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被记忆的西周史(中山大学中珠学术译丛)
》
售價:HK$
151.8
《
森林疗法:拥抱大自然、获得幸福的季节性方法
》
售價:HK$
74.8
《
希腊人(伊恩·莫里斯文明史系列)
》
售價:HK$
185.9
《
亚马逊六页纸 如何高效开会、写作、完成工作
》
售價:HK$
76.8
《
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HK$
110.0
《
塔西佗(全二册)(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
售價:HK$
396.0
《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思想的假死
》
售價:HK$
63.8
《
当代精神分析新论
》
售價:HK$
94.6
|
編輯推薦: |
北大、人大、复旦、武大等校30名师联名推荐,哲学专业学生、文科大学生及哲学爱好者的必读书。
一本书读通逻辑分析哲学家罗素:罗素丰富的人生如何与其分析哲学既相融合又相矛盾?
|
內容簡介: |
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罗素的生平经历,让读者了解其思想形成和发展脉络,而后则选择性地着重阐述罗素关于逻辑和数学的基础、意义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等方面的思想,帮助读者准确把握其富有启发性和包蕴性的思想。
|
關於作者: |
译者陈启伟,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教授,著名的罗素研究专家,已出版译著有《语词和对象》、《罗素自传》《蒯因著作集》等。贾可春,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毕业,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分析哲学,著有《罗素意义理论研究》、《罗素的专名理论》等。
|
目錄:
|
导论
1 罗素其人
2 逻辑·数学·哲学和实在
3 意义与语言
4 知识的范围与限度
5 身心问题
6 伦理学
7 上帝?宗教与生命的意义
参考书目
后记
|
內容試閱:
|
意义与语言
在本章中,我将讨论罗素的意义指称论、摹状词理论,以及可以构造一种形式语言来避免自然语言所固有的模糊性的观点。本章还将阐述斯特劳森所提出的某些观点,人们广泛地认为这些观点是对罗素摹状词理论最有力的批评。最后,我将讨论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所表达的一些观点,它们使人对罗素处理这些主题的方法产生了严重的怀疑。我将从分析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开始,它出现在罗素1905年的论文“论指谓”中,这篇论文被许多哲学家看成是20世纪分析哲学的起源。
在“论指谓”(1905)中,罗素通过摆出三个矛盾,来面对指称这一主题。他把这些矛盾称为疑难,它们都起源于自然语言所固有的一些缺陷。而且,他声称,这些矛盾为哲学上的指称理论的充分性提供了一种检验的工具。他断言,就如同实验适合于科学的目的一样,这些矛盾也适合于逻辑学的目的——它们都是检验的工具。罗素认为,指称理论是通过解决这些矛盾的能力而得到检验的。他声称,他的理论即摹状词理论,通过提供所有这三个矛盾的解决方案通过了这一检验。
这些疑难中的第一个可以用推理的形式陈述出来。该推理的第一个前提是替换原理。
(p1) 假如“a”和“b”这两个项指称同一个事物,那么,在任何一个句子中,其中的一个总是可以被另一个所替换,同时却不会改变该语句的真值。
该推理的第二个前提是一个所谓的历史事实。这个事实说的是国王乔治四世对于瓦尔特?司各脱爵士的好奇心。
(P2)乔治四世想知道司各脱是否就是那个《威弗利》的作者。
第三个前提断言了关于英语的用法的一个事实:
(P3)“司各脱”和“那个《威弗利》的作者”这两个表达式指称同一个人。
根据这三个前提,人们可以有效地推出如下结论:
(C)乔治四世想知道司各脱是否就是司各脱。
这并不是乔治四世原先想要知道的东西。该结论是错误的,它似乎恰好摧毁了“有效性”这个概念。说一个推理是有效的,就等于声称它有一个有效的形式。说它有一个有效的形式,就等于声称当它的诸前提为真时,它的结论也一定为真。因此,罗素问道:“为什么这个结论是错误的?”
第二个疑难与排中律联系在一起。它断言,“要么P,要么非P是真的”,或者换句话说,互为矛盾的命题不可能拥有同样的真值。尽管这是一个确立已久的且受人珍视的逻辑原理,但是罗素争论说,好像存在一些例外情况。试看以下这对相互矛盾的语句,它们当中的哪一个是真的呢?
目前的那个法国国王是秃头。
目前的那个法国国王不是秃头。
根据罗素的看法,由于目前法国没有国王,因此没有任何东西既是那个法国国王,又是秃头、高个子、身材细长的、有智慧的,或者其他等等。断言他是别的什么东西,就等于作出了错误的断言,这就如同当一个人断言自己是秃头时,又断言自己不是秃头一样。但是,关于他不是秃头这个断言,情况又如何呢?根据排中律,该断言一定是真的。然而,根据同样的理由,即先前用来表明他是秃头这个断言为假的那种理由,就可得出他不是秃头这个断言也为假。由于目前不存在法国国王,因此不可能有任何东西既是目前的那个法国国王,同时又不是秃头。
三个疑难中的最后一个,与人们在否定某物的存在时所涉及的自相矛盾性有关。试看以下的语句:
(a)阿波罗不存在。
假如人们真的在陈述以下三个语句,他显然就是在作出一些真实的陈述。
(1)(a)表达了一个真实的命题。
(2)(a)是论述阿波罗的。
(3)(a)在逻辑上等值于下面这个句子。
(b)不存在像阿波罗这样的事物。
但是,罗素认为,这些断言不可能无矛盾,因为假如(1)和(3)是真的,那么(b)就是真的,而由于不存在像阿波罗这样的事物,因此(2)一定是假的。另一方面,假如(2)是真的,那么(b)就是假的,而假如(3)同样是真的,那么(1)也将一定是假的。但是,假如(2)和(1)都是真的,那么(3)将一定是假的,因为这将引出这样的结论,即(a)和(b)拥有不同的真值。
罗素解决这三个疑难的方案源于他的摹状词理论。他的洞见在于他认识到,由于受日常语言的诱惑,我们是以相同的方式看待诸多指谓表达式的。正是这一洞见促成了摹状词理论。我们把所有指谓表达式都看成了名称,而且我们把它们中的每一个都解释成了指称一个特定对象的名称,这个对象就是它们的意义。在一种适当的逻辑语言即理想语言中,我们绝不会受诱惑这么做的。所有名称都将是逻辑专名。就像我们在上一章中看到的那样,逻辑专名总是指称殊相。
按照罗素的看法,与专名不同,包括“目前的那个英国国王”、“目前的那个法国国王"、“一些人”、“所有人”、“在20世纪第一瞬间太阳系的那个质量中心”等在内的指谓短语,“它们自身绝不拥有任何意义”。相反,对于罗素来说,它们是不完全符号。在《数学原理》中,他把“不完全符号”这一表达式定义为“在单独出现时不被设想为拥有意义,而唯有放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对之作出解释的符号”。他接着说:
每当人们可以设想一个命题的语法主语不存在,同时又不会导致该命题无意义时,该语法主语显然就不是一个专名,那就是说,它不是一个直接代表了某个对象的名称。因而,在所有这类情况下,人们在对命题作出分析时,一定能够把作为语法主语的东西分析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