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HK$
104.5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HK$
107.8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HK$
49.5
《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售價:HK$
98.8
《
成吉思汗传:看历代帝王将相谋略 修炼安身成事之根本
》
售價:HK$
61.6
《
爱丁堡古罗马史-罗马城的起源和共和国的崛起
》
售價:HK$
76.8
《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售價:HK$
107.8
《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售價:HK$
57.2
|
編輯推薦: |
★ 香港中华书局百年典藏,全套50册;跨越经典巅峰、引领国学变革
★ 独一无二的权威创作团队,国学泰斗饶宗颐名誉主编,集结两岸三地空前阵容,全球汉学界的顶尖学者倾力打造
★ 深具国际视野,展现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融,以现代眼光、世界眼光、未来眼光来抚慰人心的摩登新国学
★ 贴近当代社会的解读,挖掘古代国学经典的当代意义,浮躁社会的醒世箴言,迷茫心灵的治愈良药
★ 老少皆宜,修身必读、学习必备,导读、原典、注释、译文、赏析与点评、名句索引、插图等一应俱全,解读全面专业权威。真正读懂伟大思想、受益一生
★ 诗书传家久,国学继世长,双色印刷,装帧典雅,用纸考究,附全彩阅读指南,馈赠佳品、传世国学典藏
|
內容簡介: |
中信国学大典(50册)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中信国学大典既收录了《论语》、《老子》、《孙子兵法》、《孟子》、《庄子》等不可不读、不可不知的中华经典名著,也囊括了《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等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 《楚辞》和唐诗、宋词一样,具有高度的文学性,能使当代读者滋生永恒不变的审美愉悦。
墨学曾是先秦时期的“显学”之一,当时即“言盈天下”,之后因其思想与统治阶级利益发生冲突,加上墨家不像儒家那么幸运,孔子以后有孟子、荀子等重要的大思想家继承,而墨家没有,在历代统治者的打压下,墨学沉寂了千百年。不过,在民间社会,墨家的精神并没有中断……后来形成了侠义的传统,正因此一传统,中华文化才不致僵化,而墨家在浩瀚的历史上虽有种种变形,却仍然延续下来,甚至对我们今天的社会还有影响力。
|
關於作者: |
李贤中
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大连理工大学特聘海天学者、中国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台湾哲学学会副会长。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哲学思想方法、先秦名家哲学、墨家哲学、中国逻辑学。着有《先秦名家“名实”思想探析》、《墨学──理论与方法》、《中国哲学概论》、《公孙龙子有关认识问题之研究》、《墨翟先生请留步》及《墨翟与〈墨子〉》等书。
|
目錄:
|
目录
《墨子》导读?
卷一
亲士?
修身?
所染
法仪?
卷二
尚贤上
卷三
尚同下?
卷四
兼爱下
卷五
非攻上?
卷六
节用中?
节葬下?
卷七
天志上?
卷八
明鬼下 (节录)?
非乐上
卷九
非命上?
卷十
经上、经说上(节录)?
卷十一
小取?
耕柱 (节录)?
卷十三
公输?
卷十四
备高临
备水?
名句索引?
|
內容試閱:
|
《墨子》导读
李贤中
我们要了解一位哲学家的思想,必须从多方面去考察,首先是这个人的个性,而要了解一个人的个性又必须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因为一个人的个性要从他与环境的互动中才能看得出来;再者,就是他思考的方式,即可以从个性、环境、思维方法三方面来了解一个哲学家的思想。还有就是要对他著作中的思想内涵有系统的把握,如此就可以比较准确地掌握这位哲学家的思想。以下我们就从墨子其人、其书、其思想与方法及其影响这几方面入手,向读者介绍墨子,最后再谈一谈研读、了解墨子的方法。
一、墨子是个怎样的人?
(一)他的姓名为何?
