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传统药食同源物质图典
》
售價:HK$
250.8
《
文化模式
》
售價:HK$
96.8
《
TensorFlow自然语言处理及应用
》
售價:HK$
75.9
《
信托法(第五版)
》
售價:HK$
184.8
《
敦煌究竟有多美
》
售價:HK$
97.9
《
我在唐朝穿什么(图解中国传统服饰 服饰搭配 汉服研究 古代服饰)
》
售價:HK$
96.8
《
优化你的2小时 : 基于神经科学和能量流的时间管理方法
》
售價:HK$
54.9
《
经典与经学
》
售價:HK$
85.8
|
內容簡介: |
《水工设计手册第2版第10卷边坡工程与地质灾害防治》由冯树荣、彭士标主编,分为5章。主要内容为:岩质边坡,土质边坡,支挡结构,边坡工程动态设计与地质灾害防治等。本卷除将第1版《水工设计手册》第7卷第36章“挡土墙”作为第3章的3.1节保留下来并作了适当修编外,其余均为《水工设计手册第2版第10卷边坡工程与地质灾害防治》新编章节。
|
目錄:
|
水利水电建设的宝典——《水工设计手册》(第2版)序
序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岩质边坡
1.1岩质边坡分级与设计安全系数
1.1.1概述
1.1.2水电水利工程边坡分级与设计安全系数
1.1.2.1水电水利工程边坡的分级
1.1.2.2水电水利工程边坡的设计安全系数
1.1.3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安全系数
1.1.3.1水利水电工程边坡的级别
1.1.3.2水利水电工程边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标准
1.2岩质边坡分类及破坏特征
1.2.1水利水电工程边坡分类
1.2.2水利水电工程岩质边坡结构分类
1.2.3边坡变形破坏分类及特征
1.3岩质边坡上的作用及作用组合
1.3.1岩质边坡上的作用
1.3.1.1岩体的自重作用
1.3.1.2地下水作用
1.3.1.3加固力作用
1.3.1.4地震作用
1.3.1.5地应力作用
1.3.1.6爆破作用
1.3.1.7边坡上的其他作用
1.3.2岩质边坡设计作用组合
1.3.2.1边坡施工、运行与作用组合的关系
1.3.2.2设计作用组合
1.4岩体计算力学参数
1.4.1力学参数选取原则
1.4.2岩体变形破坏过程与力学参数选取的关系
1.4.3力学参数的反演
1.4.4基于霍克—布朗准则的岩体力学参数取值方法
1.4.4.1基于GSI法的广义霍克—布朗准则
1.4.4.2霍克—布朗准则中经验参数的确定
1.4.4.3霍克布朗参数与莫尔—库仑参数的转换
1.4.5力学参数的经验取值方法
1.4.6边坡岩体分类(分级)与岩体力学参数
1.5岩质边坡稳定分析
1.5.1分析方法及判据概述
1.5.1.1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1.5.1.2稳定性判据
1.5.2岩质边坡分析基本规定
1.5.3边坡岩体结构与失稳模式分析
1.5.4影响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分析
1.5.4.1内在因素
1.5.4.2外在因素
1.5.5边坡抗滑稳定分析
1.5.5.1岩质边坡常用的极限平衡法
1.5.5.2各种方法的比较及其适用范围
1.5.6边坡应力应变分析
1.5.7地质力学模型试验
1.5.7.1地质力学模型的设计原则
1.5.7.2地质力学模型的设计原理
1.5.7.3模拟技术
1.5.7.4量测技术
1.5.8边坡稳定可靠性分析
1.5.8.1概述
1.5.8.2可靠度的计算方法
