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HK$
204.7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HK$
67.9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HK$
457.7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HK$
227.7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HK$
102.4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HK$
109.8
《
不止江湖
》
售價:HK$
101.2
《
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本关于艺术天才的鲜活故事集,聚焦艺术史的高光时刻!)
》
售價:HK$
158.7
|
編輯推薦: |
清末大诗人赵熙极为称赞郑珍之才,评其诗为绝代经巢*流。深感郑珍诗作之情真意切,为其作诗传之时,戴老另辟蹊径,立足于以人驭诗,以诗证人,因人及诗,人诗共见的体例,更易于读者知人论世,以避免单纯的传记见人不见诗和单纯的诗集见诗不见人。读来乃知郑珍之作,一词一语都自有心路历程,而不是无病呻吟,闭门造车。
|
內容簡介: |
《子午山孩》为《戴明贤集》第八卷,系戴老贵州系列作品之一。子午山是清末黔地诗人郑珍家乡之山,子午山孩则寄寓着其对慈母的孺慕之情。《子午山孩》以郑珍之诗为载体,以诗人生平编年为序,释诗与传人有机融合,集编年、纪事、译述、注解与评议为一体,立体地呈现这位寂寞百年的诗人的诗意世界。
贵州地处西南边陲,交通闭塞,鲜得中原文化之青眼。晚晴之际,遵义沙滩村出现了以郑珍、莫友芝、黎庶昌为代表的文化精英群体。郑珍(18061864),清末著名学者、诗人。字子尹,号柴翁,自署子午山孩、巢经巢主。道光十七年举人,所著有《说文新附考》《巢经巢经说》等。郑珍心境淡泊,恬淡寡欲,唯愿奉养双亲、苦研经学,奈何家境困窘,不得不下场应试;时世动荡,不得不避乱逃难。戴老盛赞这位乡贤前辈:尼采说他只爱用血写成的书,郑珍的诗真正是用血写成,具有极大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
關於作者: |
戴明贤,中国作家协会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贵州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学作品有小说《九疑烟尘》《花溅泪》《岔河涨水》,散文集《残荷》《戴明贤散文小说选》等。影视戏剧作品有《家祭》《夜郎新传》《捉鬼》《燕楼惊豹》,以及《双婚疑案》《天残地戏》等。同时从事书法篆刻,有《戴明贤书法篆刻集》《对山集戴明贤卷》等出版。
|
目錄:
|
邵燕祥先生序:一个诗人的存在和发现
自序
郑珍家世
郑珍诗传
后记
总后记
|
內容試閱:
|
邵燕祥先生序
一个诗人的存在和发现
郑珍,生卒于一八〇六至一八六四年间,是十九世纪上半叶的一代诗家,更是中国诗史上一个巨大的存在。然而这位生于偏远的贵州山乡,曾短期出任小官却大半生穷愁潦倒的诗人,虽为乡邦文献所记载,也只获少数文史巨公青睐,而对于现代一般的新旧文学爱好者来说,他几乎是从没听说过的陌生人。
这正像一颗行星,就其体量看,是一个巨大的存在,然而高悬天边,寂然悄然,泯然于众星之间,等待着被发现。
我之知有郑子尹,是一九八二年一个偶然的机遇,来贵阳和遵义旁听黎庶昌国际研讨会,才了解到郑子尹和莫友芝与黎庶昌同为沙滩文化的代表人物,但那一次除了弄清遵义市区子尹路命名的由来,于其人其诗仍是一无所知。
本书的作者戴明贤在自序中说,他对这位乡先贤也是从懵然不知,到经人点拨,在十年动乱中偷暇精读,乃得成其知音。戴明贤对遥远天际这颗诗星的发现,并著成此书,将带领我,也将启发众多今天与尔后的读者感知这颗星的存在,接受这颗星光芒的牵引。
套一句熟语,如果子尹先生在地下或天上有知,也该会感谢戴明贤为他写这卷诗传的劳绩:让更多后人走近这位寂寞百年的诗人及其诗作,也让这些心血浇溉的生命史、社会史不至湮没于岁月尘沙。说来可怜,我刚打开书稿时,竟不知道郑珍是郑子尹的本名,子午山是他家乡的山,别署子午诗孩则寄托着他对慈母的孺慕之情。待读到最后一页,这位陌生的诗人,已经成为我声息相闻的近邻、忘年相交的契友,可以月下同游,可以花前对饮,可以雨夜联床,甚至是结伴奔波在逃难路上,可以互相倾诉共同的忧患与各自的悲欢,而不问是十九世纪还是二十一世纪了。
戴序中介绍了晚清以来诸家对郑诗的崇高评价,皆是有所据而云然,并非溢美之词。人们将他置于唐宋以来的大家、名家之间加以论列,多是从他与各家风格的异同来突出他的优长。这是学者之言。像我这样的诗歌爱好者,或多或少读过一些传统诗作,且各有偏好,自会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有所欣赏,有所品鉴,不必拘泥于论者的排名,也可以说,读诗,读好诗,快我胸襟,斯为得之,又岂在为诗人排座次哉!
不过,从接受心理来看,一个读诗的人总有更容易引起共鸣的题材和风调。读郑子尹写自己亲历的穷愁坎坷,写周围的民间疾苦,总使我想到杜甫、白居易以至皮日休;偶写乡居闲情,又使我想起储光羲、范成大;而诗人主体,更使我想起黄仲则、龚自珍。然而这只是某些近似而已。郑珍就是郑珍。这部诗传的好处,正在戴明贤创为以人驭诗,以诗证人,因人及诗,人诗共见的体例,避免了单纯的传记见人不见诗(往往需要另找诗集合参)和单纯的诗集见诗不见人(往往需要另找有关诗人的史料),为读者节省了翻检之劳,也更利于知人论世,不但有助于读者了解历史的大背景,而且交代了诗人的具体处境,乃知一词一语,都自有心路历程,不是无病呻吟了。
戴明贤这样的写法,也许不是学术论著的取径,却十分适合向一般读者普及一位诗人及其诗作,犹如陪同游客进入一条花径,一片丛林,随引随行,即景指点,远胜遥对草木花树,空泛地说花有多么香多么好看,树为什么有的曲有的直了。
我之知远在贵州的戴明贤,比我之知郑子尹早十来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拜读了他写的历史小说《金缕曲》,心向往之。文革后的文学界不断发现被不正常年代埋没的人,也发现了戴明贤《金缕曲》选载于《小说选刊》。后来一九九二年我在贵阳见到了他,这是我们缔交之始,于今也有二十年了。二十年来,读到他默默写的好几本书,例如关于安顺,他如数家珍。我从他的笔下,真正感到了一个作家对家乡热土的感情,这与他对这片土地上的文化遗存和风土人情的熟悉是分不开的,也是做不得假的。戴明贤如此,一二百年前的郑子尹也是如此。读了戴明贤这部写郑珍的诗传,读了经他精心摘引、解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串讲,而是融入了自己的心会)的郑诗,贵州这片曾经多灾多难、边鄙贫瘠的土地,变得于我亲切起来;诗人郑子尹的身影,也在他的亲人、乡邻、挚友和学生之间,像浮雕一样突现出来。
我相信,郑珍子尹先生和他的诗的巨大存在,一经这次发现,将永远不会被中国人忘记或忽略。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