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黄金、石油和牛油果:16件商品中的拉丁美洲发展历程
》
售價:HK$
86.9
《
母亲的选择:看不见的移民保姆与女性工作
》
售價:HK$
74.8
《
城邦政治与灵魂政治——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政治哲学研究
》
售價:HK$
129.8
《
3分钟漫画墨菲定律:十万个为什么科普百科思维方式心理学 胜天半子人定胜天做事与成事的权衡博弈之道
》
售價:HK$
54.8
《
1911:危亡警告与救亡呼吁
》
售價:HK$
76.8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HK$
75.9
《
笼中王国 : 18世纪法国的珍禽异兽与社会文化
》
售價:HK$
74.8
《
思考的框架3:风靡华尔街的思维训练法
》
售價:HK$
64.9
|
編輯推薦: |
北大十堂中国新诗课,以富有生命感的精湛解读,打开新诗审美世界的大门,解读新诗的隐喻、意向、美学与思想。
|
內容簡介: |
《新诗十讲》源自北大孙玉石教授的十堂精湛的中国新诗课,作者用诗的语言,为我们全方位咀嚼闻一多、徐志摩、戴望舒、穆旦等人的经典新诗,以及其背后的时代与国家、个体与社会、生命与死亡、文学与爱……通过细致的解读,深入挖掘了中国新诗创造者所传达的隐喻、意向、美学与思想,展现了中国新诗整体发展的历程和多元化。
|
關於作者: |
孙玉石,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1935年11月生,1960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1964年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至退休。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鲁迅与五四文化以及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著有《〈野草〉研究》、《中国初期象征派诗歌研究》、《中国现代诗歌艺术》、《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等。
|
目錄:
|
目 录 7
读闻一多的诗 点得着灵魂的烛光 29
读徐志摩的诗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53
读李金发的诗 怪丽而深沉的歌 79
读戴望舒的诗 将有情的眼埋藏在记忆中 151
读卞之琳的诗 我的忧愁随草绿天涯 241
读何其芳的诗 梦中升起的小花 293
读废名的诗 轻松中浸着悲凉与沉重 325
读冯至的诗 我来到时,只剩下一片月光 337
读辛笛的诗 描一个轻鸽的梦 355
读穆旦的诗 一曲爱情与人生的美丽交响 441
|
內容試閱:
|
代序
谈谈新诗作品的
阅读与接受
中国新诗,摆脱旧体诗而独立萌生发展,自20 世纪的1917 年以来,到21
世纪的头一个十年,已经走过了九十多年的历程。从胡适、刘半农、郭沫若等
或写实或浪漫或明白易懂的白话诗,经过李金发、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
林庚、废名、穆旦等人的象征派、现代派、意象派诗,到20 世纪80 年代后产
生的朦胧诗、后朦胧诗,以及现今各种各样表现方法复杂多变的现代诗,新诗
发展的一个重要艺术趋势,是作者的传达方式越来越追求复杂和多元,对于诗
歌的阅读与接受,也越来越多了一些隔膜和障碍。也就是说,就这一类表现方
法复杂的新诗而言,诗的创造者与接受者之间,出现了比较大的理解上的鸿沟。
为此,作为研究者和批评者,就有必要从理论上进行一种努力和建设,即
在宏观地和历史地研究新诗现状和发展的同时,如何注意复杂文本的微观研究,
也就是多进行一些美丽而复杂文本的细读、解析的工作,从基础上激发起读者
走近和阅读新诗的兴趣,提高他们对于新诗阅读与接受的素养和能力,使得更
多读者能够从新诗阅读中,获得一种美感的熏陶和精神的愉悦。多年以来,我
