为命。为
了减轻父亲的负担,他尽量学着照顾自己。冬天来了,因为没钱取暖,家里
非常寒冷。父亲白天劳累了一天,黄香怕他晚上休息不好会得病,于是就在
父亲回来前脱了衣服钻进被窝,待父亲回来吃饭后,再伺候父亲睡下。
夏天时,黄香会拿一把蒲扇先把蚊子赶走,给屋子降降温,再让父亲进
去睡。他的孝心感动了左右邻居,大家都夸他是个好孩子。
原 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译文
世间有“三才”,是天、地、人;宇宙有“三光”,是太阳、月亮、星星。
维持人与人之间*重要的三种伦常关系,就是:君臣之间有道义,父子之间
有亲情,夫妻之间能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
循环运转,永无止息。东、南、西、北是地理的四个主要方向。这四个方位,
围绕中央,相互对应。
经典故事
女娲补天
有一年,水神和火神打仗,水神被打败了,气得用头去撞西方的不周山,
结果将这根撑天的大柱撞塌了,天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窟窿,霎时间大雨倾
盆。这时候,地面也裂开了一道大口子,洪水喷涌而出。好多人躲闪不及,
都被洪水吞噬了。大火也呼啸着,席卷山林。那些平时躲藏起来的猛禽怪兽
呼啦啦一齐出动,见人就扑。一些老人和小孩躲闪不及,就被这些凶猛的动
物吃掉了。人们的哭叫声惊动了女娲,女娲决心要拯救这些受难的人。于是,
15
三字经
她背着砍山斧,从东山采来红沙石,从西山采来白玉石,又从南山、北山、
中山采来其他三种颜色的石头,把这五色石一起放进熔炉里。
过了九九八十一天,五色石终于熔化成了糊状的石浆。女娲手捧石浆,
一次次地飞上天空去补天,可是每次只能修补一点儿。经过不断的积累,女
娲终于把天上的窟窿给补好了。
女娲又捉来一只大鳌,把它的四条腿砍下来,当作四根柱子,分别竖在
大地的四角,支撑住了天地的四方。就这样,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了。
原 文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译文
金、木、水、火、土,称为五行,是构成物质的五种基本要素。仁爱、义理、
礼貌、明智、守信,维系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处世做人的标准,这五种
道理永远不变。稻子、高粱、豆子、麦子、黄米和谷子称为六谷,是人类主
要的粮食。马、牛、羊、鸡、狗、猪,这六种动物是人类饲养的主要家畜。
经典故事
伏羲氏驯六畜
伏羲氏是中国文献记载中*早的智者之一。伏羲氏对事物有着敏锐的观
察力,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又拥有超乎寻常的智慧和才能。伏羲氏
将他观察到的一切事物,都用一种数学符号描述下来,这就是八卦。用它可
以推演出许多事物的变化,预卜事物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除了始创八卦之外,伏羲氏在做部落首领的时候,人们都是以打猎为生。
如果遇到恶劣的天气,就抓不到野兽,人们没有办法,只能忍饥挨饿。伏羲
氏看到这种情况,就想了一个好办法:天气好的时候可以多抓一些野兽回来,
吃不完的话就把它们饲养起来。而且传说也是伏羲氏发现了烤过的食物比生
吃的有味,就教先民们把动物烤熟了再食用。
16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后来,经过人们的挑选,渐渐
固定了一些可以饲养的野兽的品种,
也就是六畜,包括马、牛、羊、鸡、狗、
猪。这些牲畜除了供人们食用外,
还有许多其他用途,比如,马可
以拉车,牛能耕田,鸡能报时,
狗能看家。这六种动物是人类
主要的副食,也是人类的朋友。
人们饲养吃不完的野兽,慢慢
发展了牧畜业,社会进入了农牧并举的时代,极大地促进了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原 文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译文
喜悦、生气、悲哀、恐惧、爱恋、讨厌、欲望,这是人
人都具备的七种情绪。中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
种,就是匏、黏土、皮革、木材、石头、金属、丝和竹子,
称为“八音”。家族中有一定的长幼顺序,从高祖父、曾祖父、
祖父、父亲,接下来是自己本身,往下是儿子、孙子、曾孙、
玄孙,一共九代,称为“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
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经典故事
高山流水
春秋时期,有位著名的琴师叫俞伯牙。为了在琴技上达
到更高的境界,他常常一人身处孤岛,面对清风明月,不禁
17
三字经
思绪万千,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琴艺大长,
但是能听懂他曲子的人却不多。
一次,俞伯牙在月夜下乘船路过一
个地方,心有所感,便又忍不住拿出
琴来弹奏,一曲终了,发现对面岸边
有一人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听他弹琴,
于是很惊讶,就问对方是否听得懂他弹的
内容。对方是个打柴人,名字叫作钟子期,说
自己略通琴音。
俞伯牙不相信,就随手弹了一首赞美高山的
曲调。琴音停止后,钟子期马上赞叹道:“真好啊!
