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重返马赛渔场:社会规范与私人治理的局限
》
售價:HK$
69.4
《
日子慢慢向前,事事慢慢如愿
》
售價:HK$
55.8
《
场景供应链金融:将风口变成蓝海
》
售價:HK$
111.8
《
汗青堂丛书146·布鲁克王朝:一个英国家族在东南亚的百年统治
》
售價:HK$
91.8
《
人生是旷野啊
》
售價:HK$
72.8
《
疯狂树屋第4辑91层上下全2册 漫画桥梁书The Treehouse中英文双语版
》
售價:HK$
109.8
《
疯狂树屋第4辑104层上下全2册 漫画桥梁书The Treehouse中英文双语版
》
售價:HK$
109.8
《
甲骨文丛书· “安国之道”:英国的殖民情报系统及其在亚洲的扩张
》
售價:HK$
88.5
|
編輯推薦: |
《汉语词汇通史》首次利用《汉语大词典》并纠正补充其不足,对汉语史全部 37 万多个词进行研究,研究到的词汇量之多、之全,前所未有,使《汉语词汇通史》提前出现数十年,同时抓住词汇随社会而变的社会性本质和朝代因社会巨变而更替的特点,把词汇史大致按时代分为 15 个时期,突破了四分法时代过长的局限,更符合词汇发展实际情况。该书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内容最全面的一部词汇通史,同时也是我国词汇史研究的第一部,历史阶段划分方法和各卷的内容、框架是更是全国。
|
內容簡介: |
《汉语词汇通史·西汉卷》是多卷本《汉语词汇通史》中的分卷。《汉语词汇通史》是我国第一部多卷本汉语词汇通史,主要根据汉语词汇发展演变的内因、外因和事实,把自西周至民国的词汇史分为15个共时系统,详细描写各个共时词汇系统中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新质要素的成长,旧质要素的传承、消亡,建构较全面的汉语词汇发展演变的通史系统,深度揭示汉语词汇发展演变的规律。《汉语词汇通史》站在发展的立场上,认为一个共时系统的词汇,包括承古要素、新质要素、消亡要素,而新质要素是重点,新质要素中特征要素是重中之重,突出描写各个时期的特征词汇和特征词汇场;汉语词汇史上下3500年,涉及文献13666种,关于词汇共时系统怎样描写,历时系统怎样解释,承古要素、新质要素和消亡要素及其类型和层次如何分析等理论问题、方法论问题,都进行了可贵的探索。
|
關於作者: |
主编:杨端志,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山东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汉语言文字学博士学科点学术带头人,山东省汉语言文字学强化重点建设学科学术带头人,文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山东大学985工程“汉语与汉语应用研究”项目负责人。兼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通信评委,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通信评委,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委,山东省国外语言学会符号学学会会长,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学术委员等。出版专著《训诂学》《文言文基础知识》《汉语史论集》等20部(含合著),发表论文《周易古经韵考韵读》《论词义与词的区别》《试论确定汉语词的原则》《“误读”与新义》等70余篇。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汉语词汇通史”、哲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周易》语言学研究”等19项。曾获省部级等各类奖项20余个,其中《训诂学》获多个奖项的一等奖。
著者:丁雪妮,女,1979生,山东青岛人。山东大学文学院汉语史专业博士,青岛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汉语词汇史、现代汉语语法。曾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1项,主持青岛市“双百调研工程”课题1项。另外,在多家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
目錄:
|
目 录
凡 例
绪 论
第一节 西周词汇史研究的意义及现状
第二节 西周词汇史研究的语料
第三节 西周词汇史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 反映西周社会特征的标志性新词语场
第一节 反映政治特征的新词语场
第二节 反映经济特征的新词语场
第三节 反映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特征的新词语场
