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售價:HK$
98.9
《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售價:HK$
299.0
《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售價:HK$
181.7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售價:HK$
177.0
《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售價:HK$
112.7
《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售價:HK$
78.2
《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从三星堆出发,横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对话11处古遗址,探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
售價:HK$
89.7
《
迷人的化学(迷人的科学丛书)
》
售價:HK$
147.2
|
編輯推薦: |
邓涛砌字,麻利干脆。一手方砖,一手砌刀,一旦进入状态,思之所触,心之所驰,莫不中会,嚓嚓如桑林之舞,嚯嚯似经首之会。几十篇散文,可以诞生于数月之间;从南昌到北京的航班上,两个小时能草就一篇文章,才思敏捷可见一斑。
说是堆砌,实际是砖和砖之间的沟连。字与字,句与句,词与词;字与句,字与词;句与字,句与词。恍若美术家手中的调色板,看来未经考虑,随意为之,实则是胸有成竹,水到渠成而至。中国人写字讲行气、运气,语言像血脉,是处处以流动来相连的,犹如老翁携带幼孙,每个字都顾盼有情,痛痒相关,方为上乘。
饱蘸诗意的文笔和富于温情的述说,是邓涛作品的主体构成。
----序作者 陈政
|
內容簡介: |
山河扣问,是邓涛在叹惋历史文化足迹中,娓娓道出的对生命、对往昔的体验感知;是通过心灵关切探寻着沧桑世道是非曲直的文化捕捞;是用内心独白式的温润对秦砖汉瓦的深情抚摸;是一支秀气的笔,在拨开朦胧,于迷雾中印证自己紧抱不弃的人生信条。
|
目錄:
|
古荆州
阳光下的标本:朱家角
站在绍兴的一座桥上
神农和架都不在的山
清凉的雨投怀一个叫兰州的地方
婺源,婺源
青春湿润着的吐鲁番
两个澳门
固步的长城
海南:只盛得下水淋淋的夏天
凤凰
古装的平遥
烟花扬州
站立的大理
富春江夜话
在呼伦贝尔朗诵秋天
韶山冲:让我们竞折腰
酒与剑
皇殿词
雪里的心情
清亮的高原深处
武当
天堂里也有车来车往
宏村:隐居时代的遗存
不识泰山
景德镇时间
长江边上的那座老城与我的童年及诗歌有关
十朝南京
黄山顶上
承德帝王家
书生膝下:岳麓
满洲里的火车
豫章人家
神奇的九寨
尘落西安
香港的早晨
山海都市
武侯祠
青城记
横侧匡庐
乌镇:水的记忆
关于一个大湖的祷告
在夜的城楼上
塔尔寺
治水英雄记
秋雨中的回眸:上海
青海,是一个湖的名字
我的平民时代
一、 读书时代
二、 初恋时代
三、 罐头时代
四、 打工时代
五、 嗜烟时代
六、 食堂时代
七、 烟囱时代
八、 找回我们的旧物
|
內容試閱:
|
古荆州
【壹】
这次没有大意,没有在同一地方犯第二次错误,没有在鼾睡中将高速公路边上的荆州丢失。
我终于进了荆州城。
荆州算是遥远的历史名词,它让一个叫三国的时代变得滚烫,在现代生活里却是离我相距六百公里的地理概念。随着都市的车流,拜会古老的铭文墙砖和比墙砖更古老,中国百姓耳熟能详的那些片断。
荆州在我们的记忆里一再重复,确切地讲是一个民族代代延袭的集体记忆,我们可以准确地说出有关荆州故事的时代背景、演员、情节,甚至排兵布阵、计谋和血淋淋的恩怨。
是的,恩怨。
荆州的恩怨占据《三国演义》的很多篇章,让我们内心复杂,表情丰富,一座城市如镂如刻地成为我们再探个究竟的去处。
