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HK$
55.2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HK$
66.1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HK$
79.4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HK$
103.3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HK$
112.7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HK$
102.4
《
无端欢喜
》
售價:HK$
78.2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HK$
55.2
|
編輯推薦: |
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全新编写(2013年1月1日实施)
在很多人眼中,术语繁杂、语言乏味、数字枯燥等简直就是会计的代名词。
本书以会计的七种核算方法为主线,在简要阐述会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会计核算方法的原理及其运用,让你在最短的时间里学会会计核算的基本技能。全书在语言上深入浅出,运用大量的图解和案例,生动具体地展示会计核算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把看似繁杂的会计工作,用比较简明的方式表示出来,使整个知识体系变得一目了然、十分清晰。
|
內容簡介: |
中国的大小企业有近千万,每年都有数量庞大的新企业涌向市场。
由于每个企业都要进行账务处理,因此每年也有许多人走上财会岗位。国家财政部于2011年10月18日颁布了《小企业会计准则》,并定于2013年1月1日实施。原《小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4]2号)同时废止。
随着会计制度的更新以及会计行业的发展,会计业务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流程也会随之调整。会计作为企业的实用型岗位,企业招聘会计人员时,一般都要求其一上岗就能胜任。为了帮助初上会计岗位的人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并运用会计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岗位需求,特组织行业资深人士编写此书。
本书立足原理,以图解的形式为主要体例,重视实践,图文并茂,案例丰富,以可读性、可操作性强为最大优点,成为同类型图书中的佼佼者。
|
目錄:
|
第一章 会计入门
认识会计
会计的“游戏规则”
会计的核算内容
会计的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
第二章 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
会计要素
会计等式
设置会计科目
设置账户
第三章 复式记账
如何运用借贷记账法
编制会计分录
试算平衡
第四章 核算企业的经济业务
核算“资金筹集业务”
核算“采购业务”
核算“生产业务”
核算“销售业务”
核算“利润及利润分配”
第五章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
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
编制记账凭证汇总表
传递与保管会计凭证
第六章 设置与登记账簿
认识账簿
设置账簿(建账)
启用与交接账簿
登记账簿
如何更正错账
更换和保管账簿
第七章 对账与结账
对账
结账
财产清查
第八章 编制财务报表
编制资产负债表
编制利润表
编制现金流量表
编制附注
参考书目
|
內容試閱:
|
第二章 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
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又称为财务报告要素或会计报表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其特征归类的项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通俗地说,会计要素就是会计所要核算的内容,是构成企业经济活动的必要因素。
会计要素共有六个,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其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企业在一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收入、费用、利润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营活动及其成果,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体现。
会计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收入
费用
利润
(一)资产
资产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并且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任何一个企业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资源,或者说物质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必要的物质条件通常表现为货币资金、厂房场地、机器设备、原材料等,他们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此外,除了以上的货币资金以及具有物质形态的资产以外,资产还包括那些不具备物质形态,但有助于生产经营活动的专利权、专有技术、商标权等无形资产,以及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和债权。
注意:资产与财产的区别
法律上的财产概念核心是所有权,是权利人对有形物的所有权、对他人的债权以及对无形资产拥有的知识产权等。
会计上的资产并不以所有权为要件,只要一种资源能够为特定会计主体所控制,能够给该会计主体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它就成为该会计主体的资产。
资产的特征资产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所谓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流入企业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预期不能带来经济利益的,就不能确认为资产,比如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待处理财产损失等,由于它们不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因而不能作为企业的资产。
资产是为企业所拥有的,或者即使不为企业所拥有,也是为企业所控制的。如果企业不能拥有或控制,就不能将其视为它的资产。比如对于经营租入的固定资产,由于企业不能拥有或控制它,就不能将其作为企业的资产;而对于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虽然企业不能拥有其所有权,但能够控制它,因而应将其作为企业的资产。
资产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资产,是过去所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结果,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只有过去的交易、事项才能增加或者减少企业的资产,至于未来交易或事项以及未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可能产生的结果,则不属于现在的资产,不得作为资产确认。如只有已经发生的固定资产购买交易才能形成企业的资产,而计划中的固定资产购买则不能形成企业的资产。
资产按照其流动性分类,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其中,非流动资产又可以分为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资产流动资产现金
银行存款
短期投资
应收票据
应收账款
预付账款
材料
库存商品
待摊费用等
非流动资产长期投资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其他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企业可以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存货等。有些企业较为特殊,比如造船企业,其经营周期可能长于一年,从购买原材料到销售商品直到收回货款,往往需要超过一年,就不能把一年内变现作为划分流动资产的标志,而是应将经营周期作为划分流动资产的标志。