第二章 西周的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第一节 基本词汇
第二节 一般词汇
第三章 西周单音节新词
第一节 字和词
第二节 西周单音节新词的概况
第三节 单音节新词的产生方式
第四章 西周新复音词
第一节 复音词的判定标准
第二节 新复音单纯词
第三节 双音节新合成词(上)
第四节 双音节新合成词(下)
第五节 多音节新合成词
第五章 西周新熟语
第一节 新成语
第二节 新谚语
第六章 西周消亡词
第一节 西周消亡词的义域
第二节 西周消亡词的消亡原因
第七章 西周承古词
第一节 西周承古词的界定与基本类型
第二节 西周承古词的义域
第八章 西周词义的发展
第一节 西周新义位
第二节 西周消亡义
第九章 结论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在汉语研究的几个主要部门——语音、词汇、语法中,词汇研究的困难最多;在汉语的主要研究方法——共时研究、历时研究中,历时研究的困难最多。我们在汉语词汇史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就很多很多,而且,有些困难远非我们一时能够克服的。我们的《汉语词汇通史》只是一种尝试,先后有三十几位硕士、博士、博士后参加,历时二十五年。如今,我们的《汉语词汇通史》终于要陆续出版了,有很多问题需要向大家交代。我们想要说明的有:我们对“汉语词汇通史”的思考,汉语词汇通史的语料,关于已有汉语史的分期,我们对汉语词汇史的分期,汉语词汇史的根基——汉语口语和书面语——发展概览,汉语“词”“词汇”“词汇史”研究中的难题,汉语词汇史研究必须接受“小学”研究的成果,汉语词汇的共时研究与共时研究方法,汉语词汇历时研究与历时研究方法,关于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的结合,等等。可惜,时不我与,这里只能谈谈最必要的几个要点了。
一、《汉语词汇通史》是我长期思考、研究的一个课题
随着学习、工作的变迁,我先是把学习、研究的重点放在语法、词汇上,后来又放在训诂学(更确切地说应当是“小学”)上。因此,我的教学,研究,指导硕士、博士、博士后,内容便或者是词汇学、词汇史,或者是训诂、文字、音韵之学,切换来切换去,或者是几者融合。《汉语词汇通史》便是我和我的同道走融合研究道路的初步结果。
长期以来,词汇史研究的许多疑难问题一直在我们头脑中萦绕着。例如,汉语通史研究中,语音史、语法史、词汇史研究所需要的语料是不同的,词汇通史研究需要的语料最多最复杂,几乎是全部文献。流行的研究路径是自专书词汇始,由上古一部一部的专书词汇研究下来,词汇通史就出现了。这样的研究路径符合汉语词汇发展的规律吗?是历史词汇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吗?有可操作性吗?又例如,汉语史里的语音史,可以由声母、韵母、声调构成共时系统,从上古一直推到当代,或者从当代一直推到上古,从而构建一个具有严密规律的历时语音系统。语法史可以由若干词类、若干句式、若干虚词构成共时系统,从上古一直推到当代,或从当代一直推到上古,从而构建出一个具有严密规律的历时语法系统。语音史、语法史都有很强的规律性、系统性。那么,汉语词汇史有没有像语音史、语法史那样的规律性、系统性?能不能像语音史、语法史那样,首先研究出一个由若干成分构成的共时系统,再由这个若干成分构成的共时系统串联成一个具有严密规律性的历时系统?再例如,在汉语发展史上,语音最稳定,语法次之,词汇则是处于每时每刻的变化中。那么,语音通史、语法通史、词汇通史的分期一定是不同的。词汇通史的时段,比语音通史、语法通史要短得多。那么,词汇通史的分期标准是什么?要分多少个时期?另外,在汉语词汇通史中,各时期的格局怎样?重点在哪里?各时期之间如何贯通?各时期怎样描写?怎样解释?……
带着问题意识,我们开始探索,花了很多年的时间,我指导硕士生、博士生先后做了断代的商代甲骨文词汇词义、西周金文词汇词义研究等,做了断代专题的中古名词、中古动词、中古形容词研究等,做了专书《周易》经传词汇词义研究、《尚书》词汇词义研究、《国语》词汇词义研究、《晏子春秋》词汇词义研究、《礼记》词汇词义研究、中古小说词汇词义研究,以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明清小说词汇词义研究,还做了部分佛典专书词汇词义研究。
我们发现,这些研究对于研究本体都有一定的价值,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虽然对我们想要寻找像语音史、语法史那样的规律性、系统性有所启发,但仍然有很大的距离,与我们提出的问题也相距很远。更重要的是,这些研究的研究对象是零散的、离散的,只是分散于专书、专题、专类中的少部分词汇,无法窥见汉语词汇的全貌。尤其是,想通过这样的途径来研究汉语词汇通史,希望是渺茫的。
