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摩根传

書城自編碼: 200331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傳記財經人物
作者: 李慧君
國際書號(ISBN): 9787538739220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181/162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3.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汗青堂丛书147·光明时代:中世纪新史
《 汗青堂丛书147·光明时代:中世纪新史 》

售價:HK$ 85.1
能成事的团队
《 能成事的团队 》

售價:HK$ 111.9
现代无人机鉴赏(珍藏版)
《 现代无人机鉴赏(珍藏版) 》

售價:HK$ 78.2
汗青堂丛书·晚清风云(4册套装):帝国的切口 清朝与中华传统文化 太平天国运动史 冲击与回应
《 汗青堂丛书·晚清风云(4册套装):帝国的切口 清朝与中华传统文化 太平天国运动史 冲击与回应 》

售價:HK$ 427.8
穿在身上的历史:世界服饰图鉴(增订珍藏版)
《 穿在身上的历史:世界服饰图鉴(增订珍藏版) 》

售價:HK$ 557.8
历史的严妆:解读道学阴影下的南宋史学(中华学术·有道)
《 历史的严妆:解读道学阴影下的南宋史学(中华学术·有道) 》

售價:HK$ 109.8
海外中国研究·江南:中国文雅的源流
《 海外中国研究·江南:中国文雅的源流 》

售價:HK$ 76.2
迟缓的巨人:“大而不能倒”的反思与人性化转向
《 迟缓的巨人:“大而不能倒”的反思与人性化转向 》

售價:HK$ 77.3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8.3
《李鸿章传》
+

HK$ 53.0
《迪奥传》
+

HK$ 59.0
《李-艾柯卡传》
+

HK$ 53.0
《范德比尔特传》
+

HK$ 53.0
《盛田昭夫传》
編輯推薦:
●美国金融大鳄的传奇人生。

摩根是“银行家中的银行家”。摩根当年控制的金融机构、大企业占美国八大财团的一半还多。当然,垄断时代必然要终结,摩根奇迹也不可复制。
內容簡介:
一个世纪前,摩根像巨人一样支配着整个金融世界。作为创建通用电气公司、美国钢铁公司以及地域广泛的铁路帝国的幕后策划人物,在几十年里,他都是美国民间的核心银行家。
目錄
序言
Preface
第一章 少年摩根
Chapter 1 Young Morgan
1.摩根家族
Morgan Family
2.少年的求学时代
School Time
3.向伦敦迈进
Go to London
4.游学欧洲
Study in Europe
5.危机中成长
Grow up in a Crisis
6.父亲的希冀
Hopes of His Father
第二章 摩根的新娘
Chapter 2 Morgan’s Wife
1.情窦初开
First love
2.战争中的求婚
Propose Marriage in the War
3.霍尔卡宾枪事件
Hall Carbine Events
4.破碎的心
Broken Heart
第三章 华尔街崭露头角
Chapter 3 Emerge on Wall Street
1.真知灼见逐渐显现
Insights gradually appeared
2.小试牛刀
Small try
3.摩根公司的成立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organ Company
4.摩根的婚姻生活
Morgan''s Marriage Life
5.在铁路业第一次胜利
The First Victory of the Railway Industry
6.格兰特总统
President Grant
7.为皮博迪先生主持葬礼
Presided over the Funeral of Mr. Peabody
第四章 一路飙升的身价
Chapter 4 Worth-fold Rise
1.托尔溪谷会谈
Thor Valley Talk
2.摩根的身价一路飙升
Morgan’s Worth-fold Rise
3.欧洲旅行的美好时光
The good time of the European Travel
4.美国总统大选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
第五章 战争中的中?⒄ br Chapter 5 The continued Development in the
War
1.太平洋铁路计划
Pacific Railway Projects
2.摩根联合募购组织
Morgan Joint raise purchase Organization
3.德雷克歇 摩根公司的成立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rexel-Morgan Company
4.坚韧不拔的意志
Indomitable Will
5.顺利扭转铁路的恶劣形象
Successfully to Reverse the Bad Image of Railways
6.谨记父亲的训勉
Remember His Father''s Advice
7.铁路整合——再组织者
Railway Integration - the Reorganizers
8.声东击西的策略
Diversionary Strategy
第六章 巨人的哲学
Chapter 6 The Philosophy of the Giant
1.海盗船俱乐部
Pirate Ship Club
2.与罗勃兹先生的争论
The Debate with Mr. Luo Boz
3.历史性大妥协
Historical Great Compromise
4.美国殖民经济的形成
The Formation of the Colonial economy in the United States
5.美国的金融形势
The Financial Situ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6.摩根书房的秘密会议
Secret Meeting in Morgan''s study
7.摩根的哲学
The Philosophy of Morgan
第七章 摩根的时代
Chapter 7 Morgan Era
1.父亲的逝世
The Death of His Father
2.竞争对手的消逝
The Passage of Competitors
3.儿子小摩根初入社会之门
His Son Little Morgan entering the Door of the Community
4.真正的爱国者
A true patriot
5.独领风骚的时代
Dominate the era
第八章 华尔街风云
Chapter 8 Wall Street Storm
1.摩根集团成员
Members of the Morgan Group
2.“摩根化”构想
The Concept of "Morgan"
3.铁路大王
Railroad Magnate
4.忍痛割让海盗船二号
Reluctantly ceded Corsair II
5.国际舞台的扩张
Expan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6.如日中天的地位
Flourishing Position
7.晚辈的挑战
The Challenge of Younger People
第九章 钢铁业大对决
Chapter 9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Showdown
1.与钢铁大王的对决
Duel with steel Giant
2.摩根、卡内基之战
The Battle of Morgan and Carnegie
3.钢铁大联合
Iron and Steel Grand Coalition
4.解除太平洋股票危机
Lifting of the Pacific Stock Crisis
5.新的时代来到了
The New Era came
第十章 行业的领军人物
Chapter 10 Industry leader
1.晋见总统
An Audience with President
2.总统的妥协
President''s Compromise
3.参加美国圣公会大会
To Participate in the American Episcopal Conference
4.拯救大恐慌
Save the Great Depression
5.每个人都筋疲力尽
Everyone is Tired and Exhausted
6.铁肩担道义
Take up So much
第十一章 魂断罗马
Chapter 11 Death in Rome
1.临终的遗言
Last Words
2.死亡之旅
To Death
附录
Appendix
摩根生平
John Morgan’s Life
摩根年表
Chronology of John Morgan
內容試閱
1.?摩根家族

