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文版SOLIDWORKS 2024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版)
》
售價:HK$
98.9
《
纯数学教程
》
售價:HK$
85.8
《
威尔士史:历史与身份的演进
》
售價:HK$
107.8
《
黄金、石油和牛油果:16件商品中的拉丁美洲发展历程
》
售價:HK$
86.9
《
母亲的选择:看不见的移民保姆与女性工作
》
售價:HK$
74.8
《
城邦政治与灵魂政治——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政治哲学研究
》
售價:HK$
129.8
《
3分钟漫画墨菲定律:十万个为什么科普百科思维方式心理学 胜天半子人定胜天做事与成事的权衡博弈之道
》
售價:HK$
54.8
《
1911:危亡警告与救亡呼吁
》
售價:HK$
76.8
|
編輯推薦: |
医话随笔体裁、短小精悍、实用价值强
畅销30年,几代中医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
內容簡介: |
祖国南方历来名医荟萃,人物辈出。所有医话作者中,有浙、闽、粤、桂、黔、台及港、澳地区饮誉杏林,蜚声南北的名老中医,也有20世纪80年代脱颖而出的中年、壮年中医骨干。马来西亚的名中医、有识之士也欣然命笔,积极撰稿。所有稿件,每篇不过千字左右,虽尺幅之言,但临床经验、研究心得均跃然其中。
医话内容涉及了伤寒、温病、金匮、内科、骨伤、外疡、妇、儿、五官、针灸、肛肠、推拿、气功、民族医学、中草药、民间疗法等各种内容。这些医话佳作祖述内难,继承传统,师法古人,匠心独运,别开生面,殊有见地,发人深省,使人耳目一新,于临证有所遵循,有所教益。书成,满可一饱。
《五部医话》丛书是1984年开始编写的,1987年完成。当时选拔作者的标准,“除55岁以上的名老中医外,还收录了部分中年中医师指1966年前高等中医院校毕业或具同等学历者的文稿,”现今,这一批作者,已经成为当今中医界的中流砥柱,他们的经验更是难得可贵。
|
關於作者: |
刘尚义,男,国家级名老中医,教授,教学工作近40年,有丰富的临床医疗和教学经验,在中医杂症肾症、脾胃症、外疡疾患等的诊治上,取得了显著疗效,学术成就瞩目。
|
目錄:
|
漫谈胸痹心痛与痰浊…袁家玑
学中医之门径…郭梅峰
温病之真面目…郭梅峰
谈谈学习《内经》的重要性及方法…班秀文
伤寒辨证应注意“三定一宜”…俞长荣
谈“治风先治血”…陈全新
谈补、泻…陈全新
谈“治痿独取阳明”…陈全新
察下诊病之妙义…杨干潜
热传营,舌不尽绛…杨春波
王聘贤先生论中医药之研究…杨越明
临证二三事…陈真一
从中医的整体观谈起…邹卓群
脾阴小议…黄建业
谈有关表证的误文两则…徐学义
用甘温除热宜有胆有识…谭学林
漫谈中医治法警句…谭学林
上病下治,便通衄止…陈国信
伤寒与杂病的关系…杨泽君
厥阴病的病理特征浅析…杨泽君
从邪正关系谈“合病”“并病”“直中”“两感”…杨泽君
伤寒六经气化俗解…杨泽君
“阴阳气不相顺接”浅析…邓兴学
《伤寒论》“既病防变”管窥…罗治雄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的断句谈…廖崇文
试谈辨证与辨病…刘书奎
“善补肾者,当于脾胃求之”偶谈…万本善