自己本身也带领学生,通过课堂教学、理论著述、作品读解,进行所谓重建现
代“解诗学”的工作,就是这种努力的一种实践。
作为一个读者、接受者,也有必要进行自己接受心态的调整与文化素质的
提升。中学语文教师,既是普通读者,也是施教育人的教育者。我以为,要解
决这样一个普遍存在的新诗“阅读和接受”的问题,作为一位中学的语文教师,
主要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对于新诗创造出的朦胧性与神秘美,要有一种积极的接受心态。
新诗自从诞生的时候起,就存在不同形态的艺术探求和美学差异。伴随
这种现象而来的,对于诗的朦胧性和神秘美的讨论,也一直存在反对还是赞成
的分歧。如胡适的《蝴蝶》《老鸦》,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天上的
街市》,周作人的《小河》,大多都明白清楚,很好懂,创造者的追求与读者的
接受之间,几乎没有多少距离。而另外一类,当时也出现了一些比较含蓄的作
品,如沈尹默的《月夜》:“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我和一棵顶高
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短短四行,只给你一幅自然景物和氛围的图景,
诗里传达的意思,却比较隐秘,不易为人弄清楚。朱自清1935 年编的《中国
新文学大系》里,就没有选这首诗,他认为,这首诗作者表现得“不充分”。
其实它所采用的,是一种传统诗里有的,也是新的艺术表现方法:在略带象征
性的自然景物与氛围的描写渲染中,暗示或烘托出自己所赞扬的一种“五四”
时期的“人格独立”的思想。它具备一种朦胧性和神秘美的特征。
胡适当时提倡白话诗,不赞成“抽象的写法”,提出要用“具体的写法”,
创造出一种“逼人的影像”。这主张本来是对的,但他在这里接受了20 世纪20
年代美国意象派诗的现代影响,却丢掉了意象派主张的意象呈现而避免直白的
追求诗歌现代性的灵魂。他提出,新诗写得越明白清楚,越有力。在他看来,
明白,清楚,加上有力,就是美。因此,他肯定古代元稹、白居易的诗歌写实
传统,而否定李商隐、温庭筠代表的晚唐诗含蓄蕴藉的传统。他认为唐末“有
李商隐一派的妖孽诗出现”,李商隐的《锦瑟》,“这首诗一千年来也不知经过
多少人的猜想了,但是至今还没有猜出他究竟说的是什么鬼话”。甚至对于杜
甫《秋兴八首》这一寄托很深的抒情杰作,胡适也否定说,虽然它能“传诵后
世,其实也都是一些难懂的诗迹。这种诗全无文学的价值,只是一些失败的诗
顽艺儿而已”。(《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国语文学史》)对于这种狭隘偏颇的
美学观念,梁启超1922 年在清华学校关于古典诗歌研究的长篇讲演稿(后来发
表于《改造》杂志,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里,**次尝试用
西方文学研究的方法,用写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这三种观念,去梳理
中国古典诗歌,肯定了自《楚辞》开始,至李商隐诗这一脉系的象征诗的艺术
价值和神秘美的意义。在这篇文章里,梁启超表达了不同于胡适的意见。
此后,这种意见越来越多了。1926 年,周作人反对新诗过于透明,像玻
璃球一样,缺少余香和回味,提出了如何将西方诗的“象征”与中国传统诗的
“兴”融合起来,寻找新诗发展道路的构想。20 世纪30 年代初,戴望舒提出这
样的美学诉求:诗“不单是真实,亦不单是想象”,诗的传达应当是“像梦一
般地朦胧的”“泄漏隐秘的灵魂”的“吞吞吐吐的东西”,它的动机是在于“表
现自己与隐藏自己之间”。一直到20 世纪30 年代后期的1937 年,胡适、梁实
秋在《独立评论》上,还串演了一场“双簧戏”,反对“看不懂的文艺”,周作
人、沈从文立即站出来发表文章反对,赞成李金发、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
等对朦胧性的现代诗的探索。他们作为“看不懂的文艺”的辩护者,认为这些
作者的作品具有一种含蓄蕴藉的抒情特性,他们不是没有能力表达自己,而是
拥有了艺术地表达自己个性的能力。因为作品艺术追求与传达方式不同,我们
