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HK$
45.8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HK$
342.7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HK$
135.7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HK$
102.4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HK$
216.2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HK$
67.9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HK$
79.4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HK$
102.4
|
編輯推薦: |
文化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和竞争力。营造和谐的人文书香社会,提倡全民阅读,提升大众文化修养,已成为有识之士致力推动的一项社会活动。“书魅文丛”是一套展现书香魅力、倡导全民阅读的系列丛书,旨在通过展现读书的魅力,引导国民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国民文化素质,为构建和谐的人文书香中国插秧播种
|
內容簡介: |
本书系“书魅文丛”(第二辑)之一种,收录了知名儿童文学作家孙卫卫三年来和书有关的日记。作者把对几百本书的感悟和对名家大家的思考都凝结在他的日记里,文笔亲切自然,似乎在与读者诉说着悄悄话。书中同时配有大量作者喜欢的书影,形式十分活泼,阅读体验轻松有趣,是一部值得细细品读的日记体书话。
|
關於作者: |
孙卫卫,1975年生于陕西周至,1998年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中国新闻出版报》总编室主任、编委等职。现为机关工作人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男生熊小雄和女生蒙小萌》《班长上台》《小小孩的春天》等文学作品20余部。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中国新闻奖等。作品被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儿童文学卷》(1977—2000)等选本和高等师范院校儿童文学教材。图书入选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100种优秀图书”,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等。
|
目錄:
|
2011年
像巴顿那样
“姐,好日子还是来了!”
从前的稿费
改掉坏习惯,每天进步一点点
《旁之边兮》
叶圣陶喜欢喝绍兴老酒
天才、勤奋、机遇缺一不可
《城外的向阳湖》
你不知道我有多么喜欢
依然爱秦腔
周海婴的签名
扫红的书
闲时看看,了解历史
再回南京
再远的日子也会到来
过好当下,珍惜今天
曾国藩的“日课十二条”
想起了《太平杂说》
原来他就是柳苏
三联偶遇沈昌文
《完美的花朵》
买DVD《查令十字街84号》
杨红樱画本
告诉他们,我还在写
《经典这样告诉我们》
《送你一个长安》
优秀的女性
尚飞鹏的诗
“老”作家刘海栖
《布衣:我的父亲孙犁》
老舍与赵清阁
《中国编客》
儿童文学编辑们的书
“你是超级爱书人”
“海豚书馆”
书贵在读
《目光:张之路谈艺录》
裴显先教授去世
先完成,好不好是其次
急流勇退与灰头土脸
成功的途径
书山形状火炬塔
朱述新因《废都》影响仕途
打打篮球挺好
做好事就是在拜佛
人的一生都是在服务
把心安顿好
董桥的句子
简介还是短一点
很难形成交集
编辑*恨不按时交稿
不能参加安兄的作品研讨会
《开卷闲话六编》
《〈弟子规〉到底说什么》
于娟《此生未完成》
《书虫日记二集》
何金慧父亲打来电话
白连春写在《北京文学》打工
郭风送朋友水仙花
如果让我写樊发稼老师
中国书店买旧书
董桥看书不留书
日记和书信帮我练笔
