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全球化的黎明:亚洲大航海时代
》
售價:HK$
109.8
《
危局
》
售價:HK$
84.0
《
穿裙子的士:叶嘉莹传
》
售價:HK$
53.8
《
财富方程式
》
售價:HK$
77.3
《
知识社会史(下卷):从《百科全书》到“在线百科”
》
售價:HK$
99.7
《
我读巴芒:永恒的价值
》
售價:HK$
132.2
《
你漏财了:9种逆向思维算清人生这本账
》
售價:HK$
55.8
《
我们终将老去:认识生命的第二阶段(比利时的“理查德·道金斯”,一位行为生物学家的老年有用论
》
售價:HK$
91.8
|
編輯推薦: |
1.继《事实》《遗产》之后,又一部以罗斯为主人公的当代经典。
美国小说界奖国际笔会暨福克纳奖获奖作品,《时代周刊》当年年度小说,《纽约时报书评》评选近二十五年来美国秀小说入围作品。
2.一部反映中东问题的良心之作
当代美国犹太作家中不少人有意规避中东问题,涉及占领西岸和加沙之类话题时态度暧昧,有的甚至坚持对阿拉伯人进行妖魔化,罗斯却努力寻求真实反映该地区问题的方式。他的努力是在实地考察之后,用文字进行戏仿和反讽,一边在史海中钩沉辑佚,一边为其撒上想象的佐料,以看似荒诞的情节,巧妙地揭示出以色列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冲突根源和中东地区暴力形成的内外原因。
3.一场针对犹太人命运的大型辩论
历史上的犹太人,一二九〇年被英国人赶走,一四九二年被西班牙人驱逐,被波兰人恫吓,被俄国人屠杀、被德国人焚烧、被英国人和美国人在特雷布林卡的焚烧炉熊熊燃烧之时摒弃。文学上的犹太人,是以“三千达克特”或“一磅肉”被钉上耻辱柱的夏洛克。他们都是被侮辱和被伤害的。“夏洛克的行动”意指受侮辱和伤害的人的复仇,这样的复仇是否正义、合法,以及由此引申出以色列建国是否正义、阿拉伯人该不该暴力反抗,等等?整本书就像
|
內容簡介: |
《夏洛克行动》是菲利普?罗斯的第19部小说,“罗斯系列”的第4部,也是当代犹太文学的抗鼎之作。
1967年六日战争后,为增强美国犹太人与以色列犹太人的认同感和亲和力,美国犹太机构犹太联合捐募协会提出“我们本是一体”的口号,设立专项基金组织人们到以色列参观学习,感受那里的日常。《夏洛克行动》便是罗斯在类似的实地考察之后创作出来的作品,以看似荒诞的情节,巧妙地揭示出以色列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冲突根源和中东地区暴力形成的内外原因。
一个叫菲利普?罗斯的美国犹太小说家在1988年遭遇一场精神崩溃,崩溃原因可能是由于服用了一种叫海乐神的安眠药,这种安眠药会给服用者带来有害的副作用。在从崩溃中慢慢恢复期间,小说家听说一个冒名顶替者在以色列以他的名义参加德米扬尤克的审判,并四处宣扬一种叫大流散主义的离谱教义。德米扬尤克是克利夫兰一个前汽车工人,他或许是,也或许不是纳粹死亡集中营的“恐怖伊凡”,大流散主义主张犹太人应该放弃以色列,重新定居欧洲(犹太人真正的家园)。为阻止冒名顶替者的荒唐行径,菲利普动身前往以色列,在追踪假冒者的过程中,他遭遇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并由此产生对自身优越性和公正的批判性思考。
|
關於作者: |
菲利普·罗斯(1933-2018)
美国小说家,出生于新泽西州纽瓦克市。1959年凭借处女作《再见,哥伦布》受到瞩目,此后笔耕不辍,获奖无数,赢得国内外的高度认可。2012年宣布封笔,一生共创作29部小说,代表作有《波特诺伊的怨诉》《鬼作家》《萨巴斯剧院》《美国牧歌》《人性的污秽》等。
|
目錄:
|
前言/1
部分
一 皮皮克出现/3
二 不是我自己的生活/35
三 我们/57
四 犹太人的恶作剧/93
五 我是皮皮克/129
第二部分
六 他的故事/167
七 她的故事/209
八 真实事物的不可控性/235