就不能用同样的尺度,同样的眼光,去看待这些不同层次的作品了。
回顾已经过去的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值得回味的历史重现。从
20 世纪20 年代到40 年代,关于“朦胧”以及“看不懂文艺”的争论,到80
年代以来关于朦胧诗的争论,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面对文学艺术乃至诗
歌的出现,我们作为阅读者和接受者,应该调整和转变已经习惯于阅读“明白
清楚”的文学作品的心态,对于那些更复杂更含蓄更富蕴藉的作品,由兴趣的
单一而走向多元,感觉上由远离陌生而接近熟悉,审美上由不懂、拒绝而走向
认知、接受,使自己从情趣与习惯上“不拒绝陌生”,经过不断地熏陶和养成,
提升对于这类有深度“余香和回味”美的作品接受理解的审美能力。
第二,如何进入和解读那些具有朦胧性和神秘美的新诗作品。
从象征主义诗学方面,如何把握和养成自己进入这类含蓄蕴藉、表现复杂
的诗歌作品的观念与方法?*重要的,是要注意把握具有复杂性神秘美的文学
作品,从多个方面认识和理解这些诗特殊的传达方法,与我们习惯接受的传统
传达方法不同的特点。
(1)注意诗的意象的象征性。自19 世纪中叶以来,从法国的象征派诗创始
者波德莱尔开始,对于以前写实主义、浪漫主义诗歌直抒胸臆的传达感情的方法
进行反叛,提出诗人个人思想感情与“客观对应物”之间“契合”的现代性象征
诗学理论,自此产生了通过象征的物象暗示传达感情的诗歌艺术。后来,20 世
纪初年美国、英国的意象派诗、T. S. 艾略特《荒原》所代表的现代派,虽然在意
象的理论、玄学与象征结合的智性诗理论方面有不少新的发展,但以物的意象象
征诗人要传达的感情,还是诗歌现代性追求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在20 世纪30
年代关于新诗“晦涩”的争论里,批评家李健吾在为那些崛起的新诗人辩护时,
非常简化地说明诗里面传达感情方式的三种形态:写实主义是描写出来的,浪漫
主义是呼喊出来的,而象征主义是烘托出来的。烘托,就是诗人不把自己的感
情直接告诉你,而是创造出一种与感情相契合的诗化了的物象,即意象,从而把
自己的感情、智性,一点儿一点儿暗示象征给你。我们读一首诗,首先要通过
直觉感悟、理性思索、反复琢磨,弄清楚这首诗里的意象、蕴蓄和烘托的内涵究
竟是什么。
如戴望舒1937 年3 月写的一首小诗《我思想》:
我思想,故我是蝴蝶……
万年后小花的轻呼,
透过无梦无醒的云雾,
来震撼我斑斓的彩翼。
作者以短诗前三个字作为诗的题目,实际是一首传统的“无题诗”。它本
身就需要隐藏模糊抒发的感情,诗要传达的是什么意思作者隐藏起来了,没有
告诉你。他用蝴蝶、小花、云雾这三个互相关联的意象,构成了一种传达感情
的象征世界,把自己想传达的意思、思想,通过这个象征世界,烘托和暗示给
你。我们反复阅读后,可以发现,蝴蝶意象,暗示一种美丽,是被吸引者;小
花意象,暗示一种美的吸引源,一种对于蝴蝶的理解的化身;无梦无醒的云雾,
暗示一种死亡的懵懂混沌境界。弄明白这些含义或关系之后,再进入对诗的理
解,就会大体弄清楚诗人想告诉你的意思可能是多层的。一层是,对于被当时
诗歌界所尖锐批评的自己所追求的新诗创造艺术美理念的坚信:“我”创造(思
想)着,故“我”是美丽的(蝴蝶);即使“我”被别人所彻底否定了,即使
“我”死去了,即使是在一万年之后,一旦有理解者(小花)轻轻地呼唤(对
于美的理解和认知),“我”就会透过“无梦无醒”的死亡境界,重新复苏、呼
吸,重新展示“我”的美丽(“来震撼我斑斓的彩翼”),重新振翅飞翔。这是
一种理解,象征诗有多义性、模糊性,也可以有另外的理解:在当时日本侵略
战争迫近的时代背景下,这是作者对于自己生命意义的一种思考,或是以庄周
梦蝴蝶、蝴蝶梦庄周的生命虚无的想象,抒发一种负面的思想慨叹。无论如何
理解,诗人在短诗里想告诉你的,是一种抽象的思想,但通过与蝴蝶的因果关
系的分析,你所获得的是一个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的一种美
的获得和享受。如果你拒绝接近它,理解它,就失去了一个接受美和享受美的
机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