美国康涅狄格州首府哈特福德位于康涅狄格河西岸,面积约46.5平方公里,人口约13.9万,风景优美,绿草如茵。哈特福德城金融发达,个人收入荣居全美首位。
康涅狄格河和派克河汇合处原来是一片橡树林,荷兰后裔最早从纽约迁到这里。
1633年左右,因为波士顿长老提倡政教分离,北面马萨诸塞州的英国人与之发生冲突后,也迁移至此,并建造了首座基督教堂。

这些英籍移民的进步思想在马萨诸塞州受到贵族社会的抵制,他们到康州后便开始草拟“宪法”。1638年,在一棵橡树下,托马斯?霍克牧师完成了“康州基本法”,使康涅狄格州成为“宪法之州”。

后来,新英格兰的美国人离开康州,西迁至五大湖和宾西法尼亚一带。爱尔兰、德国、波兰、北欧、捷克的移民和犹太人等,相继迁移到此。康州人引以为豪的不仅是宪法,还有它那无人企及的文明程度。如1640年,康州设立第一座公立小学;克伦威尔号军舰在这里举行下水典礼仪式;首先使用了电话交换机、麻醉药等。独立战争期间,哈特福德成了著名的“兵工厂”。

迈尔斯是摩根家族在美国的第一代人,他乘“五月花”号在普利茅斯登陆16年之后,由威尔士迁移到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迈尔斯依靠经营农场和与印第安人打仗而发财致富,为摩根家族积累了大片土地。在美国革命时期,他的后代约瑟夫?摩根曾和华盛顿将军的军队对抗。
1817年,约瑟夫将马萨诸塞州的西斯普林菲尔德农场卖掉,转移到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市,这里就变成了摩根家族的故乡。

约瑟夫最初经营一家规模不大的咖啡馆,叫交通咖啡馆,同时还捎带卖些旅行用品。苦心经营了一些时日,逐渐赚了些钱,1829年盖了座大旅馆——城市旅馆。并买了运河和铁路的股票,成为汽船业和地方铁路的股东。但最终使他赚了大钱开始发家致富的是保险业。

1835年,约瑟夫投资了一家叫做埃特纳火灾的小型保险公司。1835年12月,纽约华尔街地区的一场特大火灾烧毁了六百多座建筑物,约瑟夫由此发了一笔横财。作为埃特纳的创始人,他坚持让公司尽快赔付给客户,甚至不惜全数购入那些不愿偿付的投资者所持的股本。约瑟夫?摩根以他的行动为公司在华尔街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信用可靠的埃特纳火灾保险”在纽约声名大振。后来,公司的保险金提高到原来的3倍。
这次火灾后,约瑟夫净赚15万美元。
在做商人这方面摩根的后辈子孙如出一辙,都像他一样诚实守信。

约翰?皮尔庞特?摩根(J.P.摩根)的父亲吉诺斯到波士顿的商行当学徒时,年仅16岁。约瑟夫退休后,出资5万美元买下了哈特福德的干菜店,当时吉诺斯23岁。就在干菜批发店开张的那一年,吉诺斯娶了皮尔庞特家的女儿。
1837年4月17日,在亡命者街的一所住宅里,约翰?皮尔庞特?摩根呱呱坠地了。

吉诺斯的夫人带着儿子到霍利斯大街教堂,让她父亲给外孙做洗礼。这个孩子名字太长,因此也改过好几次名字,在家人所写的日记及信函里,“吉诺斯的孩子”、“吉诺斯的宝贝”、“摩根先生”、“J.P.阁下”这些称呼都是指约翰?皮尔庞特?摩根。他父母亲昵地称他为“巴布”,同学则称呼他为“皮尔庞特”。

摩根出生不久后,他的父亲吉诺斯就卖掉旧房子,重新在一片荒地中建起一幢豪华新居。这幢豪华宅子的周围不久就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保险业和金融业都十分发达的维明顿街。

童年的摩根身体很差,只要天气不好就会受到病痛的侵袭。1838年2月,出生后不到10个月的摩根就得了痉挛,一直持续到秋天病情才逐渐有了起色。

幼年的摩根很多时间是跟他的外祖父(母)一起生活,在他们写给吉诺斯的信中提道:“皮尔庞特(对摩根的昵称)很乖,一点也不淘气,像个大人似的。”
1844年,他母亲又生了一个女孩,取名玛丽?莱曼。1846年,他又有了一个弟弟——小吉诺斯?斯潘塞。

摩根的外祖父是波士顿的牧师,他坚信自己所宣讲的教义,同时还是个热情的诗人,狂热地主张废除农奴制和实行社会改革。后来摩根会不顾一切地和“病床新娘”咪咪结婚,还带她到阿尔及尔疗养治病,那一股子热情大约是从他外祖父那儿遗传下来的吧!

