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图解机械工程入门
》
售價:HK$
96.8
《
中文版SOLIDWORKS 2024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版)
》
售價:HK$
98.9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HK$
75.9
《
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HK$
110.0
《
宋初三先生集(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
售價:HK$
217.8
《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售價:HK$
97.9
《
新能源材料
》
售價:HK$
63.8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HK$
96.8
|
編輯推薦: |
【台湾最畅销亲子作家蔡颖卿作品,亲子教养必读!】
★温馨故事配以精致插画,暖人心扉
★教育专家洪兰、知名作家金韵蓉联袂推荐
“孩子小的时候,帮他们扎根;孩子长大了,给他们翅膀”,是二十多年来作者始终奉行的准则。尽管由于各种原因,作者的家庭不得不频繁变换居所,但作者始终坚持通过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营造家庭的温馨氛围。她认为,不应该忽略日常生活琐事中蕴含的强大力量,从家居布置到家务分工,都可以成为家庭成员间的情感纽带。而在亲情浓郁的氛围里,孩子能获得更充足的成长力量。
这是一本发人深省的亲子教养读物,它能让家长们思考:
1.如何从生活的小事中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2.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要如何保持家庭应有的热度?
3.对于孩子来说,除了成绩、升学之外,什么是完整的生活能力?
4.当亲子间分歧发生时,怎样才是正确的处理方式?
5.在学校教育之外,家庭能够发挥怎样的教育功能?
|
內容簡介: |
《妈妈是最初的老师》是台湾作家蔡颖卿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的关于家庭教育的专著。作者曾在台湾、曼谷、新加坡三种不同的教育环境中教养两个女儿,将她们培养成具有独特个性与非凡才华,又积极上进的优秀女性。在这本书中,作者记录了女儿成长过程中的吉光片羽,与万千母亲分享其独到的教养心得,每位母亲都能在其中得到共鸣和启发。
|
關於作者: |
著者 蔡穎卿
1961年生,毕业于台湾成功大学中文系。生平最大的志愿是为家人经营出讲究而不奢侈,精致而不浪费的生活;二十余年来以此为目标努力不懈,并向朋友推荐这种实作的生活哲学。曾出版过《妈妈是最初的老师》、《厨房之歌》、《我的工作是母亲——Bubu的安家之歌》等书,以分享二十余年教养与陪伴的经验,也记录如何在工作中乐为母亲的心得。心中最向往的是隐居在自营餐厅的厨房中过耕读生活,由此让创意有分享的窗口,也让生活有静默实作的机会。
蔡颖卿也是“小厨师”计划的发起人,通过开放餐厅厨房,让小朋友参与餐厅的食物制作和服务工作,帮助孩子与家长们领会与他人相处、与彼此相处的哲学,并将活动记录汇集成书籍《小厨师》,与读者分享其独到教养心得。
绘者 翁书旂
1990年生于台南市,作者的小女儿。从小喜欢用图说话,更热爱任何与食物相关的活动,6岁起便熟读妈妈书架上的各国食谱,并以四格漫画记录妈妈做菜的过程。
书旂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她的物质需求非常简单,但永远可以用与众不同的心思与巧妙的双手,创造出许多小乐趣。
|
目錄:
|
推荐序 教养孩子是爱的事业/金韵蓉
序 被信任的孩子会自重自爱/洪兰
简体中文版自序 陪他们长大/蔡颖卿
自序 爱的双结/蔡颖卿
1 深根
真金不怕红炉火
四个月结出美好果实
有实质意义的成绩单
培养学习的好习惯
乐旃的偶像
我的小小艺术家
今天可不可以不洗碗?
营造妈妈气氛
书旃的寻根工程
炒虾的学问
令人激赏的教学参观日
太空之旅
春风化雨
写在书上的笔记
别出心裁的健康课
青春少女的毕业舞会
2 蓄积
一百九十六道数学功课
读书读饱了吗?
牵你的手,我们一起慢慢走
一切皆有乐趣
杀鱼?鲨鱼!
书旃的学习报告
要晚餐不要“夜辅”
想到书法就兴奋得发抖
是做功课还是抄功课?
