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HK$
181.7
《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售價:HK$
63.3
《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售價:HK$
227.7
《
武人琴音(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系列收官之作 形意拳一门三代:尚云祥、韩伯言、韩瑜的人生故事 凸显百年武人命运)
》
售價:HK$
44.9
《
剑桥斯堪的纳维亚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158.7
《
禅心与箭术:过松弛而有力的生活(乔布斯精神导师、世界禅者——铃木大拙荐)
》
售價:HK$
66.1
《
先进电磁屏蔽材料——基础、性能与应用
》
售價:HK$
227.7
《
可转债投资实战
》
售價:HK$
102.4
|
編輯推薦: |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重庆市产业集聚实证研究》作者郑治伟从产业集聚和区域城乡统筹角度出发,通过收集整理较长时期的时间序列数据,对重庆产业的集聚程度与城乡统筹水平予以考察,从总体上了解和把握重庆产业的空间集聚格局和各区县在重庆市城乡统筹中所承担的产业分工地位。《城乡统筹背景下的重庆市产业集聚实证研究》反映了作者在产业集聚与城乡统筹理论与应用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城乡统筹背景下的重庆市产业集聚实证研究》可供从事产业集聚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相关人员阅读并参考。
|
內容簡介: |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已经成为重庆市目前及将来一段时期内重要研究课题。对于重庆而言,城乡统筹的关键是要实现产业上的协调发展,而基于产业集聚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国内外的实践证明产业集聚对于促进区域城乡统筹具有重要意义。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重庆市产业集聚实证研究》作者郑治伟从产业集聚和区域城乡统筹角度出发,通过收集整理较长时期的时间序列数据,对重庆产业的集聚程度与城乡统筹水平进行考察,从总体上了解和把握重庆产业的空间集聚格局和各区县在重庆市城乡统筹中所承担的产业分工地位。“都市发达经济圈”不再是以生产性功能为主,而是以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服务中心的功能为周围区域的发展极;“一小时经济圈”以生产性功能为主,充当“都市发达经济圈”向“两翼”扩散经济技术能量的中介;
“两翼”的次级中心城市充当“一小时经济圈”向“两翼”扩散经济技术能量的中介和农村向城市集聚各种要素的节点;“两翼”中的中小城镇以生产性功能为主,充当次级中心城市向农村扩散经济技术能量的中介和农村向城镇集聚各种要素的节点;农村以规模化、联片种植的农业生产支撑大中小城市对资源和要素的需求,获取农业经营的规模效益和城市化发展的整体效益。最终形成现代城市化与农村城市化相互融合的空间形态格局。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重庆市产业集聚实证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①产业集聚对城乡统筹发展的效应分析。这部分研究由第三章组成,通过对城乡统筹和产业集聚理论体系的分析,并结合国内外城乡统筹发展的经验,针对我国的国情和历史情况,论述了统筹城乡发展下的城镇通过产业集聚效应所具有的双重作用,即城镇通过集聚与扩散功能所产生的对农村经济的拉动作用和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两个方面。
②重庆市城乡统筹水平实证分析。这部分研究由第四章第一小节组成,本章节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建立了一套既适合纵向比较又适合横向比较的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重庆城乡统筹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重庆市城乡统筹水平比较低,不仅远远低于东部的江苏省,还低于中部地区的河南省以及全国平均水平,甚至和同是城乡统筹改革实验区的四川省相比,差距也是明显的。
③重庆市产业集聚水平实证分析。这部分研究由第四章第二节组成,利用空间集聚指数、区位熵和产业集聚指数指标,研讨了重庆市各产业的专业化程度和近年来的变化程度。同时,针对重庆市“一圈两翼”的经济地理发展格局,分析了各区域的产业集聚情况。总体来说,重庆的产业集聚多停留在传统制造业领域,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存在明显不足。
④基于产业集聚的重庆市主导产业选择研究。这部分研究由第五章组成,首先,根据发展趋势基准、产业关联度基准、创新能力基准、区域比较优势基准和可持续发展基准构建了包含17个指标的区域主导产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在确定重庆主导产业的过程中,本书把研究视角从传统的第二产业引至包括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在内的领域。最后,把支持向量机SvM方法引入进行量化分析,对重庆市的43个行业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重庆市的主导产业。
⑤基于城乡统筹的重庆市产业集聚发展研究。这部分研究由第六章组成,对通过发展产业集聚,促进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本书根据增长极发展理论,构建了两层筛选体系,借助结合威尔逊模型确定重庆区域发展的次级中心,以此为依托构建了重庆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支撑环境,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了重庆市“一圈两翼”产业带。
本书具有以下理论和方法上的创新:
①以重庆城乡统筹为背景,综合运用区位熵、空间集聚指数和产业集聚指数等产业集聚评价指标,对重庆制造业和第三产业进行研究,衡量和评价了重庆市主要行业集聚程度的动态变化和地区专业化程度,从而为优化重庆产业结构,实施以工补农,发展城乡统筹提供了依据。
②针对主导产业选择中存在的样本数据少,非线性相关等问题,首先根据发展趋势基准、产业关联度基准、创新能力基准、区域比较优势基准和可持续发展基准构建了包含17个指标的区域主导产业综合评价指标体,将支持向量机SVM方法对重庆市43个行业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重庆市的主导产业。
③根据增长极发展理论,构建了两层筛选体系,引入了地理学中的威尔逊模型,以衡量各区县对重庆主城区的经济隶属度,对重庆直辖市的次级中心城市选择进行分析,以实现对城镇网络的建设,并在此基础上,以主导产业为龙头,以次级中心城市为骨干节点,对重庆“一圈两翼”产业带如何沿城镇网络发展进行了研究。