2.?少年的求学时代

1846年秋,刚刚9岁的摩根就已成长为一个严肃而且稳重的男孩,他继承了父亲一样深棕色的头发,浅褐色的眼睛,炯炯有神的目光,充满了自信,并开始就读于切希尔的圣公会教会学校。
3个月后,由于爷爷约瑟夫生病,摩根回到了家里。过了圣诞节后,他被送到了帕维林家庭寄宿学校读书,学校位于哈特福德市郊。

1947年4月初,约瑟夫在日记里写道:“人生就像是一场赛跑,而我的比赛快要结束了。”一直到6月底,他还去农场干农活,7月23日,逝世。
摩根一共读过8所学校,帕维林家庭寄宿学校是他就读的第二所学校,在这里他待了将近2年。

1848年,摩根转学到哈特福德公立学校。同学们这样描述他:“在生活中总是很随意,看起来就像一只小动物,而且总是不吸取经验教训。”

有一次,因为开玩笑摩根被老师赶出教室,这件事对他打击很大,甚至于他给老师写了一封抗议书,而信封署名是“一个受到迫害的学生”。

在哈德福德公立学校,他和他的表哥詹姆斯?吉诺斯?古德温是死党,古德温比他高两年级,父亲是康涅狄格州互惠人寿保险公司的总裁。这两个死党在空闲时经常到附近的德雷帕学校偷看女学生,还会经常地送花、糖或者小纸条给那些认识的女孩子。偶尔,摩根也会爬到学校附近的一棵大树上,跟3楼的女孩子聊天。在几年以后,他在和古德温回忆时说,在他们让那些女孩子挨了好多训斥以后,那些女孩子依然喜欢他们的所作所为,真是令人奇怪。

吉诺斯对儿子的教育非常重视,投入了巨大的精力,特别是品德教育方面,如勤奋、稳重、诚实、简朴。同时,吉诺斯不断给儿子换学校,还经常带儿子参加自己公司的活动,让他学习历史、伟人、商业各方面的知识,这些都对摩根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850年吉诺斯到了英国,这时他已经是马瑟—摩根公司的高级合伙人,他把这次欧洲之行的见闻都详细地讲述给摩根听。回到美国后,他退出马瑟—摩根公司,加入波士顿一家进出口批发公司,毕比—摩根公司在1851年1月1日正式营业。

1851年9月,摩根通过了波士顿英语中学的入学考试。这所学校以注重数学教学闻名,为年轻人进入商界准备了条件。几天后,摩根发现他开始喜欢这所学校。第一学期,他在班上33人中排第11名,品德还获得“优秀”。

在摩根当时写的《入学有感》中写道:“无论如何,我都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行动……在这所学校里,我必须培养良好的品行,因为没有谁会想要一个既没有良好的办事能力,也没有绅士风度,还没有认真的敬业精神的职员”。
在《论勤奋》里他说:“这也许是一种最重要的品德,有了它,即使是最贫困的人,也有能力获得财富和受人尊敬的地位。”

摩根搬到波士顿后,和表哥古德温一直保持书信联系,还成立了一个玩笑式的公司“古德温—摩根贸易公司”。他在波士顿购买到鞋子、版画、书籍等小东西后,不赚钱转卖给表哥。作为交换,他仅要求古德温给他提供哈特福德和德雷帕女子学校的情况。

此时,他已表现出敏锐的商业洞察力:波士顿到纽约的路程比从哈特福德到纽约的路程远两倍,前者的火车票两美元,而后者价格却要贵得多。

1952年春,摩根患风湿热病,大腿和膝盖有炎症,连正常出行都成问题,所以大部分时间只能待在家里,“古德温—摩根贸易公司”的业务也中断了。

到年底,摩根的身体还是很虚弱,于是他的父母决定让他“痛痛快快地换换新鲜空气”,11月,摩根乘坐“爱奥号”离开自己波士顿的家,开始了亚速尔群岛的阳光休养,这时他15岁。

亚速尔群岛是葡萄牙西海岸900多英里处的3个岛屿群。即使是冬天,亚速尔群岛依然阳光普照,气温在12℃~21℃之间,花园里开满了鲜花,有绣球、杜鹃花、日本山茶花。

圣诞节的时候,摩根把当地产的橘子和葡萄酒寄给家里,并且盼望着“每年都光顾彭伯顿广场(位于亚特兰大市)的圣诞老人别遗忘了我”。

随着身体健康状况的逐渐恢复,摩根开始到港口去研究船只,船只主人、船上装载的货物、航行速度以及船只的维修,这些情况他都想了解,不仅出于他一贯地对商业和运输业的兴趣,还因为摩根热切盼望着这些船队给他带来家乡的消息。