本着总结的目的,我们也环顾了当时语言学界的专书词汇研究,认为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有典型意义的专书进行研究,以总结一部专书词汇的基本面貌;第二个层次是对某一时段的若干部有典型意义的专书进行研究,以总结某一时段词汇的基本面貌;第三个层次是把各个时段联系起来,形成汉语词汇发展演变史。周祖谟先生曾经具体描绘过这个研究步骤:“要研究词汇的发展,避免纷乱,宜从断代开始,而又要以研究专书做为出发点。犹如清人研究古韵那样,先以《诗经》一书为起点,得其部类,然后旁及《楚辞》以相佐证,以确定韵部的分合,而后之人又从而逐渐加详加密,以瑧完善。”
周先生的描绘无疑具有指导意义。但是对《诗经》韵部的研究谈何容易,从南宋吴棫到清人段玉裁几乎用了七百年!再说,词汇与韵部不同,词汇要比韵部复杂得多,词汇研究要比韵部研究困难得多。《诗经》的韵部,可以通过系联韵脚、归纳韵例,再佐以汉字谐声“同声必同部”两大步而得其韵类。而一部专书的词汇面貌,到底包括了多少部类?或者倒过来说,多少部类才能反映一部专书的词汇面貌?并且,我们怎么用这些部类捋出一个断代汉语词汇史,从上古汉语一直捋到现代汉语,从而捋出一个汉语词汇发展史的基本面貌?
专书词汇研究是在1983年全国语言学科规划会议上由王力、吕叔湘、朱德熙等语言学界前辈提出来的,至今已经四十年了。在这四十年中,专书词汇研究成为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主流。研究者有老一辈语言学家,也有堪称中流砥柱的中年学者,更有大量的语言学界的新秀——硕士、博士研究生。这四十年的研究,几乎涉及各个历史时代典型的专书。专书研究的内容丰富多彩,几乎涉及各种常见专题。专书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专题者有之,专书副词、介词、连词等虚词专题者也有之;专书核心词者有之,专书方言词者也有之;专书单音节词汇者有之,专书双音节词汇者也有之;专书同义词者有之,专书反义词者也有之;专书联合结构者有之,专书偏正结构者也有之;专书成语者有之,专书熟语者也有之。全面研究一部专书词汇者也有之。在全面研究一部专书词汇者当中,有几类最值得称道:有的首先对专书进行校勘、注释,编出词典,再进行专书的词汇学研究、词类研究;有的首先广泛收集专书历代训诂,编出专书词典,再进行专书词汇的研究;有的对专书先进行注释,再进行有效的专题研究;有的收集同一时代多种专书词汇,再进行断代史的全面研究。这些研究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典范性。这些专书词汇研究极大地改变了汉语词汇史研究的格局,丰富了汉语词汇史的内容,也为词汇史研究提出了方法。
西周是我国继夏商之后的第三个王朝,也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西周从武王灭商,建都镐京,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杀为止,经历了十一代,共计十二个君主,大约三百年的历史。著名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曾说过:“中国政治与文化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西周在中国历史上突出的、不可取代的巨大作用。
西周时期,各种奴隶制社会特征已经完善并且成熟。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所谓分封,就是周武王灭商之后,把土地和俘虏分给同姓兄弟、亲戚,以及一些在战争中有功劳的臣子,让他们成为诸侯,对西周进行分区管理。经济上,农业成为西周社会生产的核心,手工业、商业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西周时期社会财富比起殷商时代大大增加,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特别是青铜器的大量使用。由于青铜器的发展,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铭文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它突破了商代铭文内容单一的特点,在性质、内容、形式、数量以及书体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观,还出现了大量鸿篇巨制式的铭文。
西周时期的语言更接近汉语原始语言,尚不属于典范文言文。这一时期的语言比殷商时期的语言更加规范,但又不及春秋时期语言类型丰富。此外,西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迅猛发展,对语言发展特别是词汇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语言必须进行适应这些要求的转变。因此,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西周词汇的发展也展现出其独特的面貌和特征。
第一节 西周词汇史研究的意义及现状
一、西周词汇史研究的意义
