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四季小品 (每一个四季,都是自己的人生!原《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朱伟先生退而不休,2016年惊鸿之作~)

書城自編碼: 269658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传统文化
作者: 朱 伟
國際書號(ISBN): 9787515813998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84/246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2.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信风万里:17世纪耶稣会中国年信研究(全二册)
《 信风万里:17世纪耶稣会中国年信研究(全二册) 》

售價:HK$ 178.1
青铜之美 国宝里的中式美学
《 青铜之美 国宝里的中式美学 》

售價:HK$ 177.0
海外中国研究·朱熹的思维世界(增订版)
《 海外中国研究·朱熹的思维世界(增订版) 》

售價:HK$ 143.4
甲骨文丛书·沙漠之王:英美在中东的霸权之争
《 甲骨文丛书·沙漠之王:英美在中东的霸权之争 》

售價:HK$ 110.9
汗青堂丛书147·光明时代:中世纪新史
《 汗青堂丛书147·光明时代:中世纪新史 》

售價:HK$ 85.1
能成事的团队
《 能成事的团队 》

售價:HK$ 111.9
现代无人机鉴赏(珍藏版)
《 现代无人机鉴赏(珍藏版) 》

售價:HK$ 78.2
汗青堂丛书·晚清风云(4册套装):帝国的切口 清朝与中华传统文化 太平天国运动史 冲击与回应
《 汗青堂丛书·晚清风云(4册套装):帝国的切口 清朝与中华传统文化 太平天国运动史 冲击与回应 》

售價:HK$ 427.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4.0
《十年心事梦中人 : 红楼梦中的情怀与心机》
+

HK$ 74.7
《有鹿来:京都的日常》
+

HK$ 63.0
《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一本送给所有人的改变之书》
+

HK$ 54.0
《笑场:《今晚80后脱口秀》金牌策划李诞作品》
+

HK$ 54.0
《慈悲》
編輯推薦:
姊妹篇《微读节气》 (敬一丹2015年世界读书日推荐!节气,它系着我们的血脉!以中国人应有的方式生活,才不枉此生! )


古人认识一年四季自身与天地万物的关系,有一套完整的哲学。这套哲学其实是认识天地万物关系非常优越的一套方法论,其中凝结着了不起的生存智慧。由这套方法论衍生出顺应每一季而赏悦其中,非常具体的诗意化生存方式——在天时地利中认识自我,时时以天时地利的馈赠为滋养,它其实才是中华民族顺应天时地利,一代代繁衍生息的根。


所以《四季小品》的出版将对传承国粹有着深远的意义,对于我们这个浮躁的社会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內容簡介:
《四季小品》以时令节气为时间顺序,在自然风物的季节变换中品读传统文化中包含的生活智慧。




作者朱伟先生是原《三联生活周刊》的主编,一辈子用笔来表达,《四季小品》以散文随笔的形式抒写了作者对四季变化的细腻感受,并以传统文化深层次角度进行解读,既有生活情趣,又富于知识性。
關於作者:
作者朱伟先生,是原《三联生活周刊》主编,1995年9月起主政《三联生活周刊》19年。代表作:《考吃》《有关品质》《微读节气》等。
目錄

1.立春时节
2.幽兰
3.元宵节
4.元宵
5.访梅时节
6.春雪浮浮
7.龙抬头
8.雨水
9.惊蛰时节
10.杏花桃花
11.红杏出墙考
12.桃红醉面
13.春雨如膏
14.丁香雪
15.说燕
16.青青河畔草
17.雨后春笋
18.吃刀鱼的季节
19.再说刀鱼
20.春天的食物
21.腌笃鲜
22.介子推
23.苏东坡的寒食诗帖
24.清明
25.春思
26.桐花风软管弦清

1.立夏时节
2.麦
3.也说端午
4.粽子
5.芒种时节
6.小桥流水人家
7.樱桃
8.西红柿问题
9.鸣蝉嚖嚖
10.螳螂
11.夏天的雨
12.三伏
13.大暑赋
14.乘风凉
15.西瓜、寒瓜、绿沉瓜
16.大蒜的文化问题
17.晚饭花

1.七夕
2.女儿节
3.七月十五日夜
4.《赤壁赋》
5.花绕槿篱秋
6.秋声夺人
7.中秋考
8.苏东坡的中秋词
9.月赋
10.也说月饼
11.《清嘉录》、大闸蟹与李渔
12.菊
13.重阳糕
14.霜枫如血
15.秋残如血

