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们终将老去:认识生命的第二阶段(比利时的“理查德·道金斯”,一位行为生物学家的老年有用论
》
售價:HK$
91.8
《
祛魅:对世界祛魅是一个人变强的开始
》
售價:HK$
62.7
《
家族财富传承
》
售價:HK$
154.6
《
谁是窃书之人 日本文坛新锐作家深绿野分著 无限流×悬疑×幻想小说
》
售價:HK$
55.8
《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第3版
》
售價:HK$
110.9
《
8秒按压告别疼痛
》
售價:HK$
87.4
《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挣脱束缚、改写命运的6种时间观
》
售價:HK$
77.3
《
大英博物馆东南亚简史
》
售價:HK$
177.0
|
編輯推薦: |
在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中,狄德罗称得上是一颗耀眼的巨星。虽然,论当时的社会声望,他不如伏尔泰;论后来对一七八九年法国大革命的直接影响,他又不如卢梭;但法国启蒙思潮得以形成声势浩大的思想文化运动,狄德罗却起了举足轻重的组织、推动作用;而且就理论上的建树和思想高度而言,狄德罗也是同时代的思想家中最为杰出的:他的哲学思想代表了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最高水平;他的美学论著,特别是有关戏剧和绘画的论著,精辟地阐释了文艺与现实的关系及现实主义艺术的若干规律性问题,对近代欧洲文化曾产生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仍有不少见解值得借鉴。
|
內容簡介: |
本书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有关美的一般理论,二是戏剧理论,三是有关绘画艺术的理论。论文批驳了关于美的种种形式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解释,并就美的一般概念提出了“美在关系”的观点,把唯物主义认识论应用到美学领域,从而建立了近代现实主义文艺理论体系。
|
關於作者: |
作者简介
狄德罗(1713—1784)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美学家、文学家、教育理论家,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法国第一部《百科全书》主编。主要的文学创作有小说《修女》《拉摩的侄儿》和《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
|
目錄:
|
目次
译本序 艾珉
关于美的根源及其本质的哲学探讨 张冠尧 桂裕芳 译
关于《私生子》的谈话 张冠尧 桂裕芳 译
引言
第一次谈话
第二次谈话
第三次谈话
论戏剧诗 徐继曾 陆达成 译
一 戏剧的体裁
二 严肃的喜剧
三 道德剧
四 哲理剧
五 简单的和复杂的戏剧
六 趣剧
七 布局和对话
八 提纲
九 枝节
十 悲剧的布局和喜剧的布局
十一 兴趣
十二 主题的展示
十三 人物性格
十四 剧情安排和分幕
十五 幕间歇
十六 场面
十七 格调
十八 风尚
十九 布景
二十 服装
二十一 舞台提示
二十二 作家和批评家
给黎柯博尼夫人的复信 桂裕芳 译
理查逊赞 陈占元 译
泰伦斯赞 张冠尧 译
演员奇谈 施康强 译
波旁的两朋友(节译) 许明龙 译
拉摩的侄儿(节译) 袁树仁 译
画论 徐继曾 宋国枢 译
第一章 对素描的奇想
第二章 关于色彩的浅见
第三章 我此生对明暗的理解
续前章 对明暗的研究
第四章 关于表情方面众所周知或并非众所周知的几点看法
第五章 略论构图
第六章 关于建筑学的意见
第七章 上文的推论
沙龙随笔(选译)
一七六一年沙龙随笔 张冠尧 译
一七六三年沙龙随笔 张冠尧 译
一七六五年沙龙随笔 施康强 译
一七六七年沙龙随笔 张冠尧 译
附
天才 桂裕芳 译
关于“天才” 桂裕芳 译
|
內容試閱:
|