九 伪造,偏执,假情报,谎言/279
十 不可心里恨你的弟兄/317
尾声 言语通常只会坏事/351
写给读者的话/397
|
內容試閱:
|
出于法律原因,我不得不更改本书中的一些事实。这些微小的改动,主要涉及一些身份和地点的细节,对于整个故事及其真实程度无伤大雅。任何改动过的名字次出现时都用一个小圈表明。
《夏洛克行动》的素材取自笔记日志,所陈述的内容精确,因为我尽可能按我五十五岁左右时的亲身经历、一九八八年初达到高潮的那些事件的实际情况叙述,当时我同意为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收集一次情报。
对德米扬尤克案的评论准确坦率地反映了我在一九八八年一月的想法,比被告上诉时提出的苏联证据几乎早了五年,证据导致以色列法院考虑撤销耶路撒冷地区法院一九八八年的死刑判决,我旁听了当时的庭审,并在书中作了描述。根据一九四四年至一九六〇年的苏联庭审记录(苏联解体后,这些庭审记录全部曝光)二十一名士兵自愿叛投德国党卫军,后来被苏联当局处决,这些庭审记录证实特雷布林卡集中营的“恐怖伊凡”实际上是马尔琴科,不是德米扬尤克,被告据理力争,表示毫无疑问检方不可能证明克利夫兰汽车工人约翰?伊凡?德米扬尤克和臭名昭著的毒气室操作工是同一个“伊凡”。检方辩称:苏联的档案不仅前后矛盾漏洞百出,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一证据是在无法查证的情况下从卫兵那里获取的,且无从对质,因而是不可接受的道听途说。除此之外,检方辩称,从德国联邦档案中新发现的文件力证,德米扬尤克在否认他也是特拉夫尼基训练营、弗洛森比格集中营以及索比堡死亡集中营的卫兵时多次作了假誓。
时至今日,法院仍在审议针对此案的上诉。
菲?罗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一日
我像个逃避现实者般愚蠢地突发奇想,这是祖克曼,这是凯普什,这是塔诺波尔和波特诺伊。他们所有人融为一体,摆脱了印刷文字,嘲弄般地重组成一个独具讽刺意味的我的翻版。换言之,如果这不是海乐神,不是梦,那么这一定是文学,就好像不可能存在一种比“内在生命”难以想象一万倍的“外在生命”。
与现实抗争不像与安眠药抗争,我不那么容易被击败。与现实抗争,我手上有在任何人的武器库中都属于强大的武器:我自己的现实。
我的心在剧烈地跳动,像次跟一个不亚于让?热内的同伙行窃一样——不只富于冒险,还很有趣。想想吧,他在电话那头假装是我,而我在电话这头假装不是我,这让我感到一种可怕的、不可预见的、狂欢节后一天的刺激兴奋。
流散主义计划重建一切,不是在陌生险恶的中东,而是在一切曾经繁荣一时的欧洲国家,同时寻求避免由于犹太复国主义作为一种政治和意识力量日薄西山而导致的第二次大屠杀灾难。犹太复国主义试图在一个近两千年来犹太生活和希伯来语缺乏真正活力的地方恢复犹太生活和希伯来语。相比之下,流散主义的梦想更加朴实。我们与希特勒所摧毁的一切只相隔半个世纪,如果犹太力量能够在不到五十年的时间里实现在当时看似异想天开的犹太复国主义的目标,鉴于犹太复国主义现在所起的反作用,它本身业已成为首要的犹太问题,那么我毫不怀疑,全世界的犹太力量能够用一半的时间,假如十分之一的时间不够的话,来实现流散主义的目标。
“不,不,我绝不是你乐于想象的那种如此个人专属、彻头彻尾、不可化约的犹太人。”
“不,你就是。个人专属,彻头彻尾,始终如一,不可化约。你继续这样挣扎着否认这一点,对我来说,就是好的证明。”
你知道精神崩溃的痛苦根源是什么吗?就是像我这样,在一个微观世界里,淹死在你自己小小的浴缸里。
