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蒋勋破解达芬奇之美

書城自編碼: 250140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绘画
作者: 蒋勋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50242807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15-0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24/200千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92.1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售價:HK$ 66.7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售價:HK$ 98.9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售價:HK$ 299.0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售價:HK$ 181.7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售價:HK$ 177.0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售價:HK$ 112.7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售價:HK$ 78.2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从三星堆出发,横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对话11处古遗址,探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从三星堆出发,横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对话11处古遗址,探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

售價:HK$ 89.7

 

建議一齊購買:

+

HK$ 92.1
《蒋勋破解莫奈之美》
+

HK$ 92.1
《蒋勋破解米开朗基罗》
+

HK$ 92.1
《蒋勋破解梵高之美》
+

HK$ 150.8
《美的沉思》
+

HK$ 124.8
《吴哥之美(台湾美学大师蒋勋14次游历吴哥,写就关于吴哥最美的》
+

HK$ 123.9
《蒋勋的卢浮宫》
編輯推薦:
1. 《蒋勋破解达芬奇之美》是美学大师蒋勋先生的经典作品——“蒋勋艺术美学”系列之一。蒋勋解密达芬奇,大师笔下的大师!
2. 一场“孤独”的聆听,一次“心灵”的对话:
达芬奇,五百年来第一人,集绘画、科学、建筑、发明于一身的天才艺术家。历经五个世纪的淬炼与沉淀,至今仍撼动无数渴求真理与美学的灵魂。
美学大师蒋勋亲自执笔,从《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到《施洗者圣约翰》,从隐藏的手势与谜样微笑中,破解达芬奇之美,重现生命的自由与渴望,宽和与悲悯。
达芬奇一生专注于自己的研究与创作,达芬奇一生不曾有过商业上的成功,达芬奇一生不曾计较被太多人了解。他在自己创造的领域,很寂寞,很孤独;但是,他有他的快乐与满足,他有在巨大孤独中的自负。
3. 全彩四色印刷,精选达芬奇60余幅经典画作:
附达芬奇生平年表、重要作品列表及画作收藏博物馆。
为读者提供更赏心悦目的阅读体验,领悟达芬奇的孤独与沉思。
4. 随书附赠:达芬奇传世名画《最后的晚餐》大幅拉页
5. “蒋勋艺术美学”系列将陆续出版:《蒋勋破解梵高之美》、《蒋勋破解米开朗其罗》、《蒋勋破解莫奈之美》、《蒋勋破解
內容簡介:
跟随蒋勋,走进美学探索之路,
洞悉艺术史上最真实的理性与感性,
呈现最精彩的美学观点及经典画作。
达芬奇,一位集赞誉与争议于一身天才画家,更是一位横跨生物、天文、科学、建筑、机械等领域的发明奇才。经历五个世纪的淬炼与沉淀,他充满开创与批判性的超凡成就,至今仍旧深深撼动着渴求真理与极致美学的无数灵魂。
蒋勋先生是五百年后出现的达芬奇的“知音”,从一幅幅画作、手稿里所隐藏的禁忌手势与谜样微笑中,破解瑰丽神秘的“达芬奇密码”,并从历史与科学、理性与感性、圣洁与沉沦等不同面向,解开达芬奇的一生,引导读者深入一场前所未有的探索之旅。
關於作者:
蒋勋,福建长乐人。1947年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宝岛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1972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后,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及东海大学。现任《联合文学》社社长。
蒋勋先生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近年专注两岸美学教育推广,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
代表作:《美的沉思》《蒋勋说红楼梦》《孤独六讲》《生活十讲》《汉字书法之美》《美的曙光》《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美,看不见的竞争力》《蒋勋说中国文学之美》等。
目錄
作者序
第一部 蒋勋现场
012 耶稣基督受洗图
016 天使报喜图
024 圣杰罗姆像
028 东方三贤士的朝拜
036 抱貂的女子
040 岩窟圣母
