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维奥莱塔:一个女人的一生
》
售價:HK$
76.2
《
商业银行担保管理实务全指引
》
售價:HK$
144.5
《
信风万里:17世纪耶稣会中国年信研究(全二册)
》
售價:HK$
178.1
《
青铜之美 国宝里的中式美学
》
售價:HK$
177.0
《
海外中国研究·朱熹的思维世界(增订版)
》
售價:HK$
143.4
《
甲骨文丛书·沙漠之王:英美在中东的霸权之争
》
售價:HK$
110.9
《
汗青堂丛书147·光明时代:中世纪新史
》
售價:HK$
85.1
《
能成事的团队
》
售價:HK$
111.9
|
編輯推薦: |
1、这是一本兼具知识性和可读性的通俗历史佳作。有助于读者从某个侧面深入了解清朝历史。
2、吸收史学界相关成果、积累多年阅读与整理之功,作者全面、客观回顾了清朝对外战争的来龙去脉。
|
內容簡介: |
清朝是战争频仍的朝代,从马背上征战得天下,又在隆隆炮火中为革命所推翻。《清朝涉外战争史》一书聚焦清朝的涉外战争,内容包括从康熙年间的雅克萨之战一直到20世纪初期的八国联军侵华等12场清朝涉外战争。作者以采集史述为主,稍加补缀而成,内容引述严谨,史料丰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并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本书有三个特点,一是只记录战争经过,不搞分析,功过是非,读者自辨。二是视角问题,中外互参,各种观点都摆在一起。三是梳理到位,既有雅克萨之战、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比较常见的战争,也有甲戌之战、甲申之战等不太常见的历史。
|
關於作者: |
徐圣言:男,1946年生,江苏人,江苏大学教授。作者人生经历丰富,兴趣广泛,在多个领域都有所建树。发表论文多篇,内容涉及农业科技、农业技术、江苏人文、民族史等。出版有《清朝涉外战争史》、《图说农产品干燥与干制新技术》、《新型旋转导向管喷动床干燥油菜籽的工艺研究》、《旋转导向管新型喷动床空气动力学特性研究》等作品。
|
目錄:
|
第一章 概 述
一、清朝涉外战争概述
二、清朝涉外战争的特点
第二章 中俄雅克萨之战
一、概述
二、沙俄入侵东北
三、中俄雅克萨之战
四、《尼布楚条约》
第三章 缅甸之战
第四章 安南之战
第五章 廓尔喀之战
第六章 第一次鸦片战争
一、概述
二、战前阶段
三、战争第一阶段
四、战争第二阶段
五、战争第三阶段
六、中英《南京条约》
第七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概述
二、“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三、英军广州首战
四、英法联军占领广州之战
五、第一次大沽之战与《天津条约》
六、第二次大沽之战
七、第三次大沽之战
八、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九、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
第八章 西北边陲之战
一、概述
二、张格尔之乱
三、浩罕入侵与议和
四、七和卓之乱与倭里汗之乱
五、阿古柏入侵新疆
六、俄国武装侵占伊犁
七、左宗棠西征之北疆之战
八、左宗棠西征之南疆之战
九、中俄收交伊犁谈判
第九章 甲戌之战
一、概述
二、日本侵台的准备
三、日本侵台之战
四、中日《北京专条》
第十章 甲申之战
一、概述
二、刘永福北圻抗法
三、清军北圻正式参战
四、台闽浙海战
五、北圻鏖战
六、中法议和
第十一章 甲午之战
一、概述
二、东学党起义
三、不宣而战
四、中日陆海军大决战
五、日军入侵中国本土
六、辽东鏖战
七、北洋舰队覆没
八、辽河平原之战
九、中日《马关条约》
十、三国干涉还辽
十一、台湾军民反对割台武装斗争
第十二章 八国联军侵华之战
一、概述
二、义和团运动
三、八国联军进犯北京
四、清政府宣战与攻打使馆
五、东南互保
六、天津之战
七、北京之战
八、联军扩大战争
九、东北军民抗击沙俄
十、辛丑条约
第十三章 中英藏地之战
一、概述
二、英国第一次侵藏战争
三、英国第二次侵藏战争
四、《拉萨条约》与《中英续订藏印条约》
|
內容試閱:
|
本书从1644年顺治入关写起,到1911年清朝灭亡为止,这样皇太极对朝鲜发动的战争就不在本书的范围了。
1661年(顺治十八年),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对方是荷兰军队,当然是一场涉外战争,但作战的一方是郑成功的军队,不是清朝政府军,所以对这场战争本书正文中不予介绍。17世纪后,俄国不断入侵我国东北地区,1685年、1686年康熙帝两次发动雅克萨之战,打垮了入侵的俄军,并于1689年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见本书第二章)
