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循序渐进Node.js企业级开发实践
》
售價:HK$
97.9
《
海外中国研究·中国早期的星象学和天文学
》
售價:HK$
152.9
《
诡计策划师 午夜文库
》
售價:HK$
53.9
《
管道的力量(畅销美国30年的财富经典,销量超100万册)
》
售價:HK$
54.8
《
长安曾有少年郎
》
售價:HK$
43.8
《
何以为园:中国江南古典私家园林的经济解释
》
售價:HK$
74.8
《
漫画图解博弈论:段位经商谋略之道 赢家是怎样炼成的
》
售價:HK$
43.8
《
斯坦福高中校长给父母的6堂课
》
售價:HK$
87.9
|
編輯推薦: |
《语言、意向与存在》可供高等院校哲学专业的师生参考也希望能为所有的哲学爱好者提供帮助?
|
內容簡介: |
《语言、意向与存在》以20世纪哲学的语言转向为背景结合现代西方分析哲学和现象学这两种传统从?S是P”这谓进结构的分析出发探讨语言在语境中的构造过程和机制特别是对语言生成过程中隐喻与语义意向构造之间的关系做7较为深^的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对分析哲学所关心的指称意义和真的问题从语境关联的角度给出种新的诠释并对哲学的诖释学转向和修辞学转向与语境的关系儆7较为系统的论述为我们理解语言如何与世界相关联提供种新的视角
|
目錄:
|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语言的意向性及其研究思路
第一节 从语言的逻辑分析到意向性研究
第二节 意向性及其研究态度
第三节 意向结构及其语言分析思路
第二章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演变
第一节 “存在论”与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语言的存在性之谜与海德格尔对存在论的分析
第三章 语言的意向构造
第一节 “是”的意向构造性
第二节 隐喻与语义的意向构造
第三节 意向性与语境
第四节 语境的形成条件及其原则
第四章 指称及其语境关联
第一节 涵义与指称对象
第二节 我们如何用语言去指称事物
第五章 意义及其语境关联
第一节 意义及其构造的语境化过程
第二节 意义构造的内在机制
第六章 真之语境分析
第一节 “真”之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第二节 “真”与“谓述语句”的关系
第三节 “真”的语境关联性
第七章 语言的诠释、修辞与语境
第一节 语言诠释的语境维度
第二节 语言修辞的语境维度
第三节 诠释学、修辞学、辩证法及其相互关系
第八章 语境与存在
第一节 语境分析何以可能
第二节 存在、物理实在与语境
结语:语言、意向与存在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语言的意向性及其研究思路
语言转向是贯穿于20 世纪西方哲学发展中最受人们关注的运动。 这场运动不仅出现在弗雷格和罗素及其传承者的英美哲学那里, 同时也发生在以胡塞尔、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利科、德里达等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哲学中。 ①如果把语言转向仅看作是对语言的重视和分析, 那么我们不仅低估了这场哲学运动的意义,并且也无法给予它一个恰当的历史评价。 因为在古希腊和中世纪的哲学中已经对语言进行过深入地探讨, 可见哲学的语言转向并非以此就能说得清楚。 所以, 我们需要从更深的层面来寻找原因。
第一节 从语言的逻辑分析到意向性研究
20 世纪被称为“分析的时代”, 这种说法看似简单, 但它描述了这样一个事实, 那就是分析哲学在当代哲学中占据了统治的地位。② 无论是科学语言的分析还是日常语言的分析, 分析方法已经成为20 世纪哲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回顾和总结分析哲学的发展对我们把握20 世纪哲学的脉络及其走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分析哲学的起源及其发展
通常人们习惯于把分析哲学说成是“英美” 分析哲学, 这种说法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误解, 即只注意英美哲学家的工作, 而忽视了其他地域哲学家的研究工作, 特别是忽视了这种分析哲学的思想渊源实际上就在欧洲大陆这一事实。 如果从分析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来看, 我们说“英奥分析哲学” 这种说法要比“英美分析哲学” 更为合适。③ 分析哲学主要是由弗雷格、罗素、摩尔、维特根斯坦、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维也纳学派逻辑实证主义、奥斯汀等为首的牛津日常语言哲学学派、后期维特根斯坦, 以及各种与指称和真的语义问题的考察相关的哲学家如蒯因、斯特劳森Strawson、辛提加、克里普克、戴维森、达米特等的思想构成。 其中, 主要体现了弗雷格、罗素和摩尔所开创的注重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的“理想语言学派” 和对日常的语法规则和语词意义进行语用研究的“日常语言学派” 两条线索。 如果追溯历史的话, 人们可以在英国哲学家洛克、贝克莱和休谟的经验论, 以及大陆哲学家康德的先验哲学中找到分析哲学的渊源。 甚至在古代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 也可以看到分析哲学方法的许多主题和预设, 如柏拉图的《克拉底鲁篇》, 以及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篇》 和《解释篇》 等都有语言的分析传统。 如果我们要恰当地概括当代分析哲学的起源的话,那么, 它可以看作是认识论中的经验主义传统, 以及康德的基础主义理论与19世纪后期弗雷格发明的逻辑分析方法和哲学理论相结合的产物。
