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
||
| 臺灣用戶 |
|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
| 在 大書城
以“
全文
模式”搜“
刘学成
”共有
425
结果: |
同時支援繁體 / 正體 / 简体字輸入搜索 |
![]() ![]() |
毛郑诗考 正杲溪诗经补注 三家诗异文疏证(清经解(整理本)·诗经编)
『简体书』 作者:[清]戴震、[清]馮登府 著,劉真倫 岳珍 點校 出版:凤凰出版社 日期:2024-08-01 《毛郑诗考正》四卷,是清代考据学大师戴震研究《诗经》的代表性著作。该书于《诗经》毛传、郑笺无所专主,多以己意考证,或兼摘毛传、郑笺相为考正之,或专取一家考证之, 或只摘经文考正之,多能据本古训古义,推求其是。 《杲溪诗经补注》是戴震未完成书稿,仅有“周南”、“召南”二卷,成于《毛郑诗考正》后十三年 ... |
詳情>> | |
![]() ![]() |
杜诗学通史·域外编(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专刊)
『简体书』 作者:趙睿才、劉冰莉、夏榮林 著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日期:2023-09-01 《杜詩學通史》由張忠綱主編、多人撰寫,分爲《唐五代編》《宋代編》《遼金元明編》《清代編》《現當代編》《域外編》六種,系統梳理自唐迄今、涵蓋中外的杜詩學發展歷程,探討杜甫對後世的影響、後世對杜甫的研究等重要問題。本書由趙睿才、劉冰莉、夏榮林撰寫,分上編“亞洲杜詩學史”和下編“歐美杜詩學史”兩部分,大體 ... |
詳情>> | |
![]() ![]() |
新輯泊居剩稿
『简体书』 作者:劉青松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日期:2021-05-01 纪钜维的《泊居剩稿》有两个版本,一是身后其婿汪鸾翔、刘宗彝整理的《泊居剩稿》,民国十四年(1925)出版。二是刘宗彝整理《泊居剩稿》《泊居剩稿续编》和合本,民国三十一年(1942)出版。其中仅有诗二十余首,文札数篇而已,总数仅2万字。此次整理,除将原有资料重新标点、整理之外,并补录佚文多种,字数约1 ... |
詳情>> | |
![]() ![]() |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藏高阳碑刻拓片整理与研究
『简体书』 作者:劉美然,馮金忠,潘華静 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日期:2023-10-01 本书以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收藏的239通371幅高阳碑刻拓片为底本进行的整理与研究。这批藏品均为民国时期拓本,包括文化教育类碑刻、公益事业类碑刻、墓碑等,涵盖高阳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人物、家族等诸多方面,内容十分丰富,相比一般传世文献资料更为原始,为研究明、清、民国时期高阳历史乃至中国北方社会的风 ... |
詳情>> | |
![]() ![]() |
湘鄂所出楚系简帛字形合編(二十五种)
『简体书』 作者:劉雲、袁瑩、洪德榮 編著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日期:2024-12-01 本书收录望山、天星观、九店、曹家岗、江陵砖瓦厂、慈利、丁家咀、高台村、塌冢、望山桥、严仓、安岗、龙会河、唐维寺、熊家湾、彭家湾、王家咀、枣林铺造纸厂、五里牌、仰天湖、杨家湾、夕阳坡、港中文藏楚简、上博简《卉茅之外》、子弹库帛书共二十五种出土于湖南、湖北两地的楚系简帛文字,汇集了上述楚系简帛已经公布的 ... |
詳情>> | |
![]() ![]() |
说文长笺(全十一册)
『简体书』 作者:[明]趙宧光撰 鄭傑文總編纂 劉心明 單承彬 主編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日期:2025-03-01 本書前列《解题》一卷,载其平生所著字书七十馀种。次列《凡例》一卷。次列《说文》原《序》、宋初官牒,附以自撰《通误释文》及徐锴《部叙》二篇。合为《卷首上》。次列其少时所撰《子母原》一篇,泛论字学大意。又取说文五百四十部原目窜乱易置,区分门类,撰《说文表》一篇。合为《卷首下》。其书用李焘《五音韵谱》之本 ... |
詳情>> | |
![]() ![]() |
哈佛藏《韻學集成》《直音篇》紙背明代文獻釋錄全二卷
『简体书』 作者:杜立晖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日期:2021-12-01 本書係對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所藏漢籍《韻學集成》《直音篇》總第二册至第九冊紙背明代文獻的系統整理。該批文獻為學界此前未知的一批明代賦役黃冊。本次整理釋錄是按照古籍的原冊、葉順序依次進行的,整理內容包括對所有文獻進行編號、定名、題解、錄文、校注等。通過奉次釋錄,力爭準確、全面地反映該批文獻的相關信息 ... |
詳情>> | |
![]() ![]() |
《續高僧傳》之語文學考察
『简体书』 作者:王绍峯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日期:2019-08-01 本書以初唐時期道宣《續高僧傳》爲考察對象,以《中華大藏經》所收趙城藏缺失補以麗藏爲底本,結合宋磧砂藏、資福藏等版本,採用傳統語言文字學的方法,結合現代語言學,融匯漢語言文字學與佛學、史學等學科知識,校訂文字、辨正異文,將異文考辨與語詞考釋結合起來、斷代詞彙硏究與詞彙史研究結合起來,在充分描寫的基礎上 ... |
詳情>> | |
![]() ![]() |
蜀學(第十七輯)