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俞伯牙
又惊又喜,于是又弹奏了一首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
的调子。琴声住,钟子期又马上称赞道:“真好!宽
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俞
伯牙特别激动,对钟子期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
心声,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两个人结拜为生死之交,
并约好了来年的中秋再见。
约定的日子来临时,俞伯牙却没能等到钟子期,原来钟
子期不幸得病去世了。俞伯牙听到消息后悲恸欲绝,他来到
钟子期的墓前,把琴摔碎,发誓从此不再弹琴,因为在这世
上没有知音,再弹琴又有什么意义呢?
原 文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中国通史故事》
妇好的传奇人生
作为王后,妇好也许不是历***著名的一个,但是同时作为王后和军事统帅,妇好却是历史上少有的。
商王武丁见于史料的妻子有60多位,其中只有三人拥有王后的地位,妇好则是其中*著名的一位。
在现存的甲骨文献中,“妇好”的名字频频出现,仅在安阳殷墟YH127甲骨穴中出土的1万余片甲骨中,她就出现过200多次。而且武丁在这些甲骨占卜中向上天祈告的内容,涵盖了妇好生活的各个侧面:征战、生育、疾病,甚至包括她去世后的状况如何,足见武丁对妇好关切之深。
那么,历史上的妇好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其实,妇好并不姓妇,她嫁给武丁成为武丁的妻子以后,武丁赏赐给了她相当丰厚的封地和人口,在她的封地上,她得到了“好”的氏名,并被尊称为“妇好”,或者“后妇好”。妇好的庙号为“辛”,商王朝的后人们尊称她为“母辛”、“妣辛”或“后母辛”。
妇好留在历史上的记录不仅仅停留在一个王后的位置上,她还是中国历史上**个女军事家。
妇好在刚刚成为王后的时候,武丁对她的军事才能还不是非常了解。一年夏天,商的北方边境有外敌入侵。武丁派手下的大将前去征讨,但是战火延续了很久,商朝军队都没能彻底击败敌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妇好主动请缨,要求率兵前往助战。武丁对妻子的要求非常犹豫,毕竟征战沙场历来都是男子的事情。但是前线久战不胜,武丁也没有其他办法。考虑很久之后,武丁通过占卜向上天询问出战的吉凶,占卜的结果是大吉,武丁这才决定让王后妇好率军出征。
果然,妇好在前线调度指挥有方,而且身先士卒,很快就击败敌人,取得了胜利。
武丁从此对妻子刮目相看,封妇好为商王朝的统帅,让她指挥作战。从此以后,妇好率领军队南征北战,前后击败了北土方、南夷国、南巴方,以及鬼方等二十多个小国,为商王朝开疆拓土立下了不朽战功。
在对羌方一役中,妇好麾下的军队达1.3万人,这占了当时商王朝总兵力的一半以上,可见武丁对妇好的信任。这场战争大获全胜,也是武丁时期出兵规模**的一次。
对巴方作战中,妇好率领一部分军队在群山之中布阵设伏,武丁则率领其他军队与敌人正面交锋,把巴方的军队从东面驱赶进妇好设好的伏击圈。妇好率领伏兵四面杀出,将敌人全歼,这也成为中国战争史上记载*早的伏击战。
除了率军作战,妇好还掌握着商王朝的祭祀占卜之典,经常主持这类典礼。她是名副其实的神职人员、**祭司,可见她在当时的尊贵地位。
妇好于33岁时死去,这在商代已经不能算作英年早逝了,但是对于活了59岁的武丁来说,失去妇好的悲痛可想而知。