不可死读方书…孙坦村
涌痰法奇验…汪济美
气火内焚肌肉脱,苦寒直折健康复…汪济美
治湿余絮…刘燮明
芳香淡渗治盗汗…郑家铿
危重证与四合脉…潘永煌
一卷在手,受益无穷…陈明见
临证贵在学贯古今医理…陈明见
谈“”与“几几”…留章杰
“脉脱入脏即死,入腑则愈”之我见…廖崇文
察舌辨危…陈桐雨
皮质激素反应在舌苔上的变异…彭格非
偏苔与半表半里证…彭格非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吴水清
“张熟地”来由何在…萧熙
……
|
內容試閱:
|
脾阴小议 黄建业
吾早年治疗患儿疳证常采用健脾益气之法,其效甚佳,但其中有部分患儿药后无效。1971年5~8月间,在治一位3岁疳证女孩过程中,对滋养脾阴之法颇有所悟。该患儿于断奶后因喂养不当而致逐渐消瘦,饮食减少,发育迟缓,在其他医院均诊为Ⅲ度营养不良。曾用消化酶、维生素、输血、中药等治疗均未见效。来诊时体重不足7kg,骨瘦如柴,皮肤干皱,头发黄而少,精神萎靡而烦躁时作,大便干结如羊屎,尿黄少而浑浊,鼻干无涕,目睛干涩,口渴欲饮而不多,每日仅可食牛奶和奶糕糊200~300ml,午后及夜间低热,盗汗,脉细无力,指纹淡紫而细,推之不畅,舌质红瘦、苔少,舌上有散在糜烂点。先按常法予以健脾益气之品,并稍加养胃阴之石斛、玉竹,服药10剂,其证未见好转,反见口渴加剧、舌糜益甚。虑其病久,虚火上炎,故在益气健脾方中去香燥之品,加入石膏、黄连等清火之药,但药后病情有增无减。吾计穷矣,乃求于前贤之著。吴澄在《不居集》中说:“古方理脾健胃,多偏重胃中之阳而不及脾中之阴,然虚损之人,多为阴火所灼,津液不足。”提倡治病应注意养脾阴;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亦指出:“治阴证者,当以滋脾阴为主,自然灌溉诸脏腑也。”吾思此患儿除有脾虚之证候外,还有—派阴虚内热证候,治疗应不泥于健脾补气而应滋养脾阴为主。吾用吴澄之理脾阴正方及中和理阴汤加减,并效法张锡纯重用山药,拟方为:山药20g、太子参6g、白芍6g、石斛6g、白扁豆6g、神曲6g、麦冬6g、甘草6g、糯米15g,煎水频服。进服15剂后,患儿病情好转,口渴减轻,食量增加,舌糜减少。除再用上方加减化裁外,还用山药捣烂与糯米熬粥内服。3个月后疳证已基本治愈,食量增加,皮肤皱纹消失,面色转红润,体重明显增加。
从上案中体会到,治疗脾病不应单纯从气(阳)方面着手,亦应考虑到脾阴。从古人的论述及个人的临证心得中,我认为,脾阴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组成脾脏的实体结构,一是脾脏所化生的营养全身的营养物质。它们主要化生于水谷,其主要作用有:①构成脾脏的实体,供给脾脏本身更新、壮大的物质;②与脾气、脾阳一起共同完成运化、统血、升清等功能,它是产生上述功能的物质基础,如元代朱丹溪指出:“脾土之阴受伤,转输之官失职。”清代唐容川更做了非常形象的比喻,他说;“脾阳不足,水谷固不化,脾阴不足,水谷仍不化也,譬如釜中煮饭,釜底无火固不熟,釜中无水亦不熟也。”;③脾阴能濡养全身脏腑、组织,如张锡纯说:“脾阴足,自能灌溉诸脏腑也。”
由此可见,脾阴显然与脾气、胃阴有别,在辨证、立法、处方等方面均应加以注意。
