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经典入门(第3版)
》
售價:HK$
142.9
《
无冕之王:齐桓公与齐国崛起
》
售價:HK$
63.8
《
中国涉外法治蓝皮书(2024)
》
售價:HK$
98.0
《
黄庭经详解(全2册)
》
售價:HK$
141.6
《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大系·绘画卷(全十册)
》
售價:HK$
9784.0
《
姑苏繁华图
》
售價:HK$
684.4
《
人的消逝:从原子弹、互联网到人工智能
》
售價:HK$
103.8
《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增订版)
》
售價:HK$
77.3
|
編輯推薦: |
1.本书立足于临床实用,共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方剂、内科学、外科学、皮肤科学、妇科学、儿科学及针灸学十讲。
2.本书文理浅易,内容丰富,为中医初学者登堂入室之阶梯,亦可作为中医院校学员和中医临床工作者的参考资料。
|
內容簡介: |
本书立足于临床实用,共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方剂、内科学、外科学、皮肤科学、妇科学、儿科学及针灸学十讲。中医基础理论章节,包括中医理论中的阴阳五行、脏象、气血津液、病因病机等。中医诊断中系统介绍了中医四诊诊法、辨证论治要点。中药、方剂篇中重点介绍了药物的性味、归经和功用,以及各种治疗大法的代表方剂。在内科、外科、皮肤科、妇科、儿科、针灸临床学科中,重点介绍常见疾病的基本概念、病因病机和主要辨证论治方法,且列出了具体药物组成和剂量,并介绍了针灸、外治及其他简单易行的办法,方便读者参考学习。本书文理浅易,内容丰富,为中医初学者登堂入室之阶梯,亦可作为中医院校学员和中医临床工作者的参考资料。
|
關於作者: |
刘俊,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中医学研究生学历,执业中医师,就职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师从湖南省名中医柏正平教授及贵阳市名老中医冯先波先生,主攻中医内科。先后主编《冯先波精细入微辨证讲记》、《中药应用讲记》、《当代中医大家临床用药经验实录》、《痛风简便自疗与调养》;副主编《三湘医粹.医话》、《三湘医粹.医案》、《三湘医粹.医论》、《家庭安全用药提醒》、《中成药家庭使用全解》等书籍。
|
目錄:
|
绪论:中医是什么
第一讲 中医基础理论入门——进入中医的殿堂
第一节 阴阳学说不是迷信
第二节 有趣的五行学说
第三节 藏象——人体生理的秘密
一、五脏六腑的“大哥”——心
二、最容易受伤的脏腑——肺
三、后天之本的脾
四、刚强的肝
五、先天之本的肾
六、管理消化、排泄的六腑
七、五脏六腑之外的奇恒之腑
八、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 气血津液
一、气
二、血
三、津液
四、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第五节 疾病的源头——病因与发病
一、病因
二、发病
第六节 疾病的基本病机
一、邪正盛衰
二、阴阳失调
三、精气血津液失常
四、精气血津液关系失常
五、内生“五邪”
第七节 疾病的预防与治则
一、预防
二、治则
第二讲 中医诊断入门——认识疾病的真面目
第一节 中医诊断的“四大法器”——望闻问切
一、望诊
二、闻诊
三、问诊
四、切诊
第二节 中医诊断的“核心”——辨证论治
一、八纲辨证
二、病因辨证
三、气血津液辨证
四、脏腑辨证
五、卫气营血辨证
六、三焦辨证
七、经络辨证
八、六经辨证
第三讲 中药学入门——用来攻打疾病的“兵将”
第一节 中药学总论
一、中药产地与采集
二、中药的炮制
三、中药的性能
四、中药的配伍
五、用药禁忌
六、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第二节 临床常用中药简述
一、解表药
二、清热药
三、泻下药
四、祛风湿药
五、芳香化湿药
六、利水渗湿药
七、温里药
八、理气药
九、消食药
十、驱虫药
十一、止血药
十二、活血祛瘀药
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
十四、安神药
十五、平肝息风药
十六、开窍药