武丁对妇好予以厚葬,并修筑享堂时时纪念。1976年发现的妇好墓是一座墓主人身份清楚、没有被盗过的王室墓葬。该墓共出土随葬物品1928件,其中青铜器440多件、玉器590多件、骨器560多件,此外还有石器、象牙制品、陶器以及6000多枚贝壳。妇好墓出土的器物异常精美,如工艺精湛的小玉人、镶嵌绿松石的象牙杯等。在出土的大量的青铜器中,有多件上面铸有“妇好”的铭文。特别是一件带有“妇好”铭文的武器钺,学界普遍认为这是妇好可以领兵打仗的权力标志。
女皇武则天
唐代是个相当开放的朝代,妇女与男子有着近乎平等的地位。而正是在这样的社会风气烘托熏陶下,走出了一个千古绝唱,名震天下,统治权力中枢近半个世纪,并*终改唐易周的女皇帝武则天。
传说当年曾有一个善于看相的术士袁天罡,曾对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说:“这孩子(武则天)将来贵不可言。”武士彟便问:“她能成为皇后吗?”袁天罡却答非所问地留下一句:“岂止是皇后。”便转身离开了。虽然这只是传说,却也能看出人们对武则天的神化与尊崇。
637年,14岁的武则天被召入后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唐高宗当太子时,经常到父皇宫中问安,受到武才人的殷勤接待,两人一见倾心。唐太宗逝世后,凡未生育的嫔妃均要出家为尼,武才人亦不例外,到长安感业寺落发。这时,唐高宗的王皇后与萧淑妃争宠,便屡次劝高宗接回武则天。唐高宗怀念旧情,便将武则天接回了宫中。
武则天再次入宫,处处迎合王皇后,被封为昭仪。站住脚后,她便离间王皇后与唐高宗的关系,以夺取皇后之位。为了往上爬,达到获得权位的目的,武则天不惜扼杀亲生女儿,嫁祸王皇后,使唐高宗心生怨恨以致要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但废王立武,遭到了唐高宗的舅父、太尉长孙无忌等旧臣的坚决反对。无论唐高宗、武则天给长孙无忌送厚礼,封他的儿子官爵,还是武则天母亲杨氏去向长孙无忌请求,或者让礼部尚书许敬宗去劝说,都毫无作用。655年,废王立武在朝廷上发生激烈争论,*后唐高宗将反对派大臣褚遂良驱逐出朝廷,于当年十月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
从此,武则天协助唐高宗处理政事,渐渐掌握了朝政。675年,由于唐高宗患风眩头痛病,朝廷大政几乎都由武则天决断。683年十二月,唐高宗病逝,由太子李显即位,即唐中宗,尊武则天为太后。唐高宗遗诏军国大务都由太后裁决。不到两个月,武则天便以唐中宗要将天下送给岳父为名,废黜了中宗,另立幼子李旦为帝,即为唐睿宗,仍由武则天临朝称制,掌握大权。她以铁腕手段排斥异己,消灭反对势力,牢牢控制了局面。
690年,武则天下诏改唐为周,改元天授,以睿宗皇帝为皇嗣,赐姓武。至此,67岁的她终于登上了皇位。
武则天重视农业的发展,继续推行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此外,她还广开言路,注意纳谏,对于直言敢谏的官吏和臣民都十分敬重,即使言语有所冒犯,也不予追究。武则天又继承了贞观年间整顿吏治、严惩贪污的政策,注意严惩贪吏,拔擢贤才。唐朝初年,汉魏以来兴起的士族门阀制度逐渐由盛而衰,武则天在镇压反对势力的同时,大力打击旧门阀制度,扶植庶族地主出身的官僚,发展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武则天所制定的这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顺应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她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经济得到发展。