每当有船进港,摩根都跑去询问寄给他的邮件。12月中旬,他让“爱奥号”捎回去一大叠信,他伤心地写道:“哦!我是多么焦急地盼望她返航啊!”他离开波士顿7个星期后,终于收到了家里的第一封信。那天正好是圣诞节,他把这封信当做一份非常美妙的圣诞礼物,并觉得“非常幸福……真的”。

不知道父母为什么没给他多写一些信。有些时候,没有及时收到回信是因为天气和交通运输方面的一些特殊原因。19世纪50年代,邮轮正被大型轮船逐渐取代,而且大部分美国的邮件需要先到英国再转送到那里。也许还有别的原因,那就是他的父母觉得,应该培养摩根独立生活的能力。

摩根努力用台球、惠斯特纸牌(早期起源于英国的一种纸牌游戏,后来演变成惠斯特桥牌)、读书及写信来打发时光。偶尔,他也参加一些葡萄牙人的仪式和舞会,但是他对当地人没什么好印象:“这里的人太穷困了,他们特别懒惰……”正像他所受的教育那样,如果勤奋和开拓能带来繁荣,那么,穷困的境遇只能责怪自己没有很好地努力。

在那个亚热带小岛上生活了4个月之后,他恢复了健康。他给家里人写信:“现在,我和其他人一样走得很快”,“我来这里的任务已经完成,我想我可以回家了”。最后他的父母也一致认为他的病已经好了。然而却没有把他接回美国,而是安排他到英国去。在那里,他将开启一段新的人生旅程。

1853年4月15日,摩根登上了“大西方号”,几天以后抵达伦敦。也正是在这艘船上,他度过了16岁的生日。在伦敦,他走访了著名的劳埃德保险公司,参观了白金汉宫、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阿普斯里大厦、海德公园、国会上议院。

4月底,在曼彻斯特他见到了他的父母并一起参观了斯特拉福德(莎士比亚故居位于此地)、奥里克古堡、牛津大学。5月中旬,一家三口动身去了伦敦。

吉诺斯和摩根还参观了英格兰银行。英格兰银行是当时世界上顶级的金融机构,银行是18世纪末由约翰?索恩爵士设计建造的。当晚,摩根在日记里写道:“我就像拥有了100万英镑。”

在欧洲的3个月时间里,他们先后在英国、比利时、德国、法国、爱尔兰旅行。还见到了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克?威廉四世、拿破仑三世和他的皇后尤金妮亚、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7月份,在摩根离开家9个月后,他们乘船返回美国。
摩根继续到波士顿英语中学去上课。由于他已经耽误了一年的课程,所以,他说:“我得特别努力,才能跟上进度。”

1854年夏,他写了毕业论文,尽管他的父母给他提供了许多英雄榜样——乔治?华盛顿、威灵顿公爵等,然而在年轻的摩根看来,无论是美国独立战争之父还是著名的英国大公,都不如那位褒贬不一的科西嘉冒险家更有魅力。他选择的是评论拿破仑?波拿巴。

17岁的摩根在论文中多次提到拿破仑?波拿巴应有的历史地位。他指出,要评价一位复杂而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必须有一个综合的尺度。

“在传记作者笔下,从来没有谁曾经被如此这般地评价过,无论是在普通人心中,还是在精心撰写的回忆录中,都是如此。”“不管是史学家慷慨的赞美还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都没有对拿破仑的勇敢与才能表示怀疑。当然,关于这位科西嘉人为何会发动欧洲战争这点上,许多专家也一直未达成一致的意见。”
而这正好预示了将来人们对他自己一生的评价。

在论文的最后,摩根高度地肯定了这位历史伟人:“关于拿破仑的一生,在许多方面,人类的法庭要做出令所有人都满意的结论是不可能的”“武断和憎恨是批评拿破仑的人的本质”,“时间将会修正历史上的好恶与偏差,关于拿破仑的动机,必将在许多年之后出现正确的结论。到那时,个人的憎恶和称许都将被湮没”。

3.?向伦敦迈进

一天晚上,吉诺斯正在城里一家餐馆用餐,这时进来一位英国式打扮、留着络腮胡子、约摸有40岁的绅士。那人向他走来,并跟他打招呼:“吉诺斯先生吗?您好,我是乔治?皮博迪。”来人操着浓重的伦敦口音,态度非常和气、诚恳。
吉诺斯注视着这位比自己年长约20岁的绅士,有些不知所措,皮博迪的大名他早有耳闻。

皮博迪是有名的银行家,想找吉诺斯合伙,对此吉诺斯非常感激。他觉得尽管干菜批发店的生意越做越红火,但也只是小打小闹,比起皮博迪从事的国际性金融投资来,实在是小巫见大巫。

皮博迪的家乡在马萨诸塞州,小时候是个贫苦的农家子弟,11岁就开始在杂货店打杂。他在华盛顿的干菜批发店当过一段时间帮工,后来又跑到巴尔的摩,在那里他增长了许多见识。

当时,马里兰州财政危机严重,经济陷入崩溃边缘。皮博迪自告奋勇一个人前往伦敦,成功地卖掉了800万元州债。从此,皮博迪在伦敦金融界声名大振。那时,美国国债和州债大多是伦敦、巴黎的贵族购买。皮博迪在成功化解危机后还退还了马里兰州付给他的手续费,他在巴尔的摩一下子赢得了“爱国者”的美誉。