从先秦著作《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来看,既有称他“墨翟”的,也有称他为“墨子”的。汉代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点出墨子节用与非攻而善守备的思想。从汉代以后,学者们都主张墨子姓墨,名翟。
再从先秦典籍相关称谓的比较来看,《庄子?天下》说:“墨翟、禽滑厘闻其风而说之。”唐代成玄英的疏指出,“禽滑厘,姓禽字滑厘,墨翟弟子也。”《墨子》中也有称“子禽子”的。禽滑厘既然是姓禽,那么相应的,《庄子?天下》里将墨翟、禽滑厘二人同列,可推知墨子姓墨,名翟。此外,《吕氏春秋?博志》也说:“孔丘、墨翟,昼日讽诵习业。”孔丘既然是姓孔名丘,那墨翟当然也就是姓墨名翟。还有《荀子?非十二子》说:“上功用,大俭约……是墨翟、宋钘也。”也可为证。
并且,在《墨子》一书中,墨子也自称为“翟”,如《耕柱》篇有“子墨子曰:‘且翟闻之为义非避毁就誉,去之苟道,受狂何伤!’”墨子主张,实践仁义如果不能避免别人诋毁,就应该坚持下去,千万不能因为追求所谓的美誉而妥协;离去高官之位只要是符合正道的原则,就算被人讥评为疯子又有什么关系。《贵义》篇也提到“子墨子曰:‘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吾安敢废此?’”墨子以周公旦的勤政爱民、日理万机辅佐天子,仍不忘每日用功读书为例,说明自己不像周公那么忙碌,当然更要用功读书。《公孟》篇则有“子墨子曰:‘今翟曾无称于孔子乎?’”墨子说,只要孔子所说的是正确不易的道理,他怎能不引用、称道呢?《鲁问》篇有:“子墨子曰:‘翟尝计之矣。’”墨子曾估计衡量天下之利为何。
那么,“翟”是什么意思?那是一种羽毛鲜艳的长尾雉鸡,也是古代乐舞所用的雉羽。或许“翟”象征着雄鸡司晨,在他们的时代唤出清晨的一道光明。《孟子?滕文公下》云:“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墨子的思想在战国时代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从以上各点考证可知,墨子姓墨,名翟。
(二)墨子是哪里人?
为什么需要知道墨子是哪里人、他在哪里出生、在哪里成长及活动?因为一个人的思想与他成长的环境有关,不同地域的风俗、文化对于一个人的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虽然考察古人的出生地,实在有相当的困难度,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就有限的线索,勾勒出一个大概的轮廓。有关墨翟的里籍,《吕氏春秋?慎大览》高诱注:“墨子名翟,鲁人也。”《荀子?修身》杨倞注:“墨翟,鲁人。”从这些记载来看,墨子是鲁国人。但是也有些文献作宋人的,如葛洪《神仙传》就认为墨子为宋人。《昭明文选?长笛赋》李善注:“墨翟,宋人也。”还有的文献说墨子是楚国人,如清代的毕沅《墨子注?序》认为,前人以为墨子是鲁人,应为楚之鲁阳(今河南鲁山县)人。孙诒让则认为毕沅的看法与古书不合,墨子不是楚人而是鲁国人;又因为墨子曾做过宋国大夫,于是被认为是宋国人。严灵峰在他的《墨子简编》里辟有专章,对“现存墨子诸篇内容之分析及其作者的鉴定”予以分析,他指出:“墨子名翟,姓墨氏,鲁人;或曰宋人。”但之后的墨学研究者,如薛保纶、周长耀、李渔叔、冯成荣、蔡仁厚、王冬珍、陈问梅等皆认定墨子是鲁国人。
众说纷纭,到底墨翟是哪里人呢?杨向奎在《中国古代社会与古代思想研究》一书中指出,墨翟原籍是宋国,但后来长期居住在鲁国。张知寒《墨子里籍新探》一文则认为墨翟是今山东滕州市人。滕州市东南有目夷亭,为宋公子目夷之封地,也是古国名,目夷又转音为墨台。墨翟为墨台氏之后,也就是目夷氏之后。目夷地最早属于小邾国,墨翟实为小邾国人。小邾国是宋国的附庸,所以墨翟可以被视为宋人。春秋晚期,小邾国为鲁国占有,因而墨翟成为鲁人。这种从历史的发展来考察墨子里籍问题的角度,可以化解前述众说纷纭的情况,因为各种说法,各有所本,但却是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下所下的结论。
这让我们看到,有关墨翟的里籍问题,与他的生卒时间有关,如果墨翟出生的时间定在春秋末期或战国初期,那么他就是鲁国人了。
(三)墨子生卒于何时?