1715年(康熙五十四年),沙皇派遣布赫戈利茨中校率三千兵马侵入准噶尔亚梅什湖地区,企图探寻金矿,并在那里建筑要塞,侵占中国领土。准噶尔首领策旺阿拉布派大策凌敦多布率领军民一万余人前往迎战。俄军遭到毁灭性打击,仅七百余人突围逃走。这场战争当然是涉外战争,但战争的一方是准噶尔部,当时是个地方割据势力,并不受清朝中央政府控制,所以对这场战争本书正文中不予介绍。
1765年4月,缅甸军入侵中国,云南总督刘藻率军抵御,缅兵撤退。11月缅兵再次入侵,刘藻率八千清军败于缅军;继任云贵总督杨应琚率14000余名清军作战,又败于缅军;原伊犁将军明瑞率3万清军,先胜后败于缅军;1769年大学士傅恒率五六万清军,先大胜缅军,后受挫,最后僵持不下,因缅军缺乏持续作战能力,以缅方乞和而结束此战。(见本书第三章)
1787年,越南发生内乱,黎氏王朝请求清政府援助。1788年11月,清军出兵越南,一路高歌猛进,顺利占领河内。1789年2月,清军遇突袭,大败于安南军。乾隆帝决定增兵,由福康安率军出征,安南军乞降,5月13日在镇南关举行受降仪式。(见本书第四章)
1788年,廓尔喀军入侵中国边境,乾隆帝派会讲藏语的前驻藏大臣巴忠为钦差大臣前去主持藏务。巴忠到达西藏后,因气候恶劣、运输困难、战事不利,竟同意西藏头领们的贿和方案。双方议定,西藏当局每年赔偿廓尔喀15000两银子;廓尔喀撤兵并派代表进京向清朝纳贡称臣。后来西藏无钱付赔款,欲废除岁币之约,廓尔喀再次入侵后藏地区。1791年,乾隆帝派福康安率大军入藏,次年五月清军越过边境线,长驱直入,离尼泊尔首都阳布(加德满都)仅70里,但在最后一战中严重受挫。双方无力再战。福康安受降完局。(见本书第五章)
1840年到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一场侵略战争,其根源是英国强行向中国推销鸦片,史称第一次鸦片战争。1842年8月,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此后中国由封建社会一步步沦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1840年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见本书第六章)
1847年4月1日,900名英军进攻广州,在36小时中,攻占了虎门和珠江的主要炮台。战争的后果是,清政府同意两年后,即1849年4月6日后,英国商民可进入广州。1854年4月4日,英美挑起了“泥城之战”,出动380名士兵,在上海泥城浜(今西藏路)地区,向清军发起攻击,击败近万清军并烧毁三座营盘。此战规模很小,但它的影响却不小。其直接后果是,先是上海海关,后是全中国海关的主权被外国人夺取。鉴于上述两次战争规模都很小,难以单独列为一章或一节,故把它们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概述里予以介绍。
1855年,廓尔喀商人与察木多藏商索债起衅,聚众械斗,互有杀伤。驻藏大臣穆腾额照例分别罚款完案。廓尔喀借口西藏地方官吏多收税米,阻挡商民往来,四月间派兵向边境进攻,西藏军队屡战不胜,宗喀(吉隆)、济泷(吉隆东南)、聂拉木等处相继失陷。驻藏大臣赫特贺驰往后藏督办防剿事宜,命成都将军乐斌统率汉土官兵继进。廓尔喀闻清朝大军将至,派使来西藏上表求和,清政府当时正与太平军大战,无力开辟新战场,允许罢兵。次年,西藏与廓尔喀和约议成,签订了《藏尼条约》。这无疑是一场涉外战争。到1855年尼泊尔已在英国的掌控之中,所以在尼泊尔侵犯西藏的战争中可以看到英国的影子,本书把这场战争放在《中英藏地之战》的概述中予以介绍。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发动侵华之战。这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所以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战争结束。战争期间,俄国趁火打劫,与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侵吞了我国东北地区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并为后来侵占我国西北4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制造了“根据”。俄国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最大受益者。(见本书第七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