随后,我们喝着茶,既不谈论我也不谈论那个“非我”,而是比较富有成效地谈论舒尔茨和卡夫卡,一直谈到我俩疲惫不堪、该回家为止。是啊,我想,这就是战胜他的办法——忘却他这个影子,专心工作。在所有帮助过我复原的人里——克莱尔、伯尼、精神药物专家等等——我选择把阿哈龙、把与他交谈当作后的出路,当作重新找回我认为已经失去的那部分自我的方法,那部分能够进行对话和思考的自我在“海乐神大毁灭”期间不复存在,那时我确定自己再也不能思考了。海乐神不仅毁了我平凡的存在,这已经够糟糕的了,而且也毁了对我来说所有特别的东西。阿哈龙所代表的是这样一类人:的残酷历练了他的成熟,他设法通过他的非凡重新获得他的平凡,他征服了虚妄和混乱,他作为一个和谐的人、一个杰出作家的重生构成了一种成就。对于我来说,这种成就几乎是神奇的,因为它源于他内在的一种力量,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力量,因而更加显得神奇。
他就在那里。他就在那里。曾几何时,他将二三百名犹太人赶入一个几乎难以容纳五十人的房间,用尽办法将他们塞进去,拴上门,发动机器,持续半小时将一氧化碳泵入房内,等着听尖叫声慢慢平息,然后派活人进去将死人撬出来,打扫干净后为下一批受刑者做准备。“把里面的垃圾弄出来!”他命令他们。当运送尸体真正运作起来时,他再回来,一天能照此操作十或十五次,有时清醒,有时醉醺醺,但总是精力充沛。一个充满活力、身强力壮的青年男子,一个好工人。从不生病,甚至喝醉了酒工作也不懈怠,而是更加卖力:用铁管殴打那些杂种,用刺刀挑开孕妇的肚皮,挖出他们的眼睛,用皮鞭抽打他们的肌肤,用钉子穿透他们的耳朵,有一次用钻头在一个人的屁股上钻了个洞——那天他想那么做就那么做了。他用乌克兰语尖叫,用乌克兰语高喊,他们听不懂乌克兰语时,他就朝他们头上开枪。那是怎样一段时光啊!那样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了!他只有二十二岁,可他拥有这个地方——可以随心所欲地对待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手中挥舞一根鞭子或一支手枪或一把军刀或一截棍子,风华正茂、身强力壮、酩酊大醉,如同一位神祇!将近一百万的人啊,一百万!从那每一张犹太人的脸上,他都能读出恐惧。恐惧他,恐惧他!一个二十二岁的农民的儿子!在整个世界的历史中,是否在任何地方有任何人被赐予这样的机会去独自杀死那么多的人,一个一个地去杀?多么刺激的差事!每一天都是一种感官上的震撼!一场持续不断的派对!鲜血!伏特加!女人!死亡!权力!还有尖叫声!那永不停息的尖叫声!所有这一切,艰苦的好差事,疯狂纯粹的快乐——这种多数人只能在梦中体会到的快乐销魂夺魄!一年、一年半的分量足以让一个人永远心满意足;在那之后,他永远不需要抱怨自己虚度了年华;在那之后,任何人都能满足于日复一日、平淡无味、朝九晚五的工作,除了工厂里的偶发事故,不会有鲜血真正流淌。朝九晚五,然后回家与妻儿共进晚餐——在那以后,这是你所需要的一切。他在二十二岁就已经目睹了其他人曾经希望见到的一切。尽管如此持续下去很棒,趁年少无畏、精力旺盛时以动物的热情践踏几乎一切也不错,但这些终将随着年岁的增长而丧失趣味,对他来说的确是这样。你必须知道何时金盆洗手,幸运的是,他很清楚这点。
关于我们,我们之间的关系,真的还有什么可说的吗?也许,问题在于荣格的书你读得不够。也许,归根结底在于你信奉弗洛伊德,我信奉荣格。读点荣格,他对你有用处。当我不得不开始跟你打交道的时候,我就开始研究荣格。他为我解释了难以解释的平行关系。你相信弗洛伊德因果律的主宰力量。在你的宇宙里不存在偶发事件。对于你来说,不能用理智思考的事情不值得思考。许多聪明的犹太人就是这样。不能用理智思考的事情甚至根本不存在。我怎么能作为你的翻版存在呢?你怎么能作为我的翻版存在呢?你和我得不到因果解释。这样的话,就读一读荣格的共时性。存在着无法用因果关系解释的有意义的巧合,且这样的巧合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同步性,同步现象,咱俩就是一个例子。读点荣格,菲利普,即便是为了你内心的宁静。‘真实事物的不可控’,卡尔?荣格深谙此道。读读《金花的秘密》。它会为你打开一个全然不同的世界。你看上去呆若木鸡——没有因果解释,你就没了方向。在这个地球上,怎么可能有两个人不仅岁数相同,又碰巧长得一样且同名同姓呢?好吧,你需要因果关系,那我就来告诉你因果关系。忘了只有你和我——这个世上可能还会有五十个与我们同岁的犹太小男孩长大后看起来像你我,如果没有一九三九年到一九四五年间发生的某些悲剧事件的话。他们中有十来个人成为罗斯不是不可能的吧?我们家族的姓氏有那么罕见吗?那些小罗斯也许像你和我一样不用承袭祖父费维尔的姓氏,这不是不可能的吧,菲利普?从你的职业角度来看,你也许会认为,有我们两个而你不再独一无二这一点很可怕。但从我犹太人的角度来看,我得说,我认为可怕的是只有我们两个。