可以说武则天的统治是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对唐王朝中兴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她和历代封建帝王一样,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缺点和错误,尤其晚年时期,武则天在生活上日益奢侈腐化、荒淫无度,又大修宫殿、佛寺,使得朝廷政治也逐渐腐败。在镇压反对势力的过程中,她任用一些贪赃枉法的酷吏,滥杀了一些无辜臣民。尽管如此,这些过失同她的政绩相比,还是功大于过的。
705年,武则天病危,宰相张柬之、崔玄等联络文武官员多人率领禁军入宫,逼迫武则天退位,徙居上阳宫,拥戴中宗复位,恢复国号为唐。同年十一月,武则天病逝。武则天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王皇后、萧淑妃二族及褚遂良、韩瑶的亲属等都赦罪。
这次兵变,虽说是废周复唐,但*终的实质是母亲将帝位传给儿子,与寻常的改朝换代并不相同。何况武后临终自愿除去帝号,称皇后,与高宗合葬乾陵,而且她曾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贡献颇丰。所以整个李唐王朝及后代的李氏君主都对武后尊崇备至。
欧洲来客马可?波罗
在中外关系交往史上,马可?波罗是需要浓抹重彩的一个人物。他是把中国介绍给西方的**个外国人。西方国家正是通过他的游记,了解了东方富庶繁华的中国。
元朝的时候,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往来很密切。有许多外国人到过中国,其中影响**的要算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了。
马可?波罗出生在意大利首都威尼斯的一个商人家庭里。1260年,他的父亲尼古拉?波罗和叔父玛赛?波罗到金帐汗国做生意,回国途中经过不花剌,在那里遇上了伊利汗国派往元朝的使臣,在使臣的邀请下,他们一起到了中国。元世祖忽必烈召见了他们,向他们了解西方各国和罗马教廷的情况,询问他们外国是怎样治国和打仗的,信仰什么宗教等等。他们的回答令忽必烈很满意,决定派使臣柯嘉达到罗马教廷,任命波罗弟兄二人为副使,带上国书,请罗马教皇派100名精通修辞、语法、逻辑、数学、天文、地理 、音乐七种学科的传教士来中国。
忽必烈派出到欧洲的使团出发不久,大使柯嘉达就得了重病,无法前往。波罗兄弟只好继续前进。他们在途中的时候,得知教皇已经去世,只好回到家乡威尼斯,打算等选出了新教皇,再去罗马教廷。这时候,尼古拉的妻子早已死去,只留下十五岁的儿子马可?波罗。兄弟俩在威尼斯等了两年,新教皇却一直没有选出,于是他们决定再到中国去。这次他们把年轻的马可?波罗一起带走了。他们先从罗马教廷取得证书,又到圣地耶路撒冷取了圣油,才正式踏上遥远的归途。当他们走到亚美尼亚(今苏联亚美尼亚)境内的时候,罗马新教皇已经选出,他们又返回去见了新教皇。可是新教皇只派了两名传教士随同他们到中国去。走到半路上,两个传教士听说亚美尼亚正在打仗,都吓坏了,把公文和礼品交给了波罗兄弟,就回罗马去了。
波罗兄弟和马可?波罗三人穿越叙利亚和两河流域,进入现在的伊朗,越过中亚大沙漠,再翻过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历尽艰辛,终于进入今天的中国新疆境内,又经过喀什、于阗(今新疆和田县),到达罗布泊。在罗布城休息了一个礼拜,带上一个月的粮食,又继续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中前进。从罗马出发算起,他们经过了三年半的时间,终于在1275年到达元朝的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西北)。这时候,元世祖忽必烈正在上都避暑,他们呈上教皇的信和礼物,把和教皇交涉的情况以及沿途的经历向忽必烈做了汇报。元世祖高兴极了,封他们三人为荣誉侍从。