二十年,一下就过去了
读书的目的
樊发稼:向孩子们学习
《书人》好比小伙子和大姑娘
吴克敬《伤手足》
孙犁报纸副刊编辑奖
中国足球又输了
《放下:快乐之道》
济南淘旧书
张亚勤:勤奋和承诺
孙犁:关于编辑和投稿
纸质书消失引激辩
写日记的矛盾
喜欢看《天天向上》
我的书勾起了她的回忆
给书判了“无期徒刑”
从没去过潘家园旧书市场
孙犁喜欢的作家
一切节省都是时间的节省
说到做到
新书打折似乎也不正常
现实版《趣经女儿国》
武林兄唱歌
周晨第四次获“中国*美的书”
《八十溯往》
我见到了贾平凹先生
说我临过爨碑
儿童文学研究会
“确是难于删去一个字”
我更喜欢“爱书人”这三个字
和家乡同学共勉
陕西浐灞要搬走
纸上得来终觉浅
“民间”也是个鱼龙混杂的地方
三本有意思的书
督促自己快快写儿童文学
未来是白纸
“放下”
《先生姓钱》
书的风格
《一碗阳春面》
和过去一年慢慢告别
2012年
《我走进了城市》
总要有领头羊
希望家乡出版社多出儿童文学书
《思无邪——当代儿童文学扫描》
搬运道具
《前思后量》
喜欢《猫武士》的嘀嘀
喜欢《文汇报》“笔会”版
再见了,我的记者生涯
《文学经典记忆:作家出版社首版珍藏图书选》
更喜欢《微书话》
没有人再小视《华商报》
人是复杂的动物
|
內容試閱:
|
叶圣陶喜欢喝绍兴老酒
2011年2月20日星期日
看叶至善《舒适的旧梦》(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年7月出版,责任编辑:汪稼明)。第一篇是写他父亲叶圣陶的书房“未厌居”的,篇名叫《记未厌居》,其中有一段:
父亲那时在商务印书馆工作,替去欧洲的郑振铎先生编《小说月报》,自己写点儿什么,都在吃过晚饭之后。酒是要喝一壶的,带着微醺,写到十点过后才回房休息,几乎天天如此。
要喝一壶呀,我猜想是绍兴老酒,而不是白酒。
曾国藩的“日课十二条”
2011年5月2日星期一
看赵焰的《晚清有个曾国藩》。到北京后,曾国藩一直坚持写日记。赵焰说,在曾国藩一生中,日记仿佛是他另一个影子,守护着他的生活,也守护着他的思想,让他更清楚地认识外部世界,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
曾国藩曾为自己制订了严格的修身计划,曰“日课十二条”,内容主要有:
一、主静:无事时整齐严肃,心如止水;应事时专一不杂,心无旁骛。
二、静坐:每日须静坐,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决不恋床。
四、读书不二:书未看完,决不翻看其他,每日须读十页。
五、读史:每日至少读《二十三史》十页,即使有事亦不间断。
六、谨言:出言谨慎,时时以“祸从口出”为念。
七、养气:气藏丹田,修身养性。
八、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随时将自己当作养病之人。
九、日知其所亡:每日记下茶余偶谈一篇,分为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十、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不可一味耽搁,否则最易溺心丧志。
十一、作字:早饭后习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皆作为功课看待,决不留待次日。
十二、夜不出门:临功疲神,切戒切戒。
英雄人物都有着异乎寻常的定力或者自制力。有一次,曾国藩去菜市口看杀人,回来在日记中狠狠地批了自己一顿。一种说法是,他并没有看成,是约朋友一起去看,结果走到半道,他觉得这样不好,又回去了。
曾国藩把读书作为一种修身,即使带兵打仗,稍有空闲,他也总是捧起一本书,边读边思考。作者写道,读书,在曾国藩看来,不仅仅是学习,更重要的,还能克服骄惰、奢靡以及浮躁的性情,让自己随时随地都能沉静下来。
曾国藩生于1811年11月26日,卒于1872年3月12日。3月12日,也是孙中山的忌日。
铁凝第一次见冰心
2012年3月18日星期日
《好德好色——吴宓的坎坷人生》终于看完。为吴宓一生的经历叹息。吴宓曾说:“别与梅光迪君在美国相识,无从接受其反对陈独秀、胡适新诗、白话文学、新文化运动之主张,并不获由梅君导谒白壁德先生,受其教,读其书,明其学,传其业,则后来必无《学衡》杂志之编辑与出版。而宓一生之事业、声名、成败、苦乐,亦必大异,而不知如何。总之,一切非人为,皆天命也!”