脾阳虚者多因劳倦、饮食不节而致,其证多见形寒肢冷、大便溏薄、脘腹冷痛、食入难化、食后腹胀、不渴、舌淡;脾阴虚常因思虑、饥饿、脏腑内热、药食温燥而致,其证常见食少腹胀、腹痛消瘦、便结尿黄、渴饮不多、低热、舌红、并伴其他脏腑虚衰症状;胃阴虚则常见于急性热病后期,邪热伤阴所致,其证常有食少或饥不欲食、胃小灼热、嘈杂、呃逆、干呕、口燥、咽干等。
在治疗方面,脾阳虚当温中健脾,常用理中汤合香砂六君之属;胃阴虚则应滋养胃阴,常用益胃汤加减;而脾阴虚则宜补脾阴,其代表方剂为吴澄之中和理阴汤(人参、燕窝、山药、白扁豆、莲子肉、陈仓米)、理脾阴正方(人参、紫河车、山药、白芍、莲子肉、白扁豆、茯苓、橘红、甘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参苓白术散(人参、白术、茯苓、山药、白扁豆、薏苡仁、莲子肉、砂仁、陈皮、桔梗)以及张锡纯之一味薯蓣饮。
吾在临证中常用上述三方加减化裁,自拟补脾阴方为:山药20g、莲子肉6g、太子参6g、白扁豆6g、神曲6g、麦冬9g、乌梅6g、薏苡仁9g、糯米15g。煎水或煎浓汁制成糖浆内服。便结者加蜂蜜;烦躁者加白芍、淡竹叶、蝉蜕;口疮者加灯心草。在治疗过程中常配服山药糯米粥。此法治疗小儿疳证之属脾阴虚者颇具疗效,此等病儿多经用健脾补气、输血、维生素、消化酶等法治疗无效者,先用上方煎服5~10剂,再熬糖浆长期服用,往往在3~5个月内可见显效。食欲好转,体重增加,皮下脂肪增厚,血浆蛋白上升。上法亦常用于成人久病体虚、消瘦、便结、咽干、食少、低热之证以及长期口腔溃疡等,其效亦佳。
用甘温除热宜有胆有识 谭学林
外感发热一证,多遵从伤寒温病治法,病程一般较短,因热势较高,起病急骤,需认证准确无误,要有胆有识,治疗方能见效。俞根初云:“勘伤寒证,全凭胆识,望形察色,辨舌诊脉,在乎识;选药制方,定量减味,在乎胆。必先有定识于平时,乃能有定见于俄顷”(《重订通俗伤寒论何序》)。对于内伤发热,何尝不是如此,特别是用甘温除热法,只要认证准确,不得心中常有疑虑,要有胆有识,而能当机立断,始能无误而见效。
我曾治一发热病人柏某,男性,38岁,某电视机厂推销员。每日下午1时开始发热,热度逐渐升高,可高达39℃,午后3时左右热即渐退,后即神疲乏力,汗出淋漓。病始发于1983年3月外出推销产品时,曾历经十多省数千里,旅途劳累,又精神紧张,整日疲于奔波,即发此病。曾在省医住院月余,做结核、血液(骨髓涂片)、内分泌等病检查,未能得出结论。病人要求出院,某医按少阳、湿热病诊治无效。
病人延余诊时,已发热2个月有余,除上述症状外,尚有口渴纳差、心烦失眠、动则汗出等症,舌红苔薄黄,脉虚软无力,发热每遇劳累或天气炎热时加剧。我以甘温除热治之,方如下:炙黄芪30g,党参15g,当归、升麻、柴胡各10g,陈皮9g,白芷10g,神曲12g,连翘、黄芩各10g,生姜3片,大枣5枚,炙甘草6g。3剂后温度即下降05℃左右,后加重黄芪为45g,并增五味子、麻黄根,减黄芩、连翘,5剂后热度即正常。后虽偶有发热,热度不高,经服二十余剂,至今两年未发。
内伤发热病程较长,病因错综复杂,治疗常经多人之手,短时难以见效。故用药时多存疑虑,不能当机立断,以致延误病机。此病人发热时间已长,热势较高,多方治疗无效,处理较为棘手。但因起病为劳倦,“阳气者烦劳则张”“饮食劳倦即伤脾”,故从甘温益气升阳为治。虽见口渴烦躁、舌红苔黄等症,但不可与少阳、湿热、阴虚等混治。用甘温除热也宜有胆有识,当机立断,不可因病程长、病变复杂、热势高而法出多门、杂驳不精。只要有定见而认证准确,就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