聪明的马可?波罗很快就学会了蒙古语,由于他办事能干、细心、认真,忽必烈对他非常信任。他常常被忽必烈召进皇宫,讲述欧洲各国的历史和风俗、现状,忽必烈总是听得津津有味。马可?波罗除了在大都担任职务以外,还经常奉忽必烈的命令去巡视各省或出使外国。他曾经去过今天的山西、陕西、四川等省,深入四川、西藏少数民族地区,到过云南和缅甸北部。据他自己说还在扬州当过官。他还曾奉命出使南洋,到过安南(今越南)、爪哇、苏门答腊(今印度尼西亚)等地,还到过印度各地和僧伽剌(今斯里兰卡)。
马可?波罗和他的父亲、叔父在中国整整生活了17年,非常想念家乡。这时候伊利汗国的大汗派使臣向元朝求娶王妃,元世祖决定让17岁的公主阔阔出远嫁。伊利汗国的使臣和公主从陆路出发,因为中亚发生战争,道路不通,又回到大都。正巧马可?波罗从印度坐船回来,三名使臣便要求马可?波罗父子三人带他们从海路回去。忽必烈本来舍不得让马可?波罗父子离开中国,因为公主出嫁,又不得不同意,但是要求他们探亲后再来中国。
1292年初,马可?波罗父子三人准备了十四艘大船,两年吃用的粮食,带着元世祖给法国、英国、西班牙等国国王的国书,从福建泉州出发了。海上风云莫测,波涛汹涌,他们经过两年半的时间才到达伊利汗国。原来随行的有近千人,这时只剩十八个人了。公主在他们的小心照料下安然无恙。他们把公主送到大汗那里,休息了九个月之后,启程去意大利。路上得知元世祖已经去世,他们打消了再回中国的念头。
1295年年底,马可?波罗父子三人回到了家乡威尼斯。当时威尼斯和热那亚发生战争,马可?波罗参加了威尼斯舰队,同热那亚作战,1298年,他兵败被俘,被关押了一年。同狱中有一位作家叫鲁思蒂谦,马可?波罗把自己在亚洲的丰富见闻讲给鲁思蒂谦听。鲁思蒂谦把它记录了下来,这就是闻名世界的《马可?波罗游记》。
商王武丁见于史料的妻子有60多位,其中只有三人拥有王后的地位,妇好则是其中*著名的一位。
在现存的甲骨文献中,“妇好”的名字频频出现,仅在安阳殷墟YH127甲骨穴中出土的1万余片甲骨中,她就出现过200多次。而且武丁在这些甲骨占卜中向上天祈告的内容,涵盖了妇好生活的各个侧面:征战、生育、疾病,甚至包括她去世后的状况如何,足见武丁对妇好关切之深。
那么,历史上的妇好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其实,妇好并不姓妇,她嫁给武丁成为武丁的妻子以后,武丁赏赐给了她相当丰厚的封地和人口,在她的封地上,她得到了“好”的氏名,并被尊称为“妇好”,或者“后妇好”。妇好的庙号为“辛”,商王朝的后人们尊称她为“母辛”、“妣辛”或“后母辛”。
妇好留在历史上的记录不仅仅停留在一个王后的位置上,她还是中国历史上**个女军事家。
妇好在刚刚成为王后的时候,武丁对她的军事才能还不是非常了解。一年夏天,商的北方边境有外敌入侵。武丁派手下的大将前去征讨,但是战火延续了很久,商朝军队都没能彻底击败敌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妇好主动请缨,要求率兵前往助战。武丁对妻子的要求非常犹豫,毕竟征战沙场历来都是男子的事情。但是前线久战不胜,武丁也没有其他办法。考虑很久之后,武丁通过占卜向上天询问出战的吉凶,占卜的结果是大吉,武丁这才决定让王后妇好率军出征。
果然,妇好在前线调度指挥有方,而且身先士卒,很快就击败敌人,取得了胜利。
武丁从此对妻子刮目相看,封妇好为商王朝的统帅,让她指挥作战。从此以后,妇好率领军队南征北战,前后击败了北土方、南夷国、南巴方,以及鬼方等二十多个小国,为商王朝开疆拓土立下了不朽战功。
在对羌方一役中,妇好麾下的军队达1.3万人,这占了当时商王朝总兵力的一半以上,可见武丁对妇好的信任。这场战争大获全胜,也是武丁时期出兵规模**的一次。