我们感觉和思维的机能是与生俱来的,思维机能的第一步在于对感觉进行考察,加以联系、比较、组合,看到其相互之间的协调和不协调的关系等等。我们有与生俱来的需要,这些需要迫使我们求助于各种不同的手段,我们往往根据我们所期待于这些手段的效果以及它们所产生的效果而认为其中有好的,坏的,迅速的,简便的,完整的,不完整的,等等。这些手段大部分是工具,机器或诸如此类的发明,但是任何机器都需要组合,需要把致力于同一目标的各部分加以安排,如此等等。这就是我们的需要和我们的机能的最直接的运用,而自我们出生,它们便共同向我们提供关于秩序、配合、对称、结构、比例、统一的概念;所有这些概念都来自感官,是人为的;于是我们从大量配合得当的、匀称的、组合的、对称的、人为的和自然的物体的概念过渡到关于比例失调、秩序紊乱和杂乱无章的反面的抽象概念。
这些概念,与其他一切概念一样,建筑在经验之上;我们也是通过感官而获得这些概念的。即使没有上帝,我们也同样会有这些概念;它们存在于我们心中远远地先于上帝存在的概念,它们与长、宽、深、量、数的概念同样实在,同样清晰,同样明确,同样真实。它们来源于我们的需要以及我们机能的运用,因此,即使地球上有某一个民族,在它的语言中没有这些概念的名称,这些概念并不因此就不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只是范围有广有狭,程度有深有浅,所依据的经验和应用的对象有多有少,而这正是民族与民族之间、同一民族的个人与个人之间可能具有的全部差异。不管人们用什么崇高的字眼来称呼这些关于秩序、比例、关系、和谐的抽象概念——人们愿意的话,也可称之为永恒的、本源的、至高无上的、美的基本法则,这些概念总是通过我们的感官进入我们的悟性,正如那些最卑微的概念一样;并且它们只是我们头脑中的抽象物而已。
我们运用智力机能,我们必须通过发明和机器等等来满足我们的需要,这两者一旦在我们的悟性中勾画出关于秩序、关系、比例、联系、安排、对称的概念,我们便发现自己被大量物体所包围,而在这些物体中,同样的概念可以说是无限地重复着。我们在宇宙中每走一步就有某个产品来唤起这些概念;这些概念每时每刻,从四面八方进入我们的心灵;在我们身上所发生的一切,存在于我们身外的一切,已往世纪所遗留下来的一切,我们同时代人的技巧、思考、发明,在我们眼前所显示的一切,都不断向我们灌输关于秩序、关系、安排、对称、合适、不合适等等概念;也许除了存在这个概念以外,任何别的概念都未能如上述概念那样为人们所熟悉。
不论是绝对美,相对美,普遍美,还是特殊美,如果美的概念只包含秩序、关系、比例、安排、对称、合适、不合适等概念,而这些概念又只是由存在、数、长、宽、深,以及其他无数不引起非议的概念派生出来的话,那么,我看人们似乎可以将前面那些概念当作美的定义,而不会被指责为从字眼到字眼,在恶性循环里转圈了。
美是我们对无数物体所应用的字眼,不论这些物体之间有多少差别,因此要么是我们错用了美这个字眼,要么是这一切物体都具有一种以美为其标记的品质。
这个品质不可能是构成物体独特的差异的那一类品质,否则,要么只有一个物体是美的,要么至多只有一类物体是美的。
在我们称之为美的一切物体所共有的品质中,我们将选择哪个品质来说明以美为其标记的东西呢?哪个品质?很明显,我以为只能是这样一个品质:它存在,一切物体就美,它常在或不常在——如果它有可能这样的话,物体就美得多些或少些,它不在,物体便不再美了;它改变性质,美也随之改变类别;与它相反的品质会使最美的东西变得讨厌和丑陋,总而言之,是这样一个品质,美因它而产生,而增长,而千变万化,而衰退,而消失。然而,只有关系这个概念才能产生这样的效果。
因此,我把凡是本身含有某种因素,能够在我的悟性中唤起“关系”这个概念的,叫作外在于我的美;凡是唤起这个概念的一切,我称之为关系到我的美。两个定义的区别是:前者是能够唤起,指客观存在的美;后者是(已经)唤起,则成为“关系到我的美”,即已经被感觉到的美。
我说“一切”,其实我排除那些与味觉和嗅觉有关的品质;尽管这些品质也能在我们心中唤起关系的概念,但是当人们仅仅从这些品质出发来考虑它们所依附的物体时,人们是绝不把这些物体叫作美的。我们说“佳肴”“香气”,而不说“美肴”“美气”。而当我们说“多美的一条比目鱼”“多美的一朵玫瑰花”的时候,我们在玫瑰花和比目鱼身上所着眼的,不是与味觉和嗅觉有关的品质,而是其他品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