历史是一把刺,也是一记痛疼的鞭。要么倒下,要么惊醒。就是这样,悠长岁月的铴锣铜钹中不断地诞生不同的主角,也让不同的城市光荣地担纲起主场景。
大禹王治水时,割地布九州,荆州为其一。或许禹只知道人的最大灾害莫过于天地之灾,在他艰难地完成平息任务后,以为功德圆满地根治了人间的祸害,从此生灵们在九州大地上安居乐业,但他无法预知到人灾远胜天地之灾。
从屈原、孙叔敖到关公,这些津津乐道的久远话题让荆州也成为话题的一部分,斑驳的城墙诉说的是历史的坑洼。我以休闲自在的行为看荆州城总觉得是错误的眼神,我们已经走过的历史以斗争的形式进行,以死亡的形式结束。
荆州,似乎让我们没多少轻松。
【贰】
关云长留守的荆州:招展的旌旗,刺眼的刀光,一群威武的人,一浪高过一浪的呐喊…这些让我们热血沸腾的景象被岁月清扫得干干净净,好像从来就没有发生过什么,历史仿佛是虚幻的光影,那个时代的信息只是来自几本古书和民间戏曲,三国的几个细节在虚拟景点上被导游如簧之舌描述成时光隧道的一个进口,从这里出发直抵三国与英雄会面。
鲁肃称谓荆州为“帝王之资”,我认为一个区域地理位置的重要与当时的斗争环境、战略思想是密不可分的,诸葛亮著名的《隆中对》充分阐述了他对荆州的认识: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国。
正是谋略家“先取荆州为本,后取西川建国”的战略意图,注定了荆州难逃几易其主的命运,人的活体习惯一个“争”字,争地盘、争权力、争宠信、争钱财……,岂不知都在大地的掌心,揉一揉都碎成了土。“闻说三国事,每欲到荆州”。《三国演义》计一百二十回,直接或间接涉及荆州的竟八十三回。英雄的三国,也成就了一座城池的英雄气概,荆州之争裂开了三分天下的大势。
三国诠释着东方文化背景下的智慧,这是一个英雄的群体,也是最久远的偶像群体,千百年来他们的粉丝一茬又一茬,竟没有时代差异和年龄代沟。忠义之士读三国愈忠义,奸诡之人读三国愈奸诡。
就是这种氛围,渐渐酝酿出了关公崇拜。佛道儒不约而同地参与关公崇拜,使之成为最重要的神祗之一。文圣孔子和武圣关公,尽管后者存在许多性格缺陷,但因其忠义智勇,在人灾世界里,人们渴望获取一种有力的护佑。
【叁】
广阔的楚天之下曾是理想主义者的天堂,有一段祥和的风物往事。
楚人自视为日神的远裔,火神的嫡嗣,盛行漆器,炫目的大黑大红的色泽中,我们感受到文化的温暖和历史深邃的目光。楚男人讲究绅士情怀,追寻艺术格调,他们阅读楚简,摆弄竹扇和根雕,编钟、编磬、鼓、瑟、笙组合成灿烂楚乐,身着轻若烟笼、薄如蝉翼服饰的楚女子婀娜凤舞。
当享用山川之美的公心转为己利,高超的冶炼技术用于杀人的剑,我们开始懂得:英雄没有乱世只崇功业,百姓没有功业只畏乱世。
古荆州的历史风云已散去,各领风骚三百年,荆州抖擞它的无限风光时,显然不知道日后由小渔村成长起来的上海、深圳。
历史犹同人生,有得有失,让一个民族对幸福的追求是多么强烈。
【肆】
汉水、荆州生长着许多叫“荆”和“楚”的灌木,它们自由地生长,生成一个国度、宗族和对我们这块土地,尤其对南方文明的蕴养影响至深的楚文化。
清凉的空气里,我伫立古老的城楼上,现代文明的繁华已更换了曾经的荆州模样。我又回想起当年三过家门口而不入的大禹,应该是满怀美好的愿景将荆山之南划为荆州。
沉思之余,发现自己忽略了一个问题:我眼前的荆州古城墙竟是纯粹的单面墙体。有人言:荆州现存的城墙独一无二,明朝以来不以御敌为主,而是防洪。
2012年5月10日午于拾味舍
阳光下的标本:朱家角
【壹】
我的嗅觉对古典的遗砖旧瓦格外敏感,总有苍老的念叨不停地在耳边回旋,仿佛提醒我在坑洼街巷的幽深之处以及斑驳的墙面、挺翘的檐角都印有我生命的记录。尽管回想不起这些痕迹是在哪个朝代,哪个年龄段留下的,但我的步履一直在寻找,看到它们就会有一种喜悦和亲切,不由地去抚摸,像抚摸一个身体,分明还感觉到它的呼吸,甚至风吹雨袭时,有声音在说起一些陈年旧事,我也记不得这些旧事,很远很远,犹如隔世的模糊老片在反复放映。
今年早些时候,天还未褪去它的阴冷,上海一家金融公司再三邀请我赴沪,妻子陪我同往。入住的宾馆在青浦,有人相告,朱家角就在附近,显然将多年的神往调拨到情绪的极致,生命里潜在的冲动击溃了旅途的疲惫,像是去趟亲戚家窜门,毫不犹豫地轻装出发。