对巴方作战中,妇好率领一部分军队在群山之中布阵设伏,武丁则率领其他军队与敌人正面交锋,把巴方的军队从东面驱赶进妇好设好的伏击圈。妇好率领伏兵四面杀出,将敌人全歼,这也成为中国战争史上记载*早的伏击战。
除了率军作战,妇好还掌握着商王朝的祭祀占卜之典,经常主持这类典礼。她是名副其实的神职人员、**祭司,可见她在当时的尊贵地位。
妇好于33岁时死去,这在商代已经不能算作英年早逝了,但是对于活了59岁的武丁来说,失去妇好的悲痛可想而知。
武丁对妇好予以厚葬,并修筑享堂时时纪念。1976年发现的妇好墓是一座墓主人身份清楚、没有被盗过的王室墓葬。该墓共出土随葬物品1928件,其中青铜器440多件、玉器590多件、骨器560多件,此外还有石器、象牙制品、陶器以及6000多枚贝壳。妇好墓出土的器物异常精美,如工艺精湛的小玉人、镶嵌绿松石的象牙杯等。在出土的大量的青铜器中,有多件上面铸有“妇好”的铭文。特别是一件带有“妇好”铭文的武器钺,学界普遍认为这是妇好可以领兵打仗的权力标志。
女皇武则天
唐代是个相当开放的朝代,妇女与男子有着近乎平等的地位。而正是在这样的社会风气烘托熏陶下,走出了一个千古绝唱,名震天下,统治权力中枢近半个世纪,并*终改唐易周的女皇帝武则天。
传说当年曾有一个善于看相的术士袁天罡,曾对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说:“这孩子(武则天)将来贵不可言。”武士彟便问:“她能成为皇后吗?”袁天罡却答非所问地留下一句:“岂止是皇后。”便转身离开了。虽然这只是传说,却也能看出人们对武则天的神化与尊崇。
637年,14岁的武则天被召入后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唐高宗当太子时,经常到父皇宫中问安,受到武才人的殷勤接待,两人一见倾心。唐太宗逝世后,凡未生育的嫔妃均要出家为尼,武才人亦不例外,到长安感业寺落发。这时,唐高宗的王皇后与萧淑妃争宠,便屡次劝高宗接回武则天。唐高宗怀念旧情,便将武则天接回了宫中。
武则天再次入宫,处处迎合王皇后,被封为昭仪。站住脚后,她便离间王皇后与唐高宗的关系,以夺取皇后之位。为了往上爬,达到获得权位的目的,武则天不惜扼杀亲生女儿,嫁祸王皇后,使唐高宗心生怨恨以致要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但废王立武,遭到了唐高宗的舅父、太尉长孙无忌等旧臣的坚决反对。无论唐高宗、武则天给长孙无忌送厚礼,封他的儿子官爵,还是武则天母亲杨氏去向长孙无忌请求,或者让礼部尚书许敬宗去劝说,都毫无作用。655年,废王立武在朝廷上发生激烈争论,*后唐高宗将反对派大臣褚遂良驱逐出朝廷,于当年十月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
从此,武则天协助唐高宗处理政事,渐渐掌握了朝政。675年,由于唐高宗患风眩头痛病,朝廷大政几乎都由武则天决断。683年十二月,唐高宗病逝,由太子李显即位,即唐中宗,尊武则天为太后。唐高宗遗诏军国大务都由太后裁决。不到两个月,武则天便以唐中宗要将天下送给岳父为名,废黜了中宗,另立幼子李旦为帝,即为唐睿宗,仍由武则天临朝称制,掌握大权。她以铁腕手段排斥异己,消灭反对势力,牢牢控制了局面。
690年,武则天下诏改唐为周,改元天授,以睿宗皇帝为皇嗣,赐姓武。至此,67岁的她终于登上了皇位。