清代学者孙诒让根据《墨子》现存的五十三篇内容进行推断,从墨子与公输盘(也作般、班)、鲁阳文子相问答,而后及见到齐太公和与齐康公兴乐、吴起之死等历史事件的年代推算,认为墨子差不多是与子思同一个时代,而墨子生年还在子思之后,子思生于鲁哀公二年、周敬王二十七年。于是,钱穆与蔡仁厚在 《墨家哲学》中,将墨翟生卒年定在周敬王四十年至周安王十一年之间,大约是孔孟年代之间。根据孙诒让的考证,墨翟的生卒年约在周定王之初年到周安王之季,也就是大约在公元前四六八到前三七八年之间。
其实,在司马迁的时代已经不能明确指出墨子的生卒年代,《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称:“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认为“在孔子后”。
我们从墨子与孔、孟的关系来看,可以得出一个比较确定的生卒范围。孔子在世时从未提过墨翟,由此可见墨翟的活动年代是在孔子之后,这是可以确定的。此外,我们看到,在《墨子》一书里面则从未提过孟子。孟子周游四方之时,曾非常激烈地攻击墨翟的学说,可是墨翟却从不曾提过他,由此推测墨翟的活动年代要比孟子来得早。所以墨翟的生卒年代,很可能是生于孔子(公元前五五一—前四七九)之后,而卒于孟子(公元前三七二—前二八九)出生之前,这也正是前述大约从公元前四六八到前三七六之间。
(四)墨子的身份与背景
有不少学者认为墨翟出生于劳工阶层。如谭家健所汇整的根据有:《墨子?贵义》记载墨子并不否认自己为“贱人”。又《墨子?鲁问》载:“公输子削竹木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其中的竹鹊可能是类似风筝的东西。墨子对公输子说:“子之为鹊也,不如翟之为车辖,须臾刻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车辖是轮轴上的一种机关,贯穿车轴的金属键,以防轮子脱落,可以增加载重量。又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墨子曰:不如为车輗之巧也,用咫尺之木,不费一朝之事,而引三十石之重。”其中车輗是古代大车连接车辕与横木的插销。又据《墨子?公输》,墨子能造守城器械,连著名巧匠公输盘也比不过他。可见墨子在当时是个能工巧匠。
此外,根据《墨子?鲁问》、《庄子?天下》等记载,墨子生活十分清贫,以野菜为食、清水为饮,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短褐为衣,草索为带,居无常所。《淮南子?修务训》说:“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从这些记载来看,墨子是工匠出身,过的是劳动者或手工业者的生活。
但其他典籍的记载所勾勒的墨子形象,却与上述大不相同。据《吕氏春秋?当染》记载,墨子曾经向东周史官史角留于鲁国的后人求学。根据《淮南子?要略训》记载:“墨子学儒者之业,习孔子之术。”可见他与儒者的关系密切,是个读书人。此外,《墨子?明鬼下》中,墨子自称曾读周、燕、宋、齐等国《春秋》,可见他是博览群书的人。又据《墨子?贵义》记载,墨子前往卫国时,车中载了许多书,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带那么多书,他说:“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吾安敢废此?”可见他不是体力劳动者,而是一个读书的“士人”。
依照上述数据综合观之,墨翟有可能是出身劳动阶级的工匠,经过学习、实践,自创一家之言,提出“兼爱”、“非攻”等思想,吸引弟子跟随而成为人师,进而超越了他原本的劳工阶层。正如他在《墨子?尚贤上》所主张的:“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一个人在社会上的阶层是会随着他的努力和际遇而变动的。
(五)墨子有哪些特别的事迹?