『简体书』 作者:西华大学,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蜀学研究中心,主办 著 出版: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日期:2020-06-01 ... |
詳情>> | |
![]() ![]() |
藝術史研究.第二十四辑
『简体书』 作者:中山大學藝術史研究中心 出版:中山大学出版社 日期:2021-02-01 ... |
詳情>> | |
![]() ![]() |
释名 附音序、笔画索引
『简体书』 作者:[漢]劉熙撰 出版:中华书局 日期:2016-04-01 ... |
詳情>> | |
![]() ![]() |
近佛與化雅-(北宋中後期文人學佛與詩歌流變研究)
『简体书』 作者:左志南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日期:2018-03-01 本書力圖結合個案論析與整體研究、兼顧歷時性的梳理與共時性的比較,來進一步深化對北宋中後期詩歌流變的研究。本書選定該時期文人學佛與詩歌流變之關係為研究對象,從分析詩歌中所運用的佛教典故、所藉用的佛教術語入手,結合當時文人與佛教關係的考察,尋繹文人接受佛學思想的邏輯順序及其佛學思想體系的構建生成,並通過 ... |
詳情>> | |
![]() ![]() |
蜀學(第十三輯)
『简体书』 作者:· 出版: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日期:2017-12-01 《蜀学》是由西华大学,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蜀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反映四川地区社会科学发展状况的学术论文集,每年二辑,潘殊闲主编的《蜀学第13辑》为《蜀学》第十三辑,是2017年度的首辑,全书为繁体横排出版。其内容涵盖了对四川蜀地历史文化发展的溯源,对蜀中学术及人物的评价及研讨,对不同历史时期蜀中代 ... |
詳情>> | |
![]() ![]() |
蜀學(第十四輯)
『简体书』 作者: 出版: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日期: ... |
詳情>> | |
![]() ![]() |
蜀學(第十五輯)
『简体书』 作者:西华大学,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蜀学研究中心 出版: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日期:2019-02-01 《蜀学》是由西华大学,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蜀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反映四川地区社会科学发展的学术论文集,每年二辑,本书为《蜀学》第十五辑,是2018年度的第二辑,全书为繁体横排出版。其内容是关于蜀学理论、蜀学思想、蜀学史、蜀中学者以及蜀学文献等方面的研究,涵盖了对四川蜀地历史文化发展的溯源,对蜀中学 ... |
詳情>> | |
![]() ![]() |
蜀學(第十六輯)
『简体书』 作者:西华大学,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蜀学研究中心, 主办 著 出版: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日期:2020-01-01 《蜀学.6辑》由西华大学,四川省人民文史研究馆,蜀学研究中心主办 ... |
詳情>> | |
![]() ![]() |
完顏氏文學家族詩集
『简体书』 作者:多洛肯,路凤华辑校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日期:2022-08-01 完顔氏家族屬於金源贵胄,譜系源遠流長。有清一代,家族成员均位居顯宦。更重要的是,家族以詩禮傳家,代有文人。從清朝初期到清朝末期,完顏氏家族共有14位詩人,其中男性诗人6位,女性诗人8位,共創作了11部詩集,其中得以傳世的詩集有7部,散存詩38首。家族文風歷三百年不輟,形成了一門風雅的文學生產機制。完 ... |
詳情>> | |
![]() ![]() |
左思右想:36堂有效解决工作难题的创新思考课
『简体书』 作者:劉恭甫 出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日期:2018-03-01 这是一本让你可以又简单又系统性学习左脑逻辑与右脑创意的书,书中萃取了18个逻辑思考与创意思考的元素:从这18个逻辑思考与创意思考的元素发展成36种不同的应用情境,每个情境都有具体练习方法与技巧提供给你,*可以让你缩短摸索时间,有效解决工作难题,提升自己的职场作战力。本书依然沿用刘老师的写作风格,简单 ... |
詳情>> | |
![]() ![]() |
淮南子(全2册)(江苏文库 精华编)
『简体书』 作者:[漢]劉 安 編 馬慶洲 校注 出版:凤凰出版社 日期:2020-12-01 ... |
詳情>> | |
![]() ![]() |
「四書化」與「去四書化」:儒學經典在「近世」中日兩國的不同際遇
『简体书』 作者:董灏智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日期:2018-09-01 《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原為中國先秦儒學典籍,唐宋儒者在應對佛道挑戰而為儒學構建本體的過程中,將學庸語孟進行了四書化,使之成為繼五經之後的又一儒學經典結構。然而,當理學及四書伴隨著中國文化傳入日本之後,江戶古學派對它們的批判、質疑、否定便紛至遝來,並解構了四書經典結構,開啟了日本的去四 ... |
詳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