1.冬天的树
2.一个温暖的雪夜
3.涮羊肉问题
4.开水白菜
5.水仙
6.除夕
7.年饭的味道
8.饺子
9.逝去如烟如风
內容試閱
立春时节





天寒到了极点,就立春了。



立春是春破土而出。从冬至始,那是一种在皑皑白雪、冰冻三尺下不断孕育、冲动着的青青之力。它冲破还封冻着的地面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寒月当空,当一切都在厚厚的冬被中熟睡时,反射着月寒的冰面悄然而被龟裂,镌刻着冰冷的大地素肌瞬间就被穿透,于是,当鸡鸣在远方树梢上飘拂的时候,我们就听到了那种神秘的啼啭。



那是青鸟。按古人的说法,春便是在青鸟啼啭中重回我们身边的。在四季中,青鸟司启,丹鸟司闭。那是一种什么样的鸟呢?青取之于蓝,古人们说,它是西王母的使者,从西方飞来,西王母是西华至妙之气化成的女神。青鸟以它的鸣声,告知我们岁月即将相隔,随后,我们推门出屋,发现凛冽的西北风忽然就变成和气娴袅的东北风了,那淡青已经抹到东方天边去了——青是春之标志,青春就由青鸟飞过梅香衔来。等青鸟飞回,杨花雪落覆白萍,夏就该在感伤中来了。



有意思的是,青鸟本来自西方,它的啼啭,却引导风移东方,吹醒万物。春对应五行中的木,风生木,木为生气之本;木生酸,酸为五味之始。那是自下而上之风,淡青是从解冻的地面,借着青鸟扇动的翅膀,点染到天边去的。在北方,此时冰河才刚被龟裂,鱼儿已经感知到暖意,争相拥挤到了冰面之下,群集而负冰,冰下已摇曳出万鳞缤纷。在南方,河水也还饱含着灰白的寒意,但那浅青已经潜隐进细纹横吹之中。此时,春水还瘦,白鸥还未来,蒲影尚深,但水边篱落忽横枝,竹风里忽然就渗入了青新,竹径枯叶间漏出的笋尖唤起濛濛雨丝,便雨风缥缈迷烟村了。



一旦立春,飞雪已像轻盈的梦蝶,开始传递还乡的暖意。它们翩翩追逐在被雨风洗净的屋瓦上,又款款旋融进被细纹染绿的池心里。在雪蝶飘飞中,结穗的檐冰开始滴溜了,那滴溜被玫瑰红的阳光照成珠线,珠线相连而为水帘,风吹帘动,珠红点点,琳琅满目。此时田野尚还袒露着,但已散发出初醒的唇香;岗上的荆丛在不知不觉中繁密成了青紫丛丛,且有了青涩的气息。风拂动那些垂柳的柔枝,柳眼已经含金,短茸已经含风。而在那些高耸的树梢上,栖鸦已经乱了,一片呼哨,天色便变成含情脉脉的了。



立春之美,没有桃花肉红、萱草绿肥的艳俗,完全是一种淡雅的静静等待着的含蓄美——此时东风已蓄满了霁青色,残雪虽还未消尽,背阴处还留着浅蓝之光,但早梅已经在山坳中疏影横斜,占尽了风情。冰销泉眼汩汩,水泉已经晶亮晶亮地在返青的石隙间蜿蜒,流经之处,星星璀璨,草芽实际已经密集在枯茎之下了。迎春花还未结蕾,但风已经吹干了山里的寒湿;蛰虫们还未出土,但一个个细小的孔洞都已经钻通。鸢在高处,羽毛正翔风;鹊在枝头,已经窝在筑实的巢内喜噪暖巢了。



此时,春牛图挂在墙上,土牛鞭春仪式后,春牛依然在栏中不紧不慢地刍食,春耕还早,一年的辛劳还在远方耐心地堆积。炉火还暖,尚能慵懒延迟在暖被之中,看残冬煦阳

在窗户上流连难去,将自己浸沉在残梦半醒之中。依稀中,“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皆在瞬间,而满屋尽是弥漫着水仙花的香气。它在窗前,尽情享有着即将被替换的阳光,翠条招摇,金盏簇拥。本是素馨之花,竟也会被激发出、拥挤成甜俗的浓香。这令人想到,梅也好,水仙也好,其实本质都是免不了争春的,冰清淡雅,无非也是先占春机的一种手段而已。真正唯一不争的,倒还独数春兰,只有她依然故我,仍然静静地只甘居墙角架上一隅,缓缓地只孕育珍重一花。与梅或水仙比,它绝不怒放,漫长地孕育良久,才偷开半朵,浅碧之中,香空自秘,只为自由之赏。因只为自赏,不与其静处,就难觅其香。