不久,马里兰州修建“西部铁路”时,把他作为债款的承兑人。1837年,即摩根诞生的那一年,皮博迪公司在伦敦正式成立,经营美国国债、州债、股票及国外汇兑等业务买卖。

皮博迪自己没有家室,因此他对自己的继承人有明确的要求:爱交际、有家室且有外贸经验的美国人。他的波士顿合伙人詹姆斯?毕比向他推荐了吉诺斯。
吉诺斯此时已经在毕比—摩根公司工作了3年。1853年5月,他带着自己的家人初次访问伦敦。

摩根身体虚弱却精神亢奋。当时,患风湿病刚好的他首次接触了英国文化,参观了白金汉宫和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在英格兰银行,他看到了价值百万英镑的金条,还去圣保罗大教堂聆听礼拜日讲道。

与此同时,他父亲与皮博迪谈论生意上的事。摩根发现这个人“讨人喜欢,却像烟雾一样影影绰绰”。总之,他认为皮博迪是个奇怪、可爱却又有点贪婪的老家伙。

皮博迪当时也没想到,他邀请吉诺斯参加自己的公司后开创的金融王朝将要超过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和巴林兄弟银行,当时这两家银行在世界金融界有着霸主一般的地位。

在美国的最后半年里,吉诺斯把先前的业务都做了了结,并准备搬家。摩根6月份从学校毕业后,也来帮着做些事情。他跃跃欲试,准备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但是吉诺斯却认为,他还应当先到欧洲学校去继续学习法语和德语。

9月初,摩根开始到亲戚朋友家道别。8月12日,波士顿的大商人们还为吉诺斯举行了告别晚宴,以表示他们的敬意。第二天一大早,吉诺斯一家乘船前往伦敦。
10月2日,乔治?皮博迪公司正式宣布和波士顿的吉诺斯结成合伙人关系。

摩根这一天日记写道:“父亲在伦敦开始了他的业务。”公司启动资金45万英镑(约合225万美元),其中皮博迪占40万、吉诺斯4万,还有一个英国合伙人(吉尔斯?丘比特?古奇)1万。每个人可以按自己的股本分得5%的利息,吉诺斯每年另外还有2500英镑的社交费用。
同年秋,公司迁到老宽街22号。

前往伦敦时,吉诺斯家一共有5个孩子:老大摩根17岁,下面还有4个弟妹:莎拉(15岁)、玛莉(10岁)、小吉诺斯(8岁)和朱丽叶(7岁)。

吉诺斯在格罗伊特广场(海德公园北面)租了一套房子,摩根开始带着弟弟妹妹们去逛伦敦城。不久,两个女孩莎拉和玛丽就到一所寄宿学校去读书,而8岁的小吉诺斯则进了特威肯奥姆的一所学校。当然,吉诺斯也为摩根选了一所瑞士学校,学校在日内瓦湖畔,离维卫不远。

4.?游学欧洲

1854年11月1日,17岁的摩根怀着难以言表的心情离开伦敦前往欧洲大陆。他既对推迟步入职业生涯而烦躁,同时也为即将开启的新生活兴奋不已。
在摩根入学的时候,贝勒利乌学校共有85名学生,其中有很多英国人和美国人。

然而不久,校长就接连通知他父亲,他告诉吉诺斯,摩根总是和学校生活格格不入,“他自我调整特别慢”,“什么事情都拿来开玩笑,他还吸烟……在课堂上安静不下来……熄灯以后还常常讲话……表现不怎么好,还顶嘴……闷闷不乐。他的脾气大得吓人”。

接着,摩根又开始被健康问题所困扰。他经常生病卧床,嗓子疼,或者肺热。他对父母抱怨道:“只要还在这里一天,我就别指望会有所好转。”

不久,他就从集体宿舍搬到了通往夏兰古堡的公路边的一座小屋中,后来这所房子成了美国学生在维卫的活动场所。他把同学们的生活费集中在一起,组织美国学生们一起玩惠斯特纸牌、桌球、溜冰、滑雪、划船、旅行、吃香肠、喝香槟,当然也包括吸烟,他们一起看美国报纸,偶尔也研究一些学问方面的事情。
1855年8月,他利用假期到巴黎与家人团聚。 “我觉得自己被全家强迫着,必须讲很多很多的话。”
假期之后,他回到贝勒利乌继续提升自己的法语水平。到了秋季,他的成绩在班里排名第一。

他研究《埃涅伊特》(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写的一部史诗)、《路易十六》,还阅读法文版的《鲁滨孙漂流记》,把《塞维格妮太太》译成德文,并把一些格言用3种语言写出来,这些格言反映了他在大西洋彼岸所受的教育和启迪:“劳动就有收益,光动嘴只能获得贫困。”“财富是加在智慧的人头上的桂冠,留给愚笨人的只能是蠢行。”

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数学方面具有很强的能力,给所有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位同学回忆说,摩根具有不用纸笔光用头脑计算出立方根的能力。
吉诺斯告诫摩根,要和正派的人进行交往。摩根接受父亲的劝告,参加了“维卫青年联谊会”,并且参与组织了一系列的交谊舞会。

在维卫的那段时间里,摩根以美国人独有的视角,审视着克里米亚战争(1853年10月20日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土耳其、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的情况。他认为,欧洲的帝国主义应当限制在大西洋东岸,而不要干涉美国的新兴扩张主义。
1856年,吉诺斯相信儿子已经能够非常流利地使用法语了,于是决定将摩根送到德国哥廷根大学继续提高德语水平。
6月,摩根来到了哥廷根。哥廷根位于汉诺威以南,是一座大学城,它是德国最大的也是最优秀的一所大学。