弗雷格生前发表了40 篇论著, 其中最重要的有: 《概念文字》 1879 年、《算术基础》 1884 年、《函数和概念》 1891 年、《论概念和对象》 1892年、《论涵义和指称》 1892 年、《算术的基本规律》 第一卷1893 年、《思想结构》 1923 年 等。 在《概念文字》 一书中, 他构造了一种形式语言, 并且建立了一阶演算系统, 提出了逻辑主义的纲领——— “逻辑是数学的基础” 这一重要思想。 在1884 年的《算术基础》 中, 他比较系统和全面地表述了《概念文字》 一书的核心思想。 在导言中, 他明确强调了哲学研究的三个基本原则: 始终把心理的东西和逻辑的东西, 以及主观的东西和客观的东西严格区别开来, 决不孤立地询问一个词的指称对象bedeutuong, 而只是在一个命题的语境中才有指称对象, 牢记概念和客体的区别。① 第一个原则表明了从心灵中驱除思想,即拒斥心理主义。 第二个原则表明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语句, 而不是语词。 使用语言的根本目的是构造或使用句子, 而语词只有在语句的语境中才能确定指称对象。 第三个原则就是认识概念和客体之间的区别, 概念和客体的区分使他成功地进行了“涵义” 和“指称对象” 的划分。② 在弗雷格看来, 思想———思维活动的内容———不是意识流的构成物, 即它们不是心灵或意识的内容。 与感觉、内心印象和类似的东西不同, 思想是客观的, 而表象不是客观的。① 实际上, 直到人们把思想哲学与哲学心理学区分清楚以后, 才能够发生语言转向, 而语言哲学反过来又依赖于和促使我们从心灵中驱逐思想并因而拒斥心理主义。 人们认为, 弗雷格是历史上第一位对思想实质及其内在结构给予清晰说明的哲学家。 然而, 他认为分析思想的策略和途径是分析其语言或符号表达的形式。 从心灵中驱除思想是为了清除心理主义, 因为如果思想不是心灵的内容, 它们就一定处于与物理和个人经验的内在世界相区别的一部分现实空间中———即“第三领域”, 而这一空间成为他们抵御心理主义的前沿堡垒。 所以, 使用语言来解释思想而不借助于意识, 只是避免再回到心理主义,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可以把语言转向仅仅看作是一种策略。 这种策略为弗雷格和胡塞尔所采纳。 “当哲学家们有意识地接受弗雷格追求的策略时, 由此就明确发生了语言转向。” ②
在英奥哲学那里, 至少在维特根斯坦早期著作中包含了这样的思想: 世界是由事实构成的, 而事实的逻辑图像就是思想, 思想是有意义的命题, 命题的总和即是语言。 这样, 世界的逻辑结构就存在于语言的逻辑结构中③。 现代分哲学被当作是一种批判哲学, 它是对传统唯心论系统构造的形而上学的反叛。 但分析哲学也强调一种构造, 只是构造的基础发生了变化, 即从思辨的构造转向了语言的逻辑构造。 如果把世界的结构归结为命题的结构, 那么对世界的探究转化为对语言的逻辑分析就成为必然的了。
但我们是怎样获得世界的逻辑结构的呢? 维特根斯坦认为, 图像可以表象一切实在, 每一个图像都是一个逻辑图像, 而图像自身看不出其真假, 图像的真假在于其意义与实在的符合与否④。 如果世界和语言的逻辑同构只是一种最终依赖于图像的有效性。 而当构造理想语言成为一种空想时, 语言分析从语形、语义回到语用, 就是迟早的事情了。 因而, 维特根斯坦后期及奥斯汀和塞尔的意向性研究体现了这样一种趋势。
二、分析哲学研究兴趣的转变
从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 情况发生了变化。 这种变化体现为对语言的分析由过去的语形、语义分析发展为语用分析。 在这种趋势下, 人们逐渐对语言的意向和语境发生了兴趣,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从分析哲学内部来看, 这一转变肇始于传统分析哲学所坚持的还原论陷入困境。 与此同时, 哲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发展: 维特根斯坦从早期所坚持的逻辑语言分析转向了日常语言分析的立场, 认为传统哲学的问题源于错误地使用了日常语言。 他否认存在一切命题共有的逻辑形式, 提出了语言的概念并不存在一个不变的意义核心或本质, 而是体现了多种多样的“家族相似” 的不同用法。 哲学的任务就是对日常语言用法进行分析, 通过治疗语言疾病来治疗理智上的疾病。 蒯因驳斥了康德关于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的区分, 说明了分析命题的基础不是先验的, 而是经验的。 他认为, 以往的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划分是建立在“同一性” 的基础上的, 而“同一性原则” 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先验原则,而是经验的。 由此, 作为分析哲学的意义标准受到人们的普遍质疑。