|
關於作者: |
郑治伟,重庆人,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重庆大学技术经济与管理在读博士生,现任教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从事旅游经济与区域发展的教学和研究,先后主持院级科研项目5项,公开发表文章近20篇,合作出版专著和教材2部。
|
目錄:
|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本书技术路线
1.4 本书创新点
1.5 小结
第2章 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理论基础
2.1.1 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基础
2.1.2 产业集聚的理论基础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城乡统筹国内外研究现状
2.2.2 产业集聚国内外研究现状
2.3 小结
第3章 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的现实选择
3.1 重庆市经济发展概况
3.1.1 重庆市概况
3.1.2 县域经济概况
3.2 重庆市“一圈两翼”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3.2.1 重庆市“一圈两翼”区域经济发展概况
3.2.2 重庆市“一圈两翼”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3.3 重庆市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分析
3.3.1 比较劳动生产率
3.3.2 二元对比系数
3.3.3 二元反差系数
3.3.4 城乡收入差异系数
3.3.5 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差异度
3.4 城乡统筹发展的现实意义
3.4.1 城乡统筹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3.4.2 城乡统筹发展是消除二元社会结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
3.4.3 城乡统筹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
3.4.4 城乡统筹发展是扩大内需、启动农村市场的需要
第4章 产业集聚对城乡统筹发展的效应分析
4.1 集聚经济圈的集聚效应原理
4.2 城乡统筹发展的集聚效应
4.2.1 中心区域的发展通过城镇化带动外围区域的发展
4.2.2 集聚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并有助于创新能力的传播
4.3 产业集聚对城乡统筹发展的双重效应
4.3.1 城镇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4.3.2 城镇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
4.4 产业聚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经验
4.4.1 我国城乡社会统筹发展的实践
4.4.2 产业集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启示
4.5 小结
第5章 重庆市城乡统筹水平实证分析
5.1 重庆市城乡统筹水平实证分析
5.1.1 城乡统筹评价体系研究综述
5.1.2 城乡统筹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1.3 因子分析模型构建
5.1.4 重庆市城乡统筹水平实证分析2000~2008年
5.1.5 重庆市与东中西省市统筹水平比较分析
5.2 重庆市城乡统筹存在的问题
5.2.1 经济活动高度集中,“一圈”、“两翼”经济发展差异显著
5.2.2 城乡二元结构特征突出,城乡发展不协调
5.2.3 城市体系结构不全,缺乏次级中心城市
5.2.4 城乡产业关联度低,农村工业化水平低
5.2.5 统筹城乡发展的配套制度滞后一
5.2.6 财政支持比例不当,农业投入比例较低
5.3 小结
第6章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重庆市产业集聚实证分析
6.1 重庆市产业集聚水平实证分析
6.1.1 产业集聚水平测度方法
6.1.2 全国产业集聚水平的测度
6.1.3 重庆市产业集聚实证分析
6.2 重庆市产业集聚存在的问题
6.2.1 产业集聚缺乏良好的计划性
6.2.2 高新技术投入不足,产业发展滞后
6.2.3 产业集聚带有明显的后发性
6.2.4 集聚效果不明显缺乏产业集聚机制
6.3 影响重庆市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
6.3.1 政策因素
6.3.2 区位因素
6.3.3 市场因素
6.3.4 人文因素
6.4.小结
第7章 基于产业集聚的重庆市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7.1 产业集聚与主导产业
7.1.1 主导产业选择的重要性
7.1.2 基于主导产业的产业集聚
7.2 重庆市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7.2.1 主导产业选择研究综述
7.2.2 主导产业的选择指标体系
7.2.3 基于SVM的主导产业选择
7.3 小结
第8章 基于城乡统筹的重庆产业集聚发展研究
8.1 重庆市次级中心城市研究
8.1.1 重庆市各区县经济实力分析
8.1.2 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区次级中心的选择
8.2 重庆市城乡网络建设
8.2.1 重庆市城镇发展现状与分析
8.2.2 构建城镇发展的产业支撑
8.2.3 基于产业集聚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
8.3 重庆市产业集聚发展策略
8.3.1 “都市圈”产业集聚
8.3.2 “一小时经济圈”产业集聚
8.3.3 “渝东北”产业集聚
8.3.4 “渝东南”产业带集聚
8.4 产业转移与重庆城乡统筹
8.4.1 产业转移与城乡统筹
8.4.2 以产业转移促进重庆城乡产业统筹发展
8.5 案例——重庆市垫江县承接产业转移
8.5.1 国内外产业转移的趋势与特点
8.5.2 垫江县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
8.5.3 垫江县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定位和主要目标
8.5.4 垫江县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
8.5.5 垫江县承接产业转移的保障措施
8.6 小结
第9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的研究设想
9.2.1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9.2.2 未来的研究设想
致谢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