罗宾斯说过:“语言就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实际上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是唯一的凭其符号作用而跟整个文化相关联的一部分。”语音、词汇、语法是构成语言的三个要素。在这三个要素中,词汇是最活跃也是最敏感的要素。词汇为了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就需要不断创新、充实和丰富。断代词汇史研究是词汇史研究的基础。然而,汉语词汇史研究一直是十分薄弱的。无论是汉语语音史还是语法史都有研究得比较全面的专著出版,而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专著不仅数量上比较少,而且从内容上看,又多是以概论性质为主,尚无全面地揭示汉语词汇发展的全貌的著作。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因为汉语词汇变化速度快,斯大林曾经说过:“语言的词汇对于变化是最敏感的,它处在几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另一方面是因为汉语词汇似乎缺乏像语音、语法那样的条理性。汉语专书词汇研究是断代词汇研究的基础,断代词汇研究又是词汇通史研究的基础。我们要研究词汇的发展史就要把从商代直到现代每个历史时期的词汇面貌描写清楚,做好断代词汇史的研究,才能进而做好整个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因此,断代词汇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西周是继夏、商两代建立起的王朝,是汉语词汇史上重要一环,做好西周词汇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西周时期的语言还不属于典范的文言文,它更接近汉语原始语言。甲骨文是我们目前所能找到的汉语中最古老的文字,从出土的商代甲骨文来看,它已经是发展得比较成熟的文字系统了,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甲骨文出现之前一定还存在其他的语言形式。因此研究西周时期的语言,有助于我们寻找汉语发展的根源,从而展现汉语的原始语言的面貌。
其次,汉语词汇史研究中,西周部分历来是比较薄弱的环节。汉语词汇史研究多是以甲骨文词汇作为源头论述的,然后是周秦词汇。西周传世文献比较少,加之先秦传世文献又大多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所以周秦词汇实际上主要是指春秋战国词汇,而对西周词汇的全面研究尚属空缺。然而西周有约三百年的历史,词汇的发展变化必然很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西周词汇作单独的断代描写。
最后,西周金文为研究西周词汇提供了可靠的证据。正如前文所说,西周是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经济上较商代有了很大的发展,青铜器大量生产和使用,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铭文因此也得到很大的发展。西周词汇史研究除了借助《汉语大词典》所涉及的西周传世文献资料以外,我们还要利用金文的材料,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汉语词汇史和西周词汇研究的现状
(一)汉语词汇史研究的现状
最早进行汉语词汇史研究的是王力,他的《汉语词汇史》紧紧抓住汉语的基本词汇,并且将自然现象名称、肢体的名称、方位和时令的名称、亲属名称、生产词汇、物质文化词汇六个方面作为基本词汇分类,从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论述了汉语的词是怎样改变意义的,同时还包括对外来词的研究以及汉语对越南语、日语的影响。之后是潘允中的《汉语词汇史概要》和史存直的《汉语词汇史纲要》,他们把新词引入汉语词汇史的研究,但缺陷是仍以举例为主。向熹的《简明汉语史》对汉语新词的研究进行了新的尝试,除了从音节的角度来研究汉语单音词、复音词以外,还从聚合的角度关注了同义词的发展和反义词的发展。徐朝华的《上古汉语词汇史》将上古词汇分成三个阶段:殷商至春秋中期、春秋后期至战国末期、秦汉时期。一方面,其阐明了上古词汇 发展变化的基本情况、词汇系统的形成与发展、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词语的替换、词义的演变、构词法的发展等情况;另一方面,基本勾勒出上古时期词汇发展脉络,阐明这一时期词汇、词义发展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词汇、词义发展变化的语言内部的原因,总结了各个时期词汇发展的特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