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处着眼:持久战与《论持久战》
》
售價:HK$
85.8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HK$
96.8
《
未来漫游指南:昨日科技与人类未来
》
售價:HK$
97.9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HK$
173.8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HK$
119.9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HK$
85.8
《
送你一匹马(“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看三毛如何拒绝内耗,为自己而活)
》
售價:HK$
64.9
《
秦汉史讲义
》
售價:HK$
151.8
|
內容簡介: |
老子之言,博大精深。世人读之,各有所得。哲学家从中洞悉天道,军事家从中参透兵机,政治家从中安邦定国;大志者从中建功垂名,淡泊者从中养生延年……它就像一口永不枯竭的井泉,放下汲桶,自然与人生的真意唾手可得!
《道德经》所含思想玄之又玄,常读常新。今天,我们苦心孤诣,从中参悟出“处世空明拳”“职场易筋经”“商海逍遥游”“管理般若功”这几门粗浅功夫,以飨读者。其中既有思想理念之阐发,又辅以诸多具体形象之例证,更能方便读者领受!
|
目錄:
|
上篇 道经
第一章 众妙之门
第二章 功成弗居
第三章 不见可欲
第四章 和光同尘
第五章 不如守中
第六章 谷神不死
第七章 天长地久
第八章 上善若水
第九章 名遂身退
第十章 生而不有
第十一章 无之为用
第十二章 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
第十四章 执古御今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
第十六章 知常日明
第十七章 信而贵言
第十八章 大忠大义
第十九章 绝学无忧
第二十章 独顽似鄙
第二十一章 惟道是从
第二十二章 曲则为全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燕处超然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迹
第二十八章 大制不割
第二十九章 去奢去泰
第三十章 物壮则老
第三十一章 恬淡为上
第三十二章 知止不殆
第三十三章 自胜者强
第三十四章 终不为大
第三十五章 往而不害
第三十六章 以柔克刚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
下篇 德经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第三十九章 贱为贵本
第四十章 有生于无
第四十一章 大器晚成
第四十二章 损之而益
第四十三章 以柔克刚
第四十四章 知止不殆
第四十五章 大巧若拙
第四十六章 知足常足
第四十七章 不为而成
第四十八章 无为而治
第四十九章 圣常无心
第五十章 生生之厚
第五十一章 尊道贵德
第五十二章 塞兑闭门
第五十三章 行于大道
第五十四章 修之于身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第五十八章 祸兮福倚
第五十九章 长生久视
第六十章 其鬼不神
第六十一章 大者宜下
第六十二章 美言可市
第六十三章 为大于细
第六十四章 未兆易谋
第六十五章 将以愚之
第六十六章 不争之争
第六十七章 我有三宝
第六十八章 善战不怒
第六十九章 哀兵必胜
第七十章 被褐怀玉
第七十一章 病病不病
第七十二章 无厌所生
第七十三章 勇于不敢
第七十四章 代■伤手
第七十五章 无以生为
第七十六章 木强则共
第七十七章 为而不恃
第七十八章 受国之垢
第七十九章 常与善人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
內容試閱:
|
本章开宗明义,开门见山地提出了“道”的概念。老子通过对宇宙和人生深刻观察与深入领悟,指明“道”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只是为了称呼的方便,才不得不赋予它“道”这样一个称谓。“道”的涵义博大精深,不仅可以从哲学的角度思考,还可以从人生境界的角度解读。
一天,在灵鹫山上.大梵天王将一朵金婆罗花献给了佛祖释迦牟尼,并请他为大家讲说佛法。大家在对他行了大礼之后,便退到一边等着听他说法。哪知释迦牟尼却一言不发,只是安详从容地拈着金婆罗花。
大家都懵懵懂懂,不能领会他的意思,只有摩诃迦叶尊者妙悟其意,微微一笑。于是,释迦牟尼便将花交到迦叶手中并对他说:“我有普照宇宙、包含万有的精深佛法,熄灭生死、超脱轮回的奥妙心法,能够摆脱一切虚假表象修成正果,其中妙处难以言说。我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于教外别传一宗,现在传给你。”于是,迦叶便传得释迦牟尼平时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成为中国禅宗眼中的“西天第一代祖师”。
那么,释迦牟尼在众目睽睽之下,一句话也不说,而仅凭从容不迫、宁静安详地拈花就能传法布道,这里面到底有何奥妙?
其实,在这里,释迦牟尼只是在以一种无言的至为安详、静谧、调和、美好的心态传布宇宙大道,而这种大道是用任何语言都不能表述的,只有依靠纯净无染、无欲无贪、坦然自得、无拘无束、不着形迹的“真如妙心”去领悟。迦叶与佛祖在灵山会上心心相印,仅只拈花微笑而已,没有任何其他的表示,但一切尽在不言中,此时无声胜有声。
另外,一个人如果把对概念的表述看得过重,把语言文字所描述的东西看做事物本身,那他就难以看到事物的本质,难免在认识上流于表面。
其实,无论是概念还是名称,都只是事物的代称。虽然用名称来指代事物有助于交流沟通和文化传承,但名称决非事物本身,所以老子才说“名可名,非常名”。打个比方来说,一个人名叫李四,但实际上他也可以叫王五,即便他自认为非叫李四不行,但李四也未必就是他,因为全天下叫李四的人不一定只有他一个。
本章老子还就应该如何看待“名”“实”关系给我们上了一课。在他看来,“名”与“实”决不能划等号。事实也是如此,现实中不仅名实不副的事时常发生,更有甚者还会有名无实。很多人只因看不通透,才往往死死抓住某种“虚名”如地位、名声、荣誉、头衔等不放。
P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