墨子最有名的事迹就是“止楚攻宋”,见《墨子?公输》:墨子听说公输盘为楚国造云梯,要去攻打宋国,就从齐国出发,走了十天十夜才赶到楚国国都会见公输盘。见到公输盘后,墨子说:“北方有一个欺侮我的人,希望你帮我杀了他。”公输盘一听很不高兴。墨子看到他不悦的表情,就说:“我可以给你十镒黄金做代价,如何?”公输盘说:“我乃正义之士,决不杀人。”墨子就等着他说这样的话,于是站起身来,对公输盘恭敬地拜了又拜,说:“你的正义很奇怪,我在北方听说你帮楚王建造云梯,将用它去攻打宋国,战争一旦爆发,有多少无辜的百姓会丧命?你奉行正义,不愿帮我杀一个人,却愿去杀害众多的百姓,这怎么能算明智、正义呢?”公输盘无言以对,只好带墨子去见楚王,一场战争就此被制止。
关于墨子其他的活动事迹,《墨子》及其他古籍上也有零星的记载,但是并没有系统的介绍。许多活动的时间不明,无法作先后的排列,只能依其活动地区进行大致的归纳。
冯成荣的《墨子行教事迹考》对墨子生平、重要事迹、国籍、著述、传授组织、思想渊源等课题做了考证,并引录前人与时贤在该课题上的见解予以比较、批评。他指出墨子周游列国的区域大致在宋国、卫国、楚国、齐国和越国。《史记》、《汉书》均曾记墨子为宋大夫,但在《墨子》书中却不见记述。墨子曾经去过几次宋国,也曾经在宋国碰到麻烦。宋国有一个大臣叫子罕,因家派之争,用计要抓墨子,想把他关起来。此外,墨子在“止楚攻宋”时,曾说他派了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持守御之器在宋城上以待楚寇,使楚王打消了攻打宋国的念头。墨子成功阻止战争之后,经过宋国时,天下大雨,但守门的人却拒绝他入城。《墨子?鲁问》记载,墨子介绍其弟子曹公子出仕于宋,三年之后,由贫而富,处高爵禄,多财而不以之分人,墨子就把他教训了一顿。这些是墨子到宋国所经历的一些事。
墨子也曾去过卫国。《墨子?贵义》曾提到,墨子南游卫国,车中载书甚多,有一名为弦唐子的人觉得奇怪而问之,墨子答以无事不可以不读书。同篇又记:墨子推荐弟子到卫国做官,结果那弟子去了又回来,墨子问他是什么原因,弟子回答说,因为原本许诺的俸禄少了一半,墨子把他给教训了一顿。可见墨子并不在乎俸禄的多少,而看重信义与能否为百姓谋福利。同篇还记,墨子对卫国的公良桓子说:“卫,小国也,处于齐晋之间,犹贫家之处于富家之间也,贫家而学富家之衣食多用,则速亡必矣。”墨子非常强调节用的理念,认为此一经济问题处理不好,将会有亡国之忧。此外,《墨子?耕柱》记载墨子推荐高石子到卫国做官,卫国国君给他的俸禄很优渥,但是对于高石子进谏的忠言却不采纳,后来高石子辞去厚禄的官位,则受到墨子的肯定与赞扬。这些是墨子到卫国所经历或与卫国相关的一些事。
在楚国方面,《墨子?贵义》记载:墨子南游到了楚国,去拜见楚献惠王,献惠王借口自己年老婉拒了,派他的臣子穆贺会见墨子。和墨子交谈之后,穆贺非常高兴,对墨子说:“你的主张确实好啊,但君王是天下的大王,恐怕会认为这只是一个普通百姓的看法而不会采用的。”墨子答道:“只要它能在施政上推行有效,为何不用呢?就像吃药,虽然只是一些草根,天子吃了它,具有疗效可以调理他的疾病,难道会因为是一些草根就不吃了吗?”墨子虽然作了一番解释,但还是没有说动他们。
另外,墨子也曾到过齐国,齐国是当时的强国,为政者不喜欢墨子的学说。还有,《墨子?贵义》记载墨子从鲁国到齐国探望老朋友。老朋友对墨子说:“现在天下没有人行义,你何必独自苦行为义,不如就此停止。”墨子说:“现在这里有一人,他有十个儿子,但只有一个儿子肯耕种,其他九个儿子都闲着,该怎么办呢?因为吃饭的人多而耕种的人少,耕种的这一个儿子不能不更加勤奋啊。现在天下没有人行义,你应该劝我继续努力行义,为什么还要制止我呢?”这是墨子在齐国经历的一些事。