【贰】
以前的人事字字句句都安详地躺在书本里,若是能有这么一次旅行,回到他们中间,过他们的生活,这类古怪的想法犹同无数次科幻着的电影、小说,一直在刺激我的脑神经。消失的就不会复生,离去的就不再回头。魔法师的布障一抖,竟把过去的时光穿插到了现在,刚才还淹没在二零一二年的车水马龙中,一拐弯好像到了时光隧道的某个出口,翕忽闯入本已被时间的流水带走的小镇。
朱家角,现代文明和急功意识没有围剿干净的遗存。
我买张以古老自居的手工饼,一口啃下去,舌尖在寻找另一个时空,味觉伸展到民国,也可能是更远朝代里的市井。确实关于这个水乡小镇的传闻要说到N年以前,往近里讲,是一个叫朱家村的集市。
北方跑马,南方行船。依偎着漕港的村庄,有的货上船,有的货下船,村里的人们起早赶晚地忙着生计,开始了朱家角最早的繁华。明朝万历年间这里有了雅气的名字:珠街阁,又称珠溪。清朝嘉庆年间改叫珠里,俗名角里。一捆捆布,一袋袋米运进运出,逐步呈现出长街三里,店铺千家的景象。漫长的岁月终于成长起朱家角这把张开的大折扇,可毁灭起来往往就是瞬间,好在这样的瞬间没有出现在朱家角。
今天而来的都是在稠密的街市间看热闹的,陌生的脸在并不陌生的小镇上有点惊诧神情,这些房屋在特定时代应该是大“破”或大“拆”的对象,竟在超级大都市上海的眼皮底下,倔强地存活下来。
六十多年前,朱家角只是平常一角,只是江南水乡众多码头、集市中的一个,如今贵为高楼大厦之间的珍藏,成为“上海威尼斯”、“沪郊好莱坞”。
【叁】
阳光完全驱散了盘踞在空气中的阴寒,温暖地怀抱着早春,怀抱着我一往情深地遥望,我专注朱家角的每个细节,舍不得丢掉一眼。在人群中,妻子攥着我的胳膊,似乎担心偶然的闪失,我们就会在这个找回来的家园里隔世分开。那水岸,那摇着橹轻盈而过的棚子船,还有可以悠闲品茶,细细把玩青瓷的小阁楼。前朝人活得那么有风度,在石桥上仿佛影现穿长衫捧书卷那个远方的我。
尽管这一切都是我渴望的生活,但更让我和妻子流连忘返的是课植园,就名字而言足以显现出园子的主人有着高洁的返朴的精神取向。“课读之余,不忘耕植。”他从一九一二年开始建园子,花了十五年,一生成就功名的归宿就是这座精巧的江南园林。从仕争高,是为福泽更广;从商争富,是为善施更多,人生最终的选择是人文。古时崇尚人格教育,无论政商大多都有文化根基。在课植园的石碑长廊间,回旋于名木与稻香,累积财富原来是为了累积文华,才会有删除奢华与铜臭的归真。这就是从前,我宁愿当从前这园子里一个无名无姓的仆从。
日子一天接着一天过去,祖祖辈辈就这样从没有表情的日子中过来,虽然都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可时光的手却一直摆弄着大地和世风,我们的思维法则、生存空间天翻地覆,这个世界变得有太多的事让我们无法宁静,我们的心灵如此不安,我们的情绪如此焦灼。没有真实的文化,就没有我们的成长。
【肆】
古镇已是稀缺,散落中国的只有二三百座,比许多濒危动物还少。可惜的是不少已滋生出现代商业的疮癣,有的干脆像批发市场,这是一种比环境更可怕的污染。我不反对商业,但古镇的商业应该是岁月的回归,有着风土、非物质文化背景的商业,让我们完整穿越到当年。
历史用它细腻的指完成了一件叫《朱家角》的,有着思想浓度的民间作品,不失纯朴,也不失高雅。神魂为上,存形次之,在保护古貌的同时,肤浅的市侩心理常常在经营上容易钻入不伦不类混搭的恶习。朱家角克制住了或是说顽强抵御着粗俗,行进着精神层面的自我保护。
我从深巷窄弄里闲步到城隍庙前,这是一座灵验的庙,保住古镇,更是保住了朱家角的传统风范。
尊重朱家角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文化气质,既让我感慨于古代文人特质的藏书楼,又在小镇的入口感受了当下艺术情怀的美术馆。从这个意义上讲,朱家角已非等闲水乡,凡俗古镇。
2012年10月24日晚于拾味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