1.5.8.3边坡工程可靠度分析评价标准的讨论
1.6岩质边坡设计
1.6.1设计内容
1.6.1.1岩质边坡设计内容
1.6.1.2岩质边坡治理技术
1.6.2设计基础资料
1.6.3岩质边坡设计原则
1.6.4边坡工程设计的基本规定
1.6.5岩质边坡治理
1.6.5.1岩质边坡治理措施
1.6.5.2岩质边坡治理措施选择
1.6.6开挖设计
1.6.6.1设计原则
1.6.6.2开挖坡型
1.6.7减载与反压
1.6.7.1基本原理
1.6.7.2减载与反压设计
1.6.7.3工程实例
1.6.8排水设计
1.6.8.1地表排水
1.6.8.2地下排水
1.6.9坡面保护和坡面表层加固
1.6.9.1坡面保护
1.6.9.2边坡浅表层加固
1.6.9.3常用坡面保护措施
1.6.10锚杆
1.6.11安全拦网、绿色、坡面交通设计
1.6.11.1安全拦网设计
1.6.11.2绿色设计
1.6.11.3坡面交通设计
参考文献
第2章土质边坡
2.1土质边坡的分类和分级
2.1.1土质边坡分类
2.1.1.1水电工程土质边坡分类的目的和原则
2.1.1.2土质边坡的一般分类
2.1.1.3土质边坡的稳定性分类
2.1.2土质滑坡的类型
2.1.2.1土质边坡的破坏型式
2.1.2.2土质滑坡的类型
2.1.2.3土质边(滑)坡的工程地质分类
2.1.3土质滑坡的特征
2.1.4土质边坡的分级及稳定安全系数
2.2土质边坡的作用及其组合
2.2.1土体的自重作用
2.2.2地下水作用
2.2.2.1孔隙水压力
2.2.2.2渗透动水压力
2.2.2.3降雨形成的暂态水作用
2.2.3地震作用
2.2.3.1拟静力法
2.2.3.2动力分析法
2.2.4爆破振动作用
2.2.5工程作用力
2.3土质边坡稳定计算力学参数
2.3.1力学参数的取值
2.3.1.1物理力学参数的试验方法
2.3.1.2力学参数的取值
2.3.2边坡特征与力学参数的关系
2.3.2.1边坡地质条件与力学参数的关系
2.3.2.2边坡稳定状态与力学参数的关系
2.3.3边坡设计标准与力学参数的关系
2.3.4土质边坡滑面力学参数反演
2.3.4.1滑动破坏过程中的稳定状态
2.3.4.2反算滑面力学参数时滑坡稳定系数的选择
2.3.5可靠度分析方法确定力学参数
2.3.5.1贝叶斯概率法
2.3.5.2“3σ准则”的应用
2.3.5.3关于岩土强度标准值
2.4土质边坡稳定分析方法
2.4.1土质边坡极限平衡分析法
2.4.1.1土质边坡中常用极限平衡分析法
2.4.1.2土质边坡常用极限平衡法的比较及适用范围
2.4.2数值分析法
2.4.2.1有限元法(FEM)
2.4.2.2有限差分法(FDM)
2.5水库边坡塌岸与滑坡速度
2.5.1水库边坡塌岸型式
2.5.1.1水库边坡塌岸的一般型式
2.5.1.2几座水库的塌岸型式
2.5.2水库塌岸的预测方法
2.5.2.1水库塌岸的主要影响因素
2.5.2.2塌岸预测方法
2.5.3高速滑坡滑速计算
2.5.3.1高速滑坡形成机制
2.5.3.2高速滑坡滑速计算方法
2.6水库滑坡涌浪
2.6.1潘家铮方法
2.6.1.1单向水流中的滑坡涌浪分析
2.6.1.2水库涌浪高程的近似估算法
2.6.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方法
2.6.3国外几种经验计算方法
2.6.3.1诺达(Noda.E)方法
2.6.3.2凯姆夫斯和包尔荣(Kamphis,J.WandBowering,R.J)方法
2.6.3.3斯兰热兰与沃尔特(R.L.SlingerlandandB.Volght)方法
2.6.3.4瑞士方法
2.6.4涌浪模型试验法
2.6.4.1某工程水库涌浪模型设计及其试验成果
2.6.4.2龙羊峡水库涌浪模型设计及试验成果
2.7土质边坡工程治理设计
2.7.1概述