长期投资是指投资期在一年以上的各种投资,包括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但单位价值在2
000元以上,使用期限超过两年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但某些无形资产的存在有赖于实物载体,比如,计算机软件需要存储在磁盘中,但这并不意味着改变无形资产本身不具有实物形态的特性。
其他资产是指除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外的其他资产,如长期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各项费用,包括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等。
(二)负债
负债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将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如果把资产理解为企业的权利,那么负债就可以理解为企业所承担的义务。
负债的特征负债是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这种义务通常是企业为取得所需要的资产、货物或接受劳务而引起的,或源于法律上的强制执行的责任形成的,如纳税义务。只有目前和过去的业务才会形成当前的债务,对于预期要发生的业务所产生的债务,不能作为会计上的债务。比如,银行借款是因为企业接受了银行贷款形成的,如果现时没有接受贷款,而是打算三个月后申请银行贷款,就不会发生银行贷款这项负债;应付账款是因商业信用购买商品或接受劳务形成的,在这种购买未发生之前,相应的应付账款并不存在。
负债将要由企业在未来某个时日通过交付资产或提供劳务来清偿。负债是将来要支付的经济责任,即使现在没有支出也要作为负债。比如,借款的利息一般是半年支付一次,但每月都要记账,把应付利息作为一项负债处理。负债一般都有确切的债权人和到期日,或债权人和到期日可以合理估计确定,并且负债的到期金额能以货币确切地计量或合理估计。
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为了清偿债务,企业往往需要在将来转移资产或者提供劳务,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如用现金或实物清偿债务,或以提供劳务来清偿债务,或者同时以部分资产和提供部分劳务来清偿债务,也可能将一部分股权转给债权人等。
按偿还期限的长短,负债可以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其中,流动负债是指预期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到期应清偿的债务。如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预收账款、应交税金、应付利润等;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限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负债流动负债短期借款
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
应付工资
预收账款
应交税金
应付利润
其他应付款
预提费用等
长期负债长期借款
长期应付款等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所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又称为净资产)。
企业所拥有的资产从财产权利归属来看,一部分属于投资人,另一部分属于债权人。前者称为所有者权益,后者称为负债。所有者权益和负债虽然都对企业资产享有要求权,但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相对于负债而言,所有者权益具有以下特点:所有者权益的特征无须偿还。负债说明的是企业欠谁的钱,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需要偿还的;而所有者权益不像负债那样需要偿还,除非发生减资、清算,否则企业不需要偿还其所有者。
企业破产清算时,债权人拥有优先清偿权,而投资者只能享有清偿所有负债后的剩余财产。
可分享企业利润。所有者权益不需付利息但可参与分红,负债则需要付利息但不能参与分红。
所有者权益通常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四个项目。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是指投资人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投入企业的各种资产的价值,在一般情况下无需偿还,可以长期周转使用。
资本公积:是指由投资者投入但不能构成实收资本,或从其他来源取得,由所有投资者共同享有的资金,它可以用于转增资本。
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积累资金,主要用于发展生产和企业职工福利设施的支出。
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的结存利润。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统称为留存收益。
(四)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的特征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如增加银行存款等;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如以商品或劳务抵偿债务;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这是收入的基本特点。需要注意,这一点是从收入本身来看的,而不是从收入扣除相关费用后的差额来看。若从收入扣除相关费用后的差额来看,则可能会使所有者权益减少。
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但不包括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比如增值税销项税额、代收利息等。代收的款项,一方面增加企业的资产,一方面增加企业的负债,因此不增加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也不属于本企业的经济利益,不能作为本企业的收入。
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比如工业企业生产销售产品、商业企业的商品购销活动、服务行业提供劳务等。有些活动并非企业经常发生,如工业企业销售材料,但其与日常活动有关,因此所取得的收入也属于收入。有些交易或事项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不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其流入的经济利益是利得,而不是收入。比如,出售固定资产,因固定资产是为使用而不是为出售而购入的,将固定资产出售并不是企业的经营目标,也不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出售固定资产取得的收益不作为收入核算,而应作为营业外收入。
按日常活动在企业所处的地位,收入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在其主要的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收入,比如工业企业销售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商业企业销售商品的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是企业除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日常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如工业企业销售材料、技术转让、出租固定资产和包装物、提供运输等非工业性劳务所取得的收入。
(五)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费用是为企业取得收入才付出的代价,因而要与收入相匹配。
费用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产生,但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他人使用本资产无关的支出,如营业外支出等,不属于费用的内容。
费用的特征费用是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必然要消耗原材料、支付工资和其他各项生产费用。这些消耗和支出是企业为取得收入而付出的代价,应当作为费用。而那些偶尔发生而不是日常活动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就不属于费用,如处置固定资产损失,应作为营业外支出。又如企业购买固定资产,应作为资本性支出,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