总之,春便在此争或不争的幽妍或芳馨中,在潜入之蓝已变浅、青已变绿的春风里,真正地降临了。由此,所有的树,又新添了一圈年轮;所有的人,又年长了一岁。尽管“开眼犹残梦,抬身便恐融”,但新岁总比旧岁好。














幽兰之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在《离骚》中有两处用幽兰,先说:“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世溷溷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描写一种茫然在人间的情态:纷纷然忽散忽聚,斑驳陆离而飘浮不定,我让上帝开门,守门人却倚着天门漠然望而不顾。此时日已昏沉,人将散罢,只能靠幽兰之素为借口木然站在那里。这世界本就污浊不分,好遮蔽美德而嫉妒贤能。后又说:“世幽昧以昡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恶。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苏粪壤以充帷兮,谓申椒其不芳。”这“昡曜”是指混浊而迷乱——谁能辨别真假善恶?民众好恶本来不同,朋党间更好标新独异。家家户户竟以艾蒿替代幽兰佩在腰间为香,连草木都不识香臭,岂能辨别美玉价值?以粪土充塞香袋,反而说申椒这种香木不香。申椒其实就是花椒。



这里的幽兰其实是一种佩带在身上的香草。据三国陆玑的解释,《诗经 .郑风 .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中的“蕳”,就是这种作为香草的兰。这首诗,后人认为是讽刺淫乱——描写春水荡漾,未婚男女捧着兰,女子问,去看看吗?河边是无数男女在拥挤着相互嬉戏。为什么称“蕳”?蕳又为什么是兰?古人解读,蕳是间,兰是阑,所谓“蕳而间之,兰而阑之”,间是空隙,引申为阻隔;阑是门遮,引申还是阻隔。这种香草可阻隔邪气,这首诗实则描写的是农历三月三男女到水边共浴,参与祓除仪式,通过祓除消灾去邪。



《左传》中“刈兰而卒”的典故,则是另一种解读。《左传 .宣公三年》记载,郑文公有妾燕姞,早时曾梦见天使赠她兰,告诉她,你要以它为子,兰有国香,人人服媚,你的儿子就可为王。随后,郑文公临幸她时真赐她兰,燕姞就说,“妾不才,要是真怀上您的孩子,世人不信,请大王以兰为证”。郑文公允诺,生下孩子就名为“兰”。公子兰后来怕郑文公杀他,逃到晋国,后晋文公伐郑,22岁时真的当上了国君。他执政22年,最后得病时说,“我为兰而生,兰死,我也要死了”。兰有王者之香,典就出于此。



芷兰芳香,《礼记 .内则》中说,女子接受别人赐予的饮食、衣服、布料、围巾、芷兰,要转送给舅姑,以获舅姑欢心。这芷是白芷,夏天开花的另一种香料。《荀子 .宥坐》中说,“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这也是原始幽兰之意。荀子是引孔子对子路疑问的回答,为说明“君子之学,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知祸福终始而心不惑也”。这里的“通”指世俗仕宦的通达,兰的品质本在“我自独芳”中。到三国王肃所注《孔子家语 .六本》中,芷变成芝,说君子须慎其相处——“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古时称腌咸鱼为鲍鱼,王肃将芷为芝,在香草的称谓上,芷芝就可混肴。



其实陆玑在解释蕳时,就已经说,这兰似药草泽兰,茎有节,颜色是红的,高四五尺。泽兰是菊科,秋天开花,茎叶皆芳香,可提炼为香料,当然非今天的兰花。南宋罗愿后来在专门考究动植物的《尔雅翼》中,认定这种可佩香草其实是“都梁香”,都梁是地名,此地水边长满兰草,“都梁香”也是南朝齐梁时名医陶弘景集注《神农本草经》时给泽兰的