给“初三义”同学的一封信
渡过自己的英伦海峡
带着愉快的心情扫地
妈妈跟你谈友谊
解读成绩
人的决心会让梦想成真
3 展翅
家在心就定
珍惜每一双大小脚印
青春的制服宣言
发现弱点才能强壮起来
在社区服务中体验生活
第四度转学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
法语课的挫折
当急性子遇到西班牙人
选课量身订做
陪女儿挑灯夜读
姐妹俩,大不同
少了耶鲁,你仍是最棒的孩子
芝加哥大学动人的录取信
温馨满溢的宾夕法尼亚大学
从贴身母亲到远距母亲
我真爱大学生活
送她展翼高飞
|
內容試閱:
|
本书中的一些经典的话语
孩子是过去某个阶段的我,而现在的我则可以提醒他们未来的景况。这种生命的相通与其中必能相互了解的心灵管道,透过生活细节的探索不断出现可行的道路,让我与两个女儿至今仍能彼此体贴,分享愉快也分担烦忧。
但今天,有多少父母自愿抛弃这份生命的常理,让自己与孩子原本有的链结断裂,而后望着渐行渐远的情感,概叹时代改变了!当大家开始相信亲子之间的情感是有保质期与赏味期时,我们就像解读一份商品那样解读人类本来异于其他动物、最可贵的代代守护之爱;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因为害怕情感过期,专制地只允许孩子像宠物一样地被爱,而不允许他们从最自然的人际去学习爱人的能力。
我庆幸当时坚持要把这本书定名为“妈妈是最初的老师”。我认为这简单的八个字,已经把世代母亲应得的荣耀与现阶段母亲应尽的职责都说完整了;这句话也是我对快乐的体悟,循着这条路走去的母亲,必然感到踏实。
本书中的一些精彩篇章
今天可不可以不洗碗?
让孩子做家事,除了要帮助她不脱离家庭互助的轨道之外,
还要帮助她面对一个永远存在的事实——
人人都需要一种平衡的生活。不能因为用功读书,
其他事情就由别人代劳。不亲近生活琐事的人,
会失去对生活的情感,也会减损体会快乐的能力。
晚餐结束后,孩子们和家惠(我们请来的帮手)开始清理餐桌,我回书房继续黄昏前进行到一半的期刊整理工作。才几分钟,乐旂走进房里用商量的语气问我:
“妈妈,我明天要交的功课还有一项没做完,今天可不可以不洗碗?”
我从满地的书里站起来,扶着她的双肩对她说:“不差这一二十分钟,大家一起把事情做完再去完成你的功课吧!”
也许是因为我的态度很坚决,只听她爽快地答了一句:“噢!好。”就转身往厨房走去。我坐下来继续工作,脑中不断浮现有关家事的教养问题。
这个学期乐旂的功课的确很重,加上她的自我期许很高,因此时间总是不够用。我看到她预习功课、复习功课、准备口头演讲、打着一篇又一篇的报告,甚至连周末也不轻松。每天,她不再像五年级一样,五点多就无事一身轻地下楼去打篮球或游泳,而把时间花在讨论报告的内容、检查文法的问题上。看得出来她对课业全力以赴,并深深引以为乐。
然而,当她开口问我能不能免去她的洗碗工作时,我还是断然拒绝了。我一边整理书,一边细想餐后的整理工作。通常是一个人负责擦桌子、整理餐垫和检查地板的清洁,一个专司洗碗,另一个负责把碗盘上架的人则同时擦拭炉台和调理柜。一切就如我跟乐旂所说,工作是在一二十分钟内就能完成的。
洗碗很重要吗?我想,任何照顾自己的生活技能都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这些一起分工完成的家事代表家人同心协力、相互体贴的情感。
我心里衡量,乐旂可以晚些上床,也可以学习节省其他的时间来补足这一二十分钟的工作。这个坚持除了要帮助她不脱离家庭互助的轨道之外,还要帮助她面对一个永远存在的事实:人人都需要一种平衡的生活。不能因为用功读书,其他事情就由别人代劳。不亲近生活琐事的人,会失去对生活的情感,也会减损体会快乐的能力。