武则天重视农业的发展,继续推行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此外,她还广开言路,注意纳谏,对于直言敢谏的官吏和臣民都十分敬重,即使言语有所冒犯,也不予追究。武则天又继承了贞观年间整顿吏治、严惩贪污的政策,注意严惩贪吏,拔擢贤才。唐朝初年,汉魏以来兴起的士族门阀制度逐渐由盛而衰,武则天在镇压反对势力的同时,大力打击旧门阀制度,扶植庶族地主出身的官僚,发展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武则天所制定的这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顺应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她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经济得到发展。可以说武则天的统治是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对唐王朝中兴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她和历代封建帝王一样,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缺点和错误,尤其晚年时期,武则天在生活上日益奢侈腐化、荒淫无度,又大修宫殿、佛寺,使得朝廷政治也逐渐腐败。在镇压反对势力的过程中,她任用一些贪赃枉法的酷吏,滥杀了一些无辜臣民。尽管如此,这些过失同她的政绩相比,还是功大于过的。
705年,武则天病危,宰相张柬之、崔玄等联络文武官员多人率领禁军入宫,逼迫武则天退位,徙居上阳宫,拥戴中宗复位,恢复国号为唐。同年十一月,武则天病逝。武则天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王皇后、萧淑妃二族及褚遂良、韩瑶的亲属等都赦罪。
这次兵变,虽说是废周复唐,但*终的实质是母亲将帝位传给儿子,与寻常的改朝换代并不相同。何况武后临终自愿除去帝号,称皇后,与高宗合葬乾陵,而且她曾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贡献颇丰。所以整个李唐王朝及后代的李氏君主都对武后尊崇备至。
欧洲来客马可?波罗
在中外关系交往史上,马可?波罗是需要浓抹重彩的一个人物。他是把中国介绍给西方的**个外国人。西方国家正是通过他的游记,了解了东方富庶繁华的中国。
元朝的时候,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往来很密切。有许多外国人到过中国,其中影响**的要算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了。
马可?波罗出生在意大利首都威尼斯的一个商人家庭里。1260年,他的父亲尼古拉?波罗和叔父玛赛?波罗到金帐汗国做生意,回国途中经过不花剌,在那里遇上了伊利汗国派往元朝的使臣,在使臣的邀请下,他们一起到了中国。元世祖忽必烈召见了他们,向他们了解西方各国和罗马教廷的情况,询问他们外国是怎样治国和打仗的,信仰什么宗教等等。他们的回答令忽必烈很满意,决定派使臣柯嘉达到罗马教廷,任命波罗弟兄二人为副使,带上国书,请罗马教皇派100名精通修辞、语法、逻辑、数学、天文、地理 、音乐七种学科的传教士来中国。
忽必烈派出到欧洲的使团出发不久,大使柯嘉达就得了重病,无法前往。波罗兄弟只好继续前进。他们在途中的时候,得知教皇已经去世,只好回到家乡威尼斯,打算等选出了新教皇,再去罗马教廷。这时候,尼古拉的妻子早已死去,只留下十五岁的儿子马可?波罗。兄弟俩在威尼斯等了两年,新教皇却一直没有选出,于是他们决定再到中国去。这次他们把年轻的马可?波罗一起带走了。他们先从罗马教廷取得证书,又到圣地耶路撒冷取了圣油,才正式踏上遥远的归途。当他们走到亚美尼亚(今苏联亚美尼亚)境内的时候,罗马新教皇已经选出,他们又返回去见了新教皇。可是新教皇只派了两名传教士随同他们到中国去。走到半路上,两个传教士听说亚美尼亚正在打仗,都吓坏了,把公文和礼品交给了波罗兄弟,就回罗马去了。