哥廷根大学的乔治?奥古斯都皇家学院是由英王乔治二世(德国汉诺威王朝乔治一世之子)创办的。该校不但教授阵容强大,而且学生也是来自各国的优秀人才,在历史上该校数学和自然科学一向是世界闻名的。当时欧洲几位著名的教授(包括弗里德里克?沃勒尔)也在这里。
德国首相俾斯麦曾在1832—1835年就读于哥廷根大学,比摩根早了20多年。

哥廷根大学的学生大体上分两类,一类是公费学生,另一类是进修学生。摩根跟哪类同学都相处融洽,他跟沃勒尔教授学习高等三角学和化学,除此之外,他每天都上德语课,利用空闲时间打保龄球、桌球,听花园音乐会、歌剧,参加啤酒节,学剑术及参加舞会。

下课之后,他常与英、法、德各国的同学一起沿着莱茵河畔漫步,畅谈自己的理想。不同国家的同学一起和睦相处,让人有一种“四海一家”的感觉。

摩根觉得德语很难学,尽管如此,他还是发誓要尽快掌握它。他在给吉姆的信中说:“学习一种语言的最好途径是跟女孩子进行交谈,尤其是有漂亮女孩给你纠正错误。”

摩根在6个月的时间里掌握了德语。然而吉诺斯却要他在欧洲再过一个冬季。1956年8月,摩根返回了处于伦敦王子门街14号的家。
摩根发觉母亲的健康很糟糕,一副即将崩溃的状态。

对于吉诺斯来说,跨越大洋到英国发展是件好事,他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当中,整天忙碌于公司事务及社交活动,而对家庭关注不够。

朱丽叶的心情压抑,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对她而言,因为身处异国他乡没有一个知音,以前充满着亲情和友情的世界不在了,再加上英国人因循守旧,挤兑外来的美国人,丈夫又整天忙于工作,4个孩子也都在遥远的地方读书,自己也没有什么兴趣爱好,所以朱丽叶老是觉得茫然而无所适从。
9月份,朱丽叶决定独自返回美国度过冬季,把丈夫、孩子和自己的种种不适都统统抛到伦敦和脑后。
这段时间,摩根每天早晨在海德公园骑马,下午则到皮博迪公司去整理公司那些陈旧的商业往来文件。

皮博迪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客户买卖美国债券,提供经纪业务和综合银行业务,公司本身还开展贸易业务,也同时促进发展一些有潜力和前景的新兴企业。

1856年7月,乔治?皮博迪公司同意支持一家跨大西洋的电缆公司,最终在1866年7月电缆铺设成功,电报公司重组后称为盎格鲁——美利坚电报公司。横贯大西洋的电缆使美国与欧洲之间的通信在几分钟内就能完成,而不是几个星期甚至更长,它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更重要的是,在1866年后,像皮博迪和摩根一样的金融家能够快速进入和退出市场,外币交易也容易多了,而且金融家们也可以预计国际新闻带来的种种效应。正是由于皮博迪公司为这个雄心勃勃的事业提供了资金支持,所以不仅有机会获得重要信息,也获得了特殊地位和商业利润。

1856年10月,摩根回到哥廷根继续学习。感到寂寞的他参加了学生组织——“汉诺维拉”,不久,在给家人的信中出现了“星期六晚餐”、“星期三纸牌之夜”,还有舞会之类的语句,可见在哥廷根的最后几个月,摩根生活得还是蛮惬意的。在这里,他还学会了吸“俾斯麦烟管”。
1857年上半年,摩根终于完成了学业,此时的他已能够流利地使用法语和德语。

有位教授想挽留他继续从事数学研究,摩根心里却是对商业充满了渴望。他写信给吉姆说:“到世界各地去游历和观光真是令人愉快,但是,我已经很久没有安定下来了,我要计划和安排好自己将来的生活,也好使我将来回到家里的时候,不会感到难为情。此外我也是急着准备去工作呢。”

吉诺斯本来计划摩根毕业后让他去中国发展的,但事情偏偏不遂人愿,春天到来后,咳嗽和胸痛导致摩根再次病倒。在写给吉姆的信中,吉诺斯不无抱怨:“把我给他订定的计划全都打乱了,我真不知道什么时候他才能独立起来。”

6月,吉姆从大西洋彼岸也来到欧洲,准备接受外国教育。由于表兄弟已经3年没有见面了,于是摩根给吉姆当向导,陪他在欧洲各地游历。

1857年,美国已经从经济萧条中完全恢复了,商业尤其是铁路业迅猛增长。华尔街成为这次资本增长的中心,铁路债券市场的强劲增长势头使得纽约股票交易所的交易和投资数量激增,在一个星期内的股票交易量达到100万股,是20年前的1000倍之多。铁路债券市场的繁荣使许多投资公司开始专门为铁路资金提供理财服务,而邓肯—舍曼公司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邓肯—舍曼公司有位高级合伙人叫威廉?奥茨?舍曼,1857年他正好在英国,经常打电话给吉诺斯。他在写给皮博迪的信中这样称赞吉诺斯:“您真是幸运,要不就是您的深谋远虑,否则又怎么能找到这样一位人物作为您的合伙人呢?我真不知道在哪还能找到比他更优秀的人。”

