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你当我好骗吗?
》
售價:HK$
120.9
《
跨代伴侣治疗
》
售價:HK$
96.8
《
精华类化妆品配方与制备手册
》
售價:HK$
217.8
《
经纬度丛书:出祁山:诸葛亮北伐得与失
》
售價:HK$
96.8
《
心理治疗中的真意:心理治疗师的心灵之旅
》
售價:HK$
96.8
《
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经典入门(第3版)
》
售價:HK$
142.9
《
无冕之王:齐桓公与齐国崛起
》
售價:HK$
63.8
《
中国涉外法治蓝皮书(2024)
》
售價:HK$
98.0
|
編輯推薦: |
《大乘百法明门论》是研修唯识佛法入门的重要典籍,历来对其解说的著作已达五十余种之多,但这些典籍的语言表达和结构都比较传统。如何在今天的语言和思维习惯下,去解读或理解传统的语言和思维结构,是当代研修和弘扬唯识佛法者必须解决的问题。
笔者宗生法师在对《大乘百法明门论》的解释和教学中,对历代有关《大乘百法明门论》的注疏作了统计,进行了比较,并对其中的义理进行符合现代语言和思维习惯的诠释。
|
內容簡介: |
佛法中的唯识一系,对人的身心世界以及外部世界的剖析精微,但唯识学名相众多,文理繁艰,令许多探求者望而却步。《解秘身心和世界入门》的作者宗生法师有感于斯,从唯识宗门中选取《百法明门论》这篇刚要性的论著,《解秘身心和世界入门》用现代人普遍能接受的名词术语和言说方式进行了全新的诠释。
|
關於作者: |
宗性法师,1973生,重庆潼南人。出家以后,在重庆、四川、北京等地求学十年。2001年中国佛学院研究生毕业。
2001年应邀到文殊院弘法,2003年荣膺成都文殊院住持。2010宗性法师调任中国佛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法师长期致力于唯识学的传播和禅宗史研究及大众弘法工作,多次应邀至海外、大学、团体、机关等举办讲经法会及佛学讲座。法师的开示语言生动幽默,接应方式也别具一各。法师已出版论文集《问学散论》及人生佛教系列丛书十余种。
|
目錄:
|
第一章 绪说
第一节 《大乘百法明门论》的概况
一、《大乘百法明门论》的写作缘起
二、《大乘百法明门论》的注疏情况
三、《大乘百法明门论》的作者
四、《大乘百法明门论》的译者
(一)宏伟的愿力
(二)坚定的信念
(三)无悔的人生
第二节 《大乘百法明门论》的主要内容
一、题解
(一)大乘
(二)百法
(三)明门
(四)论
二、《大乘百法明门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大乘百法明门论》诠释
第一节 本论总纲
第二节 身心和世界
一、宏观解秘
(一)五类法相是哪些
(二)五类法相的次第
二、解秘心理世界
(一)人类认识和精神的主体——心法
1.什么是识
2.识在何处
3.关于识的命名
(二)人类认识活动的展开——心所有法
1.什么是心所有法
2.心所有法有多少
3.心理活动的展开历程——遍行心所五种
4.特殊的心理活动——别境心所五种
5.提升人生的良善品格——善心所十一种
6.认清心理的不良情绪——烦恼心所
7.普通的心理现象——不定心所四种
三、生理结构本简单——色法中五根部分
(一)什么叫色法
(二)为何叫根
四、纷繁世界原如此——色法中剩余部分
(一)色法中剩余部分
(二)感悟世界的虚幻性
五、认识活动的结论或结果——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法
(一)何谓心不相应行法
(二)不相应行法中的人生智慧
六、世界的实质——无为法
第三节 身心和世界的终极归宿——“二无我”
(一)什么叫补特伽罗
(二)什么叫我
(三)什么叫法
(四)补特伽罗无我
(五)法无我
(六)既无我谁轮回
结语 一切法都没有我
附录 大乘百法明门论
后记
|
內容試閱:
|
在唯识佛法看来,所谓的神经系统和神经中枢,分别是由神经细胞和脑细胞构成的物质组合体,这种由神经细胞和脑细胞构成的神经系统和神经中枢的物质组合体,还不足以支配认识活动。比如作为人类来说,活着的人和死了的人,从物质层面来讲,他们的神经系统和神经中枢都是完好的,也就是说神经细胞和脑细胞依然存在,为什么活着的人会有认识活动的开展,而死了的人就没有了认识活动?这说明神经系统和神经中枢并不是真正的人类认识活动的主体,人类认识活动中的认识主体,还应该独立于神经系统和神经中枢以外,这种认识主体,就是唯识佛法所指出的八种识心法。
【正文】第一心法,略有八种: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
1.什么是识
既然识才是人类认识和精神的主体,那么识到底是什么呢?唯识佛法将人类认识及其活动分成了三大范畴,即根、境、识。根,简单地说,就是指人类的生理器官;境,是指被认识的对象;识,即真正具有认识功能的认识主体。在唯识佛法看来,人类的认识主体识,要通过自身的生理器官根,才能认识客观的世界境,才能完成真正的认识活动。就拿我们的视觉为例:如果我们要认识眼前的一只香炉境,首先接触香炉的是眼球,当眼球接触到香炉后,香炉的影像通过眼球的瞳孑L而投射到视网膜,视网膜上的神经组织通过神经系统,将这一信号传递到神经中枢,在生物学上认为,我们要认识眼前的这只香炉,就由视觉神经中枢通过信息处理就可以了。但唯识佛法却不以为然,唯识佛法认为,眼球、视网膜、神经系统、神经中枢,这些都是物质,都属于根的范畴,离开以上根的范畴外,别有认识主体的存在。就好比电灯一样,有了电线、线路和灯泡,还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电灯,它还没有达到能发光的作用,电灯要能真正达到发光之作用,还必须打开开关、接通电源,才能真正发光照明。电源是不同于线路和灯泡的一种潜在电能,它虽然不为眼所见,但却作为一种潜能而存在。唯识佛法中所说的识,十分类似电灯发光的原理,线路和灯泡,相当于眼球、神经系统和神经中枢,电能就相当于识。也就是说,唯识佛法中所说的识,只是一种不为直觉所知,但又潜在的一种认识功能。
2.识在何处
在唯识佛法看来,作为人类认识和精神主体的识,它是一种认识功能,是一种潜在的能量,应属于精神范畴。那么属于精神范畴的识,它又存在于何处呢?唯识佛法认为,识是依根而起,并且又依根而住的。也就是说作为潜在能量的识,它要认识客观世界,必须借助人体自身的生理器官而产生认识作用依根而起,但它作为一种精神能量,又依附于人体自身的生理器官而存在依根而住。
3.关于识的命名
人类所认识的世界是复杂而多变的,而作为认识主体的识,也是极其深广的命题。如何对作为认识主体的识的认识功能有较详尽的了解和认知?世亲菩萨在本论中,将这种认识活动按照其功能区别,划分并概括成了八种,故有“心法略有八种”的语句。而实际上作为认识主体的“识”是相互关联的统一体,但世亲菩萨如何根据功能区别来划分和概括的呢?从论文的内容来看,世亲菩萨是根据对客观世界认识活动的开展情况,而对作为认识主体的识,从功能上分为八类并予以命名。P030-03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