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HK$
104.5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HK$
107.8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HK$
49.5
《
巴拉吉预言
》
售價:HK$
74.8
《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售價:HK$
98.8
《
汉译名著·哲学经典十种
》
售價:HK$
761.2
《
成吉思汗传:看历代帝王将相谋略 修炼安身成事之根本
》
售價:HK$
61.6
《
爱丁堡古罗马史-罗马城的起源和共和国的崛起
》
售價:HK$
76.8
|
編輯推薦: |
近代以来,中国一直处于动荡的状态,这一时期,国内分裂割据,对外受到帝国主义侵略,货币金融发展也十分混乱复杂。本书化繁为简将这一时期的主要货币金融发展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分析,得出中国近代货币金融发展以被动应对为主,对比不难看出革命根据地的红色金融事业的人民性与具有封建性与买办性的、对人民进行搜干抹净的清政府货币金融与国民政府时期货币金融政策的本质区别。
|
內容簡介: |
萧清教授的这本《中国近代货币金融史》(2024年再版),简明论述了1840年至1949年的货币、金融机构和货币金融改革三个方面的发展演变。在16万字的短小篇幅里,进行了高度精炼的概括。在本书所述的历史时期内,世界范围内的货币与金融活动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诸如中央银行制度和金本位制的建立,现代银行制度及存款货币创造机制的充分展示,金本位制后管理货币时代的到来。
|
關於作者: |
萧清,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1944年考入辅仁大学社会学系,1948—1950年在华北大学学习、工作。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后,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科最早的创建者之一,1950—199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后,积极投身于“中国货币史”和“中国货币思想史”课程的建设和教学之中,这门课程在当时全国高校的课程设置中开创了先河。
此外,萧清还长期担任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理事,积极投身学术活动的组织与学术创新。专著包括《中国古代货币史》《中国古代货币思想史》《中国近代货币金融史简编》。他还参加《北京的人民金融事业》编写,《〈管子〉经济篇文注译》《柳宗元集》等古籍整理,成果丰硕,为我国货币金融基础理论和货币思想史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
目錄:
|
第一章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白银外流及其影响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后的白银外流 // 003
第二节 “银荒”及银贵钱贱对经济及各阶级的影响 // 007
第二章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清政府的通货膨胀
第一节 清政府的通货膨胀政策及其实施 // 017
第二节 通货膨胀对社会各阶级的影响 // 023
第三章
银两制度与银两流通
第一节 实银与虚银;银两的成色与平砝 // 029
第二节 银两流通制度的发展、“上海规元”;
宝银的铸造与鉴定 // 034
第四章
外国银元的流通;中国自铸银元、铜元及其流通
第一节 外国银元的流通 // 039
第二节 本国自铸银元及其流通 // 043
第三节 新式铜元的铸造与流通 // 048
第五章
外国在华银行及其活动;
本国新式银行的设立及旧式金融机构的发展与变化
第一节 外国在华银行及其活动 // 055
第二节 中国新式银行的设立 // 061
第三节 中国旧式金融机构的发展与变化 // 065
第六章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货币与金融
第一节 本国银元的广泛流通与趋于划一 // 075
第二节 两元并行及其弊害 // 081
第三节 纸币流通的发展;“京钞风潮” // 085
第四节 中国银行业的成长与发展 // 091
第七章
废两改元与法币改革
第一节 金贵银贱及其影响 // 101
第二节 废两改元 // 106
第三节 白银风潮与法币改革 // 111
第八章
国民党统治区的恶性通货膨胀
第一节 延续十二年的通货膨胀 // 119
第二节 恶性通货膨胀对各阶级的影响 // 129
第九章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主义的金融垄断
第一节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主义金融垄断体系的形成 // 135
第二节 官僚资本主义金融垄断的极度发展 // 141
第三节 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的国债 // 149
第十章
革命根据地的货币与金融
第一节 革命根据地货币信用体系的建立及其意义 // 157
第二节 革命根据地的货币发行与对敌货币斗争 // 161
第三节 革命根据地银行的业务与农村的信用政策 // 170
附 录 金融统计 / / 175
|
內容試閱:
|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建立起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之后,革命势力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从城市转向农村,并在农村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和红色政权。这样,在国内就出现了革命与反革命两个政权对峙的局面。
革命力量深入农村,和农民结成巩固的革命联盟,在农村中建立起革命根据地,借以抵抗敌人的进攻和发展革命力量,由农村包围城市并最后夺取城市,这是由毛主席所指出的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因此,为了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尽一切力量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而为了巩固根据地和支援战争,就必须进行经济建设工作和开展对敌的经济斗争。
关于在革命根据地开展经济建设的意义,毛主席曾经指出:“革命战争的激烈发展,要求我们动员群众,立即开展经济战线上的运动,进行各项必要和可能的经济建设事业。为什么?现在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应当为着革命战争的胜利,首先是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战争的彻底胜利,为着争取物质上的条件去保障红军的给养和供给,为着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由此更加激发人民群众参加革命战争的积极性,为着在经济战线上把广大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并且教育他们,使战争得着新的群众力量,为着从经济建设去巩固工人和农民的联盟,去巩固工农民主专政,去加强无产阶级的领导。为着这一切,就需要进行经济方面的建设工作。”①
在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和对敌经济斗争中,建立独立自主的货币信用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掌握货币信用杠杆,才能利用它为革命事业服务。
革命根据地的货币信用体系的建立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已开始。
1931年11月7日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在中央苏区成立后就设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并且发行了自己的货币。国家银行发行的除有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等各种面额的钞票外,还铸造过银币和铜币。当时所发行的钞票是和银元兑现的。那时在国内还是银元流通,根据地的人民也长期习惯于银元流通,因而发行兑现的钞票,并用银元兑现来维持币值的稳定,是容易为群众所接受的。
除中央苏区外,各根据地还建立自己的银行,并发行货币。如在闽西区有闽西工农银行,鄂豫皖根据地有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