命名。



关于古时兰草与现时兰花的区别,大约直到明代,医家们才认真辨别清楚。我读到区别最清晰的是明代卢之颐完成于明末 1643年的《本草乘雅》(比《本草纲目》晚 65年),它说兰草其实也非泽兰,是千金草、孩儿菊,而现今的兰花本来生在幽谷中,分春兰、秋兰种。兰花是否为兰草盆栽,畸形培植的结果呢?无文人有过考证。



兰花的最早记载,始见于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引用的文献,是五代末北宋初陶谷《清异录》中的“香祖”条:“兰虽吐一花,室中亦馥郁袭人,弥旬不歇,故江南人以兰为香祖。”陶谷

在《清异录》中其实还记载,“兰无偶,称为第一”,将它排在百花第一位,但我总觉得,这种浓香之花仍非现今兰花。相反,南北朝时周弘让《山兰赋》中“产于空崖之地,仰鸟路而裁通,视行踪而莫至,挺自然之高介,岂众情之服媚”,“入坦道而销声,屏山幽而静异”的描述,倒似更为接近。这个周弘让博学多通,早年曾隐居于山中,作有《续高士传》,他仅留存的 4首诗中,最著名是《留赠山中隐士》。



兰花被宋代文人大规模赞誉并开始盆栽培植,现在流传下来的两部兰谱——宋宗室子弟赵时庚的《金漳兰谱》与四川人王贵学的《兰谱》,分别诞生于南宋末的理宗绍定六年(1233年)与淳祐七年(1247年)。书中都强调人迹不至处,才有高品质兰,而高雅之兰,从幽谷移植至雅室,又全在养爱。但大自然中幽而冷静深远,温室中养爱则是温暖呵护,两者其实是矛盾的。我总觉得,现今兰花挑剔的生长条件,所谓东引晨光,南北要纳清风,西要临竹林或树荫,百般珍惜、千种爱护,越名贵品种越为疏叶小花,实在是文人在书斋里不断修理的结果。清净闺房配以幽兰之曲,宋以后,这幽字本身就是走了味的。



于是就觉得,幽兰之幽本在潜隐中,精妙在香意幽遁,游移于水声幽咽、山势崆峒间,它本应是李贺的诗句“薄薄淡霭弄野姿,寒绿幽风生短丝”中描述的模样。现今兰花的雅致实在是虚弱文人在兰室中一代代精致雕琢所成就,越培植就越多矫揉造作的匠气,它们倒成为宋明清文化气质越来越纤弱的一个真实写照。












正月十五本来就称元宵,元是首,宵本来就是夜,通宵达旦,很明确的意思。元宵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按说只是新年新月诞生,可又称上元节。上元是古历之名,指日月五星皆会于子,是历始,就天地人关系而言,要比新年第一天“元正”重要得多,这也是元宵节成为过年高潮的真正原因。按《史记 .天官书》的记载,这一天的习俗为“望日”,要从天黑祭祀太一到天亮,万民同祀。古人认为,太一是形成天地的元气,是至高无上的,有天地才有阴阳、四季,“上元”的名称就来自此。



元宵灯会,是烛光祭祀守夜发展的结果,万民同祀演变成万民同庆,灯会就变成民俗中最早的狂欢节。按照三国王朗在《秦贺朔故事》中的记载,秦时元宵夜已经是“百华灯树”,“端门设庭燎火炬,端门外设五尺三尺灯,月照星明,虽夜犹昼”。到唐朝时玩到最奢华,张鷟在《朝野佥载》中说,睿宗先天二年的正月十五,在京师安福门外作灯轮,高二十丈,金玉锦绣包装,燃五万盏灯。上千宫女“衣罗绮、曳锦绣、耀珠翠、施香粉”,一花冠、一披肩都需上万钱。宫女与民间亮丽女子同庆,要在灯轮下踏歌三天三夜。五代王仁裕在《开

元天宝遗事》中的记载,与此相比就相形见绌了,他说韩国夫人当时是做了一棵高八十尺的“百枝灯树”,竖在高山上,“百里皆见光明,夺月增色”。



但元宵节吃汤圆,起码在唐代还未普及。有关食俗,早时《玉烛宝典》说,正月十五日作膏粥以祠门户。膏粥是用油脂熬的粥,为什么要以这种粥祠门户?东晋干宝在《搜神记》

里说,是为祭蚕神。《搜神记》中记载的故事,说吴县有个张成半夜起来,发现有女子立在屋角,举手招呼他说,我是这里的神,明年正月十五,宜熬白粥,泛膏于上,保你年年蚕都丰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的说法是,这一天祭门神,先把杨树枝插在门上,随树枝所指摆酒席,在豆粥里插筷子祭祀,到晚上要迎紫姑神占卜。紫姑其实是厕神,管厕所与猪圈。据南朝宋刘敬叔在《异苑》中的说法,她原是大户人家妾,因正房嫉妒,经常让做脏活,在正月十五日夜激愤而死后成仙。这显然是农耕社会原始的烙印,早被以后元宵的意义所淘汰。



