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谁之罪?(汉译世界文学5)
》
售價:HK$
52.8
《
民国词社沤社研究
》
售價:HK$
140.8
《
帕纳索传来的消息(文艺复兴译丛)
》
售價:HK$
108.9
《
DK威士忌大百科
》
售價:HK$
294.8
《
小白学编织
》
售價:HK$
65.8
《
Android游戏开发从入门到精通 第2版 王玉芹
》
售價:HK$
108.9
《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售價:HK$
217.8
《
非对称创新:中国企业赶超战略 魏江 刘洋
》
售價:HK$
108.9
|
編輯推薦: |
☆文史学者李旭东的历史通俗读物新作,角度新颖、见解独到,有料、严谨、好读。
☆透过元和十四年这一年让读者彻底看懂、看清整个中晚唐,堪称大唐版《万历十五年》。小切口解读元和十四年朝堂内外的风起云涌,大场景复盘大唐中兴遗憾收场背后的深层逻辑。
☆小说化语言叙述历史,从史料出发,通过正叙与倒叙相结合的方式,巧妙地以元和十四年为引子将唐宪宗皇帝在位十五年中诸多政治事件背后的真相串联在一起,解析透彻。
☆封面设计精良,采用烫金工艺,内文排版疏朗,方便读者阅读。附有大量图表,历史脉络清晰明了。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一部历史通俗读物。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是唐宪宗李纯在位的最后一个完整年度,这一年看似只是大唐289年中的普通一年,却影响了此后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进程。这一年看似是在凯歌高奏中度过的,但朝堂上早就暗流汹涌,后宫中早已杀机四伏。
本书深入解读元和年间诸多政治事件背后的真相并将其巧妙地串联起来,从史料出发,透彻解读唐宪宗李纯为什么会在声望日隆之际突遭谋害?原本中兴大有希望的大唐为什么会随着他的死彻底走向沉沦?作者尝试小切口解读元和十四年朝堂内外的风起云涌,大场景复盘大唐中兴遗憾收场背后的深层逻辑。
|
關於作者: |
李旭东,文史学者、编剧、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小说学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地理学会会员。已出版历史作品《李唐之乱》《盛唐的拐点》《大唐仕宦生活录》《长安乱:中晚唐的帝国硝烟》《这里是大宋》《杨贵妃传》《刀锋上的唐帝国》《唐乱》以及历史小说《大周惊天局》系列。
|
目錄:
|
第一章? 宪宗皇帝上位史
饱经磨难的皇孙
岌岌可危的太子之位
险象环生的登基之路
“永贞内禅”的内幕
罗令则案与顺宗之死
第二章? 错综复杂的三川乱局
屈辱妥协还是冒险一战
高崇文脱颖而出背后的隐情
花了一半预算就结束的战争
土豪的好日子到头了
平稳过渡中的小插曲
高崇文的不安
武元衡的作用
第三章? 保卫大唐的钱袋子
李琦的小心思
三个人结束一场战争
大唐经济生命线
第四章? 元和三年制举案背后的权力斗争
扑朔迷离的真相
李吉甫为何会突遭罢免
裴垍的高光时刻
第五章? 贸然发动却又惨淡收场的战争
情理之中的意外
各方的小算盘
穿破乌云的希望之光
第六章? 旷日持久的淮西之役
迟早要到来的战争
实力悬殊的对比
用人不当引发的恶果
第七章? 宰相当街公然被杀之后
一死一伤的悲剧
险些遭到血洗的洛阳城
再度铩羽而归的无奈
第八章? 雪夜下蔡州
不靠谱的统帅
有着一颗不安分之心的不知名将领
旧貌换新颜的蔡州
第九章? 元和中兴的落幕之战
作死的李师道
当断不断 反受其乱
宰相遇刺的真相
骤然而至的叛乱
第十章? 碑文之争背后的权力博弈
究竟是谁挑起了这场争端
孰优孰劣的两篇碑文
这场风波背后的政治动因
第十一章? 后宫危机与宪宗之死
不立皇后的皇帝
太子死亡疑云
更换太子的前奏
始料未及的疯狂反扑
第十二章? 功亏一篑的中兴
一个决定丢了两个藩镇
因一个人毁了整个计划
劳而无功的征讨
大敌当前的内部斗争
附录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饱经磨难的皇孙(节选)
大历十三年(公元 778 年)二月十四日,伴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声,一个稚嫩的小生命在长安大明宫内呱呱坠地,这个孩子就是日后在史册中留下浓墨重彩的大唐宪宗皇帝李纯,不过当时他还叫李淳,李纯这个名字是他登基之后才改的。
对于长子李纯的到来,他的父亲李诵自然是满心欢喜,自此之后也算是后继有人了,此时的他还不知道自己将会有多达二十八个儿子。也正是因为过度沉迷酒色使得年仅四十四岁的他便因中风而卧床不起。以至于他苦等二十五年,却仅仅在位一百八十六天,虽有满腔抱负,却无处施展,堪称大唐最为悲催的皇帝。
当时在位的皇帝是李纯的曾祖父代宗皇帝李豫,虽然李豫亲手终结了长达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但这一切也都是妥协的结果,大唐只是实现了名义上的统一。那些安史叛将们摇身一变成为大唐节度使,而且一当就是一辈子。他们管辖的地盘俨然成了一个又一个独立王国,他这个皇帝甚至都不知道这些地区究竟有多少百姓、有多少田地、收多少税、养多少兵……这些区域仅仅是存在于大唐的版图中。
就在李纯出生的次年,心力交瘁的代宗皇帝便溘然离世,他虽然没有力挽狂澜的魄力,也没有定鼎乾坤的能力,却是一位称职的守成之君,带领大唐走过了安史之乱硝烟散去前后的混乱局面,却无力改变藩镇割据势力日益滋长的局面。
李纯的祖父李适登上了皇位,史称“唐德宗”。德宗皇帝对李纯这个孙子很是喜爱,经常将他抱在自己怀中逗他开心。
那日,德宗皇帝笑着对他说:“你是谁家的孩子,怎么会在我的怀中?” 李纯用稚嫩的语气答道:“我是第三天子!”虽然“第三天子”的名号闻所未闻,但他身为德宗皇帝的长孙,按照祖、父、子的顺序,这个提法倒也还算合理。
望着聪明伶俐的孙子,德宗皇帝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此时的德宗皇帝还不会想到就是这个自称是“第三天子”的孙子最终实现了他追求一生却一生都难以实现的政治理想,使得大唐荣光再现!