波罗兄弟和马可?波罗三人穿越叙利亚和两河流域,进入现在的伊朗,越过中亚大沙漠,再翻过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历尽艰辛,终于进入今天的中国新疆境内,又经过喀什、于阗(今新疆和田县),到达罗布泊。在罗布城休息了一个礼拜,带上一个月的粮食,又继续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中前进。从罗马出发算起,他们经过了三年半的时间,终于在1275年到达元朝的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西北)。这时候,元世祖忽必烈正在上都避暑,他们呈上教皇的信和礼物,把和教皇交涉的情况以及沿途的经历向忽必烈做了汇报。元世祖高兴极了,封他们三人为荣誉侍从。
聪明的马可?波罗很快就学会了蒙古语,由于他办事能干、细心、认真,忽必烈对他非常信任。他常常被忽必烈召进皇宫,讲述欧洲各国的历史和风俗、现状,忽必烈总是听得津津有味。马可?波罗除了在大都担任职务以外,还经常奉忽必烈的命令去巡视各省或出使外国。他曾经去过今天的山西、陕西、四川等省,深入四川、西藏少数民族地区,到过云南和缅甸北部。据他自己说还在扬州当过官。他还曾奉命出使南洋,到过安南(今越南)、爪哇、苏门答腊(今印度尼西亚)等地,还到过印度各地和僧伽剌(今斯里兰卡)。
马可?波罗和他的父亲、叔父在中国整整生活了17年,非常想念家乡。这时候伊利汗国的大汗派使臣向元朝求娶王妃,元世祖决定让17岁的公主阔阔出远嫁。伊利汗国的使臣和公主从陆路出发,因为中亚发生战争,道路不通,又回到大都。正巧马可?波罗从印度坐船回来,三名使臣便要求马可?波罗父子三人带他们从海路回去。忽必烈本来舍不得让马可?波罗父子离开中国,因为公主出嫁,又不得不同意,但是要求他们探亲后再来中国。
1292年初,马可?波罗父子三人准备了十四艘大船,两年吃用的粮食,带着元世祖给法国、英国、西班牙等国国王的国书,从福建泉州出发了。海上风云莫测,波涛汹涌,他们经过两年半的时间才到达伊利汗国。原来随行的有近千人,这时只剩十八个人了。公主在他们的小心照料下安然无恙。他们把公主送到大汗那里,休息了九个月之后,启程去意大利。路上得知元世祖已经去世,他们打消了再回中国的念头。
1295年年底,马可?波罗父子三人回到了家乡威尼斯。当时威尼斯和热那亚发生战争,马可?波罗参加了威尼斯舰队,同热那亚作战,1298年,他兵败被俘,被关押了一年。同狱中有一位作家叫鲁思蒂谦,马可?波罗把自己在亚洲的丰富见闻讲给鲁思蒂谦听。鲁思蒂谦把它记录了下来,这就是闻名世界的《马可?波罗游记》。
译文
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
和《中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年长的和
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 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
18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用。君主要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要对君主忠心。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
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
千万不能违背。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