从1851年邓肯—舍曼公司成立以来,皮博迪一直以赞赏的目光关注着这家公司。1854年皮博迪同吉诺斯谈话中曾这样评价:“我看好这家公司,他们有足够的资本、能力及庞大的企业,将来一定能够成功经营一家大型金融企业。它在美国几乎是唯一的。”
他对邓肯和舍曼承诺,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公司获得无限制的信贷。皮博迪还考虑委托邓肯—舍曼公司代理其在美国的事务。

然而在1857年,美国资本市场空前繁荣,邓肯和舍曼不甘心充当皮博迪公司的代理,恰恰相反,他们想要皮博迪公司成为他们在伦敦的代理。于是1857年7月,吉诺斯和舍曼协商后,两个公司加强了各方面之间的合作联系。

1836年经济萧条的时候,吉诺斯离开华尔街到伦敦谋求发展,然而他一直希望能够重返纽约。20年前他放弃了在华尔街发财的梦想,现在他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于是他决定让摩根去邓肯—舍曼公司当一个不领薪水的办事员,让儿子在美国金融业务中得到锻炼。
7月底,在舍曼夫妇的陪同下,摩根乘船前往美国。

临行,吉诺斯交给儿子一张便条,叮嘱摩根:“我希望你能够认识到,你现在正在迈出关键的一步,它将对你以后的生活有巨大的影响。你自己保重,要好自为之。代我向舍曼夫妇问好,后会有期。上帝祝福你,关爱你的父亲会一直为你祈祷。”

5.?危机中成长

最早到纽约定居的是荷兰人,后来陆续有法国人、英国人、德国人和犹太人。因此,在北美殖民地里,新阿姆斯特丹一直是最具文化多样性的城市。和波士顿、费城等地不同,纽约具有广泛的开放性,这里人口流动性大,充满活力,他们使用多种语言,同时拥有繁荣的商业市场。

对于外来移民而言,这里充满了梦想和机遇。成千上万的人来到纽约,包括移民、海盗、逃犯、赌徒、骗子、艺术家。随着纽约资本市场急速发展,华尔街正逐步成为世界金融的中心。
刚刚20岁的摩根,一到纽约就被那里的环境所吸引。
摩根和父亲合伙人的一个亲戚约瑟夫?皮博迪一起居住在西17大街45号,这里环境优美、安静,是纽约一流的社区。

每天早上,摩根乘坐马车或者步行去邓肯—舍曼公司上班。公司办公楼位于松树大街11号,在他办公室东侧就是1817年建成的纽约股票交易所,当时发行交易的股票包括40条铁路、10条运河、8家煤矿(矿业公司)、3家燃气灯公司、4家银行。在西面的街区还有当时华尔街最高的建筑——圣三一大教堂,高284英尺。
在邓肯—舍曼公司,摩根是不领薪水的,每个月他父亲给他200美元。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联络部抄写信件。对此,吉诺斯也表示赞同:“我相信只有在联络部才能接触到更多业务方面的信息。”
在杰出的会计、合伙人查尔斯?达布尼的指导下,摩根还学习对分类账目进行评估,并试图解开混乱的美国银行体系的密码。

同时摩根还有一个不公开的职位,就是作为乔治?皮博迪公司在纽约方面的代理人,负责非正式的信贷审查工作,在纽约股票交易市场执行公司的指令,为公司客户及合伙人办理利息与分红,他还通过纽约至伦敦的轮船向他父亲传送美国的金融信息。

那个时候,伦敦的银行家完全是通过信件来获得美国的信息。吉诺斯写信给摩根:“你在所有这些事情上表现出来的热情和做出的行动,使我非常高兴。做每一件事情,都应当保持着清醒与灵活的头脑,要跟其他人一样尽快获得这些信息并好好加以利用。你的迅速反应也使得皮博迪先生大为赞赏。”

让吉诺斯高兴的不是摩根在1857年从美国所传回的消息内容,而是消息传递的方式。此时距离1837年的大恐慌已经过去20年,经过这么长时间,人们早已把通货膨胀的危险忘记了。而吉诺斯并没有忘,那场风暴曾经使吉诺斯被迫离开华尔街。之后就是大恐慌和经济萧条,;当时的景象仍然历历在目。

在那奇迹般的年代里,铁路建设为美国运输打下了基础。铁路运输不同于海运和河运,它几乎可以到达任何地方,翻过高山、越过平原、穿过森林,而且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

从大西洋沿岸人口密集的各州到五大洲地区,美国铺设了长达2.2万英里的轨道,从芝加哥到纽约只需3天的时间。铁路交通线以及随之发展起来的通信电报系统,正在使北美大陆成为一个经济整体,同时新兴的黄金市场、宽松的信贷、广袤的市场、丰厚的利润以及股票和土地领域疯狂的投机活动,都极大地刺激了19世纪50年代经济的腾飞。

1856年,随着克里米亚战争结束,俄罗斯的粮食重新进入欧洲市场,致使欧洲市场对美国产品的需求急速下滑。而此时,英格兰银行为了阻止资金向中国和印度外流,大幅提高短期贷款利率,同时撤回了美国的投资。外国投资者纷纷抛售美国债券,导致美国债券价格大幅下跌,而抵押担保的银行资产也相对贬值。
吉诺斯预言世界的金融市场将又一次遭受严峻考验:“在暴风雨开始的时候,已经准备了雨具的人才是最智慧的人。”