也许只是我的迷恋——对眼前这样一位女性所呈现出来的令人亢奋的丰满的迷恋——导致我去设想,在她明目张胆的肉欲之上,笼罩着一层象征纯真的薄雾,这层纯真也许会使我有所收获。
人的利益决定一切。这是非常,非常基本的道理。来自沙漠的道理。那片叶子是我的,我的牲口要吃它,否则它会死去。这是你我牲口的生死问题。利益冲突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它说明所有两面派都有其正当的理由。在伊斯兰教中有“塔基亚” 思想。在英语中通常称作“异化”。在什叶派穆斯林中尤其强烈,但是贯穿于整个伊斯兰文化。教条地说,异化是伊斯兰文化的一部分,允许异化非常普遍。这种文化不期望你用危及你生命的方式说话,当然也不期望你坦率真诚。你那样做会被视作愚蠢。人们说一件事,采取一种公开立场,其实,内心意见相当不同,私下用完全不同的方式行事。对此,他们有一种说法,叫“流沙”。举个例子吧。尽管他们都气势汹汹地反对犹太复国主义,但是在整个托管期内,他们把土地卖给犹太人。不仅仅只是普通机会主义者这么做,他们的重要领袖也一样。不过,他们也有一个挺有意思的成语来证明这种做法的合理性——“需要自有其规矩。”异化,两面派,偷偷摸摸,这些品质你的朋友都看得很重。他告诉我:“他们认为,其他人不必知道他们脑袋里在想些什么。”这点与犹太人有很大不同,犹太人总是不停地给每个人讲述他们所想的一切。我过去常常认为,上帝把阿拉伯人交给犹太人来折磨他的良心,使他保持他的犹太良心。遇见乔治和诗人以来,我更深切地体会到这一点。上帝给我们送来了阿拉伯人,所以我们就能从他们那里学会如何矫正我们的偏差。
在言语的世界里,你会以为我比较游刃有余、驾轻就熟,但是,在这一切纷乱的强烈仇恨中,每个人都是言语行刑队,无边无际的怀疑,洪水般的嘲讽和怨言,整个生活就像一场邪恶的辩论,像无话不能说的交谈……不,我好离开此地到丛林中去,我想,在那里,虎狼的吼叫就是虎狼的吼叫,你不会弄错它的意思。而在这里,我只能粗浅地理解明争暗斗背后可能的含意,甚至我自己的行为,在我看来,也并不比他人的行为更合理可信。
我的心向着迈克尔,不管他如何天真无知。父辈把这令人羞愧的民族主义强加在他们的子辈身上,每一代人,我想,都在把这种斗争强加给下一代。然而,这是他们的家族大戏,像一块巨石沉重地压在乔治?齐亚德的身上。一边是迈克尔,他的美国青少年直觉告诉他,他有权成为不知感恩的新一代,漠视传统,自由自在;另一边是他的父亲,令人心碎的父亲史上的又一位父亲,在年幼儿子的身上盲目自私地期待着一切,要他屈从自己成年人的需求,去抚慰自己父亲的亡灵,而他的父亲他也曾用自己的自私自利冒犯过。是啊,为父赎罪占据了乔治的整个心灵,然而,任何努力尝试过的人都知道,为父赎罪是多么艰辛——用负疚的大砍刀从陈腐病变的下层灌丛砍出一条路。但是乔治决心着手一劳永逸地解决自我分裂的问题,这意味着(情况常常如此)要放纵报复。这些人一心谋求折中,可乔治也想这样吗?他想过一种能够彼此相融的生活,像初与我们一起生活的芝加哥时期的齐那样,现在他想在这里和他们一起复制过去和我们的那段经历——用一种冷酷的极简行为来压制内心的矛盾——但这根本行不通。在波士顿理智地选择走中间道路一样行不通。不管他采用如何剧烈的重塑试验,他的生活似乎都无法跟其他任何地方的任何人的生活融为一体。真是令人惊讶,像自我这样渺小的存在会包含互相竞争的次级自我,而这些次级自我本身又是由次级自我构成,依次递推。然而,更令人惊讶的是,一个成年人,一个受过教育的成年人,一个教授,竟然要寻求自洽!
|
|