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无法从容的人生:路遥传
》
售價:HK$
74.8
《
亚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
售價:HK$
107.8
《
大处着眼:持久战与《论持久战》
》
售價:HK$
85.8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HK$
96.8
《
未来漫游指南:昨日科技与人类未来
》
售價:HK$
97.9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HK$
173.8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HK$
119.9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HK$
85.8
|
編輯推薦: |
1.深刻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意蕴,准确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深刻内涵、历史演进、世界意义
本书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强国之路“因何而生、为何而来,身在何处、去往何方,何事可为、何时可成”为主题,从强国之路的历史逻辑、战略设想、具体战略、战略条件和根本保障等方面,全面系统详细回答了新征程的目标任务,立体呈现中国式现代化强国之路的具体内容。
2.内容丰富翔实,注重道理与事实有机结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可读性
本书把强国之路的探索、发展过程作出历史逻辑梳理,阐述中国式现代化强国之路的必然性;坚持原理同实际相结合,突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内容翔实具体,包括历史、政治、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涉及强国建设的17个方面:文化强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探讨阐述新时代重大时代课题“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内容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有助于党员、干部、群众深入认识及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具体内涵、本质及实现途径。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强国之路的历史逻辑、战略设想、具体战略、战略条件和根本保障等方面,回答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强国之路“因何而生、为何而来,身在何处、去往何方,何事可为、何时可成”,探讨阐述新时代重大时代课题“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立体呈现中国式现代化强国之路的具体内容,突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内容丰富翔实,逻辑严谨,有理有据摆事实,深入浅出讲道理,有助于党员、干部、群众深入认识及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具体内涵、本质及实现途径,凝心聚力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
關於作者: |
王立胜,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哲学研究》杂志社社长。主要致力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
|
目錄:
|
第一篇 历史生成论:强国之路的历史逻辑
第一章 强国之路的历史形成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人民对强国之路艰辛而曲折的探索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中国人民对强国之路艰辛而富有成就的探索
第二章 强国之路的现实根据
第一节 客观存在性:五大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第二节 内在要求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跃迁
第三节 现实可能性: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
第三章 强国之路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
第二节 “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第四章 强国之路的文化基因
第一节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第二节 独特的文化传统塑造了独特气质
第三节 坚定文化自信凝聚前进定力
第五章 强国之路的全球视野
第一节 超越传统社会主义模式,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
第二节 超越资本主义强国模式,走和平发展之路
第三节 超越传统社会转型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之路
第六章 强国之路的主体根据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进步的主体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是强国之路的主心骨
第二篇 总体战略论:强国之路的战略设想
第一章 强国之路的历史方位:新发展阶段
第一节 踏上新的历史征程
第二节 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
第三节 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担当
第二章 强国之路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
第一节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强国之路的必然选择
第二节 关系强国之路全局的思维变革
第三节 以新发展理念指导强国之路实践
第三章 强国之路的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
第一节 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
…………………………………………………
第七章 强国之路的实践遵循:“五个必由之路”
第一节 “五个必由之路”是新时代伟大飞跃的成功之路
第二节 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
第三节 体现高度的历史自信,激励伟大历史担当
第四节 要倍加珍惜、始终坚持
第三篇 强国之路的具体战略
第一章 文化强国
第一节 文化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灵魂所在
第二节 把握文化强国建设的新路径
第三节 谋划文化强国新布局
第二章 制造强国
第一节 制造业是强国之基
第二节 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第三节 为制造业“由大到强”保驾护航
第三章 质量强国
第一节 质量是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
第二节 大国到强国的基石
第三节 坚定不移建设质量强国
第四章 航天强国
第一节 建设航天强国要靠一代代接续奋斗
第二节 中国航天不断创造新的历史
第三节 与世界航天强国尚有差距
第四节 弘扬航天精神再创辉煌
…………………………………………………
第四篇 战略措施:战略条件和根本保障
第一章 战略条件:国家安全
第一节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科学理论指南
第二节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第三节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第四节 切实加强重点领域安全
…………………………………………………
|
內容試閱:
|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蓝图,发出了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号召。方向明确、任务清晰、举措有力,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强国之路的决心与信心,也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所引领的强国之路已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走在了把蓝图变为现实的奋斗征途中。
对强国之路的不懈探索,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众所周知,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为了民族复兴、国家富强,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尝试和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各种救国运动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觉醒,应运而生的中国共产党拿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武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四个阶段,在实践上不断创新,在理论上不断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找到了适合中国发展的强国之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历经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强国之路建设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消灭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和压迫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挫败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强国之路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战胜了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强国之路建设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依规治党、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战胜了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强国之路建设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可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踏上的强国之路有着中国式的内在生成逻辑和发展脉络。强国之路本质上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方式是中国式现代化。
早在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便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要经过几个五年计划,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高度工业化的国家。在新中国这样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国家建设现代化,必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面对西方封锁,中国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同时也选择了苏联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在苏联的帮助下,中国顺利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现代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随着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深入,毛泽东凭借敏锐的问题意识,先见性地指出苏联模式的严重弊端,提出要“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毛泽东认识到,我们的现代化道路不同于西方国家,我们追求的是社会主义的、涵盖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道路,要让“所有农民都要富裕,并且富裕的程度要大大地超过现在的富裕农民”。…………………………………………………
……………………………………………………
从中国共产党70多年的执政历程可以看到,强国之路建设时间跨度以十数年、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为单位。在长远战略目标和具体战略规划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强国之路呈现出一个接续激昂的奋斗历程。
因此,要使中国在强国之路上行稳致远,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但要弄明白强国之路的历史逻辑,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强国之路因何而生、为何而来,还要弄明白强国之路的总体战略,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强国之路身在何处、去往何方;同时,还要弄明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强国之路的具体内涵,何事可为、何时可成,还要弄明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强国之路的战略措施,以何保障、为何可成。为了回答上述问题,同时为给强国之路研究提供启发,我们出版了这本《强国之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力图给广大读者以系统、全面、详细的回答,立体呈现中国式现代化强国之路的具体内容。
第四章 强国之路的文化基因
强国之路,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来争取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奋斗实践之路,更是深深蕴含着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智慧和追求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须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因此,我们必须把握中国强国之路的文化基因,这不仅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和前提,而且也是坚定中国强国之路的历史必然性和精神自觉性,更是认知和把握中国强国之路的根脉与气质。
第一节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从文化逻辑来看,中国强国之路的生成和发展深具历史文化底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文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因此,中国强国之路本质上是深植于中华文化沃土之中的。
首先,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和契合性。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都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体系,当一种新的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进行交流时,通常会出现排斥、包容和涵摄等情况。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文化传播到中国时,必然也会遇到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的问题。但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后,中国人民却在进行各种尝试之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焕发出勃勃生机。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文化的共通性,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有学者认为:“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密切关系。中国文化中本有悠久的唯物论、无神论、辩证法的传统,有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的传统,有许多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因素,有大同的社会理想,如此等等,因而马克思主义很容易在中国的土壤里生根。”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是具有某种历史必然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在很多层面是相通的。实际上,毛泽东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本身就是非常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双向良性运动。因此,毛泽东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化”,这种“化”是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化,而不是表面的或者是单向的化。这里的“中国”实际上是内蕴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而不是说仅仅指中国实践。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是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的,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来践行的中国强国之路很显然也是脱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的,是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之中的。当然,中国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不能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而掩盖了精华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和精华部分依然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去总结、研究和运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