1857年,即吉诺斯成为皮博迪合作伙伴后的第3年,吉诺斯所预言的风暴在10月开始发难。经济危机的风暴席卷华尔街,金融业一片混乱,情况十分严重。

安德鲁?杰克逊总统执政时,废除了联邦银行制度,仅保留州银行。由于“显然的天命”的扩张主义和加州金矿的发现,大批人口向西迁移,土地一下成为投资热门。各州银行不顾金融秩序,大量发放毫无信用而言的银行券,如同过度膨胀的气球必然会发生爆炸一样,一场经济风暴席卷而来。

前往西部拓荒的美国农民,当时每户年收入不足500美元,但居然不仅能买到成片的土地,而且还能购买昂贵的丝绸布料,大口大口地畅饮威士忌,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里面,大批证券掮客头戴黑礼帽,身穿皮背心,故意展现出一副派头十足的样子,大量购进国债、州债,或道路、运河的股份。同时,淘金热潮也席卷全美,所有人都梦想着一夜暴富。全部的美国国民都变成了赌徒。

俄亥俄州一个兼营人寿保险的保险公司已欠债达500万美元,被迫于1857年8月宣告破产。这就成了这次经济危机的导火线。到1857年底,已有900家银行和投资公司相继倒闭,这就是“1857年经济大恐慌”。

美国股票价格一跌再跌,铁路公司相继破产,银行要求还贷,而借贷方则无力偿还,银行和商业都难以为继,金融风暴迅速穿过大西洋波及伦敦。

由于有了准备,在10月7日,吉诺斯写信给正在旅行的皮博迪:“我们现在很放松,也很有实力,并将持续下去。我们不会因为任何诱惑而放弃我们的最终底线,相信我们将获得最大的利益。”

同时他告诫摩根:“你的商业生涯一开始就是多事之秋,就让你现在所见到的一切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吧。在发财致富的路上,有多少人都是因为急于求成而倒下了!每个年轻人都应当牢记这样的信条,即三思而后行。”

吉诺斯密切关注着英格兰银行的信贷动向,他注意到英格兰银行通过向信誉好的银行和商家贷出而控制住了英国的金融危机,而美国金融界则没有这样的领军人物。

随着皮博迪公司几家美国客户的破产,英国的债权人开始收回贷款。邓肯—舍曼公司的很多债务人也拖欠着他们公司许多债务,而他们又欠着皮博迪公司的债务。到11月份,皮博迪公司累计债务款项已达到230万英镑,合1150万美元。如果公司再不能从英格兰银行借款的话将不得不面临停业。

在纽约,奥茨?舍曼正在焦急等待着皮博迪公司的消息,报纸上开始盛传皮博迪公司已停止支付业务,挤兑人聚集在邓肯—舍曼公司。

由于迟迟收不到消息,舍曼派摩根到电报局查找,因为害怕被新闻界得知,摩根直接去了哈利法克斯——纽约电报局的建造者赛勒斯?菲尔德那里,并获得了好消息:“皮博迪公司已经从银行收到800万并且一切顺利。”摩根带着这份电报迅速回到公司办公大楼。
在向新闻界发布一项声明后,挤兑风波终于过去了。实际上,英格兰银行对皮博迪公司的贷款为80万英镑,合400万美元。

摩根对舍曼先生没有及早让他去寻找那份电报而恼怒,如果能提前得知这个消息,那结果将会变得更好。这件事情使他的一个信念变得更加坚定了,这个信念就是凡是关键性的事情都必须亲力亲为。同时他也更为深刻地认识到了准确信息的价值所在。
1857年的恐慌给摩根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皮博迪公司从破产边缘擦肩而过,使得吉诺斯受到沉重打击,他告诉儿子说,他觉得自己的声誉和22年的辛苦近乎毁于一旦。摩根努力让父亲振作起来:“看到您那边的经济恐慌对您的精神造成这么大的影响,感到非常难过。”“华尔街方面认为,英格兰银行采取的行动是及时的,而且我确信,他们的目的是要使伦敦的金融公司得到巩固,而不是削弱。”

随着局面的扭转,到1857年底,也就是英格兰银行采取行动后的一个月,皮博迪公司230万英镑的债务总额已经有一大半获得抵消。到1858年3月,公司结清所有的银行贷款。这次经历让皮博迪公司心有余悸,而且更加小心谨慎,但是公司并没有因为这场风波而破产。在经历1857年、1858年的低谷后,利润不断回升。
尽管邓肯—舍曼公司的声誉损失较大,但也在不断恢复之中。到1858年4月,公司信贷业务也被评为“可靠而且是良好的”。

紧随1857年经济大恐慌之后,发生了经济萧条,位于美国东北地区的大城市损失尤为严重,近20万人忽然失业,其中光纽约就有4万人。社会动荡不安,新闻界指责华尔街应当对经济崩溃负责。

经济紧缩的情况一直持续到1858年底,此后美国经济开始了新一轮的扩张,铁路建设继续进行。1859年,返回美国的外国资本达到了2600万美元。商品出口也持续回升,大大加强了美国产品在国外的竞争力。

此时的摩根刚刚进入青年时期,尽管脸上还带着些许稚嫩,但是他已经开始步入纽约的上层社会。他具有大城市人的举止,能够熟练使用多种外语,着装也是欧洲款式。在他的第一本纽约通信录里,包括一些在纽约具有悠久传统的家族,但主要还是纽约市的大商人和银行业的精英。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