除了齐国之外,墨子也到过越国。墨子曾多次派他的弟子到各国去担任一些公职,希望能够把墨家的思想发扬光大,其中他的弟子公尚过就曾到越国宣传墨子的学说。越王很高兴,并且愿意把他占领吴国的五百里土地封给墨子。可是墨子对这封地并不感兴趣,墨子所在意的是推行墨家理想,真正去实践兼爱、非攻的思想。在这一点上,当然越王并没有同意,所以这件事也就搁置了。这是墨子到越国所发生的事。
整体而言,墨翟周游各国的目的是服膺实践“天所欲之义”。所谓的“义”就是《墨子?经说上》提到的:“志以天下为分,而能能利之,不必用。”墨家立志以谋求天下人的福利为每一个人的本分,并且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去做有利于天下人的事,但不一定要出来当官才能对天下有贡献。因此,墨子周游列国之目的是为了宣扬兼爱、非攻、兴天下之利的思想。
二、《墨子》其书
《墨子》一书的作者为墨翟及其弟子,因为其中有许多内容出现“子墨子曰”,明显是墨家弟子对于老师所述的记录,还有《墨辩》中的许多内容与战国末期辩者、名家的论题相响应,可知是后期墨家弟子的思想。《汉书?艺文志》著录墨子七十一篇,清人毕沅《墨子注序》说:“宋亡九篇,为六十二篇。见《中兴馆阁书目》,实六十三篇。又亡十篇,为五十三篇,即今本也。”现今只存五十三篇,已亡十八篇,其中《节用》《节葬》《明鬼》《非乐》《非儒》五种,各有所缺,共计八篇外,尚有十篇不知篇目。
依任继愈、李广兴主编的《墨子大全》收录的注本来看,明代有《墨子》〔明嘉靖三十二年唐尧臣刻本(十五卷)﹞等十四种,清代有《墨子与墨者》〔清马骕撰,清康熙九年刻本(一卷)﹞等二十种。其中以孙诒让集诸注家之大成,其《墨子闲诂》至今仍然是较好的原文版本。孙诒让将明正统《道藏》本《墨子》跟毕沅校本、明吴宽写本、顾广圻校本、日刻本等互相校勘,参考综合毕沅、苏时学、王念孙、王引之、张惠言、洪颐瑄、俞樾、戴望等人的成果,以很大功力撰就《墨子闲诂》一书,俞樾《墨子序》称:“自有墨子以来,未有此书。”现存的五十三篇,内容可分为五类:
……
三、《墨子》其思想
近代学者研究墨家学说时,经常将墨学区分为政治、经济、伦理、教育、科学、语文、逻辑、军事等门类,其中政治、经济、伦理思想涉及十论,即前述第二类思想。教育思想涉及前述第一类与第四类墨子言论行事。科学、语文、逻辑涉及前述第三类墨辩思想。至于军事思想则是涉及前述第五类《备城门》以下的十一篇。
墨家思想的特点,谭家健《墨子研究》认为:一是有实践性,不是只供空谈的虚玄之学、无益之辩,而是要求付诸社会实践的行动纲领;二是有批判性,在在皆针对时弊而发,有确定的革故鼎新目标;三是通俗性,浅显明白,易懂好记,而不是艰奥高深,所以被称为“贱人”之学。以下分为方法论、价值论与道德实践论三方面加以介绍。
(一)方法论
相较于先秦各家,墨家具有较强的方法意识,对于达成目的所使用的方法有相当的自觉,并且建立了有关方法的理论,这也就是墨家思想的开垦之路,借着这些方法来展示、提倡、辩护他们的思想。以下分别就效与法、三表法、推类法及故式推论加以介绍。
1. 效与法
在古代,“效”与“法”的意义相关而接近,是同一个推论作用的两个要素,“法”有法则、标准之意,“效”则是仿效之意,所仿效的对象即为“法”,两者的关系可由《小取》篇看出:“效者,为之法也。所效者,所以为之法也。故中效则是也;不中效则非也;此效也。”其中“效者,为之法也”之“效”,是作为某种标准或根据,及验证思想或言论。凡是符合“效”的为正确,可以成立;凡不合“效”的为不正确,不可成立,就像“无规矩,不成方圆”一般。
《法仪》篇说:“百工从事,皆有法可度。”由此可见,在墨家看来,“法”的原意是含有工具性的法度与标准。之后扩大到工艺制作范围之外,用以检验思想言论是否成立及运用于施政的方法与法则,如墨子之有“天志”此一“法”可以如《天志中》所谓:“上将以度天下之王公大人为刑政也,下将以量天下之万民为文学出言谈也。”《法仪》篇也说:“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虽志士之为将相者,皆有法,虽至百工从事者,亦皆有法。”所有办事的人,不能没有标准、法则;没有法则而能把事情做好,是不可能的。即使最优秀的士人做了将相,他也必须遵从法则;即使从事于各种行业的工匠,也都有法度。“法”的应用就是“效”,“效”的标准就是“法”。符合标准就是中效,不符合标准就是不中效,如此“效”与“法”的意义就十分接近了。