2.7.2边坡坡率与坡型设计
2.7.2.1概述
2.7.2.2填方边坡
2.7.2.3挖方边坡
2.7.3边坡支挡结构选择
2.7.3.1概述
2.7.3.2土质边坡支护结构型式的选用
2.7.4边坡排水设计
2.7.4.1地表排水
2.7.4.2地下排水
2.7.5边坡坡面保护
2.7.5.1坡面保护
2.7.5.2边坡浅表层加固
参考文献
第3章支挡结构
3.1挡土墙
3.1.1概述
3.1.1.1挡土墙的应用范围
3.1.1.2挡土墙的常见型式
3.1.1.3挡土墙设计的基本内容
3.1.1.4挡土墙设计的一般步骤
3.1.1.5挡土墙级别划分与设计标准
3.1.2作用在挡土墙上的荷载
3.1.2.1荷载的分类
3.1.2.2荷载组合
3.1.2.3荷载计算
3.1.3挡土墙的稳定验算
3.1.3.1抗滑稳定
3.1.3.2抗倾覆稳定
3.1.3.3基底应力验算
3.1.4挡土墙的结构设计
3.1.4.1重力式挡土墙
3.1.4.2半重力式挡土墙
3.1.4.3衡重式挡土墙
3.1.4.4悬臂式挡土墙
3.1.4.5扶壁式挡土墙
3.1.4.6空箱式(孔格式)挡土墙
3.1.4.7板桩式挡土墙
3.1.4.8加筋土挡土墙
3.1.5挡土墙的细部构造
3.1.5.1排水设施
3.1.5.2挡土墙背后填料的选择
3.1.5.3基础埋置深度
3.1.5.4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挡土墙的分缝和止水
3.2抗滑桩
3.2.1概述
3.2.1.1抗滑桩的类型、特点及适用条件
3.2.1.2抗滑桩设计的基本内容和一般要求
3.2.1.3抗滑桩设计的一般步骤
3.2.2抗滑桩设计荷载的确定
3.2.2.1滑坡推力的确定
3.2.2.2地基反力的确定
3.2.2.3荷载及其组合
3.2.3抗滑桩的设计
3.2.3.1抗滑桩的布设
3.2.3.2桩型的选择及其计算宽度
3.2.3.3桩的锚固深度及桩底支承条件
3.2.3.4抗滑桩的内力和变位计算
3.2.3.5桩的配筋计算和构造要求
3.2.4抗滑桩的计算方法
3.2.4.1概述
3.2.4.2地基系数法
3.2.4.3悬臂桩法
3.2.4.4有限元法
3.3预应力锚索
3.3.1概述
3.3.1.1预应力锚索设计的基本内容及步骤
3.3.1.2预应力锚索设计的一般步骤
3.3.2边坡预应力锚固设计
3.3.2.1锚固力的确定
3.3.2.2预应力锚索的布置
3.3.3预应力锚索的结构设计
3.3.3.1预应力锚索的结构型式
3.3.3.2锚索的选型
3.3.3.3内锚固段的设计
3.3.3.4外锚头的设计
3.3.3.5张拉力的控制与张拉程序的设计
3.3.3.6预应力锚索的细部构造
3.3.4预应力锚索的防腐设计
3.3.4.1锚索腐蚀的几种基本类型
3.3.4.2锚索防腐的基本方法
3.3.5预应力锚索的失效及预防
3.3.6预应力锚索的试验与监测
3.3.6.1锚索的试验
3.3.6.2预应力锚索的监测
3.4微型桩与锚固洞
3.4.1微型桩
3.4.1.1类型、特点及适用条件
3.4.1.2设计计算
3.4.1.3构造要求
3.4.2抗剪洞与锚固洞
3.4.2.1类型、特点及适用条件
3.4.2.2设计计算
3.4.2.3构造要求
3.4.2.4设计注意事项
3.5其他支挡结构
3.5.1土钉墙
3.5.1.1特点及适用条件
3.5.1.2土钉墙的基本构造
3.5.1.3土钉墙的设计
3.5.2锚杆(索)挡墙
3.5.3抗滑挡土墙
3.5.3.1抗滑挡土墙的特点
3.5.3.2抗滑挡土墙的型式
3.5.3.3设置要求
3.5.3.4抗滑挡墙设计注意事项
3.5.4格构锚固
3.5.4.1概述
3.5.4.2格构锚固的设计
3.5.4.3格构锚固的类型、特点及适用条件
3.5.4.4格构施工注意事项
3.5.5预应力锚索抗滑桩
3.5.5.1特点及适用条件