费用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减少,如以现金支付办公费则表现为资产的减少;也可能表现为负债的增加,如企业应付的利息表现为负债的增加;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如企业发生的广告费用,部分以现金支付,部分未付。
费用将引起所有者权益减少。
费用按其归属与配比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营业(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两部分。
费用营业(生产)成本:是指所销售商品的成本,或者所提供劳务的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期间费用: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其中,营业费用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发生的除营业成本以外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管理费用是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财务费用是企业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如利息支出等。
(六)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综合反映,是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组成部分。利润在金额上等于收入扣减费用后的差额。在一个会计年度,企业的收入超过费用,表示实现利润;反之,则表示发生亏损。
图2-1 利润和收入及费用的关系
利润主要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营业利润是主营业务利润与其他业务利润的合计数减去有关的期间费用即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后的余额。
投资净收益是企业对外投资产生的投资收益与投资损失的差额。
营业外收支是指产生的收入和支出是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营业外收入主要有固定资产盘盈,罚款收入,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等;营业外支出主要有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罚款支出等。
利润
(层次) 营业利润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扣除: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
扣除:其他业务支出
扣除:期间费用
投资净收益投资收入
扣除:投资损失
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入
扣除: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
扣除:所得税
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也称为“会计方程式”或“平衡公式”,是指利用数学等式,对会计各要素之间的内在经济联系所做出的概括和科学表达。在会计学中,有两个基本的会计等式,即资产负债表会计等式和利润表会计等式。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数量关系
任何企业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拥有一定数额的经济资源,即资产,并且这些资产的来源不外乎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投资者投入的(即所有者权益),另一部分就是从债权人处取得的(即负债)。换句话说,资产归根到底是由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共同形成的,在客观上存在着必然的相等关系。这一关系用公式表示就是: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一)
上述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等式(等式一)称为资产负债表会计等式。它反映了会计基本要素(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数量关系,反映了企业资产的归属关系(即企业资产总是归属于所有者和债权人),同时它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方法建立的理论依据,在会计核算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收入、费用、利润之间的数量关系
资产负债表会计等式是静态等式,它反映的是企业在某一时日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存在的恒等关系。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不断发生各种经济业务,例如采购、生产、销售等,这些业务在会计上称为“会计事项”,其发生会对有关会计要素产生影响,主要是通过企业经营成果(利润或亏损)的变动来影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
企业的目标是从生产经营活动中获取收入,实现盈利,而企业在取得收入的同时,必然会发生相应的费用。通过收入与费用的比较,我们就可以计算出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盈利水平,即:
收入-费用=利润(等式二)
上述等式称为利润表会计等式。它是企业确定经营成果,设计和编制利润表的理论依据。
(三)会计基本等式的转化形式
在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收入的发生必然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引起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增加;而费用的发生必然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出,引起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减少。在“收入-费用=利润”的影响下,利润的增加必然表现为资产和所有者权益的同步增加,用等式可表示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式三)
由于会计期末收入和费用要经过结算转入所有者权益之中,从而使扩张的等式又回到了等式一: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一)
不难看出,等式一是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状况,也就是在企业经营中的某一天,一般是开始日或结算日的情况;等式二反映的是企业资金运动的情况,所有的资产都是为了赚钱,而资产一旦运用并取得收入时,资产就转化为费用,收入减去费用即为利润;而利润又会作为资产参与到下一轮的经营,于是就产生了等式三。等式三并没有破坏等式一,在经过利润分配后,除一部分交税和分给投资者之后,其余均转化为股东权益,等式三便消失了,又成了等式一。
所以,会计六要素不管如何转变,最后都会回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在实际工作中,要是等式不平衡了,那就说明记账有误。
(四)经济业务及其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经济业务,也称为“会计事项”,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并能引起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化的事项。
注意:经济业务与经济活动的区别
经济业务与经济活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比如,签订合同属于经济活动,但却不能称为经济业务,因为签订合同不需要进行会计记录和会计核算。只有当实际履行合同并引起资金运动时,才需要对履行合同这一经济活动如实记录和反映,进行会计核算,因此履行合同才属于经济业务。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每天都在发生着大量的经济业务,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必然引起会计等式中的某些具体项目发生增减变化。但无论如何,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不会改变会计等式的恒等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