在墨家思想中,最高的标准就是“天志”,思想、言谈中的标准就是“三表法”。墨子的“天”是兼爱思想的根据,也是尚同的最高权威,更是墨家思想的理论基础。以下我们再看看三表法。
2. 三表法
墨学十论的思想大多以三表法为其论证的骨干,虽然只是墨家独特的思想准则,而不具备有效论证的严格性,但三表法的提出却有一定的价值,它令中国哲学的发展进入以方法为研究探讨对象的新阶段。《墨子?非命》中明白提出了三表法。
《非命上》说:“言必有三表。”《非命中》《非命下》说:“使言有三法。”可见三表法是检证言论以及言论所代表的思想的三个标准。综合《非命》各篇的不同提法,我们可以归结如下:
第一表,本之者:(1)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
(2)考之天鬼之志。
第二表,原之者:(1)原察众人耳目之实。
(2)征以先王之书。
第三表,用之者: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由于古者圣王的行事也是以天鬼之志为依归,因此“本之者”的两种提法并不冲突。“原之者”的众人耳目之实,是距考证时间比较近的客观根据,征以先王之书的记载,则是距考证时间比较远的客观根据。此外,三表法彼此之间也有一定的关联性,并非断然无关的三种标准。三表法在时间上囊括着过去、现在与未来,“本之者”是根据过去圣王的经验效用;“原之者”是根据过去及现在众人的共同感官经验;“用之者”则是以现在和将来的经验效用为准则。在推论上,符合三表者为正确,不符者为错误,三表法虽不符合纯粹形式论证的架构,但其中已有归纳法与演绎法的推理形式,如:原之者,是归纳众人耳目之实的结果,而本之者,则视古者圣王之事的成功案例为演绎推论的大前提。
在墨学十论中,《尚贤》篇所用之三表是以圣王之事、先王之书及施政能否符合人民之利为根据。《尚同》篇所用之三表则包括:以古者圣王之事及天鬼之志、征以先王之书及施政能否符合人民之利为根据。《节用》《节葬》篇所用较明显的是“本之者”与“用之者”。此外,《非乐》《天志》《明鬼》《兼爱》《非攻》等篇皆用三表法为墨家推论的方法。
3. 推类法
所谓的“类”就是若干事物经比较后所呈现的“共同性”,这也是“名”的形成因素之一。有些“名”如人、马、牛等就是一个种类的“类名”,“名”是构成语句之辞的基本元素,《大取》篇的“辞以类行者也”与《小取》篇的“以类取,以类予”,说明了墨家推类以立辞的依据是“类”。然而推论必然运用不同的辞以及各语句间的关系,以呈现推理的“说”,在《小取》篇中,典型的四种推类法即辟、侔、援、推。
《小取》:“辟也者,举他物而以明之也。侔也者,比辞而俱行也。援也者,曰子然,我奚独不可以然也?推也者,以其所不取之,同于其所取者,予之也。”辟是比喻、比方。辟有两种功能,一是形象描绘,这相当于修辞学上的比喻;一是抽象思维,这相当于逻辑上的模拟式论证。就其为模拟推理而言,如《墨子?耕柱》所载,墨子的学生问墨子:“什么是实行正义最重要的事呢?”墨子回答:“就像筑墙一样,能筑的人筑,能填土的人填土,能测量的人测量,这样墙就可以筑成。实行正义也是这样,能演说辩论的人演说辩论,能解说典籍的人解说典籍,能做事的人做事,这样就可以共同完成正义的事。”墨子用分工合作的“筑墙”为譬喻,来说明如何分工合作“实行正义”。
《小取》:“白马,马也。乘白马,乘马也。”此显示两个词义相当的语句,加字之后也可以说得通。也就是将白马与马的关系,模拟乘白马与乘马的关系。因此,“侔”是一种“关系模拟的推理方式”,其推论根据在于“语句关系间的相似性”。