德宗皇帝登基时三十八岁,既没有父亲的暮气,也没有孙子的稚气,他迫切地想要改变大唐江河日下的局面。
随着时光的流逝,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淄青节度使李正己这些昔日驰骋疆场的悍将们已然垂垂老矣,他们的儿子们全都跃跃欲试,不愿轻易放弃自己家族到手的权力,迫不及待地想要继承父亲的节度使之位。但德宗皇帝一旦准许了,这些地区的节度使将会由终身制变为世袭制,从而彻底脱离大唐的控制,这显然是德宗皇帝无法容忍的。
德宗皇帝拒不授予那些人节度使旌节,以至于战端再起,他做梦都不会想到局势竟会恶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以至于他两度落荒而逃,几度死里逃生。他面对的将是一个比安史之乱更为错综复杂的乱局。安史之乱时,叛军虽然强大,却始终站在你的对面;可在这场变乱之中,德宗皇帝竟一时间分不清谁是敌、谁是友,只因敌人随时会变成战友,而战友也随时会变成敌人!
建中四年(公元 783 年),这一年李纯只有六岁,不过他却即将经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变乱。
魏博、成德、淄青、幽州、淮西等藩镇相继反叛朝廷,战火迅速烧遍黄河上下,为了迅速平息这场叛乱,原本负责戍守长安的禁军神策军不得不分批开赴前线,以至于长安城兵力空虚,更要命的是德宗皇帝对此竟然还不知情!
主持招募禁兵的神策军使白志贞对东征死亡的神策军将士一概隐瞒不报,他在收受市井商贾富人的贿赂之后便会将他们或者他们的子弟征召入伍,虽然这些人享受着朝廷的供给与赏赐,却只是存在于神策军将士名册中,以至于长安城内外能够实际调动的兵力其实已经非常有限了,根本应对不了突发事件,可就在这个危急时刻,一场叛乱却骤然而至。
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领五千将士冒着淅淅沥沥的秋雨星夜兼程地赶赴前线。此时他手下的将士们仍旧穿着单衣,萧瑟的雨水打湿了他们的衣服,一阵比一阵猛烈的寒冷向他们袭来。
不过繁华的长安逐渐进入他们视野,他们顿时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欢呼声,因为他们觉得帝国皇帝与都城百姓肯定会热情地款待他们,可他们却失望了,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没有欢送的人群,更没有丰厚的赏赐,只有一些粗茶淡饭,一股强烈的怒火在他们心中熊熊燃烧起来。当年十月初三,京兆尹奉命前去犒劳泾原将士,却只送了一些粗米饭和菜饼,将士们心中的怒火再也按捺不住了。他们踢翻了面前的饭碗,大声嚷道:“我们即将提着脑袋去上战场,如今却连口饱饭都吃不上!听说皇上琼林、大盈两个内库里金银锦帛装得满满的。既然你们不给,不如我们亲自去取!”
将士们穿上铠甲,举起旗帜,擂鼓呐喊,浩浩荡荡地杀奔长安城。此时节度使姚令言正入宫向德宗皇帝辞行,就在两人亲切交谈之际,一名宦官却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大声呼喊:“大事不好了!泾原兵哗变了!”
姚令言乘马急驰回营,在长乐坂与哗变的部下相遇。他本想用自己的威严来弹压那些叛乱的士兵,但士兵们此时已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任何人都阻挡不了他们抢掠金银财宝的步伐,甚至肆无忌惮地向自己的长官姚令言放箭。姚令言急忙趴在马背上,箭镞带着冷风从他的身边划过。
姚令言仍旧没有放弃而是继续策马来到士兵中间,大声呼喊道:“诸位打错了主意!这次东征是一个千载难逢的立功机会。一旦立功,难道你们还愁得不到富贵吗?你们怎么能干出这种满门抄斩的事情呢?”
此时愤怒的士卒们却根本听不进他的任何劝告,居然拿着刀枪将姚令言劫持了。姚令言没有挣扎,也没有反抗,在部下的胁迫之下一步步走向长安城。他感觉这段短短的路程居然走了好久好久,因为这一路走来,忠诚逐渐离他而去,信仰逐渐离他而去,他也将彻底完成从忠臣到逆臣的蜕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