其次, 奥斯汀通过对完成式语言和记述式语言的区分, 反驳了逻辑实证主义所坚持的意义分析标准。 他认为, 尽管完成式语言不具有记述式语言的真和假,但并不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它们都完成了一个语言行为, 都是施事话语和施事语句。 此后, 斯汀意识到记述式语言和完成式语言并无实质上的差别, 有些完成式语言也有真假之分, 从而提出了一种新的语言分类标准。 在《如何以言行事》这部著作中, 奥斯汀认为, 一个完整的语言行为可抽象出三种行为: “说话行为”locutionary、“施事行为” illocutionary 和“取效行为” perlocutionary。 具体地说, 说话行为是指符合语言习惯的、有意义的话语, 施事行为是指一种话语在语境中的“语力”, 而取效行为是指说话行为或施事行为在听者身上所起的作用。①塞尔继他的老师奥斯汀之后也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言语行为理论。 他认为说出某种语言就是在实施言语行为, 说话即在行事。 所以, 在他看来语言研究是行为理论的一部分。 心灵的意向性是最基本的, 语言的意向性是心灵的意向性所派生的, 因此言语行为是派生而来的意向形式。 由于言语行为同人类其他一些行为一样是人类精神的不同方面, 语言哲学不再被看作是“第一哲学”, 而是精神哲学的一个分支。
最后, 人们对心灵问题的兴趣迅速扩展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是与20 世纪60年代以后计算机技术及相关科学技术领域的迅速发展有关。 科学已经意识到人类心灵隐藏着许多需要科学探索的奥秘。 为了揭示它们, 现在许多人已经加入到研究人的心灵的工作中来, 他们有神经科学家、生物学家、数学家、语言学家、计算机专家、认知科学家和人类学家。② 今天无论是哲学界还是自然科学的相关领域都对心灵的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可能他们认为, 在心灵问题上的进展可以为其他相关领域的发展找到突破口。
对意向性的研究在中世纪已经开始, 18 ~ 19 世纪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边沁Bentham 就把意向性作为区分有意图和没有意图的行为标志。 当然, 对意向性进行深入研究的当属弗朗茨??布伦塔诺。 布伦塔诺生前从来没有完整地叙述过他的哲, 他的大部分学说是从他死后发表的遗著中得到的, 然而, 我们在他的遗著中所看到的并不是一个自身完整的体系。 人们对于布伦塔诺的研究对现代哲学所具有的意义, 直到现在还没有充分认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现代哲学各个不同方向的许多线索都在布伦塔诺那里汇聚在一起: 首先, 他开创了现象学,是胡塞尔的老师, 对胡塞尔产生过重大影响, 从这种意义上讲, 他是马克斯??舍勒尔和马丁??海德格尔精神上的“祖父”, 其次, 布伦塔诺对本体论和形而上学的研究, 特别是他对范畴的分析, 为现代哲学关于存在的理论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最后, 布伦塔诺关于语言逻辑是哲学研究的出发点的观点, 与现代经验哲学, 特别是英美分析哲学方法有许多明显的相似之处。 尽管我们很难确定布伦塔诺对现代西方分析哲学产生了多么大的影响①, 但至少可以说, 现象学和分析哲学作为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主要流派, 在布伦塔诺那里, 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思想源泉。
第二节 意向性及其研究态度
意向性问题是现代语言哲学研究中越来越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也是许多学科研究和探讨的具有多学科交叉点性质的问题, 如心理学、心灵哲学及认知哲学等都对意向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意向性问题不仅涉及语言如何与世界相联结, 同时, 也是语言哲学与心理学、心灵哲学及认知哲学相互沟通的桥梁。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 它具有表征的功能。 而要说明和揭示语言的表征功能及其机制, 就必然要涉及语言的意义、指称、真, 也必然会涉及人的心理意向活动。 因此, 意向性研究对于研究语言的形成及其发展、语言和心灵, 以及语言和认知的关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塞尔认为: 意向性问题是心灵哲学和语言哲学的交汇点, 语言哲学和心灵哲学就是通过它连接在一起的。 他认为, 由于言语行为是人类行为的一种形式, 表征represent 对象和时态的言语能力是个更为一般的把有机体和世界联系起来的心灵能力, 任何言语和语言的完整说明都需要对心灵 大脑如何把有机体和世界联系起来给予说明。 因而, 可以说, “语言哲学是心灵哲学的一个分支”②。
一、意向性的本质和特征
当代心灵哲学关于意向性的研究始于布伦塔诺, 他是通过说明心理现象的本质特征而提出他的意向性理论的。 在《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 一书中, 他指出: “中世纪经院哲学用关于某个对象的意向或精神 中存在这个概念来指示任何心理现象, 而我们则把它称为———尽管如下说法不无含糊之处———对于某内容的关联性, 对于某对象的指向性在这里它不应被理解为某种实在物, 或一种内在的对象性gegenstandlichkeit。”①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布伦塔诺把意向性从心理学的精神分析中拯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