3.5.5.2设计计算
3.5.6柔性防护
3.5.6.1主动防护网
3.5.6.2被动防护系统
3.5.6.3三维植被网(防侵蚀网)
参考文献
第4章边坡工程动态设计
4.1概述
4.2边坡工程动态设计方法
4.2.1动态设计思路与工作流程
4.2.1.1动态设计思路
4.2.1.2动态设计流程
4.2.2设计条件的复核
4.2.2.1工程条件
4.2.2.2荷载条件
4.2.2.3岩土力学参数
4.2.3边坡变形与稳定性复核
4.2.4风险分析与决策
4.2.4.1风险分析
4.2.4.2风险决策
4.2.5设计方案修改与补充设计
4.3施工地质勘察及反馈设计
4.3.1施工地质的内容与方法
4.3.1.1施工地质的内容
4.3.1.2施工地质方法
4.3.2施工地质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4.3.2.1资料收集内容
4.3.2.2边坡工程地质分析评价
4.3.3施工地质预报与反馈设计
4.3.3.1施工地质预报
4.3.3.2边坡稳定性评价预测方法
4.3.3.3地质信息反馈设计
4.4边坡工程监测及反馈设计
4.4.1边坡工程监测内容与方法
4.4.1.1监测项目与内容
4.4.1.2监测方法
4.4.2监测资料收集
4.4.2.1收集内容与途径
4.4.2.2边坡工程监测数据的采集
4.4.2.3现场巡视资料的收集
4.4.2.4边坡工程监测其他相关资料收集
4.4.3监测资料的整编分析
4.4.3.1监测资料整理分析基本要求
4.4.3.2监测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
4.4.3.3成果表示形式
4.4.3.4边坡稳定状态的评价
4.4.3.5典型监测资料分析成果的基本判识
4.4.4边坡监测反馈设计
4.4.4.1监测反馈设计概念
4.4.4.2监测反馈设计的基本内容
4.4.4.3监测反馈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4.4.4.4边坡安全监控模型
4.4.4.5安全预报与预警
4.5边坡施工信息收集及反馈设计
4.5.1边坡施工信息收集的内容与方法
4.5.2边坡施工质量检测
4.5.2.1爆破振动检测
4.5.2.2岩体质量检测
4.5.2.3施工质量检测
4.5.3边坡施工信息反馈设计
4.6边坡工程动态设计实例
4.6.1三峡水利枢纽船闸边坡治理动态设计
4.6.1.1船闸边坡工程概况
4.6.1.2船闸高边坡工程地质条件
4.6.1.3船闸边坡动态设计方法
4.6.1.4施工期主要问题研究
4.6.1.5船闸边坡设计方案修改与优化
4.6.2龙滩水电站左岸进水口边坡治理动态设计
4.6.2.1进水口高边坡工程概况
4.6.2.2进水口边坡工程地质条件
4.6.2.3进水口高边坡动态设计方法
4.6.2.4进水口边坡设计方案修改与优化
4.6.3小湾水电站右岸坝前进水口正面岩质边坡治理动态设计
4.6.3.1边坡工程概况
4.6.3.2边坡施工期信息分析
4.6.3.3边坡治理措施的动态设计
4.6.3.4边坡动态设计实施效果分析
4.6.4小湾水电站左岸坝前饮水沟堆积体土质边坡治理动态设计
4.6.4.1边坡工程概况
4.6.4.2边坡地质条件
4.6.4.3边坡施工期信息分析
4.6.4.4边坡治理措施动态设计
4.6.4.5动态设计效果
4.6.5龙羊峡水电站虎山坡滑坡治理动态设计
4.6.5.1虎山坡滑坡工程概况
4.6.5.2虎山坡滑坡地质条件
4.6.5.3虎山坡滑坡治理设计概况
4.6.5.4虎山坡滑坡施工期信息分析
4.6.5.5虎山坡滑坡治理措施动态设计
参考文献
……
第5章地质灾害防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