“援”是援引对方所说的话来做模拟推论的方法,亦即援引对方所赞同的观点,来论证对方所不赞同的事物,以证明自己的论点。例如在《耕柱》篇中,巫马子问墨子:“你兼爱天下,没有什么利益;我不爱天下,也没有什么害处。因为从兴天下之利的效果来看都没有达到,结果是一样的。你为什么认为你的做法正确,而认为我的做法不正确呢?”墨子回答:“现在这里有个火势很大的火场,一个经过的人捧着水要浇灭它,另一个经过的人还在一旁煽火,想使火势烧得更旺,他们对于火势都无法构成影响。在这两个人之中,你认为哪一个的做法正确呢?”巫马子回答说:“我认为那个捧水救火的人做法是正确的,而那个在一旁煽火的人做法是错误的。”墨子说:“我也认为我兼爱天下的做法是正确的,而你不爱天下的做法是错误的。”其中墨子的推论就包含着“援”的方法,也就是巫马子你可以认同捧水者行为的价值(子然),那么,我为什么不可以肯定我兼爱天下做法的价值呢?(我奚独不可以然?)
“推”也是双重关系的“关系模拟”,也称归谬式的模拟推理。它的方法是用对方所不赞同的,来论证对方所赞同的,以推翻对方的论点。如《墨子?公输》记载墨翟对公输盘说:“北方有一个欺侮我的人,希望能拜托你帮我杀了他。”公输盘说:“我奉行正义,决不杀人。”墨翟就指出公输盘造云梯帮楚国攻打宋国,必将杀害许多无辜的宋国百姓,这是“义不杀少而杀众”的自相矛盾,公输盘终为墨翟所折服。此处就用了“推”的方法,而“推”比“援”更增加了模拟的复杂性。
4. 故式推论
墨家谈辩中的“故”有重要的作用,“故”在墨学材料中,共出现四百多次,如: “是其何故也?”(《尚贤上》、《兼爱中》、《天志下》) “此其何故也?”(《尚贤中》)等等,此外,也有以“姑尝本原”(《兼爱下》)的方式来探究事象产生的原因。例如《天志下》:“今有人于此,入人之场园,取人之桃李瓜姜者,上得且罚之,众闻则非之,是何也?曰不与其劳,获其实,已非其有所取之故。”其中的“故”就是说明偷盗行为乃众人所“非”,应予处罚的理由是不劳而获。
“故”式推论,是墨家由果溯因的推论方法。以《兼爱下》为例,墨子把握住一个天下混乱的现象——天下之害:大国攻小国,大家乱小家,强劫弱、众暴寡、诈谋愚、贵敖贱。(果)再探究何以会有此现象:是由爱人利人而生,或由恶人贼人而生,或由其他原因所生?并加以推理论述。此外,《小取》篇说:“其然也,有所以然也,其然也同,其所以然也不必同。”某一个现象的产生,有产生此一现象的原因;虽然现象是相同的,但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却不一定相同。因此,墨子对于天下乱象所找出的原因并非只是单一的原因,而是从多方面考察导致社会失序的原因。
所谓“故”是指产生结果的原因或理由,不同的“故”对于结果影响的效力也有不同,《墨经》中对此也有分析。《经上》:“故,所得后成也。”得到或促成了原因就会导致成果。《经说上》:“故,小故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体也,若有端。大故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若见之成见也。”小故的意思是指一件事的“必要条件”,有了这个条件,不见得会产生想要的结果,但是没有这个条件,就一定不会产生想要的结果。就像由端点而构成的体一样,有了端点未必能构成体,但是没有了端点,一定无法构成体。大故,则是指一件事的充分必要条件,有它必定产生某一结果,没有它必不产生某一结果。例如眼睛能看见东西需要合宜的光线、适当的距离、正常的视觉官能及专注力等等相关因素的整体,这就是完成“见”的充分必要条件。
墨家的故式推论,已经能掌握因果关系的多方位观察与应用。
(二)价值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