作者史元明说:“吴宓总是在关键时刻犹豫不决,到了芝麻小事上反倒主见坚定。”
我觉得,即使吴宓没有遇到梅光迪,以他的性格,到头来,还会有很多不如意和悲剧发生。比如,追求毛彦文,即使追到、成婚,也不会长久。毛彦文看到了这一点,才一直拒绝和吴宓结婚。在这一点上,毛彦文比吴宓聪明。
下午,到中关村图书大厦。也是好几年没来这个书店了。时间有限,我只是看了散文专柜,用手机记下了几本准备在网上买的书。
买书六本: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冰心文选》之佚文集和书信集,姜德明的《流水集》等。
《冰心文选》佚文集记述了铁凝第一次见冰心。那是1983年3月29日,编辑张曰凯带铁凝到冰心家。当时,铁凝二十五岁,冰心八十三岁。路上,铁凝问张曰凯:“我叫她冰心阿姨好吗?我去了说些什么呀?”张曰凯说:“随便你。”见面后,铁凝叫冰心老师。冰心问铁凝结婚了没有,铁凝说还没有。冰心说:“这事可遇不可求。你现在出名了,可能会收到很多来信,你要谨慎。头一封信赞扬你的作品,第二封信谈人生哲学,第三封信就向你求爱了。”
冰心为铁凝题词:
有工夫的时候,多看些古典文学和外国小说(译本也好),这样眼界广些,词汇多些,于年轻的作者有便宜的地方。
铁凝小朋友。
冰心
三·二十九日
陈忠实:“获奖”是不可期盼的
2012年4月23日星期一
给《中国图书商报》原记者吴妍发短信:“你现在还好吗?什么时候复出?真想看到你的文字。”她回复:“一个字都不写啦,对写字的兴趣目前看来彻底消失,都转移到别处了。”
我想,吴妍肯定找到了比写字更有意思的事,要不她不会说这话。我如果不写字,还能干什么呢?
4月20日出版的《文艺报》头版刊登李晓晨采访作家陈忠实的访谈——《无论小说还是电影,人物与时代都是血肉相连的》。
关于作品中的方言、作家改行当编剧以及同名电影《白鹿原》未能获金熊大奖,陈忠实说:
“我在写小说时对使用方言有自己的把握尺度,一直坚持要让其他地方的读者能从字面上把握词句70%的意义,否则我不会使用。电影在方言的使用上走得更远,但他们也听从我的建议删掉了许多粗话和特别生僻的用法。
“对那些本身具备编剧天赋和才能的作家,当编剧是件好事,但不是每个作家都能当编剧,像我,即便写一集给我100万,我也写不出来。我不赞同在写小说时老惦记着改编成剧本,这违背了文学创作的规律。
“每年诺贝尔文学奖公布时,获奖者本人都很惊讶,所以我觉得‘获奖’是不可期盼的,希望越强烈反而越容易失望。我们就踏实搞自己的艺术创作,获奖固然好,获不了也没啥遗憾的,眼睛总盯着奖杯是很难受的。”
下午5点多,朋友宋方金发来短信:“卫卫,刚在书店站着看完了《陶辛题(男)的故事》。好玩,幽默。见微知著。亲切的文字。祝春安。”
我知道这是方金对我的鼓励。想起他,就想起他的那首诗《我有三个姐姐》。祝方金和她们都好。
中国最早的藏书票
2012年7月11日星期三
收马国兴兄寄来的《小小说选刊》增刊毛边本。
刘司长赠两副扑克,分别是鲁迅照片和藏书票。有一张印有“关祖章藏书”的,据说是中国最早的藏书票,大约出自1914年,是台湾藏书票收藏家吴兴文发现并收藏的。刘司长说他特别喜欢这张藏书票。我以前见过,没有在意。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2013年11月22日星期五
早上起来,看到未来出版社孟讲儒兄的短信,他说“陕西儿童文学作家方阵”丛书准备启动,希望我能参加。
短信是晚上12点4分发的,那个时候,我已经关灯睡觉了。
我支持这一创举,我真心希望家乡的出版社多出原创儿童文学作品。
我曾经工作的《中国新闻出版报》今天发了我的同事、记者涂桂林写我的文章。退休的赵进军老师看到后,发来短信,问候我。她说居然不知道我写作。她在的时候,我确实没怎么写,发的也少。我曾经写过文章,感谢她,后来收到书里,我问给她寄了吗,她说没有。她退休的时候,我给她送过一张卡片,不舍她离开报社。她走的时候,对我说过一些话,其中记得最清楚的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