十七、补虚药
十八、收涩药
第四讲 方剂学入门——调兵遣将攻疾病
第一节 方剂学概况
一、方剂常用治法
二、方剂的基本结构
三、方剂的变化形式
四、方剂的服法
第二节 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
二、辛凉解表
三、扶正解表
第三节 泻下剂
一、寒下
二、温下
三、润下
四、逐水
五、攻补兼施
第四节 和解剂
一、和解少阳
二、调和肝脾
三、调和肠胃
第五节 清热剂
一、清气分热
二、清营凉血
三、清热解毒
四、清脏腑热
五、清虚热
第六节 祛暑剂
第七节 温里剂
一、温中祛寒
二、回阳救逆
三、温经散寒
第八节 补益剂
一、补气
二、补血
三、气血双补
四、补阴
五、补阳
六、阴阳双补
第九节 固涩剂
一、固表止汗
二、敛肺止咳
三、涩肠固脱
四、涩精止遗
五、固崩止带
第十节 安神剂
一、重镇安神
二、滋养安神
第十一节 理气剂
一、行气
二、降气
第十二节 理血剂
一、活血祛瘀
二、止血
第十三节 治风剂
一、疏散外风
二、平息内风
第十四节 治燥剂
一、轻宣外燥
二、滋阴润燥
第十五节 祛湿剂
一、燥湿和胃
二、清热祛湿
三、利水渗湿
四、温化寒湿
五、祛风胜湿
第十六节 祛痰剂
一、燥湿化痰
二、清热化痰
三、润燥化痰
四、温化寒痰
五、化痰息风
第十七节 消食剂
一、消食化滞
二、健脾消食
第五讲 中医内科学入门——内科疾病的全攻略
第一节 感冒
第二节 咳嗽
第三节 哮病
第四节 喘病
第五节 胸痹心痛
第六节 胃痛
第七节 腹痛
第八节 泄泻
第九节 便秘
第十节 黄疸
第十一节 胁痛
第十二节 臌胀
第十三节 消渴
第十四节 血证
第十五节 瘿病
第十六节 腰痛
第十七节 颤证
第十八节 痹症
第十九节 虚劳
第二十节 阳痿
第二十一节 淋证
第二十二节 水肿
第二十三节 眩晕
第二十四节 中风病
第二十五节 失眠
第二十六节 头痛
第六讲 中医外科学入门
第一节 疖
第二节 丹毒
第三节 乳痈
第四节 乳癖
第五节 肉瘿
第六节 筋瘤
第七节 痔
第八节 肛痈
第九节 脱肛
第十节 肛裂
第十一节 冻疮
第十二节 水火烫伤
第七讲 中医皮肤病学入门
第一节 蛇串疮
第二节 湿疮
第三节 药毒
第四节 瘾疹
第五节 牛皮癣
第六节 风瘙痒
第七节 白庀
第八节 粉刺
第九节 油风
第十节 酒渣鼻
第八讲 中医儿科学入门
第一节 儿科病因特点
一、先天因素
二、外感因素
三、食伤因素
四、情志因素
五、外伤因素
六、医源因素
第二节 儿科病理特点
一、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二、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第三节 胎黄
第四节 水痘
第五节 痄腮
第六节 感冒
第七节 咳嗽
第八节 肺炎喘嗽
第九节 哮喘
第十节 口疮
第十一节 泄泻
第十二节 厌食
第十三节 食积
第十四节 疳证
第十五节 夜啼
第十六节 汗证
第十七节 紫癜
第十八节 儿童多动综合征
第十九节 惊风
一、急惊风
二、慢惊风
第二十节 癫痫
第二十一节 小儿水肿
第二十二节 遗尿
第二十三节 五迟、五软
第九讲 中医妇科学入门
第一节 月经先期
第二节 月经后期
第三节 月经过多
第四节 月经过少
第五节 崩漏
第六节 闭经
第七节 痛经
第八节 经行发热
第九节 妊娠恶阻
第十节 胎动不安
第十一节 产后腹痛
第十二节 产后发热
第十三节 恶露不绝
第十四节 缺乳
第十五节 不孕症
第十六节 子宫脱垂
第十七节 带下病
第十讲 针灸学入门——神奇的经络学说
第一节 经络总论
一、十二经脉
二、奇经八脉
三、经络的生理功能和临床应用
第二节 腧穴总论
一、腧穴的分类
二、腧穴的命名
三、腧穴的作用
四、特定穴的意义和特点
五、腧穴的定位
第三节 经络腧穴各论
一、手太阴肺经
二、手阳明大肠经
三、足阳明胃经
四、足太阴脾经
五、手少阴心经
六、手太阳小肠经
七、足太阳膀胱经
八、足少阴肾经
九、手厥阴心包经
十、手少阳三焦经
十一、足少阳胆经
十二、足厥阴肝经
十三、督脉
十四、任脉
第四节 刺法和灸法
一、毫针刺法
二、灸法
第五节 常见病症的针灸治疗
一、中风
二、感冒
三、中暑
四、哮喘
五、呕吐(附:呃逆)
六、泄泻
七、便秘
八、癃闭
九、遗精
十、不寐
十一、眩晕
十二、头痛
十三、痹症
十四、痿证
十五、面瘫
十六、坐骨神经痛
十七、痛经
十八、胎位不正
十九、扭伤
二十、耳鸣、耳聋
二十一、牙痛
二十二、痫证
二十三、淋证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