在我求学的年代,母亲执意要给我们最好的家庭教育,即使是联考的前一天我们也照常洗碗、拖地。教育与日常生活是紧紧相连的,知识也不是只存在于书本课业中。这些学习与磨练在进入社会后,使我受用无穷。
如今在我的小家庭中,我因为有时得出门远行而不得不雇请帮手。我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一个有帮手的家里,仍能好好教养女儿,教会她们关心家事以及用心整理自己的生活环境。
做家事和带孩子长大一样,如果完全假他人之手,便不容易产生深厚的情感,我喜欢自己熟悉家中的所有事务,所以每个星期会刻意挪出一两天留在家里做家事。有时候,我用一整个上午重新布置家里的摆设;有时候,我流一身大汗拖地洗衣,给橱柜换香纸,检查孩子们的衣柜,看哪些衣物该送人,哪些该汰旧换新。因为一星期中有那样的一两天,虽然家里有帮手,我仍然与居家生活维持紧密的联系。孩子渐渐长大的这几年,我更积极地教导她们操作家事。
我常常担心家惠为孩子们做太多事,所以得花很多时间跟她沟通,比如说:八岁的书旂不应该一边看书,一边让她吹干头发,或者洗衣篮里的换洗衣服如果没有翻面,应该请她们再做一次。所有对大人来说只是举手之劳的事,要用来教导孩子往往最难。不过,坚持是处理这种状况最好的方法,这除了是家事的学习,也是让孩子懂得正确对待人的好机会。
曾有朋友晚餐后来访,看到我带着女儿和家惠分工在清理厨房而大惑不解。我想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我的成长经验。母亲曾花费许多时间,教会我逐渐加深的生活功课,她的心血成就了我的生活能力与创造力。我爱我的孩子,希望她们也能了解我曾体验的快乐,学会我所拥有的生活技能。
要晚餐不要“夜辅”
把初三学生宝贵的一个小时或更多一点的时间花在餐桌上,
是不是划算?
这不知道该用哪一种价值观来衡量;
但对一个饱受课业压力的孩子来说,
一个小时的情绪舒缓与经验分享应该是有意义的。
离开台湾五年之后,“夜辅”对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更陌生的或许是蕴藏在这个名词背后的想法与用意,我希望有机会站在“母亲”的角度上来谈谈对“夜间留校自习”的看法。
开学后的第二个星期,乐旂回家说,班上只有五个同学不参加初三的夜间辅导,其他班级的同学都全数参加,老师觉得她们的团队精神不够好。再过几天,五人当中只剩三个,而后两个。思考了几天,我决定提笔给导师写一封信,解释孩子不参加夜辅的理由,也期待她能谅解乐旂特殊的学习状况。
在信中我提到两点:首先是乐旂转换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倚赖大量的工具书。老师们并不知道,有些课业她是先读过英文的资料,再进入中文教科书或参考书。(这也是目前乐旂最烦恼的问题,时间常常不够用!)其次,书上总有很多中文名词对她来说是不易理解的,我们每晚的陪伴就是希望能回答她的问题。如果乐旂去参加夜辅,这样频频询问,一定会干扰到其他同学的自习。
这封信送出去之后并没有回音,但“夜辅”这两个字却更常出现在我脑中。特别是每天六点去接孩子时,天色已暗,远远看到她孤伶伶地向我走来,我还总是健忘地问道:“同学呢?”被提醒了几次后,我也终于记得了夜辅的存在。只是看到乐旂身后渐垂的夜幕,我无法不想起那些正在吃一天当中第二个便当的同学。尽管我听过有些父母说他们的孩子很高兴参加夜辅,但那种感觉是我难以理解的,因此信中我也不敢提乐旂不参加夜辅的另一个重要的理由:我们无法忍受晚餐桌上孩子的日日缺席!