044 生殖解剖图
050 子宫解剖
052 最后的晚餐
056 飞行理论之父
060 维特鲁维亚人体比例图
064 机枪设计图
070 圣克里斯多弗运河设计图
078 圣母、圣子、圣安妮与施洗约翰
082 圣母、圣子与圣安妮
088 蒙娜丽莎
096 施洗约翰
100 自画像
104 植物素描
106 衣纹手稿
110 几何图形
112 马头羊角七弦琴草图
113 起重机械设计图
114 肉身天使
第二部 达芬奇
118 文艺复兴与中世纪
123 苏醒的年代
127 新阶级的形成
129 达芬奇的童年与青年时期
138 教堂圆顶上的金球
144 战争和音乐
148 岩窟圣母和抱貂的女子
164 解剖学
172 最后的晚餐
188 神秘的领域
196 微笑的开示
204 达芬奇与米开朗基罗
206 最后的岁月
214 附录 年表
216 附录 重要作品列表
內容試閱
蒙娜丽莎——忧伤的微笑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张画,像《蒙娜丽莎》的微笑,拥有如此广泛的知名度。
她不再是一张画,她是一个符号。
每一个人从幼年开始,在电视上、月历牌上、饼干或糖果盒上、T 恤上、鼠标垫上、拼图玩具上,或扑克牌上,《蒙娜丽莎》的微笑,无所不在,普遍在世界每一个角落,每一个阶层。
一个符号如此被大量复制,不断重复出现,我们对她的“美”其实已经麻木无感。
悬挂在卢浮宫的那唯一一张“原作”其实是非常寂寞的。
很少有人花心思去分别那唯一的一张“原作”和遍布世界千千万万的复制品,之间究竟有什么差别?
从全世界涌进卢浮宫的游客,每日数以万计,绝大部分是为《蒙娜丽莎》而来的。
《蒙娜丽莎》变成一种“名牌”,“名牌”以讹传讹,大家争相抢购,最后往往掩盖了“名牌”真正存在的核心价值。
卢浮宫的游客们,以小跑步的速度,冲到《蒙娜丽莎》面前,匆匆看一眼,表示“我终于看到了”。
“名牌”的拥有也许只是一种欲望的满足。
《蒙娜丽莎》也变成一种欲望。
在严密的警卫、电眼、防弹玻璃层层严密的保护下,《蒙娜丽莎》的微笑有一点忧伤,有一点荒凉,有一点无奈。
游客们始终看不清楚她的微笑,防弹玻璃上都是游客张望的影子,游客们看到的也常常只是游客的后脑勺。
《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寂寞的一张画。
达芬奇使她以不变应万变地端庄坐着,使她无可奈何地笑着,好像达芬奇早已预料“她”的存在如此荒谬,而世人对“她”的美,也始终似懂非懂。
生命不就是一种荒谬吗?我们对生命不一直也是似懂非懂吗?
蒙娜丽莎,意大利的名字应该是“吉奥孔达夫人”。当时佛罗伦萨的贵族吉奥孔达委托达芬奇,为他第三任妻子画一张肖像画。
达芬奇接受了委托,大概在一五〇三年开始工作。
原来只是一件单纯的人物肖像画,达芬奇画着画着,似乎开始思索“人”的问题,面前的这个女人,美丽吗?美丽可以存在多久?她喜悦吗?因为喜悦,所以微笑。而微笑可不可能传达忧伤?
肖像画应该只是一个特定人物的画像,然而,达芬奇关心的是“人”,是“人”共同的生命现象。
这张画大概从一五〇三年画到一五〇七年,逐渐脱离了“吉奥孔达夫人”,从肖像画转变为一件充满“谜语”、充满隐喻和象征的作品。
一五一四年,六十二岁的达芬奇受教皇利奥十世邀请到罗马,他身边带着这张画。原来受委托的肖像画,却没有交件。
当时达芬奇中风,右半边瘫痪,行动不便,他改用左手练习画画,继续修改这件作品。
一五一六年,六十四岁的达芬奇为自己画了一张自画像。
头顶都秃了,长长的胡须,眼袋下垂,眼角都是皱纹,他在镜子里看着自己,一张衰老的男人的脸,曾经年轻过,曾经俊美过,曾经像吉奥孔达夫人一样受着宠爱……
他同时画着两张画,一张《吉奥孔达夫人》,一张《自画像》。
他或许在问自己,吉奥孔达夫人有可能就是我吗?
许多学者发现《蒙娜丽莎》谜语一般的笑容下隐藏着达芬奇的自画像。
他开了世人一个玩笑。
游客们在卢浮宫都看不见达芬奇,他们匆匆一瞥,看到的只是表面的《蒙娜丽莎》。
没有人看得到一个美丽女人的笑容下掩盖着一个衰老男人忧伤的面容。
一五一七年,六十五岁的达芬奇受法国国王邀请到昂布瓦兹,他身边带着少数几张画,其中一件是《蒙娜丽莎》。
一五一八年达芬奇在法国逝世,《蒙娜丽莎》成为法国意外获得的最珍贵的财富。
预知死亡的巨作
如果生命预知死亡即将来临,会有什么样的表情?
《最后的晚餐》是一幅预知死亡的伟大巨作,在九○四厘米长的墙壁上,图绘了十三个表情各异的人物。
绘制这件壁画时,达芬奇常常一整天徘徊在米兰街头,他凝视街上每一个人的脸孔。男的、女的、少年的、苍老的,忧愁的或喜悦的,开朗欢笑的或面容沉重悲哀的。
这么多不同的人的面孔,用同样的五官元素组成,却差异这么大。
达芬奇解剖人的尸体,为了在科学上精准掌握人的物理组织。
但是,人的存在不全然只是“物理”。
达芬奇在解剖完三十具人体之后,在他的手稿中写下这样的句子:我都解剖完了,“灵魂”究竟在哪里?
达芬奇似乎相信:除了物理性的存在,人类还有一个精神存在的空间。
他一定也想知道:人类物质性的肉体死亡之后,有没有一个属于“精神性”的存在?
那个亘古以来人类说的“灵魂”,究竟在哪里?
《最后的晚餐》原来只是基督教《圣经》传述有关耶稣预知死亡的事件,他在被钉上十字架以前,最后一次与十二位门徒一起晚餐。
达芬奇把宗教的主题扩大成为普遍的哲学命题。
达芬奇把每一个人邀请到“晚餐”的桌上,他要每一个人省思,死亡来临是必然,死亡来临时,我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最后的晚餐》运用了最严格的透视法,使如此巨大的画面,结构一丝不苟,墙面上向后退远的长方形,天花板的方格,餐桌上的食物、餐具,甚至画面没有被破坏以前,桌子下面耶稣的脚,每一个物件,都经过几何学的精密计算,放置在准确位置,构成上下左右向中央点集中的透视法的绝对构图。
在达芬奇以前,从来没有画家把数学的透视法用在如此巨大的构图计划里。
《最后的晚餐》是一个舞台,十三个人全部坐在同一面吃饭用餐,根本不合理,只是,达芬奇要绘画的已经不是一场“晚餐”,而是一个生命不可逃避的宿命主题——死亡。
我们都被设计在这幅巨作中,我们不妨在里面找一找自己。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