有说法,唐代已有汤圆,证据是在唐代作家段成式的笔记《酉阳杂俎》中,在说到“酒食”时记有“笼上牢丸、汤中牢丸、樱桃饣追”。许多学者认为,这牢丸就是汤圆,比如清代学问渊博的俞正燮就确凿地说,“牢丸之为物,必是汤团”。从字意理解,“丸”是清楚的,而祭祀用的牛羊猪等都称“牢”,这样理解,牢丸确有肉馅在其中。但如果汤中牢丸真是汤圆,西晋束皙的《饼赋》中就已经说:“四时从用,无所不宜,唯牢丸乎!”这个束皙大约在公元 300年已经死了。



细究,束皙《饼赋》中说,春天宜吃馒头,夏天宜吃“薄夜”,秋天宜吃“起溲”,冬天宜吃“汤饼”。那时面食都称“饼”,按汉末刘熙《释名》中的解释,饼是“溲面使之合并”,“溲”是以水调和。后人注释,“薄夜”是一种两面贴在一起,烙后才能分开的薄饼;“起溲”是发面饼,汤饼是面条。束皙说,牢丸则是从冬到夏,终岁可吃。他描写,这是用磨得很细的面和到极黏,显然是面粉而非米粉。将肥瘦各半的羊肉猪肉剁碎成末,拌以葱姜、辛桂、椒兰、盐和豆豉搅匀后要先上笼蒸熟。然后,挽起衣袖,“面迷离于指端,手萦回而交错”,显然是重新揉面。“纷纷驳驳,星分雹落,笼无迸肉,饼无流面”,和后面的薄而不破,“弱似春绵,白如秋练”合在一起,有人说是今天的包子,却又无法说明一个“丸”字。
饣追更可能是汤圆的前身。《开元天宝遗事》中还有一条记载,说唐明皇天宝年间,正月十五官员们造“面茧”,以官位帖子卜是否有升官的可能。这个“面茧”被认为是饣追。在明朝王志坚的《表异录》中,有“宇文让置毒糖饣追,今之元宵子也”的记载,可惜查不清关于宇文让的故事。《太平广记》中引《卢氏杂说》,记载一个尚食局的造饣追手献艺。其中提到做饣追所需大台盘一个,木楔子三五十根,烙饼用的平底锅与炭炉,好麻油一二斗及南枣烂面。楔子是为填补大台盘的不平处,烂面包上南枣,以银篦子刮圆后,放入油锅,炸后用爪篱捞出在“新汲水中良久”,再入油锅,“三五沸捞出”,抛在台盘上,因为圆,就会“旋转不定”。



北宋末,开始有明确的汤圆记载。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与周密的《武林旧事》中都提到圆子,北宋号称“幽栖居士”的女诗人朱淑真先有《圆子》诗:“轻圆绝胜鸡头肉,滑腻偏宜蟹眼汤。纵可风流无处说,已输汤饼试何郎。
”十分明确,描写的就是今天的汤圆。后来南宋大臣周必大又有《煮浮圆子》诗,诗前记“元宵煮浮圆子,前辈似未曾赋此,坐闲成四韵”,诗为:“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巡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从诗中看,第一,将圆子看作了团圆象征,补充了闹元宵的意味。第二,起码当初周必大以为,这种食品还是新鲜。第三,星灿乌云,乌云很可能是指芝麻或豆沙之类的馅料,其中“星灿”有无可能是猪油呢?



这首诗后,周必大另有《再赋》:“时节三吴重,匀圆万里同。溲浮虽有法,烹煮岂无功。杜喜云抄白,徐妨酒复中。策勋俱是秫,适口不同风。
”秫就是糯米,中间句难解——杜徐并称,应指唐代治狱的杜景佺与徐有功,抄白是誊写的公文,但这杜徐与汤圆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实在是一头雾水,只能存疑求找答案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