每天下午,我总是在四点十分去接书旂,吃过点心后,当她关进书房开始和中文奋战,我就专心在厨房料理晚餐。不管我们的餐食简单或丰盛,准备晚餐的心情对我来说都是隆重愉快的。孩子们已出门一整天,这一天她们好不好,功课有没有问题,都会在餐桌上讨论,一想起这样的相聚我就更加起劲。
接近六点,爸爸要去接姐姐回家前,书旂会帮我把餐桌都摆好,因此一等姐姐进门洗过手,我们就开饭。早一点开饭不只顾虑到她早该饿了,也为了让我们有更充裕的时间可以交谈。把初三学生宝贵的一个小时或更多一点的时间花在餐桌上,是不是划算?这不知道该用哪一种价值观来衡量;但对一个饱受课业压力的孩子来说,一个小时的情绪舒缓与经验分享应该是有意义的。我想,回到台湾这两个多月来,孩子们能以愉快和耐力来面对她们的处境,晚餐桌上的心灵分享会不会也是她们的力量来源之一?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
除了人类之外,似乎没有其他动物有所谓的三代亲情。
能由父母带领去亲近祖辈的孩子,特别幸福,
因为他们可以汲取的情感根源比较深。
十一月中旬,我们回台湾处理一些业务,外公和外婆特地来新加坡陪伴孩子。孩子们开心得不得了,这也是她们转学之后第一次的祖孙相聚。分别这三个多月中,祖孙虽然每个星期会用电子邮件联络,终究不像可以搂搂亲亲,可以吃外婆的绝妙料理,听外公的生活科学那样来得真实快乐。
预计从台湾回新加坡的前两天刚好是假日,我打电话回家,是书旂接的,她兴奋地向我报告:“妈咪!我们正在大扫除,是为了欢迎你们回来特别做的。”
我逗着她玩说:“噢!我们真是太荣幸了!”
她在电话那头不疾不徐地说:“那是你们应得的。”
我问起姐姐。想象中,那个正要期末大考的高中生,大概正在埋首苦读,但是书旂吃吃笑了起来说:“姐姐正在刷厕所,而且唱歌唱很大声。”
紧接着母亲接过电话,一边笑一边对我说:“为了迎接你们,每一个角落都亮晶晶,两个孩子很会做事哦,打扫真仔细,有其母必有其女。”
我在电话这头不禁大笑了起来,回答说:“是因为外公外婆在,所以特别卖力,所以我常常告诉朋友,想教孩子,‘利用’外公外婆绝对没错!”
母亲感叹地说:“那也要对祖辈有相当尊重的孩子才做得到呀!”
我说:“对!所以才说要从小培养起。”
挂掉电话后,我想起这几天才和朋友们谈起三代相处的话题,心中由衷感谢这十七年来因为有双方的父母,在充满天伦之爱的频密互动里,两个女儿培养出一颗非常柔软的心。她们对祖辈的亲爱与敬重常常让邻人与朋友感到讶异,更让我们感到快慰,那样的情感最直接的受惠者其实是我们夫妻。我说“受惠”的理由是:自己想要孝顺父母的心意,因着孩子的加入而更美好和谐,而孩子在当中也学到了她们对父母的尊重与感谢。
日本人总爱说:“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我觉得这句话真有意思。“看”代表着父母先得做榜样,所以才看得到。孩子不是“听”着教诲长大的,“期望”没有办法用耳提面命来达成,只有自己努力做才会给孩子好的榜样。
有一位韩国邻居告诉我,她的孩子都不喜欢老人,因为年长的人多半啰嗦、固执,外表也不清爽。我倒觉得关键在于我们同不同意孩子这种看法,有没有带领他们去观察衰老的必然性,去回顾年老一代曾做的贡献,使他们了解那些付出就是今天我们的资源,所以谁都没有资格用“喜欢”与“不喜欢”来谈论对年长者的情感。
有的年轻父母很天真地以为不要管上一代了,只要从自己这一代做起就好,美好的亲情延续从自己起头。但我想,这是不合理的。除了人类之外,似乎没有其他动物有所谓的三代亲情。能由父母带领去亲近祖辈的孩子,特别幸福,因为他们可以汲取的情感根源比较深。
孩子们很遗憾在两年前失去了奶奶,但是每当我们看到或吃到一样奶奶生前喜欢的事物时,一家人就会想念地谈起许多与奶奶生前共处的记忆,这些回忆对孩子与家族的联系很重要,对她们生命的健康更重要。
如果爱是丝带,我愿意教会孩子如何使用这些丝带来联结老人日益寂寞的晚景,如何维系家族日渐淡薄的关怀,让她们从小学着用这些丝带为自己的生命编织出美丽牢固的亲情之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